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錯失焦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認知失敗的中介作用和消極完美主義的調節作用*

2024-01-12 05:23唐輝一楊麗娟吳俊華金歡歡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錯失完美主義消極

唐輝一 楊麗娟 吳俊華 金歡歡 羅 超 楊 娟

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貴陽) 550018 E-mail:547769601@qq.com △通信作者 E-mail:287659191@qq.com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處于一種幸福狀態,有較強的自我效能感,對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有較強的滿意度[1]。大學生作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儲備力量,維護其良好心理健康狀況,將對其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2]。因此,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家越來越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4]。然而,我國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樂觀,林磊等人抽取上海市24所大專院校的學生調查發現,有15.8%的大學生存在成長發展問題,有13.3%的大學生存在人際和諧問題[5],汪立夏和舒曼對江西省幾所高校進行了長達10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有將近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6]。因此,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一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7]。本研究旨在探究錯失焦慮、認知失敗及消極完美主義特質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模型,以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維護提供一定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錯失焦慮成為了大家普遍關注的一種焦慮類型,它指的是由于意識到自己可能會錯過別人正在經歷的有益經歷而產生的焦慮感,又被稱為錯失恐懼[8]。據調查,我國有大約78.3%的年輕人反映體驗過錯失焦慮,并且由于擔心錯過或遺漏社會上的相關信息,會導致個體較為頻繁的上網、刷手機等非社會適應性行為,錯失焦慮已成為網絡成癮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9-10]。而網絡成癮會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萬嬌嬌等人研究發現,網絡成癮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投入度[11],Alimoradi等人研究發現網絡成癮會導致個體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下降[12]。此外,相關研究還發現,錯失焦慮能降低個體的自尊水平和主觀幸福感[13]。因此,錯失焦慮可能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認知失敗是指由于個體在注意、記憶和行為上的失誤,導致日常生活中可以勝任的簡單任務無法繼續正常進行[14]。例如,到了商場卻忘了要買什么東西;想著出門要帶某件東西,結果卻忘記了等等。據國外相關研究者調查發現,有超過40%的受調查人群反映有過這種經歷[15],這一普遍存在的行為會對人們的學習、工作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諸多不良影響[16]。Varalakshmi等人研究發現認知失敗誘發大學生出現更多的學校適應問題[17];Ma等人通過實證研究發現認知失敗會導致大學生出現學習倦怠[18];張亞梅等人研究發現認知失敗會導致人們的主觀幸福感體驗下降[19]。另一方面,認知失敗又會受到錯失焦慮的影響[20]。Ma等人指出,認知失敗是心不在焉的一種表現[18],Manly等人也認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當前任務上,是導致認知失敗的重要原因[21],Mihal和Barrett則進一步指出,個體不能有效的分配注意資源,導致注意力分散和選擇性注意缺乏是引起認知失敗的主要原因[22]。注意的控制理論指出,焦慮會干擾人體的目標導向注意系統,導致個體在執行任務時更容易分神,從而導致認知失敗現象的發生[23]。而錯失焦慮作為焦慮的一種子類型,也會損害人們的認知功能,從而導致認知失敗的出現,來自張亞利等人的實證研究證據也證實了這一結果,即大學生錯失焦慮水平越高,其出現認知失敗行為越頻繁[24]。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錯失焦慮可能會通過認知失敗間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完美主義是指個體會給自己設定非常高的理想目標,并力求達到完美的人格特征[25]。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們發現完美主義性格有積極維度和消極維度的分別,且消極維度與眾多心理疾病存在密切關系[26],因此本研究著重探討消極完美主義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自我決定理論指出人們主要有3種基本需求,即勝任需求、自主需求和關系需求[27]。而基本心理需求的缺失,會讓個體感覺到很強的無力感和失控感,這種無力和失控的感覺讓人們感受到心理上的威脅,進而造成錯失焦慮體驗的上升[28]。研究者們在對完美主義人格的深入研究過程中,逐漸發現,高完美主義者會極度的依賴成功來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并且又極度恐懼失敗[29]。而這種不切實際的高標準又往往會帶來失敗,當出現錯誤或和預期結果不相符時,又會陷入不斷的反省和自責中[30]。并且高完美主義者往往有較為明顯的社交焦慮癥和社交恐怖癥,因此過度的完美主義常常無法滿足其基本心理需求[31-32]。同時,適度的完美主義又會讓人設置較高且能實現的目標,從而更有利于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因此完美主義能調節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33]。而基本心理需求的缺失,又會極大的增加個體的錯失焦慮體驗,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28]。另一方面,董雪等的實證研究也發現,大學生的消極完美主義性格會造成更多的安全感缺失[34],而安全感主要來源于掌控感和確定感[35],因此,過度的消極完美主義者更無法忍受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即過度的消極完美主義難以忍受周圍環境信息處于模糊狀態[36-37],因此,當他人和環境的信息無法準確掌握時,過度的消極完美主義個體錯失焦慮更嚴重,從而對個體的心理健康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38-39]?;诖?本研究提出假設2:消極完美主義會調節錯失焦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即相對于低消極完美主義大學生,高消極完美主義大學生的錯失焦慮對心理健康影響作用更強。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貴州省某高校10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970(97%)。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為20.35±1.39歲,其中男生468人(48.2%),女生502人(51.8%);少數民族496人(51.1%),漢族474人(48.9%)。

