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抗戰時期皖南實業公司運營研究

2024-01-20 08:54
巢湖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實業公司皖南

梁 琴

(安徽大學 徽學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引言

1937 年全面抗戰爆發以后,戰火燒向了華北、華東等廣大地區。為了保障抗戰之有生力量,我國沿海大部分工礦企業在國民政府的組織下紛紛遷入大后方地區。當時,工業基礎受到極大打擊,為了滿足戰時物資需求,國民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規政策促進戰時工業發展。在此背景下,東南各省興建了一批新的工業企業。位于安徽省南部的皖南地區作為抗戰時期的后方堡壘,戰時有大量人口涌入。為積極支援抗戰,增加戰時生產,穩定戰時后方社會,由第三戰區經濟委員會以及安徽地方銀行總行合資創辦了皖南實業公司。

抗戰時期,大后方省營企業在國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因此,關于這一時期成立的省營企業公司的研究成果頗多。一是以個案為研究視角。例如,景占魁[1]討論了西北實業公司的成立、發展特點以及歷史作用。莫子剛[2]對貴州企業公司的成立緣由、發展歷程、籌資途徑、經營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探討。高遠[3]以川康興業公司為例,主要介紹了該公司的投資經營活動。譚剛[4]考察了抗戰時期廣西企業公司的發展歷程,分析了戰時后方經濟制度的變革。二是從省營公司的性質與評價方面進行研究。如盧征良和朱蔭貴[5]指出,省營企業公司與完全的國營企業在財政基礎、經營主體、發展結局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杜恂誠[6]認為,戰時出現大量企業公司,并非企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只是順應了游資的需要。從研究區域來看,學界對抗戰時期企業公司研究范圍大多聚焦于西南、西北地區,對于抗戰時期東南地區的企業公司關注較少,研究成果相對薄弱。而抗戰時期皖南地區歸屬于第三戰區,地處東南戰場前哨,皖南實業公司的成立為滿足戰時軍需民用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學術界還未見對皖南實業公司進行專門研究。有鑒于此,文章根據安徽省檔案館館藏資料,對該公司發展歷程、經營特點以及戰時經濟影響進行探討,以有裨于這一時期中國企業史的研究。

一、公司成立緣由

“七七事變”以后,我國大部地區淪陷,而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皖南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江南一帶最大的國統區。皖南以山地為主,平原相對較少。在全面抗戰時期,皖南地區隸屬于國民政府第三戰區,共計22 縣,面積約占安徽省的四分之一。戰時皖南濱江平原各縣,如當涂、蕪湖、銅陵、貴池、東流、至德等,已為淪陷區;而山區由于地處后方,社會環境相對安全,大量外來人口紛紛涌入,數量急劇增長。如皖南之歙縣,1934 年全縣人口為327698 人,1942 年達370514 人,增加了13%;休寧縣,1934 年全縣人口為172777 人,1942 年為204695 人,增加了18%;績溪縣,1934 年為84891 人,1942 年為97033人,增加了14%。1942 年,皖南的徽州六縣人口總數較1934 年增加59572 人,增比達6%[7]。當時位于休寧縣的屯溪鎮作為皖南地區的商業重鎮,抗戰期間眾多人口聚集于此:“屯溪因位于江、浙、滬淪陷區的后方,國民政府皖南行署設在這里,一些機關、學校相繼遷入,外地商家也紛紛前來經營,居民來此避難,一時人煙稠密,交易頻繁,成為皖南及浙西、贛北一片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而且屯溪又是當時通往大后方的主要中轉站之一,官員政客、豪紳富賈穿梭不斷?!盵8]

隨著戰時皖南人口的激增,軍民對日用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加劇了日用品供需矛盾。且皖南又是多山之地,除米糧不足外,日常所需亦多仰給于外來,加之外部日軍的經濟封鎖,外來物資斷絕后,尤其是軍民日用品供應問題日益凸顯。如棉布一項,“皖南旌德紡織工廠、太平平民工廠、黟縣民生紡織工廠等產量均較小,總合各廠之生產能力,總其量不過每年八萬匹。民間自行織制土布,據戰前調查,可得二十六萬匹。戰后一部分地區淪陷,一部分或停止作業,大致可產自十萬匹至五十萬匹,合并各廠所產數額約共二十萬匹。此二十萬匹棉布,供應于皖南四百萬人口,每人分配所得僅二尺有半,不足殊甚?!盵9]又如火柴一項,為人民日用所必需,戰前皖南的涇縣原有火柴廠三所,但戰后均已停辦,以致火柴異常匱乏。同時,因為戰時沒有貨源,物資供給吃緊,導致物價上漲,“貨物供銷狀況之變更直接影響物價,戰時貨物供應既受極度限制,物價乃日趨高漲。而自戰爭初起,屯溪因逼近戰區,物價之變動已有顯著之進展,此后復節節上升。二十七年上漲僅百分之二十,二十八年比二十七年上漲五成,二十九年為二十八年漲一倍有余,卅年平均又高出二十九年一倍,總計三十年底各項物價平均為戰前十二倍?!雹僖娫S乃茂著《屯溪物價》,第三戰區經濟委員會駐屯辦事處1942 年版,第14 頁。

