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理論、范例及啟示

2024-01-19 05:14武云鵬秦麗萍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兒童情感

武云鵬,楊 帆,秦麗萍

(德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山東德州 253023)

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作為發展社會情感能力的載體與方法,指的是兒童和成人獲得并有效運用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這些知識、技能和態度是個體進行自我理解和管理情感、達成個體和集體目標、感受并表達對他人的同情、建立和保持積極的人際關系、做出負責任的決策所必備的能力[1]。在校學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社會情感困擾,例如自我情緒管理、人際關系沖突等。這些困擾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適應能力,也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問題。經合組織SSES 調查發現:社會情感能力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提升兒童社會情感能力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發展。韋鈺指出“未來教育最重要的不是關注提高智商,而是需要強調培養社會情感能力”。因此,關注兒童社會情感學習具有重大意義。

國內在社會情感學習的實踐方面有一些探索[2-3],也有學者從理論層面探討如何融入日常教學[4]。但傳統社會情感學習項目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一,傳統SEL項目往往只采用局部性的干預措施,例如單獨的課程、個別咨詢或小組輔導等。這些方法往往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難以覆蓋到所有學生,并且難以與學校的整體教學和管理結合起來;其二,由于教師的時間和資源有限,學生得到的SEL 支持也可能不夠充分和個性化;其三,學校教師的認知和能力不足,他們可能缺乏對SEL 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的了解,同時缺乏與SEL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整校參與法”(the whole school approaches)以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為基礎,參與主體不僅包括學校,還將干預措施擴大到學校課程之外,注重生態系統中學校、家庭、社區多個方面的作用,為社會情感學習項目提供了新思路。與傳統SEL 相比,整校參與的SEL 具有一定優勢。首先,整校參與的SEL 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持續性。它可以將SEL融入學校的整體教學和管理中,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同時,整校參與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并促進學校氛圍改善,進而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整校參與的SEL 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方法,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更為有效且可持續的SEL 支持,因此有必要探討如何開展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本研究擬介紹其實施源起,闡述其理論基礎,介紹丹麥UP項目的具體內容,并討論其教育啟示。

一、實施源起

開展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既符合我國相應政策要求,又契合教育現實需求。

(一)政策要求

首先,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點關切。國家近年頒布的關于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文件,如《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 年)》等,均明確指出加強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符合政策要求。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指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事關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2023 年10 月10 日是第32 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其宣傳主題為“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共同守護美好未來”,呼吁全社會提高認識,重視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推動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專業機構有效銜接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社會情感學習對兒童心理健康有積極影響,同時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注重家校社多主體參與,因此推動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符合國家對兒童心理健康和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政策要求。

(二)現實需求

整校參與能夠發揮多元主體的能動性,有助于提升教育的系統性與全面性。家庭、學校和社會在教育中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可讓兒童在不同的環境中得到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家庭可以提供正確的情感引導,學??梢蕴峁I的教育和培養,社會可以提供多樣的場景和實踐機會。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共同促進兒童的社會情感能力提升,有助于促進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共同為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同時,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項目高度結構化,兼具可行性與靈活性,易于推廣。整校參與法詳細界定了家庭、社區和學校三個主體的任務,并設計了具體實施框架,每個主體都有規范的教育流程和開展形式。這使得整校參與法具有較高的可行性,研究人員、學校教師、家長等可以便捷、保真地實施該類方案。此外,在標準實施框架的基礎上,實施者可以根據具體情境、特定的社會、文化和地理背景進行調整,這又使其具備較高適用性。以上特點使得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能夠更好地契合現實需求。

二、理論: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

(一)整校參與的理論框架

整校參與法的理論基礎是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生態系統理論強調,發展個體嵌套于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并影響著個體發展。整校參與法將干預措施擴大到學校課程之外,注重生態系統中學校、家庭、社區多個方面的作用,強調干預的全面性、系統性、可持續性和生態性。整校參與法認為,兒童學習和互動的環境對其社會情感能力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為了推進實施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促進學校(Health Promoting Schools,HPS)提煉出一個社會情感學習框架。該框架首先明確了三個核心領域,并將其細分為更具體的要點,為實施過程提供了詳細指導。在HPS的倡議下,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的許多社會情感學習項目參考了該框架[5]。

在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框架(圖1)中,兒童處于中心位置。最內層介紹了三個核心領域,其外圍是該領域的關鍵詞;中間層列出了最內層核心領域的教育內容;外層列舉了有效實施中間層教育內容的切入點。在整校參與法的理論指導下,三層的內容環環相扣又相互支撐。