1.2 方法

1.2.1 錯失焦慮量表 由Przybylski等人編制[13],李琦等人修訂為中文版[40],共有8道題目,分為錯失信息恐懼和錯失情境恐懼兩個維度;量表采用1~5的5級計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錯失焦慮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α系數為0.78。

1.2.2 認知失敗問卷 由章麟編制[41],共有18個題目,分為注意失敗、記憶失敗和行動機能失敗3個維度;問卷采用1~5的5級計分,問卷得分越高,認知失敗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該問卷的α系數為0.90。

1.2.3 中文Frost多維度完美主義量表 由Frost等人編制[42],訾非和周旭修訂為中文版[43],共有27個題目,分為條理性、個人標準、行動疑慮、擔心錯誤、父母期望5個維度,由于本研究主要調查消極完美主義的影響,因此最終選取消極完美主義中的行動疑慮、擔心錯誤、父母期望和個人標準4個維度納入數據統計分析;量表采用1~5的5級計分,量表得分越高,完美主義傾向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α系數為0.88。

1.2.4 一般健康問卷(GHQ-12) 由Goldberg等人編制[44],肖世富等人修訂為中文版[45],共有12個題目,分為積極條目和消極條目兩個維度;問卷采用1~4的4級計分,分數越高表示心理健康越好。本研究中該問卷的α系數為0.84。

1.3 統計處理

采用SPSS 26.0以及PROCESS宏程序對數據進行α系數檢驗、共同方法偏差分析、相關分析及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

2 結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對4個問卷的所有條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數為13,第一個公因子解釋了總變異的17.42%,小于40%的臨界標準,因此,測量中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

2.2 研究變量的相關分析

表1呈現了各變量的相關系數。結果顯示,大學生錯失焦慮得分與心理健康得分呈顯著負相關,表明大學生錯失焦慮越明顯,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大學生錯失焦慮得分與認知失敗得分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大學生錯失焦慮越明顯,其認知失敗程度越高;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得分與錯失焦慮得分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程度越高,其錯失焦慮越嚴重;大學生認知失敗得分與心理健康得分呈顯著負相關,表明大學生認知失敗程度越明顯,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得分與認知失敗得分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程度越高,其認知失敗程度越明顯;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得分與心理健康得分呈顯著負相關,表明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這些結果為進一步檢驗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提供了依據。同時,性別與錯失焦慮、認知失敗呈顯著正相關,性別與心理健康、消極完美主義呈顯著負相關,民族與錯失焦慮呈顯著負相關,因此,將性別和民族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后續的有調節的中介作用模型分析中。

表1 研究變量的平均數、標準差和相關系數(r)

2.3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檢驗

首先,將4個研究變量標準化處理。然后,對簡單中介模型進行檢驗,選擇SPSS中的PROCESS宏程序Model 4(Bootstrap重復抽樣5000次計算95%的置信區間)檢驗認知失敗在錯失焦慮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作用?;貧w分析表明,錯失焦慮能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健康(β=-0.32,P<0.001,95%CI=[-0.38,-0.25]);將認知失敗納入回歸方程后,錯失焦慮能顯著正向預測認知失敗(β=0.35,P<0.001,95%CI=[0.29,0.42]),認知失敗能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健康(β=-0.36,P<0.001,95%CI=[-0.42,-0.30]),說明存在中介效應,同時,錯失焦慮依然能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健康(β=-0.19,P<0.001,95%CI=[-0.25,-0.13]),說明認知失敗在大學生錯失焦慮和心理健康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間接效應為(β=-0.13,95%CI=[-0.16,-0.10]),間接效應占總效應的40.63%。

