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鍛煉與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的關系:自我控制與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作用*

2024-01-12 04:36尹珊珊陳愛國朱風書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控制能力攻擊行為攻擊性

李 躍 尹珊珊 陳愛國 朱風書△

①泰州學院公共體育部 225300 E-mail:596792722@qq.com ②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225127 △通信作者 E-mail:fszhu@yzu.edu.cn

低年級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此時期由青少年向成人適應性過渡所產生的問題尤其突出,在面對新形勢下的人際關系、入學適應等諸多壓力時缺乏應對經驗,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抑郁、焦慮等),從而引發非理性行為(例如攻擊行為)[1-3]。攻擊行為是指有意傷害他人身體、心理健康的行為或傾向[4],該行為是一種違背社會規范的消極行為,長期處于攻擊行為或被攻擊行為的環境下,嚴重危害個體身心健康及社會秩序,甚至升級導致自殺或者犯罪的嚴重后果[5-6]。更有相關研究表明具有中度及以上攻擊傾向的大學生占比83.93%[7],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再次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分析影響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的心理因素和探尋有效降低其攻擊行為的手段,仍是當前心理學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還可以作為綠色、健康的干預手段預防攻擊行為的發生[8]。認知行為假說和挫折-攻擊理論提示參與體育鍛煉可以提升個體認知水平和抗挫能力,從而實現個體情緒的穩定發展,為體育運動減少攻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合理的解釋[9-10]。雖然針對體育鍛煉是否能夠有效降低攻擊行為至今沒有形成統一定論,但是結合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的內在機制,以及體育運動自身包含豐富的教育功能,體育鍛煉能夠有效預防和降低攻擊行為[11],長期規律參與體育鍛煉的個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適應能力更好,生活幸福感更高[12]。國外一項元分析研究表明,運動干預對青少年內隱和外顯攻擊行為具有小到中等的效果量,證實了體育運動可以作為預防青少年攻擊性的重要手段[13]。最近的一項研究也表明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相比極少參與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出現攻擊行為的概率更低[14]。綜合以上研究為體育鍛煉預防攻擊行為的觀點提供了研究證據,但針對體育鍛煉為什么能夠影響攻擊行為的內在機制還缺乏強有力的實證依據。

自我控制是指改變自己行為反應或內心狀態的一種能力[15],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夠積極應對日常生活的各種事件處理,進行有效的社會互動,維持個體的高效運轉;反之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低下的個體往往會產生各種不良的行為,例如暴力、犯罪等惡性行為[16-17]。有研究發現體育運動不能直接對攻擊性產生影響,而是通過羞澀的中介作用降低攻擊性,并且在相關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推斷除羞澀以外還存在其他的中介因素[18]。根據能量模型理論,長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能夠養成積極樂觀的應對方式和靈活處理各種應激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從而降低青少年攻擊行為[19-20]。張智鍇等以大學新生為調査對象,采用路徑分析技術方法發現體育活動可以通過提升自我控制能力預防大學生攻擊性[21]。綜上分析,參與體育鍛煉可以提升低年級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從而降低攻擊行為。

心理彈性是指面臨持續而顯著的壓力或困境時所采取應對的能力,在社會環境中,個體與其所處環境高度互動都會致使產生心理彈性[22]。根據心理防御機制學說,心理彈性與成熟的防御機制相關,心理彈性較高的個體由于擁有較為成熟的心理防御能力,在處理具有挑戰性或者突發事件的初始階段即可迅速啟用這種能力,并將影響降至最低;相反,較弱的個體由于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機制,容易出現逃避、攻擊等行為[23]。針對在不同組別大學生攻擊行為的研究中發現,與高攻擊組大學生相比,低攻擊組大學生的心理彈性得分顯著高于高攻擊組[24]。另有研究證實個體的心理彈性水平能夠影響其攻擊行為,當面對挫折情境時,心理彈性水平低的個體相比于彈性水平高的個體更容易啟動內隱性攻擊[25]。體育鍛煉被認為是改善個體認知水平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最佳手段已得到廣泛認可,其可以正向預測個體的心理彈性,研究證明體育鍛煉能夠通過增強大腦的神經環路改善情緒和行為,從而進一步促進個體的心理彈性[26]。張曉強等探討體育鍛煉、心理彈性和青少年攻擊性的關系,結果發現體育鍛煉既可以直接影響攻擊性,也可以通過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對攻擊性間接產生影響[27]。綜上分析,參與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心理彈性,從而降低攻擊行為。