圖1 HPS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框架

第一個核心領域是關注兒童的需要,其關鍵是“計劃與監測”,主要包括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課內發展性課程與課外實踐性活動兩方面內容,教育實施的切入點包括教職工的學習與發展、課程咨詢與指導以及分層干預三個方面。

第二個核心領域是為兒童提供領導機會,其關鍵是“共享領導權”,主要包括公平的學校政策和實踐、促進學生發展的學校政策與實踐以及良好的學校氛圍三方面內容,教育實施切入點包括支持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執行與支持以及健康的教職工關系。

第三個核心領域是家庭的支持,其關鍵是“合作與實踐”,主要包括為家庭提供社會情感學習策略、家庭與社區的合作以及支持家庭的參與,教育實施切入點包括探究家庭支持路徑、社區合作與支持以及家校合作。

(二)整校參與的具體內容

整校參與的具體內容是框架中三個核心領域的具體體現,包括三個部分:(1)課程、教學和學習,該內容對應框架中的“關注兒童需要”這一核心領域;(2)學校的氛圍,該內容對應框架中的“為兒童提供領導機會”這一核心領域;(3)家庭和社區的伙伴關系,該內容對應框架中的“家庭的支持”這一核心領域。

1.課程、教學和學習

該領域的第一個部分是整合性SEL 實踐。研究表明實施得當的SEL 課程對存在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多數兒童有長期益處[6],因此UP 項目的課程、教學和學習板塊包括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課內發展性課程。同時,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習效果,項目中也包括課外實踐性活動,從而構成了包括課程和活動在內的整合性SEL 實踐。為了推動課程和活動的順利實施,UP 項目組會為教師提供課程咨詢與活動指導。同時,在實施過程中要努力促使課程和活動適應學校實際,這有利于提高教學和實際應用的連續性和一致性,推動社會情感能力與學業發展的更大整合,以及形成良好的學校環境[7]。該領域的第二個部分是分層干預模式。與美國社會情感教育中的“教學金字塔模型”相一致[8],UP 項目中也踐行分層干預:為所有兒童提供SEL 課程,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針對性的小組干預,并為有復雜需求的兒童提供個性化的一對一干預。該舉措有助于更好的關注不同兒童的需求,促進其社會情感能力提升與社會適應。

2.學校氛圍

學校氛圍是學校相對穩定、持久的心理社會環境特征,反映學校的組織結構、教學實踐、規范和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特性[9]。支持性學校氛圍具有鼓勵、溫暖和接納的特點,有利于兒童從中形成積極的自我認識,發展積極的情感品質,并且幫助兒童與教師、同伴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從而提升自己的社會情感能力[10]。營造支持性學校氛圍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學校要制定公平的政策確保每個兒童都有參與和領導的機會,這可以增強兒童的人際交往技能,從而促進其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其次,要在教職工之間以及教職工和兒童之間培養相互尊重和協作的關系,并且要給予兒童和教職工知識、技能和個人發展方面的支持,這有利于形成和諧的人際環境,從而促進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最后,讓學校中的所有人都參與到干預過程中并形成共同目標,這有利于促進群體的團結和合作,從而促進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

3.家庭和社區的伙伴關系

將家庭和社區伙伴關系置于整校參與法的核心,體現了發展兒童社會情感能力是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并且指出了社區支持的必要性。為確保家庭、學校和社區合作促進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需要家校社三方在開放溝通、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合作。

學校與家庭發展積極的伙伴關系,需要學校了解家長的需求和想法,在此基礎上建立合作關系。研究表明,接受過情緒訓練的父母更有益于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11]。因此,學??梢詾榧议L提供提升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策略。同時,家長可以向學校提供有關兒童的信息從而使學校的分層干預措施更具針對性。研究表明,當學校與家庭密切合作,支持兒童的社會情感學習時,兒童的親社會學習會得到加強[12]。

積極的社區伙伴關系為學校和家庭提供了來自社區機構和專業從業人員的額外支持。在學校方面,社區可以為兒童提供各種課外活動,為方案的實施提供專業知識。最近對整校干預措施的元分析發現,學校與社區的伙伴關系可以為兒童帶來更積極的結果[13]。在家庭方面,社區可以為家長提供信息支持,或為需要針對性干預的兒童和家庭提供專業評估。

