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國華裔青年的華語傳承影響因素分析

2024-01-16 09:02朱巧梅
今傳媒 2024年1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朱巧梅

摘 要:從東南亞各國移民的歷史來看,泰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移民的聚集地之一,華人百年來身份重構時間大體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華文教育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再中國化”,二是“斷層階段”,三是“再華化”。泰國華裔青年作為華語傳承的中堅力量,隨著中泰兩國多渠道、多領域的合作與發展,其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得到了進一步強化,這有利于華語的傳承與發展。本文對泰國華語傳承的基本情況、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研究設計、調查結果匯總和分析,以及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通過相關的調研數據得出:影響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因素主要有中國與泰國政治、經濟的合作交流,泰國本土高質量的學校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身魅力及其流行因素,以及家庭語言環境教育,旨在助推漢語國際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1-0139-08

基金項目: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2023年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課題:“基于產教融合的東南亞中文學習市場需求與供給研究”項目資助(23YH76D);2023年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一般項目:“RCEP背景下東南亞地區中文教學數字化供給路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23JK0186)。

一、引 言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RCEP和“互聯網+”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推動和實施,漢語在世界上的傳播有了質的飛躍,截至2023年4月,國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人,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人[1]。在全球化時代,各國間的人口流動愈加頻繁,國內外社會學、語言學等領域的學者越來越廣泛地關注移民族群的語言傳承問題。該問題通常發生在不同語言群體密切接觸和互動的雙語或多語環境中,在傳承語和當地主體語言的互動環境中,語言的保持和轉用是常態現象[2]。相較于居住國的本土居民,海外華人華僑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且將中華文化傳播到海外生活社區,他們作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基礎力量,極大地促進了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

2020年4月,漢語被確定為全球通用語言后,東南亞各國再次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與中華文化的熱潮。從東南亞各國移民的歷史來看,泰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移民聚集地之一,泰國華人主要分為兩大群體:一是以潮汕人為主、在泰國生活兩代以上的老華僑群體,二是改革開放后的新移民群體。泰國目前的華人數量將近1000萬人,約占泰國總人口的14%,是僅次于泰族的第二大族群[3],泰國華裔青年的數量也甚為可觀。由于海外華人一般生活在主導語言非華語的社會中,華語傳承面臨著當地主體語言的競爭和挑戰。因此,對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具有一定意義。

二、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基本情況

語言傳承歸根結底是要以人為載體去研究。中泰兩國交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至少能追溯到西漢時期。自宋末元初時期以后,中國移民逐漸到泰國去經商定居,主要是我國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大多數中國移民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遷移到泰國的:1893-1917年,約有37萬中國人移居泰國;1918-1931年,約有50萬中國人移居泰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約16萬中國人移居泰國。在此期間,泰國的華文教育也經歷了一波三折的發展歷程。

東南亞華人社會歷經從“再中國化”到“斷層階段”再到“再華化”的百年發展歷程,這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包含著“華人性”的復歸,這種復歸濃縮了東南亞華人百年來身份重構的復雜歷程,與華文教育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關聯性[4]。其中,“再中國化”是指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無論是清政府還是中華民國,都視海外僑民教育為國民教育的一種形式,華僑或所在國的殖民政府都把華校視為“建在所在國土地上的中國學?!?;“斷層階段”是指20世紀中期,東南亞各國紛紛獨立,并開始同化非本國居民,華人開始融入所在國的語言環境中;“再華化”是指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高速發展也給東南亞國家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大部分國家開始把華人群體看作本國的重要資源。由此可見,泰國華裔青年華文教育的發展與其祖籍國,即中國的發展歷程息息相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泰國的華語傳承。

三、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研究設計

(一)調查對象

本次的數據調研主要以泰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曼谷(Bangkok),以及東北部的孔敬府(KhonKaen)、中部的佛統府(NakhonPathom)的在校華裔青年為研究對象,其祖輩或父輩多是從我國廣東、潮汕或廈門等地區移居到泰國的華人,而他們自己大多數是華三代甚至華四代。其中,曼谷是泰國華人華僑的第一大聚居地,華裔人口相對集中,比較容易找到背景相似的研究對象。為了使被試者更具有代表性和較高的內在一致性,本研究選取的被試者均為典型的華裔青年,基本是出生于泰國且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青年,確保能夠總結出影響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重要因素。

