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鄉村建設的理論機制研究

2024-01-18 06:20
關鍵詞:要素主體機制

樊 榮

(太原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太原 030024)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字技術給農村生產、生活等方面帶來廣泛影響,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力量之一。然而,較之于工業、服務業,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其數字化程度尚處于較低水平,黨和國家也充分認識到農村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最大短板,需要通過數字賦能推動鄉村建設與發展。為此,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對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作出了系統安排。為了進一步推進與落實數字鄉村建設,激發農村發展潛力,2021年7月,繼而發布《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指出“數字鄉村建設開局態勢良好,特別是在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涌現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盵1]在此基礎上,2022年1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對數字鄉村建設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并要求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相契合?!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2],為實現鄉村振興賦能?!叭r”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此戰略背景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數字技術成為賦能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重要力量。促進信息技術創新,實現數字技術普惠,是深入開展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并促使鄉村治理轉型,進而提升鄉村生活水平的關鍵。數字鄉村建設不僅可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也可以全面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當前,我國農村還面臨著頂層設計不足、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農村生產的數字化水平相對滯后、治理方式存在短板等現實問題,亟需進一步發掘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中的巨大潛力。為此,一些地區紛紛開始探索數字鄉村建設模式,并從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把握數字鄉村建設規律,推動數字鄉村建設。

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數字鄉村建設也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除了對數字鄉村的特點、價值、建設瓶頸、建設路徑等基礎問題進行研究外,不少學者還從機制層面對鄉村數字化與數字鄉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通過對與本選題相近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梳理,具有較大參考價值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關于鄉村數字化形成過程的運作機制研究。胡衛衛等基于對H村數字治理的實證調研,從主體共建、動力激活、資源整合、共生平衡、規則約束等五個方面探討鄉村數字治理的運行機制[3]。張軍等從空間社會學視角研究發展滯后區域鄉村數字化空間的生產機制,認為嶄新的鄉村空間布局有效地融入跨界的廣闊“流空間”,對“流空間”的重構有助于逐步推進深化數字化進程[4]。白永秀等則是從要素互促共生、產業融合創新、鄉村系統協調、城鄉互動融合四個維度探討了鄉村數字化的理論機制[5]。此外,還有學者研究了數字化賦能鄉村公共服務,如曹明就數字技術以信息透明、交易成本降低、服務網絡化賦能鄉村公共服務創新的機制進行了探究[6]。二是聚焦數字化與鄉村振興的互動機制。馬麗等著手探究農民數字素養問題,認為農民數字社交素養、農民數字娛樂素養、農民數字學習素養、農民數字商業素養分別賦能鄉村組織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產業振興和生態振興,進而提出農民數字素養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7]。劉彥林則結合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數據,認為互聯網不僅可以使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而且有利于提升人力資本與就業機會[8]。張蘊萍等著眼于研究鄉村數字經濟,將數據要素、數字產品和服務、數字化思維分別融入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政務,提出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9]。三是研究數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李杰義等分別從數字生產、數字生態、數字文化、數字治理、數字生活五個維度分析數字鄉村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機制[10]。劉靈輝等則基于數字賦能理論,從鄉村數字基礎設施、鄉村經濟數字化、鄉村治理數字化、鄉村生活數字化出發,分析數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在機制[11]。趙德起等從數字化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機制以及鄉村數字生態系統的外在機制兩個維度研究數字化推動鄉村振興的機制[12]。還有學者針對數字鄉村建設機制進行探究,謝文帥等深入分析中國數字鄉村建設的內在機理及銜接機制,論述了數字鄉村建設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數字中國戰略之間如何實現有機銜接[13]。

縱觀已有研究成果,鄉村數字化與數字鄉村建設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鄉村數字化側重于數字融入鄉村轉型發展的過程,而數字鄉村則作為戰略目標,其發展必然伴隨著鄉村數字化的過程。當前,數字鄉村建設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鄉村數字化的研究成果為其提供了相當借鑒,而系統性、整體性探究數字鄉村機制尚有較大空間。從研究方法來看,已有研究中理論層面的思辨研究居多,經驗證據略顯不足。由此,以經驗證據為切入點,從宏觀層面系統性研究數字鄉村建設機制具有一定意義。一些農村地區在智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生態保護信息化等不同方面取得成功的案例,也為數字鄉村建設機制研究中經驗證據分析提供了可能。但是尚需探究現有鄉村數字經濟、智慧綠色鄉村、鄉村數字治理等不同場景的成功案例中是否存在一般性的、可復制與可推廣的經驗規律及促進數字鄉村建設的內在結構和作用方式?若存在,其內在結構和作用方式是什么?

