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主把字句

2024-01-12 00:23宋文輝
關鍵詞:主觀性謂語主語

李 芳,宋文輝

(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2)

一、引言

現代漢語中存在一類特殊的把字句,例如:

(1)我歇不踏實,那么多人要捧,本來人手就不夠,再把你們幾個累病了。(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

(2)狼不是被飼養的,狼是漫山遍野里跑的,把狼關在籠子里一養,世界上就有了狗。(史鐵生《病隙碎筆》)

“再把你們幾個累病了”“把狼關在籠子里一養”兩句的“把”字前沒有主語,并且無法補出唯一的主語成分。我們將這種沒有主語且無法補出唯一主語成分的把字句稱為無主把字句。

關于把字句的主語問題一直頗具爭議。有學者認為把字句的主語是可有可無的成分,如薛鳳生(1)薛鳳生:《試論“把”字句的語義特性》,《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1期。、葉向陽(2)葉向陽:《“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釋》,《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第2期。等;有學者認為把字句的主語是必有成分,如張濟卿(3)張濟卿:《有關“把”字句的若干驗證與探索》,《語文研究》,2000年第1期。、席留生(4)席留生:《“把”字句的認知研究》,河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第25頁。等。但至于究竟什么情況下會出現無主把字句,以及為何會出現無主把字句?以往關于把字句研究的文獻則鮮有涉及。從目前已知的文獻看,首次提及這一問題的是張伯江(5)張伯江:《什么時候用把字句:基于文本的一項考察》,《世界漢語教學》,2020年第2期。,張文認為“主觀處置說”是無主把字句的最好解釋,但未對無主把字句的情況展開詳細考察。

本文基于小說《我是你爸爸》《玩的就是心跳》《你不是一個俗人》《千萬別把我當人》《橡皮人》《青春萬歲》,戲劇《茶館》《龍須溝》《春華秋實》,散文《病隙碎筆》《從文自傳》,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憲法相關法等120多萬字的語料,共搜集無主把字句113例。下面分別對無主把字句的語義類型、結構特點、成因、弱施事如何產生強影響,以及主觀性等五個方面進行考察。

二、無主把字句的語義類型

按照語義的角度分析113例無主把字句,可以歸納出結果類、假設類、心理認同類、主觀評價類和操作類五種類型。

(一)結果類

結果類無主把字句是指“把”字所在的句子表示一種結果。這種結果可以是既成的事實,也可以由假設推理而來。例如:

(3)既多讀了些書(A),把感情弄柔和了許多(B),接近自然時感覺也稍稍不同了。(沈從文《從文自傳》)

“既多讀了些書”中的“既”用作連詞,指先提出前提條件,然后加以推論,而“把感情弄柔和了許多”是其推論的結果。

(二)假設類

假設類無主把字句是指“把”字所在的句子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例如:

(4)別老覺得孩子小,真把這些個人生道理講透了,他們還是聽得進去的。(王朔《我是你爸爸》)

“真把這些個人生道理講透了”表示一種假設,而“他們還是聽得進去的”是對這種假設所產生結果的說明。

(三)心理認同類

“心理認同類”這一術語取自張伯江(2009)(6)張伯江:《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學林出版社,2016年,第85頁。,此類無主把字句表示一種“等值判斷”。例如:

(5)千萬別把這不得已而為之看成美德,一說“我們”便意味著遷就和表彰,一提“他們”就已經受了傷害。(史鐵生《病隙碎筆》)

“千萬別把這不得已而為之看成美德”是指說話人認為“這不得已而為之”與“美德”之間不存在某種程度的等值性。

(四)主觀評價類

主觀評價類無主把字句是指“把”字所在的分句表示對人、事物或事件的一種評價。例如:

(6)就你們還想吃遍這兒?把你們零賣了也不夠。(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把你們零賣了也不夠”意思是說“你們”根本不具備吃遍這兒的條件,它是說話人對“你們想吃遍這兒”這一想法的主觀評價,也是一種調侃式的評價。

(五)操作類

操作類無主把字句是指“把”字所在的分句表示一種操作行為。例如:

