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影響

2024-01-20 06:32臧懿英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二語習得英語教學

摘 要:關鍵期假說一直是二語習得領域爭議頗多的焦點之一。本文從關鍵期假說的起源出發,總結該假說的論證、依據、不足和可取之處,并評述其對我國英語教學理念和實踐的影響。

關鍵詞:關鍵期假說;二語習得;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臧懿英(1982.06-),女,北京人,北京環球雅思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發展關鍵期”是20世紀30年代生物學領域最著名的發現。1935年,動物習性學創始人——奧地利生態學家、動物心理學家康拉德·洛倫茲通過觀察小鵝的“印刻”(impringting)現象,提出了“關鍵期”概念,即指生物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的影響最大并最適宜于學習某種行為的時期。也就是說,抓住關鍵期,學得最輕松、效率最高,事半功倍;錯過關鍵期,則學起來較為吃力,效率低,事倍而功半。

一、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和二語習得關鍵期

提出關鍵期概念后不久,美國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家潘菲爾德和羅伯茨就把其引入到語言習得領域,提出10歲前是人類語言習得的“最佳年齡”。在此基礎上,美國心理語言學家勒納伯格在20世紀六十年代首次提出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指出人在2到12歲的時候,左右兩個半腦都參與語言學習,所以學得既快又輕松;但12歲以后,大腦發育成熟,語言功能都轉移到左半腦,再學語言就比兒童時期難了?!瓣P鍵期假說”為人類是怎么學習并掌握語言,從神經語言學角度給出了理論解釋,也引發了人們對關鍵期起始及終止時間的強烈探究興趣。

勒納伯格提出關鍵期概念后,迅速引發熱議,成為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轉折點。勒納伯格不否認在關鍵期之后人們仍具備習得語言的能力,但他的研究指出,外國口音和學習第二語言的起始年齡存在關系,即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目標語)的孩子如果是在4到12歲之間,那他們的目標語發音就不會帶“外國口音”,并且該能力在此年齡段不會隨年齡增長而出現顯著性的下降現象;而之后再開始學習,外國口音就怎么也擺脫不了了。由此可以推論:學習第二門語言,也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和超過關鍵期后再開始學習第二門語言,差別很大;前者輕松且高效,后者則是一種刻意的學習過程,通常費時又費力;錯過關鍵期再去學第二門語言,很難達到接近母語人群的水平,無論怎么努力,都很難擺脫所謂的“外國口音”。

二、二語習得關鍵期的論證和依據

關于語言習得是否存在關鍵期,大量的觀測、實驗和研究從生物學、神經語言學上提供了論證和依據。除小鵝 “認母”外,生物學方面的著名論據還包括幼年雄雀學鳴叫等。神經語言學方面,勒納伯格關于兒童失語癥的研究,以及語言學家跟蹤調查發現“狼孩”“豬孩”回歸人類社會后,語言能力都達不到在正常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的水平等研究;都可以說明人類語言習得存在關鍵期,錯過該時期,語言學習的能力就會明顯降低。

至于二語習得為何或者是否存在關鍵期,研究者們也在理論和實證方面給出了一些依據或證據。

理論方面,早在1965年,美國麻省理工教授喬姆斯基就提出了生成語言學理論,或曰“普通語法說”。他認為人類大腦存在一個天生的、遺傳的“語言習得機制”,其遵循所有人類語言的普遍規則,幫助兒童積極主動地學習母語。隨著年齡增長,這種能力逐漸消失或不能被觸發,因此青春期之前是習得語言的最佳年齡。喬姆斯基的觀點無疑在生物屬性上與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保持一致。因為如果承認“普通語法”機制,那么該機制的持續時間不會因學習不同的語言而不同,當其逐漸不再起作用時,對應的就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逐漸關閉,由此就能解釋早開始的母語學習和多數情況下晚開始的外語學習之間的差異。1983年,弗羅姆金和羅德曼從腦科學角度出發,對二語習得為何存在關鍵期提出了側化說理論。他們認為,最初大腦左右半球是勢均力敵的,各存在一個語言區,左邊的用來學習和儲存母語,右邊的則用來學習和存儲不同于母語的另一種語言的,但隨著大腦逐漸側化,趨于成熟和功能專門化,右邊那個相對較弱的語言區就消失了,因此學習外語的時候就遇到了不同于學習母語的困難。

