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中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2024-01-20 06:32陳小珍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教學實踐英語教學

摘 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落實育人任務、實現育人目標是值得廣大高中英語教師探究的課題。本文結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要求,基于英語課程本質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標,探討了高中英語教學的育人功能,并就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以便教師更好地將育人目標落實于英語教學實踐。

關鍵詞:立德樹人;英語教學;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陳小珍(1978.01-),女,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界定高中英語課程的性質——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是高中階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文化課程。英語課程要“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發展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國際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中英語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到 “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絕不能培養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

“立德樹人”是我國歷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將德育教育融入英語教學,重視從心靈深處使學生信服,而非一味地灌輸、強制和說教。外語教學德育框架包括價值觀內容、語言技能、教學理念、課堂活動、教學資源、教學成果與成果評估。教師應該在英語課堂有意識地引入優秀人物及其事跡,從而發揮榜樣的作用。教師應注重學生對道德觀念的理解、認同和踐行。

三、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中英語教學的途徑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英語教師應該以語篇為載體,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教師應該立足學科本質和課程育人的角度,改變孤立地傳授語言知識、機械地訓練語言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探討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高中英語教學的途徑。

(一)深挖教材語篇,提煉道德育人的相關元素

英語教材多選取主題意義積極、充滿正能量、蘊含豐富育人價值的語篇。修訂后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英語課堂弘揚中華文化。例如,必修第一冊Unit5“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中第一個閱讀語篇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這篇閱讀文本是一篇介紹漢字發展史的說明性文章。標題直接點明漢字連接中華文明的過去和現在的歷史作用。從歷史上看,漢字發展歷經跌宕起伏,而該語篇主要聚焦漢字與中華文明的關系,選擇最重要的信息進行介紹,語言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文中第四段中的“That writing system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uniting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ulture.”(這個書寫體系對于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化的統一具有非凡的意義。)這句話點明漢字書寫體系的重要性,今天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學習漢字,說明漢字將在對外交流中起到重要的連接作用。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漢字之美,體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而然會堅定文化自信。

又如,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5“Poems”引用了唐代詩人王建的一首詩:

望夫處,江悠悠。

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

行人歸來石應語。

英語翻譯為:

Where she awaits her husband,

On and on the river flows.

Never looking back,

Transformed into stone.

Day by day upon the mountain top,

Wind and rain revolve.

Should the traveler return,

this stone would utter speech.

盡管這首英文詩把“望夫石”的故事翻譯到位了,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把詩歌中的意境表達出來。中文詩原文 寥寥數語就把一位天天盼望夫君回家,最后變成一尊石頭的女子形象刻畫得生動感人,僅僅二十六個字就把復雜的內容以及豐富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正是唐詩的魅力所在。唐詩不僅是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詩中有畫,詩中有情”。教師一定要在英語課堂培育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英語課堂。

英語教材中有許多這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比如漢字、詩歌、文學等,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塊主陣地在教授英語知識的同時傳播中國文化,引導學生熱愛中國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教師深挖教材語篇,提煉道德育人的相關元素,是滲透德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最好途徑。

2.學習偉人身上的優秀品質。修訂后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收錄了許多影響力很大的偉人的素材。例如,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1“Science and scientists”,主要讓學生了解中外科學家的重要貢獻及其性格特點和高尚品格,深入理解科學精神的內涵,樹立開拓創新、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的觀念。該單元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的活動主題是“理解質疑精神”(Understand the questioning mind)。教材引導學生分析約翰·斯諾探究霍亂病源,切斷感染源,并最終阻止霍亂流行的過程與方法,促使學生思考和梳理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常見方法,理解質疑精神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Write about what makes a great scientist(寫一寫偉大科學家的必備素養)部分,兩個閱讀語篇“The father of China's aerospace”“A world of pure thought”,簡要記述了科學家錢學森和史蒂芬·霍金的經歷、重要貢獻、性格特點以及他們所具備的科學素養。學生通過閱讀錢學森和霍金的人物傳記,以及約翰·斯諾研究霍亂病源的過程,并結合自身體驗和知識積累分析偉大科學家的品格和素養,闡述科學精神的內涵。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真實情境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習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優秀的學生,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密切相關。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合作互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使學生的 “德”慢慢得到強化,從量變到質變,從而達到提高思想品質的目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討論環節,這是最好的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途徑。學生可以四人一組分組討論,選出一個小組長,負責小組討論,一人負責記錄討論內容,然后再選出一人代表本組發言,把本組討論結果與全班同學分享。代表小組發言的學生可以輪換,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學生們在合作中成長,在合作中拉近彼此的關系。

教師應該在課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與同學合作學習,浸潤德育教育,同時積極主動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有效學習。

(三)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

人類文化都有相通之處,高中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鑒賞中外優秀文化,培育中國情懷。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外國文化學習內容涉及問候、飲食、節日、祝愿、建筑、文學、科學、藝術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堅定文化自信,培養中國情懷。

例如,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2“Bridging cultures”,單元主題是“文化溝通與交流”??缥幕涣魇钱斀袢蛞惑w化的特征之一,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義在于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了解,擴大人文交往,促進文化互鑒,共享人類文明,促進人類社會的繁榮與進步。正如該單元開篇引言所說“I am not the same, having seen the moon shin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在世界的另一端看過月光閃耀,我就不會是同樣的自己了。)”。這句話用簡單的語言闡述了一個人在接觸另一種全新的文化后的心理觸動,以及自己在深入體驗這一文化后產生的深刻變化。接觸外國文化能夠讓人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接受新的觀念和價值觀的挑戰。學生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學生既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又要學習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汲取精華,博采眾長。

(四)以身立教,以德育人

教師是課堂德育的實施者。英語教師要自覺地把課文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內容利用起來,要寓思想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的知、情、意、行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好榜樣。

首先,教師要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教師的言談舉止,學生耳濡目染,自然會成為熱愛祖國、尊敬師長的學生。教師的愛會喚起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愛,從而延伸到對生活的愛。其次,英語教學不僅僅是教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更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真誠的交流,這種交流是情感的交流、智慧的激發。什么樣的教師教出什么樣的學生,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品德,完善學生的性格。

四、結語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智育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教師全面解讀教材,在真實情境創設育人環境。德育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以身作則,將德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從教材、課堂活動等方面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陳祥梅,苗興偉.德育視角下的英語教學設計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6):1-5.

[2]陳小珍.基于文化意識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19(1):44-4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梅德明.繪制新時代基礎外語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藍圖[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4):1-7.

[5]梅德明.致力于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時代新人[J].英語學習,2021(3):60-65.

[6]王磊.從語篇分析角度談高中英語“思政教育”:以說明文的教學為例[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0(12):64-65.

[7]巫麗艷.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讀與寫(中旬),2016(7):191.

[8]肖櫻子.運用SQ3R閱讀法解決英語閱讀碎片化現象.[J].新教育,2022(4):53-55.

[9]章小燕.淺析提高中學英語教學效果的幾種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1(35):163-164.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教學實踐英語教學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