(7)操完跑步就單人教練,把手肘向后抱著,獨自在一塊地面上,把兩只腳依口令起落,學慢步走。(沈從文《從文自傳》)

“把手肘向后抱著”與“把兩只腳依口令起落”兩句均屬于“單人教練”中一些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對“單人教練”的一種解釋說明。

三、無主把字句的結構特點

關于把字句的既有研究往往對其進行碼化,如薛鳳生(1997)將把字句碼化為:(A)把+B+C,認為A是一個二等話題,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成分(7)薛鳳生:《試論“把”字句的語義特性》,《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1期。;張伯江將把字句碼化為:A把BVC,認為A表示起因(8)張伯江:《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語言研究》,2000年第1期。;張濟卿認為有時A不在話語中出現,但潛在的A肯定是存在的(9)張濟卿:《有關“把”字句的若干驗證與探索》,《語文研究》,2000年第1期。;席留生認為A是句法主語,且A一定要出現,如果不出現則屬于省略(10)席留生:《“把”字句的認知研究》,河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第25頁。。

基于對文本語料的統計,我們發現若將A視為句法上的主語或二等話題,那么A確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成分。正如上面所觀察到的那樣,無主把字句根本沒有主語,也無法補出相應的主語成分。若將A視為使因成分,那么A是否為必有成分呢?下面分別對無主把字句中的使因成分(A)與被使事件(把+B+C)的情況進行考察。

(一)無主把字句使因成分的特點

整理無主把字句的文本語料,可以將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分為兩類:一類表現為特定的事件,一類則將表施事的行為主體隱含起來。為便于陳述,下文將前者簡稱為A1類,后者簡稱為A2類。

1.A1類無主把字句使因成分的特點

考察A1類無主把字句,可以發現A1類無主把字句雖然沒有主語,但是都存在使因成分,這一使因成分可以表現為分句的一部分、分句或多分句等多種形式。

(1)使因成分表現為分句的一部分

(8)多出去找找朋友,別老一個人悶在屋里看書(A),會把情緒弄消沉的(B)。(王朔《過把癮就死》)

A句“別老一個人悶在屋里看書”表示一種勸誡,B句“會把情緒弄消沉的”表示一種可能的結果。B句沒有主語成分,但根據句意可知“把情緒弄消沉的”的使因成分,即否定副詞“別”之后的“老一個人悶在屋里看書”句。證據是可以用指示代詞“這樣”做B句的主語。例如:

(8a)老一個人悶在屋里看書,這樣會把情緒弄消沉的。

(2)使因成分表現為分句形式

當使因成分表現為特定的分句時,該分句往往出現在無主把字句之前。根據該分句是否與把字句緊鄰的情況,又可將其分為即緊鄰和非緊鄰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使因成分出現在緊鄰無主把字句之前的分句

(9)缺乏懺悔意識(A),只好就把慘痛的經驗歸罪給歷史(B),以為瀟灑,以為豁達。(史鐵生《病隙碎筆》)

B句的“把”前沒有主語,其使因成分是“缺乏懺悔意識”。證據是可以在A句的句首加上連詞“因為”。

第二種情況:使因成分出現在非緊鄰無主把字句之前的分句

(10)好家伙,抬他上醫院去(A),我這么棒的人,會直打哆嗦!直把我急壞了(B)!(老舍《春華秋實》)

“直把我急壞了”中主要動詞“急”的意思是使著急,而造成B句“直把我急壞了”這一結果的使因成分,是非緊鄰的“抬他上醫院去”這一事件。證據是可以在A句的句首加上連詞“因為”。

(3)使因成分表現為多分句形式

使因成分表現為多分句形式,指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句子(分句)意義的融合。此類型使因成分可以出現在無主把字句之前或之后。例如:

(11)楊重:我們幾個去不一樣么?你還是歇一天吧。

于觀:我歇不踏實,那么多人要捧,本來人手就不夠,再把你們幾個累病了。(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

“再把你們幾個累病了”句中沒有主語成分,但存在使因成分,即說話人(于觀)認為“那么多人要捧”“人手不夠”加“我再歇一天”,可能會導致“把你們幾個累病”這一結果。在這里,使因成分潛含于語境之中,是多個分句意義的融合。

(12)呂斌 :在家里一天也呆不住了,簡直要把人氣死(B)!