相較于單一課程干預,整校參與通過加強社會聯系,確保學校、家庭和社區干預的一致性和連續性,為兒童的社會情感能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建立統一的領導至關重要。在實施干預時,由學校領導實施團隊,加強與社區和家庭之間的合作,提供重要的規劃和監測功能,并促進全校范圍的協作。

三、范例:丹麥的UP項目

丹麥UP 項目是一個典型的整校參與的兒童社會情感學習項目,該項目由丹麥心理健康基金會(MHF)和南丹麥大學國家公共健康研究所(NIPH)的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研究小組合作開發。其中,MHF負責實施干預項目,NIPH負責構思和評估干預項目。在項目設計上,該項目的設計符合“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原則?!叭后w免疫”原則指出,一個社區(例如一所學校)中心理健康水平高(例如社會情感能力較高)的人越多,那些患有急性和長期心理健康問題的個體就越有可能得到支持。UP通過全面性、系統性的持續性干預,致力于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關注到每一個兒童的心理健康,讓環境中的所有人都得到心理健康支持,從而為患有急性和長期心理健康問題的個體提供幫助。

UP 項目由學校開展的教育和活動、教師技能發展、父母參與以及學校日常舉措四部分組成(圖2)。這四個部分與整校參與法三個核心內容的對應關系如下:學校開展的教育和活動和教師技能發展對應“課程、教學和學習”,父母參與對應“家庭和社區的伙伴關系”,學校日常舉措對應“學校氛圍”。

圖2 丹麥UP項目整體框架

(一)學校開展的教育活動

UP項目中將學生分為三個年齡組(學前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和七至九年級),并開發了適用于三個年齡組學生的不同教育材料。教育材料都遵循相同的結構,即導入、三個關鍵主題和一個結尾。該結構能為兒童創造一個安全和包容的環境,并確保實施的可持續性。以下是教育材料的五個模塊及其內容。

導入:該模塊的教育目的是構建班級的愿景和目標。主要內容:結合不同班級和學科的具體情況,預設通過UP 干預后能達到的社會情感能力目標。

主題一“所有人”(All of us):該模塊的教育目的是激發兒童的合作技能,創造積極的班級環境。主要內容:鼓勵兒童在學校內外和不同身份的個體進行合作交往。

主題二“你和我”(You and me):該模塊的教育目的是通過人際交往提升兒童的社會情感能力。主要內容:鼓勵兒童建立友誼和親密關系。

主題三“我自己”(Myself):該模塊的教育目的是讓兒童幫助自己和他人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內容:讓兒童了解心理健康問題的標志,并結合個人的經歷和感受找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

結尾:該模塊教育目的是幫助教師檢視目標達成情況,設定新目標。主要內容:兒童和老師討論預設目標是否已經實現,若已經實現,則為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設定目標。

在教育材料實施上,該項目采用了“調查-愿景-行為改變”模型(the didactic model Investigation,Vision,Action for Change,簡稱IVAC)。在教育過程中,首先讓兒童調查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問題,例如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等問題(對應“調查”階段);然后設立與心理健康有關的目標(對應“愿景”階段),并且通過實踐達到所設立的目標,從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對應“行為改變”階段)。該實施模型可以促進兒童的深度參與并增強其主人翁感。以主題1“所有人”為例,兒童先調查有關于合作的內容,包括合作是什么、人與人為什么要進行合作、如何與別人順利進行合作(調查);在調查完成之后,兒童要設立一個有關“合作”的目標(愿景);最后,鼓勵兒童通過實踐達成所設立的目標,從而改變原有的行為(行為改變)。此外,在關鍵主題的實施過程中,還會安排沉浸日,讓兒童專門學習相關主題內容,以促進兒童能更深入地學習該主題。

社會情感能力涵蓋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s)、意義(meaning)和社會交往(social action)四個方面[14],UP項目中的教育材料旨在促進這四個方面。以主題1“所有人”為例,首先,兒童需要學習合作知識(知識);其次,兒童通過不斷練習訓練合作技能(技能);然后,兒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的意義,進而形成對合作重要性的理解,從而設立合作目標(意義);最后,鼓勵兒童通過合作的形式進行社交(社會交往)。這四部分也可與IVAC原則對應,知識和技能對應“調查”,意義對應“愿景”,社會交往對應“行為改變”。

同時,該項目特別注重教育材料與學校的課程相結合,這已經成為該項目的一大特色。與以往的SEL 專項學習項目不同,本項目開發人員在設計教育材料時,研究了每門學科(如數學)的課程要求和目標,確保開發的教育材料既能實現該科目的目標,同時也可以促進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該做法的優點在于可行性高,避免增加教師的壓力,同時也符合學校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總體目標。