1940 年11 月,為了充實戰時皖南以及周邊地區日用品供應,有效緩解戰時物資供應矛盾,活躍地方經濟,由第三戰區經濟委員會(以下簡稱“經委會”)以及安徽地方銀行總行(以下簡稱“皖地行”) 積極籌備皖南實業公司的建立,“為提倡發展皖南中小工業,以應抗戰需要起見,特籌設本公司創辦制革、紡織、造紙、火柴四廠,資本五十萬元,由經委會及皖地行各認半數,簽訂合約派員籌備。為滿足戰時生產,規定“公司籌備辦之各場廠,以制造日用必需品為限”[10]。在公司未正式成立以前,由經委會以及皖地行兩方各指派二人組織公司籌備處,并以皖地行行長為籌備處主任,負責籌備公司之成立及公司擬辦各廠之初步籌備工作,籌備時間暫定為一個月[11]。1940 年12月1 日,皖南實業公司在屯溪召開第一屆董監事成立大會。此次大會擬定關于公司的各項規程,經董事會討論通過[10]。公司營業地址設于屯溪民權路三號。至此,皖南實業公司正式成立。

二、公司資金籌措

全面抗戰時期,為有效緩解戰時物資供應問題,國民政府加大對工礦企業在資金方面的扶助。皖南實業公司作為第三戰區重點扶持的企業,在公司成立之初,“資本暫限定為國幣五十萬元,由經委會及皖地行雙方各認半數先收二分之一,視業務需要情形隨時分批交撥至足額為度數?!盵12]自1940 年11 月9 日至1941 年1 月15 日,經委會共計四次撥款,其中包括“屯溪中國銀行轉撥十萬元、代付合聯處棉紗款一萬八千六百元、代付貿聯處赤磷、白藥定款五萬元、續付貿聯處白藥定款五萬元、上饒中國銀行匯撥款三萬一千四百元,總計二十五萬元?!盵13]在公司初創階段,因資金來源相對穩定,發展較為順利。直至1942 年春,應戰時發展所需,根據國民政府之規定,裁撤第三戰區經濟委員會,在各地設置經濟作戰處,嗣后經委會在皖南實業公司的股權則由江蘇省農民銀行(以下簡稱蘇農行)承續,一直持續至全面抗戰結束。1942 年,經過改組后“公司資本總額定為國幣100 萬元,分為2000 股,每股500 元,由皖地行以及蘇農行各認半數”[14]。戰時皖南實業公司的股權雖然發生變動,但公司性質并未發生變化,仍作為地方公營企業而存在。

為應對抗戰時期復雜的市場變化與社會環境,皖南實業公司發展過程中,累計兩次增資擴股活動,在滿足企業經營資金需求的同時,規模也日益擴大。檔案統計,1942—1943 年,皖地行以及蘇農行先后兩次增資擴股籌集資金,股本額度由原有的50 萬增加至300 萬元,是原有股金的6倍。1942 年,受浙東戰事的波及,公司各廠業務發展舉步維艱,“各廠重要物資積辦月潭地方頗如為多,本公司為公營機關,恐動搖人心,各廠未使停工,似盡力維持工作如常?!盵15]為確保公司能夠正常運轉,進行了第一次增資活動,“查第三屆董監事聯席會議議決,增加公司資本五十萬元,由蘇農、皖地兩行平均分撥在案?!盵16]1943 年4 月,因戰時物價上漲,法幣貶值,公司又進行了第二次增資,“查關于本公司第五屆董監事聯席會議議決,資本增加二百萬元,由蘇農行、皖地行平均負擔一案,應即照辦?!盵17]公司通過兩次增資擴股的方式籌集所需資金,才保障了其順利運營。