……… ………

張樂仁:怎么回事?你說說!

呂斌:我們家里今年旱得厲害,小苗都快干死了。政府號召挖井抗旱,我們六家子合伙貸了一臺水車??蓻]使幾天哪,水車就壞了,眼巴巴地看著小苗干死在地里了。急得鄉親們干跺腳。我六叔抱著水車哭啊!要不是政府幫助,鏟了小苗,重新種別的,下半年就都斷了糧!我回到家,大伙說,呂斌你懂行,給修修吧!我一看哪!齒輪都不合槽,牙都打掉了。軸是球鐵做的。老鄉們一使呀,一轉一“禿?!?根本扯不上水來。你們說,這還怎么收拾!我心里直冒火,“這是哪個混蛋廠子做的這種坑人的活兒!”再看哪,哼,就是咱們廠子的,上邊還有榮昌鐵工廠的牌號呢!你們想,我還怎能在家里呆?(老舍《春華秋實》)

“簡直要把人氣死”句中沒有主語成分,且在當前的話輪中沒有出現使因成分。但隨著談話的推進,使因成分在后續的話輪中出現了,即:丁翼平(工廠的經理)拿該回爐的廢品,制造水車賣給農民,導致呂斌(廠里的生產工人)家里的父老鄉親買了殘次品的水車,水車澆不了水,小苗干死在地里這一復雜事件。該使因成分不好用一個分句或句子進行簡單的概括,而是多個句子意義的融合。

考察A1類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可以發現此類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是不具備自主性,而僅僅具備使因性的某個事件。該使因成分在形式上可以是分句的一部分、一個分句,或者多個分句意義的融合,且位置非常靈活,既可以出現在把字句之前,亦可以出現在把字句之后,甚至還出現在不同的話輪中。

2.A2類無主把字句使因成分的特點

考察A2類無主把字句,可以發現A2類無主把字句均隱含一個表施事的行為主體,但該行為主體是一種僅有意義而沒有語音的主體。例如:

(13)但不是捆綁的方法,不能把人才強行送過去,強行一旦得逞,信仰難保不是悲劇。(史鐵生《病隙碎筆》)

“不能把人才強行送過去”句中沒有主語成分,謂語動詞“送”為及物動詞,“人才”是賓語。證據是“人才”可以被動化。例如:

(13a)但不是捆綁的方法,人才不能被強行送過去,強行一旦得逞,信仰難保不是悲劇。

這是一個以“送”為主要動詞的把字句,以此可以推斷施事者必然是具有行為能力的某個人,而在實例中,該行為主體卻并未出現,說明這一主體是一個僅有意義而沒有語音的主體。張伯江(2009)認為自主性蘊含著使因性(11)張伯江:《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學林出版社,2016年,第82頁。,因此A2類無主把字句存在意念上的使因成分(12)之所以稱為意念上的使因成分,是因為此類使因成分只有意義而無語音形式。。

我們的結論是:使因成分是構成無主把字句的必有成分。如果使因成分沒有出現,聽話人或接收者往往會對此進行發問,如例(12)“在家里一天也呆不住了,簡直要把人氣死!”由于在當前的會話中,使因成分沒有出現,于是聽話人(張樂仁)會發出“怎么回事?你說說”這樣的疑問。雖然使因成分是無主把字句的必有成分,但是它在形式上并不一定表現為主語,因此不能將A簡單地對應為句法上的主語。

(二)無主把字句被使事件的特點

1.A1類無主把字句被使事件的特點

前文曾述A1類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只有使因性而無自主性,我們據此預測A1類無主把字句所表達之被使事件的謂語動詞應該具有非自主性,“把”字后的賓語應該具有弱影響性。然而,考察真實語料,可以發現A1類無主把字句的謂語動詞往往是自主動詞,再考察其語義類型,可以發現A1類無主把字句均具有結果義,該結果可以是既成的事實,也可以是由假設而來的推理。例如:

(14)月亮升得很高,把一個個帳篷的陰影鋪在地上。(王蒙《青春萬歲》)

(15)如今晚兒天天半夜里查戶口,一個說不對勁兒,輕了把你拉去當壯丁,當炮灰,重了拿你當八路……(老舍《龍須溝》)

“把一個個帳篷的陰影鋪在地上”表示既成事實中的一種結果,使因成分是“月亮升得很高”。證據是可以用“因為/由于”將它與無主把字句進行關聯?!拜p了把你拉去當壯丁”表示一種假設的結果,使因成分是“一個說不對勁兒”,同樣可以用表因果的“因為/由于”將兩者進行關聯。其次謂語動詞“鋪”“拉”均是動作性較強的自主動詞。

張伯江(13)張伯江:《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學林出版社,2016年,第130頁。、羅藝雪(14)羅藝雪:《從“帶來”看現代漢語小句及物性的動態變化》,《世界漢語教學》,2015年第4期。認為弱施事所在的句子最引人注意的特點,在于謂語部分的語義強度,這一特點可以使整個句子表達的“影響義”變得鮮明。與張文和羅文的觀察一致,我們發現無主把字句常會出現反預期結果、完全影響、極端境況等情況,例如:

第一種情況:反預期結果

(16)馬林生如此一說,倒把兒子慪笑了,無奈地說……(王朔《我是你爸爸》)

(17)太監取消了,可把太監的家眷交到這里來了!(老舍《茶館》)

第二種情況:完全影響

(18)哼,外國人伸出一個小指頭,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來!(老舍《茶館》)

(19)有一次,半夜里睡著覺 ,她忽然大哭,把全屋都嚇醒了,她發著抖。(王蒙《青春萬歲》)

第三種情況:極端情況

(20)她像攙著老壽星似地攙著個香港老頭兒,臉像電鍍了容光煥發地給我介紹她的“阿伯”,對那個老狗說我是他“表哥”,差點沒把我鼻子氣歪了。(王朔《橡皮人》)

(21)好家伙,抬他上醫院去,我這么棒的人,會直打哆嗦!直把我急壞了!(老舍《春華秋實》)

A1類無主把字句被使事件的特點在于,謂語動詞往往是自主動詞,且在語義上具有鮮明的影響義。

2.A2類無主把字句被使事件的特點

考察A2類無主把字句被使事件的謂語部分,可以發現謂語部分可以是自主動詞,也可以是非自主動詞,還可以是四字詞語、動詞重疊、帶后綴“化”的短語等,例如:

(22)一棵樹上落著一群鳥兒,把樹砍了,鳥兒也就沒了嗎?(史鐵生《病隙碎筆》)

(23)對,再把兒子丟了,夠多么好啊!(老舍《龍須溝》)

(24)殺死他!現在就殺死他!把他碎尸萬段,裝上火箭發射到太空去!(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

(25)等工友們都回來,把呂斌這個事好好的跟大家宣傳宣傳!(老舍《春華秋實》)

(26)單靠一兩個圣人已無法滿足廣泛的社會需要。這就需要組織起來,把捧人職業化、專業化。(王朔《你不是一個俗人》)

例(22)“把樹砍了”的謂語動詞“砍”為及物動詞,“樹”是賓語。證據是“樹”可以被動化為“樹被砍了”;例(23)“把兒子丟了”的謂語動詞“丟”為不及物動詞;例(24)(25)(26)三句的謂語分別為“碎尸萬段”“宣傳宣傳”“職業化、專業化”。

四、無主把字句的成因

考察無主把字句主語缺失的情況,可以發現把字句主語的缺失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主語因使因成分而受抑制,另一種情況是主語因無需根究而隱含。

(一)主語因使因成分而受抑制

(27)劉常勝:昨天我跑完了西郊,就奔南苑,天已經黑了。風大,車燈也點不著,摸著黑兒走。一沒留神,連人帶車都摔到河里去了。

周延煥:沒摔壞了嗎?