關于體育鍛煉如何影響攻擊行為的實證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前人的研究僅僅將自我控制或心理彈性兩者中的某一個變量納入考察體育鍛煉預防攻擊行為機制的研究中,同時將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兩個中介變量納入考察體育鍛煉影響攻擊行為的路徑機制研究還尚不清楚。Kim等在校園暴力受害對校園暴力行為的影響研究中發現,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在校園暴力受害與行為間均起到了中介變量的作用[28]。自我控制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和行為控制能力,其能夠顯著預測個體的心理彈性,高水平籃球裁判員可以通過自我控制增強心理彈性水平,從而促進情緒穩定[29]。體育鍛煉能夠增強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與心理彈性密切相關,自我控制可以顯著負向預測攻擊行為。因此,體育鍛煉在預防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的間接作用途徑可能是體育鍛煉→自我控制→心理彈性→攻擊行為。根據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2個假設。H1:體育鍛煉能夠預測低年級大學生的攻擊行為。H2: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在體育鍛煉預防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中起到鏈式中介作用,見圖1。

圖1 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在體育鍛煉與攻擊行為之間的中介模型圖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江蘇省某地區高校非體育專業大一、大二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式,以班級為單位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統一指導,征得調查者的同意后填答,以網絡問卷形式現場發放并回收,問卷順序為自編人口統計學問卷、體育鍛煉量表、攻擊行為量表、心理彈性量表以及自我控制量表。共發出問卷1195份,經整理剔除無效問卷(剔除無效標準:規律填寫、錯填漏填),最終得到有效數據1078份(90.21%)。其中男生460人,女生618人;大一459人(男202人),大二619人(男258人),年齡17~21歲,平均年齡19.3±2.1歲。

1.2 方法

1.2.1 體育鍛煉 采用梁德清等修訂的體育鍛煉等級量表[30],分別由運動強度、時間和頻率3個題目構成,體育鍛煉量=運動強度得分×(每次活動時間得分-1)×每周活動頻數得分,總分越高,體育鍛煉量越大。本研究中該量表的α系數為0.657,各題項因子載荷在0.565~0.669。

1.2.2 自我控制測量 采用譚樹華和郭永玉修訂的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31],該量表由健康習慣、節制娛樂、沖動控制、抵制誘惑以及工作或學習表現等5個維度共19個題目構成,采用5級李克特計分方法,從“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好。本研究中該量表α系數為0.923,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χ2/df=2.884,RMSEA=0.042,CFI=0.976,TLI=0.972,GFI=0.964。

1.2.3 心理彈性測量 采用于肖楠等修訂的心理彈性量表[32],該量表由樂觀性、力量性和堅韌性等3個維度共25個題目構成,采用5級李克特計分方法,從“1=從來不”到“5=一直如此”,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彈性水平越好。本研究中該量表α系數為0.952,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χ2/df=2.697,RMSEA=0.040,CFI=0.971,TLI=0.968,GFI=0.952。

1.2.4 攻擊性行為測量 采用方承舟修訂的大學生攻擊行為量表[33],該量表由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敵對以及憤怒等4個維度共25個題目構成,采用5級李克特計分方法,從“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說明攻擊性越強。本研究中該量表的α系數為0.935,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χ2/df=2.799,RMSEA=0.041,CFI=0.964,TLI=0.961,GFI=0.951。

1.3 統計處理

采用SPSS 22.0和AMOS 22.0統計軟件包括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攻擊行為、自我控制、心理彈性進行信效度檢驗、描述統計,采用偏相關分析探討各主變量間的關系,使用Hayes(2013)編制的process模型6進行鏈式中介作用分析,以及Bootstrap抽樣方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