圍繞以上問題,本文借鑒程序化扎根理論的研究思路,利用Nvivo 11對26個不同場景的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進行三級編碼,歸納數字鄉村建設的理論機制模型,以期豐富宏觀層面數字鄉村建設的理論機制研究,為數字鄉村建設實踐提供理論參考。

二、研究設計:基于典型案例的實證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結合數字鄉村建設探索的實際情況,試圖通過分析與總結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的經驗,從規律層面探究數字鄉村建設的理論機制。程序化扎根理論是基于經驗資料提煉理論的一種研究方法,有利于緩解經驗性研究與理論性研究脫節的問題,可以較好服務于本文從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中總結理論機制的研究目的。與經典扎根理論以及建構主義扎根理論相比較,程序化扎根理論是通過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選擇性編碼自下而上地分析經驗資料,進而逐步概括出基本因素與各個范疇,這為本文在針對性整理與深入分析案例時提供了較為清晰、可操作性的研究思路。因此,本研究借鑒程序化扎根理論中三級編碼過程梳理數字鄉村建設典型案例,通過對文本片段的編碼和分析,提升概念及其關系的抽象層次,總結歸納數字鄉村建設的理論機制,為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踐提供參考。

(二)案例來源

本研究所選取的案例源自《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該指南由江蘇、山東等多個省份的相關部門以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相關專家共同編制完成,確保了案例來源的典型性、代表性、可靠性。本文研究涉及的26個案例(見表1)覆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北、西南、華南地區,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研究中所用的典型案例高度規范化,均采用了包括“背景介紹”“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三部分在內的相同文本結構,可視為可靠的數據來源用于扎根理論研究。

表1 案例情況表

三、研究過程: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模型構建

本研究首先對所選取的案例進行編號(案例編號結果詳見表1),編號為9、13、15、20、23、25,主題分別為智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農業科技創新供給、網上村務管理、基層綜合治理信息化、“互聯網+醫療健康”,均已包括在其余2個案例主題中,因此預留此6個案例用作理論飽和度檢驗。借助Nvivo 11對剩余2個案例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以及選擇性編碼,在此基礎上逐步分析構建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模型。

(一)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是在對案例資料進行分解、比較的基礎上進行概念化與范疇化的過程。首先,對20個案例進行逐字逐句編碼并提煉概念,同時合并相同概念。如“興文縣……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可提煉概念“旅游業資源”;“橫州市是世界茉莉花都、中國茉莉之鄉,茉莉花產業為主導優勢產業,擁有40多年發展史”可提煉概念“農業資源”“旅游業資源”和“農業產業資源”,可進一步合并為“特色產業資源”。其次,根據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系進一步將概念范疇化。如“產業全鏈條數據采集”“產銷銜接新業態”“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等概念均屬于“全鏈條產業新業態”的范疇,“遙感監測技術”“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均屬于“數字技術”的范疇。最終經過開放式編碼(見表2)得到49個開放性范疇。

(二)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是通過挖掘開放性范疇的含義及其之間邏輯關系,進一步提煉副范疇及主范疇,為構建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模型奠定基礎。首先,根據開放性范疇的語義,結合開放性范疇在數字鄉村建設實踐中的作用提煉副范疇。如基層治理、農牧產業發展、醫療服務、人居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系列問題均是驅動數字鄉村建設的動力,因此可提煉副范疇“問題驅動”。最終提煉出包括“數字技術助力”“政策推動”“問題驅動”“地域特色”“黨組織引領”“多主體建設”“制度保障機制”等13個副范疇(見表3)。其次,借鑒扎根理論中“因果條件-現象-情境-中介條件-行動/互動策略-成效”故事線的邏輯,并且根據副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副范疇在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中的地位提煉主范疇。如數字技術、相關政策、鄉村亟待解決的問題、地域優勢等均是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的動力,因此從“數字技術助力”“政策推動”“問題驅動”“地域特色”中提煉主范疇“動力機制”。最終提煉出“動力機制”“組織引領機制”“實施機制”“評價考核機制”4個主范疇(見表3)。