在實證方面,研究對象聚焦于移民到國外的人,研究內容則包括:二語習得中是否存在關鍵期、二語習得關鍵期存在于何時以及語言各次系統的習得是否有統一的關鍵期、錯過關鍵期的二語學習者能否達到母語者的語言水平等方面。其中后者在實證研究中有一些具有說服力的例子,本文不再贅述,至于前兩者,則是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爭議和研究的焦點。支持者從語音習得年齡效應、句法習得年齡效應、語義習得年齡效應、二語加工(理解)年齡效應、二語加工(產出)年齡效應等各個方面,通過實證觀察和測試都得出存在二語習得關鍵期的結論,也細分了語言各次系統,包括語音習得、句法習得、語義習得等的關鍵期,認為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關鍵期。但是,二語加工(“理解”和“產出”)都廣泛涉及輸入、社會、心理、認知等非生物因素影響著年齡對學習的作用,所以二語習得關鍵期存在于何時,以及語言各次系統的習得在二語習得中的關鍵期又是何時,都需要研究者繼續研究深化。

三、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設的不足和敏感期假說

1984年伊麗莎白·巴特斯提出的“浮現理論”很大程度上否定了關鍵期假說。該理論認為,語言習得沒有固定模式,而是一種基于大量的語言輸入的統計學習過程;不管是兒童還是成年人,學習第二種語言時,只要合理運用母語與二語之間的聯系,對二語有足夠的輸入和輸出,刻意練習,提高熟練程度,都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甚至接近以二語為母語的人的語言水平。2006年,美國二語習得專家博得桑提出的“機遇窗口說”雖然部分支持了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但將“關鍵期”延長到27.5歲,認為青春期并不是外語學習成功的臨界點。

實證研究也發現,在二語習得方面,成年人與少年兒童相比,也有自身優勢,比如學習語法和句法顯然要比兒童快,所以初期入門也就快得多。這是因為,成年人早已掌握了母語,其頭腦中對于語言各方面的概念和規則意識比還在學習母語的兒童要強得多,他們會更有意識地去學習、總結語言的規則,如主謂、動賓一致,單復數以及時態等等;學外語的最初階段,他們會靈活運用母語的規則和有意識的語法去加深對第二語言的理解,這就使得他們初期會比兒童學得快。情感因素也會大大影響二語習得效果。態度積極的二語學習者“社會—情感屏障”相對較低,會傾向于多找機會去跟母語者或者二語流利者交流溝通,從而得到更豐富的二語輸入、二語輸出和思考的機會,比態度消極的人能更多地“沉浸”在所學二語的語言環境中,這無疑在提高二語水平方面會起到重要作用。成年人學外語往往有更功利性的動機,會更積極地去尋找練習機會。

無數的經驗和事例似乎都能證明,從兒童時期開始就學習外語,確實能取得較高的語言水平,這無疑是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可取之處。但目前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爭議:比如假說自身內部的某些關鍵概念,如語言水平、習得年齡等,一直沒有標準的界定;關于語言習得的實證實驗方法迄今都還不夠成熟,缺乏被普遍接受的取樣標準,同一實證研究中怎么選擇變量、怎么去控制,也沒有物理學實驗那樣精確。

綜上,與其糾結于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不足和爭議,不如更多接受相近的“敏感期假設”(Sensitive Period Hypothesis),即1978年歐亞馬基于對60名意大利男性移民的話語能力和對目的語理解能力的測試得出的結論:雖然學外語受機體“成熟程度”的影響,但年齡與能否掌握第二語言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對應關系。該假說認為,二語習得能力是隨著年齡等現象逐漸、自然地過渡的;在語音方面,這種能力甚至在6歲以后就開始下降,因此超過6歲的人想擁有“純正”的第二語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年齡限制”并不像“關鍵期假設”理論所說的那么絕對,成年人確實能學會新的語言,并且常常講得非常好,但不可能達到母語人士的水平。