(二)調查方法及內容

本次調研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個案考察等方法,調查不同年齡的泰國華裔青年對華語傳承的情況。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第一,調查被試者的背景信息,考察他們傳承華語的基本情況,比如,他們是第幾代華裔、先輩祖籍何處、中文名字的由來、對華語的掌握程度等基本信息;第二,調查被試者對中華文化和華人身份的認同以及他們學習和使用中文的動機、態度和途徑等;第三,調查被試者家庭的中文環境、日常說中文的頻率以及接受中文教育的情況;第四,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調查被試者對中文的實際掌握情況。為了確保調研數據的準確性,方便被試者順利作答,筆者將調查問卷翻譯成了泰文,采取中泰對照的方式對外發放問卷。

(三)數據收集和處理

此次問卷調查進行于2022年3月初至2022年9月底,筆者有赴泰進行華語教學實踐和在泰攻讀博士學歷的經歷,所以對泰國本土國情較為熟識,且有相應的人脈基礎,故而所有問卷基本皆由筆者親自發送給被試者,只有12%左右的問卷由參與問卷的被試者轉發給其熟識的泰國華裔青年。由于調查對象屬于青年階段人群,調查問卷也是中泰對照版本,所以對被試者而言填寫調查問卷不存在問題,且問卷數據的可信度較高。在此過程中,共計發放120份調查問卷,收回113份,除去填寫不合格的5份,最終得到有效調查問卷108份。數據收集完成之后,筆者使用SPSS和Excel統計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錄入、整理與分析。

四、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調查結果匯總及分析

(一)明確被試者的基本信息

調查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情況,必然要先了解被試者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在本次調研涉及的108名華裔青年中,男性46人,占比42.59%,女性62人,占比57.41%;年齡皆處于18-35歲之間,其中18-23歲的在校華裔青年大學生居多,共計80人,占比74.07%;其余28人皆為在職研究生或在職青年,占比25.93%;而處于24-29歲的有12人,30-35歲的有16人。被試者的基本信息,具體如表1所示。

這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泰國老一輩的華人華僑逐漸去世,屬于第三代泰國華裔的被試者占比較大,為33.33%;第四代次之,占比31.48%;也有少部分屬于新興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占比相對較小。與此同時,老一輩華人華僑對華語傳承影響力較大,在108名被試者中,中文名由爺爺奶奶或者父母所起的,占比37.03%,其中,中文名由爺爺奶奶所起的,占比24.07%。對海外華人而言,姓名不僅是一個人的符號,更凝聚著強烈的根祖情懷,而對于祖籍和姓氏的傳承較為清楚的當屬老一輩華人華僑。

參與個別訪談的泰國曼谷游姓大學生表示:

1.“我的名字是我奶奶取的,名字中用萬字是因為我堂兄都用萬字……其實我跟在華親戚打探過,我們潮汕人還有輩序,我是高字輩的……因為潮汕地區有祠堂,在祠堂里面也有記錄……”

2.“我父母這一代不用華語,他們連自己的華文名字都記不住,因為他們年輕的時候,泰國政府不允許他們學習華語,我去問伯伯和外婆才知道我爸媽的華文名字,他們只記得住自己的姓氏?!?/p>

3.“我是第三代華裔,我對華語很有親切感,因為我想跟在華親戚聯系,我爺爺去世之前的愿望就是想回自己的家鄉?!?/p>

由此可見,雖然泰國的華語教育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斷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華語的傳承和發展,但是家族中老一輩泰國華人華僑的言行和愿望,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新一代華裔青年的根祖意識,對華語傳承有著助推作用。表1調研數據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華語掌握得“非常熟練”的占比25.93%,華語掌握得“比較熟練”的占比25%,“會說一點”華語的占比46..3%;僅有極少數人“不會說”華語,占比2.77%??傮w來看,會說華語的人依然占大多數,且泰國華裔青年也開始逐漸成為新時期海外華語傳承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