劉常勝:多虧河里的冰凍的結實(A),光把褲子撕破了一塊(B)。

……… ………

周延煥:他也剛剛進門,把褲子摔破了一塊。(老舍《春華秋實》)

A句的副詞“多虧”意思是由于“A”的因素,讓說話人(劉常勝)避免了某種不幸。換而言之,說話人預期,如果河里沒有結冰或者冰結得比較薄,那么他自己可能會遭到比“把褲子撕破了一塊”更嚴重的損失。B句的謂語動詞“撕”意思是用手使東西裂開或使它離開附著的地方,通過這個句子,我們可以預測必然存在一個發出這一動作行為的施事者,但這個施事者并沒有出現。聯系上下文“一沒留神,連人帶車都摔到河里去了”,可知說話人劉常勝是自己不小心摔到河里的,“褲子”是被摔破的,而不是被撕破的。后續句“他也剛剛進門,把褲子摔破了一塊”,也證明了這一點,可見B句的描述與事實不符。說話人的描述與客觀事實之間的這種不對稱現象,體現的正是說話人的認識問題。換句話說,A句與B句之間的致使關系體現的是主觀致使關系,而這種關系反映的則是說話人的主觀認識。

張伯江認為“自主性”是蘊含“使因性”的(15)張伯江:《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學林出版社,2016年,第82頁。。劉國輝認為句首主語隱含的認知語義基礎是:[+生命性]、[+具體性]、[+施為性]、[+突顯性]和[+固化性],并且有[+生命性]特征的施為者會優先成為句首強調或突顯的對象(16)劉國輝:《論主謂結構中句首主語的認知語義基礎》,《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第7期。。因此,若在B句前加上具有[+生命性]特征的施事者, 那么該施事者會優先被解讀為B句的使因成分。仍以(27為例),根據副詞“多虧”,可知說話人是想引導聽話人或接收者將“河里的冰凍的結實”這一事實,視為“光把褲子撕破了一塊”這一后果的使因成分,他為了防止聽話人或接收者將B句中謂語動詞的行為主體優先解讀為使因成分,所以會在編碼的過程中對B句主語位置上的行為主體進行抑制,從而打破應有的客觀致使關系,并建立起一種主觀致使關系。事實上,即使這個施事者是客觀存在的,說話人如果想要建立主觀致使關系,也會對它進行抑制。例如:

(28)馬林生如此一說(A),倒把兒子慪笑了(B),無奈地說……(王朔《我是你爸爸》)

如將具有[+生命性]特征的“馬林生”,補在B句的主語位置上,“馬林生”就會被優先解讀為使因成分。但根據句意,說話人的本意是想將A句視為“把兒子慪笑了”的使因成分。證據就是可以通過加表致使關系的“因為”對兩者進行對比,例如:

(28a)因為馬林生倒把兒子慪笑了,無奈地說……

(28b)因為馬林生如此一說,倒把兒子慪笑了,無奈地說……

(28b)比(28a)更接近原句語義。原因在于二者指出的使因成分不同。導致“把兒子慪笑了”這一結果的使因成分不是“馬林生”,而是“馬林生如此一說”。說話人之所以對謂語動詞“慪笑”所預設的施事者進行抑制,就是為了避免聽話人將“馬林生”解讀為使因成分。因此,可以說主語因為使因成分而受抑制所形成的無主把字句屬于A1類無主把字句。

(二)主語因無需根究而隱含

(29)換句話說,你們是親戚,但若把這只猴子交給你贍養,你仍會虐待它。(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

(30)袁世凱死后,天下大亂,今兒個打炮,明個關城,改良?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萬一把皇上改回來了呢!(老舍《茶館》)

“但若把這只猴子交給你贍養”“萬一把皇上改回來了呢”兩句的主要動詞分別為“交”和“改”,以這類動詞為謂語的把字句可以預設必然有發出這一動作行為的施事者存在。但該施事者并未出現。這兩句均屬于非現實句,它們都是在只有一種假設情景中針對一個設定概念所引發的議論。議論的對象分別是“把”字之后的賓語“這只猴子”和“皇上”。證據是可以將上文的把字句轉換成分別以“這只猴子”和“皇上”為話題的話題—說明句。例如:

(29a)但若這只猴子交給你贍養,你仍會虐待它。

(30a)哼,我還留著我的小辮,萬一皇上改回來了呢!