四、關鍵期假說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影響

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對我國的英語教學理論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出現了兩種不同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英語學習一定要從娃娃抓起,而且年齡越小越好。受此影響,一些有條件的家庭,從嬰兒牙牙學語時就開始了英語“熏陶”(教學)。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學英語,幼兒園設有專門的外教班,或者有家長直接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從小就接受雙語教育,都是這種觀點在實踐中的反映。

另一種觀點認為,兒童自動習得一門語言的年齡是在5歲左右。5歲以后,這一語言習得機制就逐漸失去作用。所以,兒童在八九歲,也就是小學低年級,開始學習外語,上英語課,其實早已錯過了5歲這個關鍵期。而我國學生普遍缺少充足的外語學習氛圍和環境,學生得不到足夠的外語輸入和交流練習,僅僅是學習單詞、短語和簡單句,根本談不上去掌握一門語言,甚至會讓有的學生產生挫敗感,為今后更深入外語學習反而設置了障礙。

2009年,亞伯拉罕森和希爾滕斯坦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對象為195名同時講西班牙語和瑞典語的人士。結果表明,在聽力方面,12歲之前開始學習外語的受試者大多數能達到母語人士的水平,12歲之后開始的則只有少數能達到母語人士水平。2013年,格拉納納和朗首次開展針對同一個體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音習得、詞匯搭配和形態句法習得三方面的研究,結論是三者均存在關鍵期,雖然都是從約6歲開始,但截止的時間卻分別是12歲、9歲以及青少年中期。上述研究似乎可推導出,如果希望學生未來能流利地說英語,盡可能接近母語人士的水平,6歲左右開始英語教學應該是明智的選擇,如果到12歲,也就是對應的我國的小學五年級階段再啟動,似乎就太晚了。所以,一些家長已經開始重視抓住這個關鍵時間段對子女進行雙語教育,如加入國際學?;虻絿饴镁右欢螘r間等,而不是延至小學高年級甚至初中階段再開始英語學習。

當然,按照關鍵期假說、敏感期假說以及相關理論,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在二語學習過程中都各有優勢。與兒童和成人相比,青少年時期可能更是外語學習的最佳時期,因為他們不但可以運用已有的社會經驗來理解語言,同時也能根據學習到的語言規則來調控學習過程。因此,外語教學專家們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要在已經基本掌握了漢語的前提下,再啟動第二門語言的學習。只有漢語的語感、思維和認知都培養好了,熟練掌握了漢語,以此為基礎,才能學好外語。過早開始學習外語,漢語還沒學明白,反而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其次,外語學習應該在青春期前開始。因為青少年的模仿力較強,能靈活地運用各種語言規則,而且青少年之間有很強的交際需要和內驅力,有充足的時間去交流;同時,青少年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思維逐步固化,受到各種社會因素以及情感因素的干擾相對成年人要少。所以,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開設外語課程應該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

學習語言,不論是第一語言還是第二語言,都要經歷一定的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顯然不能盲目夸大關鍵期對于英語學習的作用。對于英語教師而言,了解關鍵期假說,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即對于低齡兒童,更關注于促其達到接近于母語人士的語音;對于青少年,則注重第二語言的大量輸入和二語社交環境的打造,促使其在社交中加強對第二語言的學習和使用,防止出現“啞巴英語”的現象;對于成年人,則盡量發揮其在第一語言和有意識的語法方面的優勢,不必強求其語音盡善盡美,以免事倍功半。

參考文獻:

[1]Penfield W, Roberts L.?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M]. New York: Atheneum Press, 1959.

[2]Lenneberg E H.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67.

[3]Chomsky N.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 Pisa Lectures[M]. Holland:Foris Publications. Reprint, 1981.

[4]Fromkin V, Rodman R.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3rd Ed.)[M]. New York: Holt Rhinehart and Winston, 1983.

[5]Granena G, Long M H. Age of onset, length of residence, aptitude and ultimate L2 attainment in three linguistic domains[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013(3):311-343.

[6]戴煒棟,束定芳.試論影響外語習得的若干重要因素——外語教學理論系列文章之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4(4):1-10.

猜你喜歡
二語習得英語教學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大學英語句法教學中的中介語石化現象與對策
淺析中國學生習得英語存現句常見的問題及原因
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漫談
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教學改革探究
二語習得的關鍵期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英語寫作母語遷移影響實證研究
高中生二語(L2)習得的性別個體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