?

淺析大學生入校一年后的新媒體使用行為變化
——以N 大學為例

2024-01-10 01:35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入校觀察點信任度

朱 燕

(寧波大學,浙江 寧波 315211)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單向信息灌輸的傳播方式,使得信息傳播更加即時,呈現出互動性強與多樣化的特征[1]。新媒體創造了一個虛擬卻又真實的網絡傳播空間,它來源于現實,映射著現實。作為互聯網數字原住民的當代大學生已然習慣在日常生活學習中使用新媒體,他們在新媒體中的平臺選擇、日常關注和人際互動等使用行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個體情感、態度、思想等的變化[2]。本文以大學生入校時和入校一年后新媒體使用行為的變化為切入點,探索其間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分析其變化原因,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有所助益[3]。

1 大學生入校一年后新媒體使用行為的變化

本文以N 大學2021 級新生為研究對象,選取文科、理科不同專業的448 名新生為樣本,從新媒體的“使用時間”“使用動機”“信任度”“選擇平臺”“日常關注” 等五個維度在大學生入校時開展首次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新媒體使用行為。一年后,對同一群體再次發放相同問卷,回訪數269 人,回訪率60%。發現入校一年后,大學生的新媒體使用行為發生了變化,具體如下:

1.1 新媒體的使用時間

《中國青少年網絡素養綠皮書》數據顯示,大學生在手機、電腦、書報雜志、電視電影廣播等媒介形式中,絕大多數大學生日常使用新媒體,且依賴程度較高。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在觀察點 “每天使用新媒體平臺的時間”(表1)中,入校一年后,選項 “30-60分鐘” 的群體增加3%,選項 “2 小時以上” 的群體增幅最大,達到24%。觀察點 “每天使用微信、QQ 等社交平臺的時間”(表2)中,入校一年后,選項 “30-60 分鐘” 的群體增加3%,增幅和每天使用新媒體平臺的時間選項接近,“2 小時以上” 的群體增幅達9%。結合兩個觀察點發現: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使用微信、QQ 等社交平臺時間的增幅占新媒體使用時間總增幅的三分之一以上。

表1 每天使用新媒體平臺的時間

表2 每天使用微信、QQ 等社交平臺的時間

1.2 新媒體的使用動機

國內學者張詠華(2013)調查研究后認為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動機主要是認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劉俊冉(2016)通過調查認為大學生手機媒體的使用主要基于人際溝通需求、獲取信息需求、娛樂放松需求和工具使用等四種需求。在此基礎上,筆者設置 “獲取信息”“工具使用”“文體娛樂”“社交需要” 和 “其他” 作為觀察點 “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目的”(表3)的選項。入校時,“獲取信息”“工具使用”“文體娛樂” 和 “社交需要” 四個選項使用需求相對偏高,接近20%的選擇率。入校一年后,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目的發生了顯著改變,選擇社交需要的人數增加了14%,達到40%,其他選項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該調查結果和國內其他學者提出的使用動機有一致之處,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是為了滿足獲取資訊、人際溝通、娛樂放松等的需要,而隨著在校時間的變化,大學生新媒體的使用動機在發生改變,自我社交的需要不斷提高。

表3 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目的

1.3 新媒體平臺的信任度

新媒體的融合開放性,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和網絡安全把關的難度。調查發現,入校時,觀察點 “對當下獲取信息平臺的信任度”(表4)中選項“很信任” 占比是29%;入校一年后,選擇 “很信任”的占比只有17%,下降12%。觀察點 “在媒體平臺中個人隱私的安全性”(表5)中,入校一年后,大學生覺得 “很安全” 和 “很差” 的比率同時降低,選擇感覺個人隱私安全性 “一般” 占比是70%,增加10%??梢?,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對新媒體平臺的信任度降低,使用過程中的風險意識在不斷提升。

表4 對當下獲取信息平臺的信任度

表5 在媒體平臺中個人隱私的安全性

新媒體的雙向互動性使其成為大學生參與日常生活表達的渠道[4]。針對觀察點 “喜歡轉發哪類屬性的資訊”(表6)和 “喜歡對哪類資訊進行評論”(表7)調查時,發現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對 “積極正面”信息的轉發率和評論率分別降低12%和8%;對 “爆料性(負面)信息” 的轉發率降低10%;對于 “都不會轉發”“都不會評論” 的選擇分別上升13%和10%??梢?,入校一年后,大學生轉發和評論的參與率顯著降低,這個結果和表4、表5 中大學生對新媒體平臺的信任度降低有直接關系。

表6 喜歡轉發哪類屬性的資訊

表7 喜歡對那些資訊進行評論

1.4 新媒體平臺的選擇

新媒體的復合多元性,使得大學生對平臺的選擇更加多樣化。觀察點 “經常使用的媒體平臺”(表8)中,入校一年后大學生使用 “社交平臺”“媒體平臺”“資訊平臺”“電商平臺” 的比例略有降低,使用率下降相對較大的是 “網游、手游等游戲平臺”,下降達到6%;而對 “抖音、B 站等視頻類平臺” 的使用率顯著提升,增量達10%??梢?,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對視頻類新媒體平臺使用率明顯增加[5]。

表8 經常使用的媒體平臺

針對觀察點 “從哪個平臺獲取主流信息”(表9)調查時,發現入校一年后大學生選擇中央、省市官方媒體獲取信息的比率有顯著提升,增量達到12%;選擇自媒體和社交朋友圈獲取主流媒體信息的比率降低了??梢?,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從官方平臺中獲取主流信息的頻率越來越高。