沈家煊(17)沈家煊:《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中國語文》,2002年第5期。認為話題代表說話人要對其作出說明的那個事物,它既可以做說話人敘說的出發點,也可以充當說話人移情的對象。張伯江認為移情焦點固定在句首的位置上(18)張伯江:《施事角色的語用屬性》,《中國語文》,2002年第6期。。如果將上文主要動詞“交”和“改”所預設的施事者補出來的話,那么這一施事者就會優先占據主語的位置,成為話題和移情的焦點。但是根據句意,說話人想要說明的分別是“這只猴子”和“皇上”所受到的影響,至于這一影響是由誰造成的則無關緊要。因為無論是誰,只要“把這只猴子交給你贍養”這一情況出現,其結果均是“你仍會虐待它”;同樣,“萬一把皇上改回來了呢”意思是只要把“皇上”改回來了,辮子就要留著,而至于是“誰”把“皇上”改回來,則對說話人的假設不會產生影響,因此也無需根究。

即使把字句謂語部分所預設的施事者在現實中存在,這一施事者也可以被隱含起來。例如:

(31)可是現在好了,把李若瑟這個壞蛋抓起來了!(王蒙《青春萬歲》)

“把李若瑟這個壞蛋抓起來了”是一個現實句,謂語動詞為“抓”。據此可以推斷必然有實施了“抓”這一行為的施事者存在,但事實上這一施事者并未出現。原因是說話人移情的對象是“李若瑟”,他想要說明的是“李若瑟”的情況,至于這一情況是由誰造成的,則不僅無關緊要,也無需根究。如果強行加上主語,例如:

(31a)可是現在好了,警察/政府把李若瑟這個壞蛋抓起來了!

上句是強行加上主語之后的例子。首先主語并不具有唯一性,其次加上主語之后,“警察/政府”優先占據主語的位置,成為話題和移情的焦點,整個句子的語義就變成了是在說明“警察/政府”的情況,與原文句意不符。

分析無主把字句的成因,可知把字句主語的缺失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主語因使因成分而受抑制,一種是主語因無需根究而隱含,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其本質均是為了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意識。A1類無主把字句之所以對施事者進行抑制,是為了打破客觀致使,意在建立一種主觀致使關系,而這種主觀致使關系反映的正是說話人的認識。A2類無主把字句的主語之所以隱含,是為了讓把字句的賓語占據句首的位置,成為敘說起點和移情的對象,是說話人的情感和觀察視角的體現。

五、弱施事如何產生強影響

考察A1類無主把字句被使事件的謂語部分,可以發現此類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經常是某個獨立敘述的事件,它只有使因性而沒有自主性。從原型施事的角度看,這一使因成分屬于弱施事,并且由于A1類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與被使事件之間是分開的,所以這一使因成分屬于間接使因。根據認知語言學“臨近便是影響力的加強”(19)張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中國語文》,2001年第6期。的理論,可以推斷在使因成分為弱施事的把字句中,無主把字句使因成分的施動性是極弱的一類。然而基于對真實語料的考察,則發現A1類無主把字句的謂語動詞經常是自主動詞,并且具有鮮明的影響義。那么施事性極弱的弱施事何以能夠使用自主動詞并且產生強影響呢?

宋文輝認為句式所體現的主觀性因素的介入可以使客觀上施事性較弱的成分變為施事性較強的成分(20)宋文輝:《主觀性與施事的意愿性強度》,《中國語文》,2005年第6期。。張伯江認為在弱施事出現的句子,謂語語義強度與主觀性具有共生性(21)張伯江:《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學林出版社,2016年,第132頁。。

考察A1類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我們可以知道A1類無主把字句所構成的致使關系屬于主觀致使。雖然從客觀的視角看,A1類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施動性極弱,但說話人會在主觀上認為這一使因成分能對被使事件產生較大影響。而這種弱施動性與強影響性之間的不對稱關系,將通過說話人的主觀認識進行調節。例如:

(32)康大力:是這嗎?