第三,采用spss中的Process宏程序Model 5(Bootstrap重復抽樣5000次計算95%的置信區間)對數據進行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表2顯示,消極完美主義在錯失焦慮和心理健康之間起調節作用(β=-0.09,P<0.001,95%CI=[-0.14,-0.04])。為了進一步探究交互效應的實質,根據消極完美主義的取值進行高低分組,選擇出高消極完美主義組(高于平均數一個標準差)和低消極完美主義組(低于平均數一個標準差)進行簡單斜率檢驗,結果發現,當消極完美主義水平較高時,錯失焦慮能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健康水平(βsimple=-0.19,P<0.001,95%CI=[-0.27,-0.10]);當消極完美主義水平較低時,錯失焦慮對心理健康水平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βsimple=-0.01,P>0.05,95%CI=[-0.08,0.07])。即錯失焦慮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受到消極完美主義人格的調節(交互作用圖見圖1)。

圖1 消極完美主義在錯失焦慮與心理健康關系間的調節作用

3 討 論

首先,本研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錯失焦慮水平能負向預測其心理健康水平,即大學生錯失焦慮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差,這一結果和張艷豐等人研究相一致[46]。Maslow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47]。相關研究表明,安全感可以讓個體擺脫焦慮和恐懼,增加對未來的自信心[48]。叢中和安莉娟指出,安全感主要來源于個體的掌控感和確定感[35]。掌控感是指人們能夠對周圍世界施加一定影響的主觀感受,掌控感包括掌控外物、掌控自我、掌控他人[49]。人們希望對自我、他人、環境進行有效的掌控,否則會損害個體的安全感,杜偉珊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掌控感能負向預測個體的安全感[50]。因此,人們希望掌握他人和環境的所有信息,來增加對世界的掌控感和確定感。劉雙和張向葵通過行為事件取樣法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他人的掌控逐漸超過對自我、外物的掌控而成為個體掌控感的主要來源[51]。所以,當錯失他人的信息時,個體會感覺到對他人和環境失去了掌控,從而產生焦慮、不安全感等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通過提升個體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來減輕錯失焦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郝朝霞和李海鷗指出,可以通過“賦權”有效提升兒童的自信心和掌控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做決定,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而提升孩子對未來的掌控感,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52]。

其次,本研究還發現大學生的錯失焦慮除了能直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外,還可以通過認知失敗間接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即大學生的錯失焦慮能增加個體的認知失敗現象,進而降低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此結果證實了假設1。注意的超載理論認為,由于每個人的認知資源有限,當前任務的認知效果取決于分配其認知資源的多少,認知資源不足往往會導致個體無法持續性注意到當前的任務[53]。Eysenck和Calvo指出焦慮水平較高的個體會更多關注自身的感受,會增加個體的認知負荷,從而降低對當前任務的認知資源分配,從而導致認知失敗的產生[54]。胡月等人也指出,焦慮會導致個體更容易被自身內在的思考和想法干擾而無法集中注意力于當前任務,從而表現出更多的認知失敗[55]。而認知失敗行為又會對人們的學習、工作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諸多不良影響[16]。因此,可以通過增強個體的注意力訓練,降低錯失焦慮對認知失敗的影響,從而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通過正念訓練,可以有效的提升個體的情緒控制能力、學習效率、專注力和記憶力,顯著降低認知失敗的發生率[56]。另外,還可以加強個體意志控制力的訓練,Wang等人研究指出,意志控制力強的個體可以有效抑制消極的認知行為反應,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讓其集中在當前的任務上,從而降低認知失敗的發生率[57]。

第三,本研究還發現消極完美主義能調節錯失焦慮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即當消極完美主義水平較高時,錯失焦慮能顯著負向預測心理健康水平;而當消極完美主義水平較低時,錯失焦慮對心理健康水平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此結果證實了假設2。過度的完美主義者往往給自己定下過高且難以實現的目標,又難以接受失敗,從而導致基本心理需求難以滿足[58],而基本心理需求的缺失又會進一步加深個體的錯失焦慮感,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水平[59]。而較低的完美主義者反而會給自己定下較高且通過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增強個體的動力,從而有助于提升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從而降低錯失焦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效果。而且,相對于低完美主義者,高完美主義者往往難以忍受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36-37],這種不確定性會導致個體安全感的缺失[35],從而產生更強烈的錯失焦慮。因此,在面對不同的來訪者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對高消極完美主義來訪者,可以從提升其基本心理需求和安全感的角度入手,降低錯失焦慮對其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

猜你喜歡
錯失完美主義消極
從消極隱私保護到積極隱私保護:元宇宙中的隱私風險及其治理進路
你是完美主義的領導嗎?
錯失恐懼癥
錯失《哪吒》衍生品生意,《姜子牙》還有翻盤機會嗎?
完美是個坑
小誤會錯失大商機
濱海灣十年首遇雨戰 法拉利遺憾錯失夜賽之冠 2017年新加坡大獎賽報道
完美主義是完美,還是完蛋
家庭教育:你種的是積極樹還是消極樹?
“消極保護”不如“積極改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