2 結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與檢驗

本研究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采用被試自我報告方式,因此需要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在測試過程中通過匿名測量,以及采用部分反向題在程序上控制共同方法偏差。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體育鍛煉、自我控制、心理彈性和攻擊行為量表中所有變量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示KMO=0.966,Bartlett值為44867.889,P<0.01,說明該數據可以進行因素分析。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探索性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12個,最大因子方差解釋率為22.15%,低于40%,表明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變量的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

采用偏相關分析探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控制性別變量。如表1所示,低年級大學生體育鍛煉與自我控制、心理彈性顯著正相關,低年級大學生自我控制與心理彈性顯著正相關,低年級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控制、心理彈性都與攻擊行為顯著負相關。

表1 各變量的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n=1078)

2.3 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在體育鍛煉與攻擊行為之間的鏈式中介效應

根據研究假設,使用Hayes(2013)編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模型6進行中介效應分析。將性別作為控制變量,以體育鍛煉為自變量,攻擊行為為因變量,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為鏈式中介變量,得到路徑模型(如圖1)。表2所示,整個回歸方程結果顯著(R2=0.203,F=136.728,P<0.01),體育鍛煉能夠正向顯著預測自我控制,體育鍛煉和自我控制同時預測心理彈性時,體育鍛煉和自我控制均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當體育鍛煉、自我控制以及心理彈性同時預測攻擊性時,三者均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表2 自我控制、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模型的回歸分析(標準化)

進一步采用Bootstrap抽樣方法對體育鍛煉與低年級大學攻擊行為之間的中介效應和鏈式中介效應的顯著性進行檢驗,重復取樣5000次。表3表明,體育鍛煉對攻擊行為的路徑顯著,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在體育鍛煉與攻擊行為中起中介作用且該作用包含3條路徑:自我控制的單獨中介作用,心理彈性的單獨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作用。自我控制(95% CI:-0.1986,-0.1271)、心理彈性(95% CI:-0.0872,-0.0513)在體育鍛煉與攻擊行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別占總效應的34.55%和14.59%;自我控制→心理彈性(95% CI:-0.0948,-0.0507)起鏈式中介作用,占總效應的15.24%。

表3 自我控制、心理彈性在體育鍛煉與攻擊性間的中介模型效應檢驗

3 討 論

3.1 體育鍛煉與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發現,體育鍛煉與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存在負相關,且在納入中介變量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攻擊行為負向預測作用依然顯著,該研究結果與前人一致[34],驗證了體育鍛煉降低攻擊行為的假設H1,同時也為體育鍛煉干預降低攻擊行為提供新的理論支持。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體育工作的要求指出,大學生應當至少掌握兩項運動技能,并將運動習慣貫穿于生活學習中。體育鍛煉是大學生校園生活學習的重要環節,參與運動能夠獲得更高的身體自尊、幸福感、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水平[35-36]。積極的應對方式能夠顯著降低個體攻擊行為的發生,體育鍛煉作為生活中一種積極的行為方式,在鍛煉過程中會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合作意識、問題解決能力以及頑強的意志品質[37]。攻擊行為的產生是個體生理、社會環境和個人心理等多種因素的綜合結果,是個體為了改善自身的不適應性而產生的行為[38-39]。比如個體不能理性的面對突發事件,缺乏妥善的處理方法,容易導致個體傾向選擇破壞性或者攻擊的行為方式。在受到挫折或者困境時,相比于不經常鍛煉,經常性的參與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在增進個體身體健康的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抗挫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心理、社會適應性。因此,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低年級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降低攻擊行為的發生。