表3 主軸編碼

(三)選擇性編碼

選擇性編碼是在主軸編碼的基礎上,根據主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提煉研究的核心范疇,在此基礎上梳理出主范疇和副范疇之間邏輯關系清晰的“故事線”,進而生成數字鄉村建設機制模型。本文確定的核心范疇為“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由于數字鄉村建設的最終歸宿是解決鄉村發展問題,全面助力鄉村振興與數字中國建設,基于此背景進一步斟酌研究各主范疇之間的潛在關系,進而梳理出“為什么建設”“誰來建設”“如何建設”“成效如何”的故事線。其中,動力機制回答了“為什么”的問題,組織引領機制則是針對“誰來做”,實施機制是回應“如何做”,評價考核機制則側重“結果成效”。由此,圍繞“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這一核心范疇具體細化各范疇之間的結構關系,建構出數字鄉村建設機制模型(見圖1)。

圖1 數字鄉村建設機制模型

(四)理論飽和度檢驗

理論飽和度檢驗是指運用新資料進行編碼時仍未出現新概念或新范疇,即可視為達到理論飽和。運用之前預留的6個案例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重復上述三級編碼過程后,發現主范疇、副范疇、開放性范疇等均未出現新概念,因此可認為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模型基本達到飽和。

四、研究發現: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模型闡釋

研究發現,數字技術、政策與制度、主體、物質、數據等多要素相互作用下構成數字鄉村建設動力機制、組織引領機制、要素整合機制、制度保障機制和評價考核機制,各個機制共同作用構成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完整體系。借鑒扎根理論典范模型中“因果條件-現象-情境/脈絡-中介條件-行動/互動策略-結果”的故事線邏輯,選擇其中與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具體研究情境相匹配的“因果條件-脈絡-中介條件-行動策略-成效”,在厘清機制構成要素及各機制的作用表現中深入分析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從而充分認識與把握各機制在互動過程中如何推進落實數字鄉村建設。

(一)動力機制: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邏輯起點

動力機制是指由主體、現實問題、數字技術、政策、地域特色等多種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的綜合系統,是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的融合。動力機制的內在動力主要以鄉村發展現存問題為基本出發點,表現為各參與主體關于數字鄉村建設對解決基層治理問題、農牧產業發展問題、醫療服務問題、人居環境問題、農村土地問題等重要性的認識,進而在分析、判斷與解決制約鄉村發展的問題中激發內在驅動;外在動力則表現為數字技術、相關政策與地域特色,其中遙感監測技術、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云技術等快速發展的數字技術賦能數字鄉村建設,為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政策為數字鄉村建設指明方向,而區位、資源、品牌等地域特色優勢可以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優越的基礎條件。數字鄉村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在堅持問題導向原則下,動力機制回應了“為什么建設數字鄉村”的問題,是故事線邏輯中的“因”,即數字鄉村建設的驅動力,因而動力機制是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邏輯起點。

動力機制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邏輯起點,要想實現內外雙向驅動,發揮“人”這一主體要素的積極能動性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政府相關部門、村干部、當地農民等作為分析、判斷與解決問題的實踐主體,能否認識到數字技術和國家政策在解決農村發展現存問題中的重要性,直接決定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效果。因此,深入分析參與主體、數字技術、國家政策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找準鄉村發展中基層治理、產業發展、醫療服務、人居環境等面臨的現實瓶頸,繼而充分發揮把握數字技術、相關政策、地域特色等因素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最終揭示數字鄉村建設的動力機制運行規律。同時,數字鄉村建設還需要組織引領機制、要素整合機制、制度保障機制及評價考核機制始終圍繞動力機制,通過組織協調各個主體要素與客體要素予以落實與保障,從而確保扎實有效地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始終能夠目標方向明確。