抗戰期間,皖南實業公司在生產資金嚴重不足時,通過向銀行透支或抵押現有原物料的方式獲得借款,以擴展業務。據檔案統計,公司在1941年至1943 年間曾三次向銀行借款,以解燃眉之急。如1941 年9 月,公司因為積極籌備火柴、造紙兩廠開工事宜,“加以收購生皮,采辦棉紗等原料,需款浩繁,山窮水盡,已至挪無可挪,借無可借之境”,向皖地行透支十萬余元[18]。1942 年5 月,公司股權轉讓蘇農行后,蘇農行應增資款二十五萬卻并未及時撥付到賬,經第二屆董監事會議決定,公司向皖地行抵押白藥、赤磷等物料,由經委會墊款購儲價領,向皖地行透支三十萬元,以資發展[19]。公司在前兩次借款尚能如愿,但在第三次借款中受挫。1943 年1 月19 日,因舊歷年關急需運輸款項,公司與蘇農行簽訂透支契約計國幣二十萬元,以資救濟而維持業務,但后蘇農行以“頭寸奇緊,無法照付貴公司透支之款,自當暫以十萬元為限,余十萬元須俟三星期后再行洽商”[20]為由拒絕??梢姷搅丝箲鸷笃?,公司資金周轉難以為繼時,借款方面也遇有波折,這為公司后期資金困頓埋下了伏筆。

三、公司經營狀況

皖南實業公司各廠的選址主要分布在屯溪附近,靠近河流的位置,便捷貨運。如制革廠設于尤溪(離屯溪約六華里),該處依山臨水,交通便利,防空方面亦較安全,在廠人數約30 人。紡織廠廠址設于屯溪牌樓前,廠房由民屋改造而成,職工達100 人,是公司所屬廠中人數最多的廠?;鸩駨S則設于屯溪湖邊村程家大屋內,職工40余人,采用半機械半手工生產[21]。造紙廠位于高枧(離屯溪約五華里),生產工場分布于沿河的閔口、孫打漁等地,在廠職工約44 人。公司前期因為原料、技術、交通運輸等客觀條件限制,只有制革廠、紡織廠于1941 年4 月先后開工。1942 年3月,造紙廠籌備完竣后便投入生產?;鸩駨S是公司原定計劃中最重要的日用品制造廠之一,生產制作火柴所需用的白藥、赤磷等原料,在全面抗戰爆發前依賴國外輸入太平洋,戰事發生后,來源幾告絕跡,戰后公司主要通過第三戰區貿聯處向福建、重慶兩地訂貨。因浙東戰事影響,公司在溫州、上海訂購的理梗車、齊梗車、排板車等重要機件設備無法內運,火柴廠于1943 年11 月才正式投入生產。

在浙贛會戰發生以前,因鄰省紙張、皮革來源中斷,公司造紙廠以及制革廠的產品曾一度暢銷;而布匹則以交通阻塞,客商停止采辦,反倒滯銷[22]。1942 年5 月,由于浙東戰時突起,公司大部分業務處于停滯狀態,戰時“加以大水為災,交通梗阻,貨源壅塞,物價暴跌,市面蕭條。各廠產品,雖貶價求售,亦無人過問,各銀行人復緊縮,金融限制提存,而公司各廠員工不下二百余人,薪資、津貼、膳食等支用浩繁,本公司在此匯重重壓迫之下,全部業務頗有停頓之勢?!盵22]如造紙廠所需竹料主要產于歙縣嶺后,浙贛戰事發生之時,“惟五月份下半月,工人大半派赴嶺后協助腌料,又因警報頻,仍工作時作時輟,產量大減,計全月僅產新聞紙七十余令,成本增高,會計計算五月份每令成本百、八十元管理費”[23]。且“公司與淳安機器生產合作社訂購火柴機器零件彎螺絲、三分元各一千五百根,總計價款三萬七千六百九十五元”[24],受戰局影響,這批機器零件未能如期運到公司,導致大部分資金無形凍結,亦為業務上重大打擊。至1942 年8 月,公司資金方面已陷入絕境,“資產負債總額計共一百九十三萬七千余元,一月至八月累計盈余僅三十六萬八千余元?!盵25]可見,因戰事影響,各廠暫停生產,給公司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浙贛會戰后,物價又不斷上漲,原料工價上升之速率遠超產品之售價,以致公司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經營效益大打折扣。如紡織廠所需原料中的棉紗為外來品,戰后紗價逐步上漲,其中“尤以十一、十二兩月,漲風尤熾熱,最高價格漲至六百五十元,總計本年收購二十一支棉紗二千零六十一包,平均單價約四百三十七元一角九分,占各項材料之首”[22]。正如公司董事郭子清所言:“近年物價之趨勢,原料工價之高漲速于產品售價,故工業成品每年再生產一次,其資金即短絀一次。會計報告上雖年有盈余,而物價則反有虧損。年度開始時,非增加資金或減少產量,即不足以為維持生產,前兩年度公司盈余,其余材料估價實居大半,此種以貨幣計算之盈虧并非真實的經濟利益?!盵26]據檔案數據統計,1941、1942 年公司的盈余分別計為428,038.65 元[27]、1,616,672.98 元[27]。以上數據顯示,公司這兩年皆有盈余,且呈穩步上升趨勢,但事實上真實盈利非常有限。以1941年為例,公司全年盈余428,038.65 元,其中內銷貨盈余為134,963.64 元,材料盤盈為293,075.01元,而材料盤盈卻是內銷貨盈余的兩倍之多[28]。再從1941 年公司兩股東具體盈余分配情況來看,“應付股利59,722 元,股本官息13,351.46 元,余額156,051.32 元?!盵29]可見,公司年終盈余分配是在材料盤盈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加之公司與銀行有透支借貸款項,因此公司實則處于“虛盈實虧”的局面,顯然,上年度的盈余無法滿足下年度資金周轉。