(二)被試者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

20世紀中期,由于泰國推行了相關政策,絕大多數出生于這一時期的華裔喪失了學習華文的條件,這使得華語的傳承出現了斷層。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華裔青年已經認同了自己泰國人的身份,并對融入泰國當地社會持積極主動的態度。表2調查數據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認為自己是“泰籍華人”的,占比33.33%;認為自己是“泰國人”的,占比64.81%。盡管如此,這一部分人依然具有強烈的華人身份認同意識,并保持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與傳承。表3調查數據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有26人對中國傳統節日“很了解”,占比24.07%;有82人對中國傳統節日僅“了解個別”,占比75. 93%;對中國傳統節日“不了解”或“不想了解”的為0。表4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很多泰籍華人家庭依然會不同程度地慶祝中國傳統節日,并保留著過節的相關風俗,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春節”“元旦”“中秋節”等節日。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促使中泰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交往更加密切,兩國的友好發展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的華裔青年認識到學習華語的重要性,逐漸主動探索華語學習方法。表5調查數據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認為學習華語“非常重要”的華裔青年,占比46.3%;認為學習華語“比較重要”的華裔青年,占比44.44%;而認為學習華語不重要的人數為0。表6調查數據顯示,被試者學習華語的動機占比較高的三個選項分別是,“我想去中國留學”“我對中華文化感興趣”“我想找到好工作”。

(三)被試者家庭中文環境與實際的中文學習情況

家庭成員的語言管理行為是將傳承動機與實踐相結合,進而實現華語傳承的關鍵性環節,家庭中的語言實踐是家庭成員口頭及書面語言能力形成的基礎,也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家庭成員的隱性語言管理[5]。部分參與個別訪談的泰國華裔青年表示,雖然他們同為華裔,但是他們的華語水平參差不齊,如果家中有說華語的環境和人群,對他們的華語傳承和學習將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表7調查數據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幼時在家中最先學習“泰語”的有78人,占比72.22%;其次是“英泰雙語”,占比12.96%;而最先學習說“華語”和“英語”的人數相同,且比值較小,皆為7.41%。由此可見,泰國華裔青年是以泰語為主或具有英泰雙語多語言能力的語言使用者,華語僅是他們最先學習的語言之一。

表7調查數據還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經?!痹诩依锖图胰苏f華語的,占比22.22%;“有時”會說華語的,占比55.56%;“從不”在家里和家人說華語的,占比1.85%。此外,還有部分參與個別訪談的華裔青年表示:

1..“因為我們在泰國的第一代祖先只會說自己的方言,更何況我父母也不用華語,只用泰語?!?/p>

2..“我的父母是鼓勵我學習華語的……,我的奶奶會在家里和我說方言,會和我講一些移民之前的事情,……但我是靠自己尋根的,我爸連自己的祖籍都不知道,所以我才慢慢找資料尋根……”

由此可見,絕大多數華裔青年的父母是鼓勵孩子學習華語的,他們在泰國具有使用華語文字的家庭環境,且程度不一的具有說華語和地方方言的能力。

當前,泰國有超過2000所大中小學校開設了中文課程,在校學習中文人數近100萬人,占整個東南亞在校學習中文人數的60%,居全球首位[6]。圖1相關數據顯示,被試者開始學習華語的時間各不相同,首先是“從高中開始”,這一選項的人數最多,有32人,占比29.63%,是五個選項中的最大值;其次是“從大學開始”這一選項,有26人,占比24.07%,而“從小學開始”這一選項,有22人,二項僅相差4人,差值較少;并且五個時間段中每一個時間點都有學習者,且人數差值基本均衡。此外,被試者接觸和學習華語的渠道也日益豐富,除了大家熟悉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之外,越來越多的泰國華裔在校青年或在職青年開始借助媒體自主、自發地學習和了解華語以及中華文化。部分參與個別訪談的華裔青年表示了他們學習華語的實際情況,其訪談內容如下:

1.“我們第三代、第四代,只憑父母支持或者靠自己學習才會華語?!?/p>

2.“除了在學校學習中文,我們還可以看電視、讀書、看微博、讀新聞等等,……”

(四)被試者聽說讀寫能力的實際掌握情況

從整體上來看,大部分泰國華裔青年的華語能力可以達到正常交流水平。表8和表9分別是被試者“華語聽說讀寫的自我水平評價”和“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說中文的情況”兩個方面的調查數據。