康順子:地方對呀,怎么改了樣兒?(進來,細看,看見了劉麻子),大力,進來,是這兒!

……… ………

王利發:(對康順子)大嫂,你坐下,有話慢慢說!龐太監呢?

康順子:(坐下喘口氣)死啦。叫他的侄子們給餓死的。一改民國呀,他還有錢,可沒了勢力,所以侄子們敢欺負他。他一死,他的侄子們把我們轟出來了,連一床被子都沒給我們!

……… ………

王利發:好家伙,一添就是兩張嘴!太監取消了(A),可把太監的家眷交到這里來了!(B)(老舍《茶館》)

“可把太監的家眷交到這里來了”的副詞“可”表示一種反預期,具體而言,說話人(王利發)預期“太監取消了”這件事會伴隨著好事情的發生,但是卻導致了不好的事情的發生,即“把太監的家眷交到這里來了”。聯系上下文以及“康順子”的臺詞“進來”可知,太監的家眷(康順子和康大力)是自己主動找到茶館來的。B句中說話人(王利發)選用的自主動詞“交”,其詞典釋義為把事物轉移給有關方面,故B句的描述明顯與客觀事實不符。首先,太監的家眷是人而非事物,其次,是他們自己主動投奔茶館而來,而不是誰“交”的??陀^而言,使因成分“太監取消了”并未導致“把太監的家眷交到這里來”這一后果,是說話人(王利發)主觀上認為兩者存在致使關系。說話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事實之間的不對稱正是說話人主觀意識的體現,而由此所產生的被動義,則更反映了說話人(王利發)對“太監家眷”(康順子和康大力)的同情。

如果將其中表示反預期的副詞“可”去掉,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例如:

(32a)太監取消了(A),把太監的家眷交到這里來了!(B)

去掉副詞“可”之后,A與B之間的致使關系明顯減弱。再如:

(33)因為上課睡覺(A),所以被老師批評了(B)。(自擬)

去掉關聯詞“因為”和“所以”,A句與B句之間的致使關系仍然很顯著,因為這種致使關系具有規約性,即學生在上課期間睡覺通常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因此即使不存在標記致使關系的連詞或副詞,聽話人或接收者也會自覺地將兩者進行關聯。

考察A1類無主把字句,可以發現在31個例句中,有23例即74%的A1類無主把字句出現了能愿動詞、副詞或連詞。由于副詞、連詞和能愿動詞與說話人情感或認識表達有關,所以,它們的出現是句子強主觀性標記的體現。

六、無主把字句的主觀性

無主把字句具有強主觀性,還可以從無主把字句的語體分布上得到證明。

語體語料來源文本字數(萬字)無主把字句數量無主把字句的平均數量/萬字散文從文自傳6.618病隙碎筆9.6272.77戲劇茶館3.34龍須溝3.26春華秋實4.2111.96小說我是你爸爸14.87過把癮就死5.92玩的就是心跳12.87你不是一個俗人 3.7 3千萬別把我當人 10.6 11橡皮人 5.8 2青春萬歲 19.0 160.64法律民法典 12.1 0憲法相關法 9.4 00

考察表中數據,可知無主把字句在散文、戲劇、小說等文體中出現的頻率呈逐次降低的趨勢,而在法律語體中,無主把字句則完全沒有出現。對把字句使用情況不同文體之間的差別,反映了不同文體在主觀性上的強弱。

首先,散文往往是作者主觀態度的表達,尤其是我們所選取的這兩篇均屬于自傳類散文?!恫∠端楣P》是作者關于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屬于個人感悟;《從文自傳》是作者對自己的成長歷程,以及當時所思所想的重現,主觀性極強。如文中有多處涉及“殺人”情景的描述,一般人的感受可能是恐懼或憤怒,但作者卻認為是平常且自然的事情,從而能給讀者另外一種感受。由此來看,散文的主觀性最強。