(二)教師技能發展

教師作為學生最直接、最密切的影響源,其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杜媛和毛亞慶認為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良好發展依賴于教師社會情感能力的提升[15]。同時,作為社會情感學習的關鍵實施者,教師相關教育能力至關重要。

UP 項目中的教師技能發展旨在豐富教職工心理健康知識并促進其教學能力發展,包括學習班和主題課程兩部分:1)學習班。時長為一天,設定在學年開始之前。學習班的內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項目介紹,總體性的介紹該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第二,教授專業知識(促進心理健康、營造包容性學校環境的重要性、IVAC 原則、如何處理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等方面);第三,教育材料使用指導。它構筑了教師在下學年參與規劃和實施UP 項目的基礎。2)主題課程。在每個新的主題實施之前,教師需要參加一次“主題課程”。每次課時長約三小時,內容是教授教師如何實施新主題。它可以促進教師對項目的持續關注,并幫助教師提升實施干預措施的效度。此外,參加技能發展的教師均獲得一本項目工具書,教師可以從中自主選擇適合的活動,這使得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擁有更多自主權。

(三)父母參與

父母參與也稱“父母卷入”,廣義上通常指在子女教育方面,父母所給予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包括:父母對子女的學業成就期望、父母和子女的溝通、父母對子女的學業監督和輔導、父母對子女日常行為的關注、父母對子女平時活動范圍的關注、多種形式的家校合作等。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兒童心理健康有著重要影響。研究表明,父母是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資源,面對兒童的消極情緒反應,父母的支持性關注對兒童的社會能力起積極作用[16],同時,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資本可以影響幼兒社會情緒能力發展[17]。

在UP 項目中,父母參與旨在通過讓父母了解UP 項目,進而意識到社會情感能力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從而高度參與家校合作,最終促進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發展。該項目中父母參與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五部分:(1)父母通過學校官網了解UP 項目,形成對該項目的初步了解;(2)在學年期間,邀請父母參加學校開展的有關活動(例如,與兒童心理健康相關的展覽);(3)在年度家長會上討論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問題;(4)兒童與父母一起完成教育材料中有關心理健康問題的作業;(5)鼓勵父母積極參加班級或學校的促進心理健康的團體。例如,讓父母作為“心理健康大使”,在兒童中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工作。

(四)學校日常舉措

在UP 項目中,學校日常舉措的目的是為創設有助于兒童心理健康的支持性的學校環境。為實現這一目的,學校要制定合理的舉措,有以下三點需要注意:第一,舉措的可實施性。舉措的順利實施需要與學校的政策和結構相協調。這要求我們從學校的現有結構出發并做出符合學校政策的舉措。第二,舉措的全面性。除了學校的物質環境創設外,我們還要關注到學校的精神環境創設。在HPS 中學校精神環境是指學校的校風和人際關系所營造出來的氣氛,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要鼓勵交流與溝通,營造和諧開放的學校氛圍,形成支持性學校精神環境。第三,舉措的民主性。舉措應由兒童、教師、校長和家長共同選擇、規劃和實施。學校各項舉措應廣泛接納每一個參與主體的意見,讓參與主體深入參與到UP項目中,共同肩負起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責任。

學校日常舉措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營造和諧的班級氣氛。例如,學校建立班級榮譽制度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并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的形式加強師生溝通。2)創設積極的學校氛圍。例如,學校要貫徹多元智能與多元化的理念,鼓勵教師發掘兒童的特長,肯定兒童的優點,協助兒童找到個人價值所在,營造彼此尊重的校園環境。3)開辦娛樂活動供兒童在課余時間放松。例如,創辦興趣社團和舉辦校園音樂會。4)開辦學習活動幫助兒童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例如,開辦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展覽和講座。

四、教育啟示

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契合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理論,具備相對科學完善的理論框架,丹麥UP項目內容符合兒童需要、貼近實際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兩者可為我國開展系統有效的整校參與的兒童社會情感學習項目提供理論指引與實踐參考,其教育啟示如下。

(一)注重與學科結合,提高項目融合性

將社會情感學習的教育材料與具體學科相結合是UP項目的特色,它要求教師在實施SEL課程時以教授學科知識的形式體現與社會情感學習相關的內容。一項針對心理健康促進與問題防范的綜述發現,心理健康與普通課程結合的干預措施比孤立地關注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措施有更大和更持久的影響[18]。對學生而言,將SEL融入學科教學可以減輕學習壓力,學生不需要額外花時間學習相關課程;同時,融入學科的SEL課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情感能力,提升學習效果。