3.2 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的單獨中介作用

本研究以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為中介變量,構建了體育鍛煉影響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的中介模型。根據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表明,體育鍛煉不僅能夠直接負向預測低年級大學生的攻擊行為,還可以通過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的中介作用對攻擊行為間接產生影響,3條路徑分別為:自我控制的單獨中介作用,心理彈性的單獨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作用(圖1),驗證了研究中的假設H2。根據一般攻擊模型理論,自我控制作為個體因素會影響個體的攻擊性[40]。一方面,自我控制對消極情緒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過影響反應評估和決策的信息加工過程來抑制攻擊行為反應的執行。本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控制與個體的攻擊行為呈現顯著負相關,與自我控制理論中提出的一切不良行為(如攻擊性)最為根本的原因是低程度的自我控制觀點深度吻合[41]。Barlett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試驗研究,結果發現在挑釁情境下,自我控制資源的損耗與大學生的攻擊性存在相關性[42]。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將存在攻擊行為的個體進行包含自我控制元素的干預方案訓練,結果顯示通過訓練后的個體顯著地降低了攻擊行為的發生[43]。依據資源消耗理論,攻擊性強的大學生,相應的情緒資源或者身體精力資源消耗可能較多,與此同時,其自我控制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自我控制能力的降低,進一步促使其產生攻擊行為傾向。長期參與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個體的專注度,提高在壓力狀態下的快速決定能力、協調能力等,從而增加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進而抑制攻擊行為的產生[20],為理解體育鍛煉提升自我控制從而降低攻擊行為的產生提供了理論支撐。因此,體育鍛煉能夠通過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從而預防其攻擊行為的出現。

心理彈性作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護性因素,具備良好心理彈性的個體在面臨壓力或困境時能領悟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改變消極認知,提高積極情緒,進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反之,心理彈性水平不足,在處理挫折、壓力事件時會選擇不良的處理方式?;谏鐣鷳B理論,當個體處于一個復雜且周圍事物均存在相互影響的環境中,環境與個體會時刻發生著相互作用,長期處于體育鍛煉的環境中,個體-環境動態影響,這些相互作用將會影響個體的發展[44]。心理彈性被視為個體抵抗壓力的良好“緩沖器”,規律的體育鍛煉能夠降低身體和心理對外在壓力的反應,改善生理和心理狀態,從而提升個體的心理彈性水平,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幸福感、情緒穩定,從而降低攻擊行為[45]。

3.3 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作用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在體育鍛煉與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關系中鏈式中介作用成立。自我控制能夠預測心理彈性,與低自我控制相比,自我控制水平較高的個體表現出更高的心理彈性水平,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46-47]。心理彈性對個體的作用機制主要是其處于逆境或者壓力環境下,將保護因素用于沖抵危險因素,促使危險因素的影響降至最低,以維持個體本來具備的“身心平衡狀態”[48]。在此過程中,自我控制作為個體重要的保護因素,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夠促使個體保持較高的心理彈性水平。符號互動理論認為,個體對自我的認知主要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建立的,互動不足致使個體的心理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心理彈性降低,攻擊性升高[49]。經過長期規律的體育鍛煉,個體能夠在鍛煉過程中滿足互動需求,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與控制能力,從而維持較高的心理彈性水平。因此,體育鍛煉能夠通過提升低年級大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強心理彈性水平,從而有效緩解其攻擊行為的出現。

盡管以往針對體育鍛煉如何影響攻擊行為的實證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研究者僅僅只考慮了自我控制或心理彈性兩者中的某一個變量。本研究首次將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兩個中介變量同時納入考察體育鍛煉影響攻擊行為的路徑研究,并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體育鍛煉預防攻擊行為中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的解釋作用機制,為探索體育鍛煉降低低年級大學生攻擊行為的因果關系提供了理論支撐。但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今后還需要進一步采用縱向實驗研究這兩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此外,預測攻擊行為的因素復雜繁多,本研究只考慮了自我控制和心理彈性兩個指標,并不能完全闡釋體育鍛煉預防攻擊行為的作用機制。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考慮更多的預測變量(例如人格特質等),以及結合實驗及追蹤等方法,進一步科學合理的揭示體育鍛煉預防攻擊行為的機制。

猜你喜歡
控制能力攻擊行為攻擊性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擊行為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無線網絡攻擊行為的辨識研究
3-6歲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現狀及對策
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誘因及干預策略
網絡發展對中學計算機教學的影響
太極拳和慢跑鍛煉對老人靜態姿勢控制能力影響的研究
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體育鍛煉對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
“愛”的另類表達,嬰兒的攻擊性行為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高職學生攻擊行為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