其次,戲劇往往由人物之間的對話組成,而人物對話又是個體之間情感交流的反映?!恫桊^》《龍須溝》《春華秋實》均是現實主義作品,但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語境,他們都是在基于自己的生活體驗發言,所以,戲劇的主觀性也很強。戲劇之所以處在第二位,是因為多個角色的參與會削弱和沖淡說話人說話的主觀程度。

再次,小說由多種文體構成,它既有散文抒情,也有戲劇對話,更有客觀描寫,過于混雜的形式降低了它的主觀程度。

最后,法律語體強調客觀性和準確性,它是供人們參照的客觀標準。例如,我國法律規定“汽車不得靠左側行駛”,它針對的是中國境內的所有人員,是一種群體視角,因此,它主觀程度最弱。

總之,散文屬于個體化視角,個體性最強(主觀性最強);戲劇和小說屬于多視角,主觀程度稍次于散文;法律屬于群體視角,具有普適性,故主觀性最弱。無主把字句在不同語體中出現頻率的高低與語體主觀性的強弱成正比,這也進一步說明無主把字句是一種強主觀性的句式。

沈家煊(22)沈家煊:《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中國語文》,2002年第5期。、張伯江(23)張伯江:《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商務印書館,2009年。認為語言主觀性的語法表達,包括說話人的情感、說話人的視角和說話人的認識。這三個方面在無主把字句上表現得更加顯豁。在前文第一部分,我們對無主把字句的語義類型進行了歸納,這些語義類型反映的正是說話人的認識。其中“結果類”和“假設類”是說話人對因果關系的認識;“心理認同類”和“主觀評價類”是說話人對人、事物或事件“價值”的認識;“操作類”是說話人對先后順序的認識。關于說話人的情感,無主把字句具有明顯的被動色彩。即使是一種主動的行為,說話人也往往通過對謂語動詞的選擇,使整個句式籠罩上被動的意味,如前文中的例(32)。張洪明(24)Zhang, Hongming.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bei in Chinese. In P. Jen-kuei Li, et al.(eds.) 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Academia Sinica,1994(2):321-360.、沈家煊認為漢語的被字句是“移情”的產物(25)沈家煊:《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中國語文》,2002年第5期。。而無主把字句所具有的被動色彩,即是說話人移情的體現,關于說話人的視角,反預期、完全影響、極端情況等均是基于說話人的視角。

七、結語

把字句具有強影響性與主觀性一直為學界所認可,但“把”字句的主語具有弱施事性,卻讓人深感疑惑。弱施事如何產生強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選擇了沒有主語的把字句。因為把字句的主語往往是謂語動詞的施事,這樣我們就可以考察當施事不存在時,把字句是否仍然具有強影響性。如果無主把字句仍然具有強影響性,那么它將是我們考察弱施事如何產生強影響的最佳語料?;谶@樣的思考,我們首先在統計與分析的基礎上,從語義的角度對無主把字句進行了分類。然后對無主把字句的結構特點、無主把字句的成因進行分析,發現當主語因使因成分而受抑制(A1類),或者因無需根究而隱含(A2類)時會形成無主把字句。說話人之所以對使因成分進行抑制,是因為他要打破客觀致使關系,要建立一種主觀致使關系;之所以對使因成分進行隱含,是因為要讓把字句的賓語占據句首位置,成為話題也即移情的對象和敘說的起點。A1無主把字句的使因成分施動性極弱,被使事件卻具有強影響性,弱施事之所以能夠產生強影響,是因為這種強影響代表了說話人的主觀認識,具有主觀性。

猜你喜歡
主觀性謂語主語
談談引導主語從句的連接詞的用法
巧用無靈主語,讓續寫更靈動
非謂語動詞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非謂語動詞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非謂語動詞
英語中的虛主語“it”和漢語中的虛主語“他”異同之比較
從情態角度看語言意義的主觀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