表9 從哪個平臺獲取主流信息

1.5 新媒體中關注的內容

新媒體的時空無限性,沖擊著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針對觀察點 “社交平臺中關注朋友哪方面的內容” 調查時,發現入校一年后大學生關注朋友的選擇差變化不大,以關注朋友 “目前的狀態”“興趣愛好”“觀點評論” 的為主,占比分別接近40%、30%、20%,關注朋友 “出行記錄” 的最低,僅占5%。而觀察點 “關注中西方節日” 調查時,發現入校一年后,大學生 “關注中國傳統節日” 占比為55%,增加6%;選擇 “兩種同樣關注” 的下降明顯,降低16%;選擇 “都不關注” 的增加10%??芍?,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對朋友關注內容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對中西方節日的整體關注度在下降,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有明顯提高。

2 大學生新媒體使用行為的變化及應用對策

大學生是新媒體使用的主力軍,他們在新媒體中的使用時間、動機、信任度、選擇平臺和日常關注等方面隨著在校時長的變化在不斷變化。新媒體平臺使用行為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大學生思想動態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2.1 大學生對新媒體使用依懶性增強

入校一年后,大學生的新媒體使用時間增加是最顯著的一個變化,說明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性越來越明顯。2020 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向全國100多所高校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的受訪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3 小時。對這種依賴性,有國內學者認為這是時代的進步,因為新媒體給大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工具和平臺,這種依賴是查找資料、輔助學習的、有效規劃的積極體現;也有人認為這種依賴性是病態化的行為成癮,因為這種依賴性對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容易導致大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生理與心理健康問題。不管怎樣,高校都應加強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幫助其提前做好時間規劃。

2.2 大學生人際交往需求的日益明顯

從新媒體的使用動機調查看到,大學生使用新媒體平臺是出于展示自我和社交的需要。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當人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入校一年后,大學生日益熟悉校園生活,開始尋求校園群體的歸屬感、同學間的融洽度和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針對大學生入校后社交需求的變化,高校應分級分層開展豐富的線上線下團隊性活動,滿足大學生不斷提高的人際交往需求。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消除孤獨感,緩解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心,增進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習和工作的順利開展。

2.3 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

從調查中看到,大學生網絡風險意識的不斷提高,體現在對新媒體平臺的信任度降低,在網絡中轉發和評論更加謹慎。高校要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法治安全、網絡反詐工作融入日常思想教育,指導學生學法守法,提高對新媒體中的海量信息的辨別和識騙能力,筑牢防騙堡壘和網絡安全底線。同時鼓勵大學生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和獨立思考能力,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理性參與網絡評論,切實保護好個人在新媒體平臺中的權益。

2.4 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現象的蔓延

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對視頻類新媒體平臺的使用率增加。以深受當下年輕人喜愛的新媒體視頻平臺 “B 站”“抖音”“小紅書” 為例,“B 站” 平均時長在5分鐘之內,“小紅書” 正常用戶能夠發布視頻最長的時間是5 分鐘,“抖音” 發布的平均時長是15 秒,視頻類新媒體平臺代表著 “碎片化” 的信息傳播[6]。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對上述視頻平臺使用率的不斷提高,反映了大學生閱讀習慣的逐漸偏移。學者對于碎片化閱讀持毀譽參半的態度,有學者認為碎片化閱讀內容包羅萬象,有利于語言類詞匯與事實類知識的積累,是閱讀方式變遷的時代特征;也有學者認為碎片化閱讀是閱讀方式惰性化的體現、閱讀能力淺層化的顯露,會加劇大學生的心理壓抑和焦慮[7]。針對這種情況,高校要積極倡導高質量閱讀,可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組織線下讀書交流會、評比最美讀書筆記等活動,提高閱讀內容和方式的質量,使學生能體悟作品中的深層次內涵,營造良好的閱讀風氣。

2.5 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逐步構建

新媒體中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官方媒體新聞報道時,往往會以 “共同規范”“社會共識” 的方式進行編碼[8],將新聞事件與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意義勾連,引導大眾對新聞事件的意義進行解碼,從而構建主流意識形態的解釋框架,塑造受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共識[9],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共識和認同[10]。入校一年后大學生從官方平臺中獲取主流信息的高認可度和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高關注度,體現了大學生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度不斷提高。高校應該繼續加強主流思想和傳統文化的弘揚,“接地氣” 地運營高校新媒體公眾號,“聚人氣” 地建設校園樓堂館所宣傳設施,“有底氣” 地開展思政課和課程思政育人工作,不斷增強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

綜上所述,從大學生新媒體平臺使用行為的視角,探索大學生在思想動態等方面的變化,發現入校一年后,大學生新媒體使用行為的變化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這些問題都需要高校的思政工作不斷創新育人的方式方法,主動占領新媒體平臺教育領地,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碎片化閱讀方式,加強大學生深度閱讀習慣的培養,使其構建起更加牢固的知識體系,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入校觀察點信任度
我省4家農民合作社被列為部級觀察點
入校
北京大學:“刷臉入?!遍l機西南門試運行
全球民調: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最高
清明節期間全國祭掃民眾達1338.7萬人次
基于信任度評估的移動自組織網絡路由協議
法治思維下留守兒童受教育權的保障機制*——以河南省原陽縣留守兒童學校為觀察點
我校省內外護理新生入校適應情況調查
異星客歷險記(四)
2014,如何獲得信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