盡管泰國的華語教育相對于其他國家起步早、普及面較廣,但是從表8中的數據來看,被試者的“華語聽說讀寫水平”并沒有達到固有認知的高水平。其中,認為自己“聽力”“口語”“閱讀”“寫作”達到“優秀”的寥寥無幾,還有個別人“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是“幾乎不會”,處于“良好”“一般”“較差”這三個層級的人數最多,且比值基本相近。此外,部分參與個別訪談的華裔青年表示,雖然他們中有的從小學就開始接觸或學習華語,但是直到上了大學依然只會說“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國人?”等諸如此類簡單地對話。由此可見,泰國華裔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華語的場景和頻率較少,并且很難在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觸、使用華語,造成了一定的“啞巴”漢語現象。陳珊珊(泰)調查的“曼谷地區唐人街社區漢語教學現狀”數據顯示,“在校外經常使用泰語的華裔學生,占比90.18%;在校外經常使用英文的華裔學生,占比13.39%;在校外經常使用普通話的華裔學生,占比8.04%;經常使用潮州話的華裔學生,占比2. 68%”[7],這也從側面佐證了泰國華裔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華語的場景和頻率較少這一觀點。然而,值得肯定的是,泰國華裔青年對自己下一代的華語水平的期望值較高,希望下一代能夠“熟練地說”華語的占比46.3%,而認為“不必說”華語的為0,這也進一步證實了華裔青年是泰國華語學習的中堅力量,相較于泰國原生民族,他們在華語學習上具有很大優勢,是漢語國際推廣中可以優先關注的重點對象。

五、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影響因素

(一)中國與泰國的政治經濟交往對華語傳承起到壓艙石作用

泰國華裔青年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政策在其中起著支配性作用。無論是20世紀中期的漢語教育斷層,還是20世紀末泰國推進漢語教育的發展,都反映出泰國國家語言政策對華語傳承具有重要影響。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泰國的民族政策推行得比較徹底,大多數調查者都認為自己是泰籍,其中認為自己就是泰國人的,占比約65%;認為自己為泰籍華人的,占比約33%。對第三代、第四代華人而言,從小學習的語言是泰語的占比約72%,同時學習英語和泰語的占比約13%。目前,泰國華裔青年學習華語的主要因素是,“我想去中國留學”“我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我想找到好工作”,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國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他們學習華語的主要原動力。

2022年是中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10周年,中泰兩國均期待加強“泰國4.0”發展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度對接,利用好RECP協議生效帶來的便利,依托中老泰鐵路開展三方合作,充分釋放鐵路跨境發展潛力,促進中泰兩國經濟合作穩定可持續發展。在中泰兩國政治平穩、深入地合作中,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泰國高等教育、科研創新部、泰國教育部以及泰國教育部職教委共同舉行了《關于加強中文教學合作的框架協議》《關于共同建設中泰語言與職業教育學院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儀式,并決定創新實施“中泰高校語言伙伴計劃”,建立泰國中文學科協同發展機制,這將有效推動泰國中文教學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二)泰國本土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是華語傳承的保障

在政策引領下,華語在泰國已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但還并不是大學選拔科目。從調查結果來看,“學校教育”是華裔青年學習華語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通過“學校教育”這一途徑接觸華語的人數最多,占比74%。因此,泰國本土高質量的學校教育是華語傳承的主要保障,且占據著重要地位。目前,漢語教學在泰國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存在以下兩方面突出問題。

一是教材問題。早期,泰國有很多潮汕人和臺灣人入境進行貿易往來,遂將繁體字帶入泰國并影響至今。首先,泰國的華語教材存在繁簡字不統一問題,甚至學習者的發音方式也不盡相同。其次,教材的來源比較混亂,大多來源于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出版的中文教材,雖然教材使用漢字,但是其中涉及或引用的文化、圖片、風俗習慣等均來源于出版國。對初學者來說,教材是他們接觸華語的第一扇大門,學習華語更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國的風俗民情,如此才能加強語言、文化間的互通與交流,實現華語的真正傳承。

二是師資問題。雖然目前泰國已成為東南亞11個國家中擁有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最多的國家,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數量較少的問題,泰國本土的很多院校依然要通過自主引進非志愿者教師來校授課。為了解決師資問題,泰國孔子學院(課堂)發展聯盟除了派遣志愿者教師之外,也開始重視培養泰國本土的中文教師。當前,本土中文教師已經成為國際中文教育教師隊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師資本土化是孔子學院本土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此同時,國際漢語教師應與時俱進,利用好數字化教學設備或資源,創新教學手段,打破時空的局限,推動海外華語教育穩固發展。