1943 年10 月,為避免公司虧本以及預防戰后物價回跌所帶來的損失,在第七屆董監事聯席會議上常務董事郭子清提議:“嗣年終辦理決算時,對于一切材料按照時值估價之溢額,擬轉入再生產漲價準備科目保留資金,以為重購原料時漲價之補償”,該項提議經過董監事會討論后,予以通過[26]。因此,1944、1945 年公司的再生產準備金分別為10,437,951.19 元[30]、17,652,781.29 元[30],這也遠遠超出了公司原始總資本300 萬元。此外,為緩解資金短缺問題,公司還增加了各項準備金,比如呆賬損失準備金、機器及房屋折舊準備金等,這些準備金是在核算公司損益之前,先從每年的總收益中提留,因此不管公司盈虧如何,運轉資金能得到一定保障。在轉變經營策略后,1944、1945 年公司盈余計為4,650,906.37 元[31]、1,549,308.91 元[30]。與1941、1942 年相比,1944、1945年公司的實際盈余額度較前有明顯的增加,也從側面反映出在戰時經濟環境下,企業發展時資金不足是常態,及時調整生產經營戰略,合理有效地運用有限的資金,企業才能得生存。

但至抗戰后期,通貨膨脹不斷加劇,物價飛漲愈加嚴峻,以致公司的運營成本大幅提高。公司前期雖已調整了經營策略,但在戰時復雜多變的環境之下,經營方面出現諸多困境。面對物價的上漲,公司員工的基本生活深受其影響,要求增加工資。如制革廠技工所言:“竊工等自服務以來向須工餉,以維持家庭生活,尚可融然。乃這邇來,百物增漲,尤以工等原籍浙省為甚,家庭擔負亦因此而倍增,蓋工等均身負數口之累,全賴此工餉而維持?,F今生活程度日高不已,而工等工餉仍遵照舊例。在此情形之下,實難維持,回顧鄉里,眾口嗷嗷,又何能忍視,不得已懇請增加工餉”,公司則“俯念工人苦況,準予增加工餉,使無內顧之憂而能安心工作?!盵32]因此,隨著戰時物價的上漲工人工價成本也隨之增加。同時物價的上漲也是導致公司火柴廠生產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以1944 年2 月與6 月火柴廠購進原料價格漲幅情況為例(參見表1)。

表1 火柴廠購進原料價格增長指數表[31,33]

如表1 所示,1944 年2 月與6 月,火柴廠購進原料的價格相比較,倍增趨勢明顯,單個物價增加百分比都在100 以上,其中以金密陀、片膠、紅礬的物價變動幅度最快,增加百分比分別達到了830%、640%、540%。一方面,全面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導致外來物資斷絕,后方工業生產原料更為匱乏,物價自然高昂。而火柴廠之化學原料主要產于川、閩、浙、贛等地區,皖南僻處山陬,交通阻滯,環境特殊,西南各省火柴廠之實需成本難與比擬,即與鄰近之浙省亦不能相提并論,導致生產成本大幅提高[33]。另一方面,皖南工業素稱落后,技術員大都借材異地,川旅工價無一不高,加之皖省本地出產的白楊梗及盒片,原料產地與制造場所相隔四百余里,運費超出原價,更不止倍蓰,因此使得火柴廠生產成本提高。