(二)組織引領機制: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主體功能

在明確數字鄉村建設動力目標的基礎上,需要深入思考“誰來建設數字鄉村”。組織引領機制由黨組織、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農戶等主體要素構成,表現為黨組織引領下多主體共同參與,形成“黨組織引領+N主體”的數字鄉村建設主體結構,實現黨建引領基層信息化治理的長效機制。具體而言,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黨員、農戶等多主體力量在數字鄉村建設中能夠發揮好各自的作用,促進資源有序流動,從而形成數字鄉村建設的多主體合力。其中,黨組織在數字鄉村建設中居于領導主體的地位,發揮政治引領、思想引領、組織引領等作用,凝聚并調動各主體力量參與其中。政府是建設數字鄉村的核心主體,在定位數字鄉村建設目標、統籌社會資源以及監督反饋等環節中均發揮重要作用。企業、社會組織以及黨員、農戶是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主體,是在黨組織和政府的引領下參與??梢?組織引領機制強調主體要素及其能動作用的發揮貫穿于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運行過程始終,在對數字鄉村建設重要性認識的基礎上闡述了“誰來做”這一問題。

組織引領機制在動力機制中的作用表現為黨組織引領下的多主體參與,有利于精準識別鄉村發展的現實問題;在要素整合機制中的作用表現為主體整合客觀要素及促進資源流動;在制度保障機制中的作用表現為黨和政府所制定的具體政策制度是否科學合理,以及數字鄉村建設實施過程中各主體是否有效參與及利益實現情況;在評價考核機制中的作用表現為確??荚u指標的科學性以及評價考核過程的公正性??偠灾?組織引領機制強調發揮多主體合力,關鍵要加強黨組織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思想引領,即以恰當的方式使不同主體認同數字鄉村的建設思路,在把握正確方向的基礎上促使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農戶等多方主體力量有效協同參與數字鄉村建設。

(三)要素整合機制: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關鍵環節

要素整合機制由數字技術、人才、數據、物質、政策等要素的相互作用而構成,涉及數字鄉村建設主體整合哪些客體要素及如何有效整合,從而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充分的技術資源、數據資源、物質資源、政策資源與人力資源,是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運行過程中實現良性互動的關鍵環節。其中,數字技術為建設數字鄉村提供重要支撐,數據信息是規劃數字鄉村建設的必要依據,政策則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方向性引導與制度支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建設數字鄉村的關鍵,人才素質直接影響數字鄉村建設的水平與質量,而資金、設備等物質條件則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基礎。要素整合機制主要回答了各主體“如何建設數字鄉村”的問題,在促進或阻礙數字鄉村建設中起調節作用,是重要的中介條件。

要素整合機制對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中其他機制具有不同強度的調節作用。首先,其對制度保障機制的調節作用相對較強,并與制度保障機制聯動構成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施機制。既為數字鄉村建設過程提供充分的技術資源、數據資源、物質資源、政策資源與人力資源,又保障數字鄉村建設過程的可操作性、規范性和秩序性。其次,其要素整合機制對動力機制中的調節作用主要體現在引進高素質人才以助于更精準地識別鄉村發展的現實問題,從而較為全面地整合相關數字技術,把握政策與挖掘利用當地現有物質基礎等要素。再次,與組織引領機制的互動表現為更好地發揮黨組織思想引領作用,同樣需要一批善于運用數字技術和把握發展機遇的高素質人才,全面獲取與分析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民生等多方面數據信息,并因地制宜地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制定地方落實政策的具體實施方案,從而有效凝聚多主體力量,更好地助力數字鄉村建設。最后,要素整合機制與評價考核機制相互作用體現在評價主體素質會不同程度上影響考評制度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因此,需要培養一批專業性較強的評價主體并選擇運用合適的數字技術,從而確保評價考核過程科學有效。

(四)制度保障機制: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運行規范的重要保證

制度保障機制是確保諸要素實現良性互動的制度總和,主要由主體和制度兩種要素構成,主體不僅有制定制度的主體,也包括實施制度的主體,在遵循“多方參與-共同監督-利益共享”基礎上規范數字鄉村建設具體行為。制度保障機制同樣回答了“如何建設數字鄉村”的問題,體現了“行動策略”中要求遵循一定行為規范。其不僅能夠確保數字技術、人才、數據、物質、政策等要素的整合與有序流動,而且相應的制度規范還可以保障數字鄉村建設過程順利運行,倒逼提升數字鄉村建設的成效,提升建設主體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與信心。制度保障與要素整合里應外合,是數字鄉村建設有效推進的關鍵。