(三)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及其流行因素

表6調查結果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華語學習動機為“我對中華文化感興趣”的,占比約61%,幾乎同華語學習動機為“我想去中國留學”的占比一樣高,并且高于華語學習動機為“我想找一份好工作”。這也反映出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泰國華人華僑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作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泰國華裔青年不僅充滿了活力,也對新鮮、新奇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很容易對華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了幾千年的歷史沉淀,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代華人的血液和骨子里,具有獨特的魅力。雖然大多數泰國華人華僑已融入了泰國的語言文化生活中,但是泰國華人華僑集資辦學、傳承華語的事跡在泰國歷朝歷代屢見不鮮。1990年底,著名僑領、報德善堂董事長鄭午樓發起了創辦泰國華僑崇圣大學的號召,得到了華人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華界殷商富賈、仁人名流踴躍捐款,短短兩年時間內,共籌集資金約10億泰銖;學?;üこ逃?991年的元月奠基,并得到了泰皇的御賜校名。泰國華僑崇圣大學是泰國華人集資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以“中國語文”學科為主,并研讀社會學、計算機學、人文學等學科,在風俗習慣、人際交往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認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認同華人文化來增強華人身份的認同。

新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流行因素也有助于提高泰國華裔青年傳承華語的熱情。泰國華裔青年不僅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學習和了解華語,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視頻平臺、門戶網站、社交媒體等途徑進行了解,從而有效拓展了漢語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近年來,中國“國風”“田園風”“美食風”等熱潮的興起,使得我國青年建立起了強有力的文化自信,積極參與新時代優秀文化潮流創造,并通過新媒體途徑引發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其中,李子柒深耕短視頻創作,以1410萬YouTube訂閱量刷新了由她創下的“YouTube中文頻道最多訂閱量”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偠灾?,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助于讓“走出去”的優秀傳統文化吸引更多的泰國華裔青年“走進來”,共同助力華語以及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四)積極發揮家庭語言環境教育對華語傳承的首站作用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也是伴隨其成長的持續教育。學生在幼兒階段及青年階段的家庭生活,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未來的發展趨勢。眾所周知,對孩子成長最有影響的四個方面,分別是家庭、學校、同齡伙伴和大眾媒體,其中家庭排在首位。由此可見,家庭語言環境教育對華語傳承的影響較大。表7調研數據顯示,在108名被試者中,泰國華裔青年家庭“經常說華語”的占比20%,與“華語的學習途徑為家庭”的占比人數基本相同;而“華語的學習途徑為家庭”的被試者均會說華語,其中表示可以“熟練地說華語”的占比60%。由此可見,泰國華裔青年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其家庭是否具有一定的華語語言環境、是否在家庭中“經?!笔褂萌A語,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們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優勢。

對成長于海外且需要學習中文的泰國華裔青年來說,中文既是一門外來語,更是一門傳承語,家庭語言環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日常聽、說華語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增強他們的語感,還能擴大他們的詞匯量。學習詞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創造華語語言環境,應鼓勵華裔青年同父母講華語。我國當前推行的對外漢語教育政策,可以為泰國新一代華裔青年構建良好的語言學習外部環境?;诖?,泰國的漢語發展事業依然需要廣大科研工作者加強在漢語傳播機理、文化傳播、社會語言場景應用等領域的研究,利用好華人家庭的“華族”自豪感,進一步推動漢語教育在泰國的持續穩定發展。

六、結 語

泰國華裔青年華語傳承的主要動力,歸根結底在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華語傳承是文化的傳承,也是消融民族之間文化隔閡的工具。如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承“中泰一家親”原則,主動、科學地制定相關漢語國際教育政策,使華裔青年成為中泰兩國交流的橋梁,加深中泰兩國的合作交流,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81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EB/OL].http://www. moe.gov.cn/fbh/live/2023/55470/mtbd/202308/t20230817_1074704.html.

[2] 王曉梅.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萬津華人的語言保持和語言轉用[A].中國社會語言學(2005年第1期)[C].香港城市大學,2005:15.

[3] 中國商務部.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EB/OL].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taiguo.pdf.

[4] 韓曉明.從“再中國化”到“再華化”———百年間東南亞華人的身份重構及其對華文教育的影響[J].東南亞研究,2020(3):133-151+157.

[5] 劉慧.柬埔寨華人家庭語言規劃與華語傳承調查研究[J].語言戰略研究,2021,6(4):29-43.

[6] 光明日報.泰國成立孔子學院(課堂)發展聯盟[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084223393988248&wfr=spider&for=pc.

[7] 陳姍姍.泰國曼谷唐人街社區漢語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8.

[責任編輯:李婷]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