在融合科目的選擇方面,幼兒園課程相對靈活,可考慮在幼兒園社會領域、藝術領域等課程中融入。對中小學階段而言,可在語文、道德與法治等課程中融入。在融入路徑方面:第一,發掘學科中的SEL 資源。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挖掘學科中的SEL資源,例如語文、歷史學科中的文學作品和人物事件等,并將它們融入到教學中。第二,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社會情感學習應與學科教學目標和內容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例如,在英語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技巧。第三,精選教學方法與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在語文學科中,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深入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養學生共情能力。在歷史學科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搜集和分析歷史資料、制作歷史圖表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第四,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除傳統考試外,教師還可采用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和指導。以上舉措有助于社會情感學習與具體學科的融合。

(二)構建持續支持,確保項目可持續性

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的高質量實施需要持續性支持,這對保持干預效力和達到預期效果至關重要,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目標??沙掷m的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無法簡單地在現有教育體系中“插入”一個現成的課程方案并期望取得成果。SEL 實施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由于對維護和更新不夠重視,很多項目結束時,項目中的干預就隨之暫停甚至消失,這就導致即使是成功的方案也會失去效果。為確保實施的可持續性,有必要開展整校參與,形成可持續的運作體系。

可從四方面來構建持續支持體系:第一,建立伙伴關系與資源網絡。多元化的伙伴關系網絡能夠為項目帶來更廣泛的資源和支持。學校需要與教育部門、公益組織、社區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推動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分享優秀案例、教學資源和相關資料來建立一個資源庫,方便項目參與者隨時獲取所需資源。第二,展開培訓與團隊建設。提供持續的培訓和支持,包括如何有效地進行情緒教育、如何處理情緒困擾和問題等,可以增強教師、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的社會情感學習能力和技能,提高項目實施的效果和影響力。建議教師和家長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獨立實施社會情感教育,最終熟悉實施流程,掌握關鍵技術;同時,學??梢越M建SEL教研小組負責項目實施,這樣的話,即使外部團隊的干預結束,校內團隊仍能維持項目的運作。第三,建立反饋、評估與調整機制。定期收集包括兒童、教師、家長在內的參與者的反饋,了解項目實施效果,及時調整和優化項目計劃。這有利于項目更好地滿足參與者的需求,提高項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第四,展開宣傳、激勵工作。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宣傳社會情感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公眾的認識和參與度;對在項目中表現突出的學校和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和認可,激勵學校繼續參與,吸引更多學校參與。以上努力有助于構建一個持續支持系統,確保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三)納入多參與主體,增強項目系統性

整校參與的社會情感學習中,注重學校、家庭、社區不同系統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力圖形成最優教育合力。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家庭是兒童出生后首先接觸到的環境,對兒童影響最早、最大;社區具備的各種資源能夠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學校既要承擔教學的重要任務,又要領導各個主體,從而建構穩定的環境。另一方面,主體在發揮作用的同時加強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夠提高項目的干預效果。

為促進家校社多方主體參與,在家校社三方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的基礎上,還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完善學校育人功能。學校社會情感學習除了課程實施外,還要重視兒童接觸到的環境對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影響。一方面,通過校園物理環境的創設對兒童社會情感學習進行熏陶。例如,打造與社會情感能力有關的班級文化墻,營造健康、積極的班級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營造包容、溫馨的校園精神環境呵護兒童心靈的成長。例如,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要友好互助合作學習。第二,提供家庭教育支持。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社會情感學習的影響,為家長提供相關的培訓和支持。例如,可以舉辦家長講座、工作坊或一對一輔導,幫助家長了解社會情感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同時,通過家校合作,家庭和學校為彼此開展社會情感教育提供信息和反饋,可以強化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效果。第三,利用社會資源。積極利用社區中心、圖書館、企業等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社會情感學習的實踐場所和機會,豐富其學習體驗,培養其社會技能和社會責任感。第四,創設多主體參與平臺。搭建家校社共同參與平臺,如家長委員會、家長咨詢熱線、相關公眾號或網站等,鼓勵各方主體共同參與項目的決策、實施和監督。通過平臺的建設,可以促進信息交流、意見反饋和協同行動。第五,注重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生是教育的核心,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情緒需求和發展潛力,項目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同時,鼓勵學生參與項目的策劃、組織和實施過程,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通過以上措施,有助于促進家校社多方主體參與,提高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系統性。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兒童情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