綜上所論,從公司歷年經營效益來看,1941—1945 年(1943 年公司具體盈余額度不詳)這四年公司年終皆有盈余,但經營效益始終有限。究其原因,首先,公司是因抗戰而生,公司一經成立后,生產的各種日用必需品頗為民眾所喜,因此各類產品在市場上頗為暢銷。但公司發展中途遭受戰事影響,待戰局好轉后,各廠業務才逐漸恢復常態。其次,公司在1942—1943 年的兩次增資行為,有利于業務的進一步擴展,并且1943 年,公司董事會又合理地調整了生產經營策略,如將再生產漲價準備科目一項作為保留資金??箲饡r期公司除增資以及向銀行借款外,再生產準備金是最主要的資金周轉來源,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公司運營資金短絀問題。但到了抗戰中后期,通貨膨脹日趨嚴峻,物價只增不減,公司的生產成本日益增加,這也是導致公司盈余有限的原因之一。最后,公司作為公營事業機關,戰時發展受政府的管制,公司火柴廠加入重慶火柴專賣總公司后,便不能自由經營,生產和銷售由火柴專賣總公司統一決定,同時議價限制導致公司火柴廠利潤薄弱,難以支撐,從而影響公司的整體經營收益。

四、公司經營特點

抗戰時期,皖南實業公司在變化莫測的環境下能夠生存,得益于公司充分利用戰時環境中的機遇,并結合戰時自身發展境況,逐漸形成了獨有的經營特點。具體表現為公司對原料與產品的統購統銷、堅持技術創新研制新原料、靈活多樣的生產經營方式,以此保證戰時各廠生產順利開展。

(一)原料與產品的統購統銷

皖南實業公司之下主要開辦了制革、紡織、造紙、火柴四廠,所需原料繁多,包括黃牛皮、水牛皮、麂皮、栲膠、石灰、五棓子、紅礬、毛竹、石灰、松脂等。戰時為了確保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開展,公司對各廠所需原料以及產品進行統購統銷。在原料收購方面,公司在皖南的績溪、休寧、歙縣等地設有原料收購處??兿獮橥钅现┮稽S牛皮產地,公司在其設立牛皮收購處。竹料中最適合造紙的原料是孟宗竹,主要產于歙縣嶺后,公司則在嶺后設立購竹處,派人專門從事收購竹料事宜?!氨竟居谌麻g即派員設處購竹,自腌以身粗周圍七寸、八寸、九寸三種為標準,各點三分之一,每根單價五角。其腌竹料塘租用者四,自建者十二,總計收購嫩竹34000 根,約可腌制竹料四千余擔?!盵22]截至1941 年5 月底,根據公司尤溪倉庫購進原料統計: 公司收購黃牛皮10913.5市斤,共計580 張,水牛皮13364 市斤,計385張,麂皮370 市斤,計302 張,栲膠9384 市斤,五棓子65 市斤,紅礬1519 市斤,片膠4308 市斤,茶油35 市斤,石灰6894 斤,洋干漆210 市斤[34]。在產品銷售方面,公司生產的各類產品除滿足皖南本地民眾消費外,大多數產品是以批量的形式進行統一銷售。首先由各客商與公司業務科提前簽約訂單訂購產品,之后公司各廠根據訂單詳情進行統一生產,最后各商號準照訂單來公司提貨。戰時公司的訂貨商有第三戰區省際貿易聯合辦事處、第三戰區合作社物品供銷聯合辦事處、皖南物品社、中國茶葉公司、前線日報社、皖報社等機關單位[35]。從銷售區域來看,公司產品主要銷往皖南、蘇南、贛北、浙西、福建等地。因此,公司通過對原料和產品的統購統銷,一定程度上節約了運營成本,有效地推動了戰時企業的發展。