制度保障機制為組織引領機制、要素整合機制、評價考核機制運行提供了制度規范。例如,組織引領機制中黨組織、政府要想調動多主體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就需要在制定具體制度時兼顧多元主體利益與利益共享,同時還要以制度約束規范企業、社會組織、農戶等主體的行為,使其始終堅持黨組織的領導,共同維護數字鄉村建設秩序,確保組織引領機制的高效運行。制度保障機制在與要素整合機制互動中有利于規范技術資源、數據資源、物質資源、政策資源與人力資源的流動以及秩序整合,從而盡可能實現各要素的高效協作。制度保障機制作用于評價考核機制主要表現為以制度形式規定評價考核目標、過程、結果等方面,從而提升評價考核過程的可操作性、規范性以及公正性,以期有效落實評價考核機制并提升理論機制整體運行效果。

(五)評價考核機制: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落腳點

評價考核機制指基于特定指標對數字鄉村建設成效進行判斷的過程與方法構成的綜合體,主體、目標、考評指標是評價考核機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中,主體是制定考評指標以及實施評價考核的能動要素,主體的素質直接影響考評指標的科學性以及評價考核過程的公正性。數字鄉村建設目標是構建考評指標的重要依據。由于數字鄉村建設是一項復雜工程,需在經濟、生態、文化等多方面實現數字化,因此可從鄉村數字經濟、智慧綠色鄉村、鄉村網絡文化、鄉村數字治理和信息惠民服務等五方面著手,結合各地區實際選擇一方面或者幾方面制定發展目標??荚u指標是進行評價考核的重要參照維度,其以數字鄉村建設目標達成情況與現實問題解決情況為依據來制定。評價考核機制是檢驗數字鄉村建設成效的重要環節,也是倒逼提升數字鄉村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回答了“數字鄉村建設的成效如何”這一問題,因而是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落腳點。

“成效”是對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運行效果的評判。評價考核機制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的最后環節,可以衡量動力機制、組織引領機制、要素整合機制及制度保障機制之間的作用狀況。其不僅對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整體運行效果予以評價考核,還是對動力機制的回應,形成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完整的閉環式運行過程。此外,評價考核結果也直接反饋并調節組織引領機制、要素整合機制及制度保障機制的具體運行,從而確保運行各環節協調有序,最終實現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順暢運行。

綜上所述,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運行過程中各個機制遵循“因果條件-脈絡-中介條件-行動策略-成效”的故事線邏輯,在回答“為什么建設”“誰來建設”“如何建設”“成效如何”等一系列問題中,體現了它們在不同階段中的各自作用,又表現為相互合作與相互制衡的關系。動力激勵機制作為運行過程的出發點,組織引領機制、要素整合機制和制度保障機制是運行過程的重要環節,評價考核機制作為運行過程的落腳點,其最終又回歸于對動力機制中是否解決了鄉村發展現實問題或出現新的問題,從而產生新的動力,繼而在新的動力驅動下展開新一輪的運行過程,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循環運作。

五、結 語

“‘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的發力期?!盵14]數字鄉村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新路徑、新手段和新動能,賦予鄉村振興活力,是對數字中國建設戰略下如何逐步解決農村發展短板問題的積極回應。數字鄉村建設的動力機制、組織引領機制、要素整合機制、制度保障機制和評價考核機制在相互聯結、相互作用中構成動態運行過程,以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為出發點,將主體要素貫穿數字鄉村建設理論機制體系始終,進而整合協調技術、資源、政策等客體要素,在主客體要素有機統一中推動數字鄉村建設。

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實踐尚處于持續探索階段,農村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為了克服數字鄉村建設實踐的不足,還需要注意幾點問題。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根本出發點是解決鄉村經濟發展、鄉村治理難等現實問題。同時要善于分析并把握政策方向,在運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地域的發展基礎揚長避短,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脫貧地區由于經濟基礎較為薄弱,應做好網絡扶貧與數字鄉村建設的銜接問題。其次,要善于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動員社會組織、企業等社會力量,實現數字鄉村建設的共建共享。另外,要出臺相關政策制度,要保障數字鄉村建設中人才、技術、物質等要素整合與流動的秩序,要健全監督制度與利益共享制度以更好地調動建設主體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最后,要注重定期進行評價考核,關注實施的舉措是否有利于解決鄉村發展的現實問題與提升數字鄉村建設的實效性,從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驅動引領作用,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打通數字中國建設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歡
要素主體機制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也談做人的要素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