(二)堅持技術創新研發新原料

全面抗戰爆發后,日本實行經濟封鎖,導致我國絕大部分工業生產所需原料難以運往內地,加之物價高漲等因素的影響,后方工業生產原料極其匱乏。皖南實業公司各廠需用的生產材料來源,一是本地土產,如生皮、竹料、五棓子、盒片等;二是外來原料,如紡織廠生產所需的棉紗、顏料,火柴廠所需用的赤磷、白藥等。以公司制革廠為例,戰時制革廠生產的產品主要包括各種面皮、底皮、麂皮、來根皮等。而生產制革的原料有兩種,一是用植物鞣,二是用礦物鞣。前者需用栲膠,后者需用明礬、絡鹽晶,但均系外來材料[22]。因受戰時影響,??诜怄i后,制革鞣料來源斷絕,制革廠無法進行正常生產,“制革主要鞣料栲膠(存八包),明礬(存二小木箱)存量已極稀少,如何維持工作?!盵36]1942 年,為保證戰時產品順利供應市場,公司及時成立實驗室并投入大量實驗經費,著手研發工作。因皖南各縣盛產五棓子,其含大量鞣酸,為制造鞣料之原料。因此,公司采用本土所產的五棓子、葜根等植物,進行提煉制革鞣料,以謀自給自足。面皮生產方面則設法用茶葉等項提煉代用品,經試驗結果甚佳,便投入生產[22]。公司通過研制新的替代原料,不僅在制革技術上取得重要的突破,推動了制革工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顯著的收入效益。檔案顯示,1942 年9月至11 月,公司制革廠銷貨盈利累計達264,524.5元[37]。

(三)靈活多樣的生產經營方式

皖南實業公司在進行生產之前,對皖南地區物產資源情況進行了調查,并依據市場之需求靈活開展業務。在前期籌劃過程中,公司做了詳細之計劃:“皖南工業向無基礎,公司為發展中小工業,適應抗戰需要之責自愿積極進行,為求明瞭皖南各種原料產礦及鄰省工業設施情形,業經派何雄杰、楊雛聲赴浙滬,崔之華、陳讀思等赴皖南各縣調查?!盵10]如制革廠生產需用大量牛皮,“公司派汪文烈前往績溪、涇縣、太平等地,一面切實調查情況,一面招商承攬收購,希即遵照,并將辦理情形隨時具報備查為要?!盵38]同時,在績溪設立了收購牛皮驗貨處,以滿足零星牛皮送來制革廠,可論價購買,藉資便利各宰戶。紡織廠前期生產以供應軍需訂貨為主,后期則根據市場所需改訂生產計劃,“查該廠于軍政部第五軍需局訂購之白平布五千匹,如數織成后,業務改制秋冬織品,以資適應市場?!盵39]1942 年12 月,公司為適應市場發展,通知紡織廠將本色斜紋布染成黑色、灰色各一百五十匹。造紙廠原來開辦地點在屯溪附近的高枧,因為舊廠距離原料產區歙縣過遠,原料運輸費用高昂,影響生產,該廠于1944 年10月遷往歙縣嶺后制造,以節約生產成本。1945 年2 月,火柴專賣政策結束,公司火柴廠開始改征統稅后,便積極拓展銷路:“所有產品推銷事宜由公司統籌辦理,除本市由門市部直接供銷外,皖南各縣鄰近與浙贛等地另訂火柴經銷簡章,招商承辦,以建立推銷網,以年出七百箱為標準,暫以日出兩箱為度?!盵40]可見,戰時公司根據周詳之計劃,詳細之考察,以及市場之需求,靈活地調整生產計劃,因此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五、戰時經濟影響與發展局限

抗戰時期皖南實業公司作為地方公營事業單位,盡力發揮其最大作用。公司的成立為增加戰時生產,滿足軍需民用、平抑物價,穩定消費市場、開發皖南各地資源,促進皖南地區近代工業發展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影響。但公司是在抗戰特殊環境之下成立,其業務開展又受戰時大環境的影響,發展局限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受資金短絀的影響,二是統制經濟政策的影響。

(一)戰時經濟影響

1.增加戰時生產,滿足軍需民用

戰時大量人口遷入皖南地區,人口的激增促使了市場需求的擴大,增加生產成為當務之急。皖南實業公司各類產品是以配合軍需,供應日常用品作為前提。從公司所屬各廠生產總量上看,制革廠每年產量約二千張皮革,以制軍用皮件為主,烤皮、底皮、面皮副之。紡織廠每年產量約三千匹,以灰色斜紋與白粗布為主,顏色綠布副之。造紙廠全年可產量約八百余令,以制鋼筆連史紙為主,新聞筆連史紙副之?;鸩駨S開工后,至少年產火柴一千五百箱,以供皖南的需要[41]??箲饡r期在如火如荼的工合運動推動之下,皖南地區開辦了眾多加工及制造類小工廠,主要生產軍需民用物資,以支援抗戰。如紡織廠:“戰后以第三戰區救濟分會之提倡,在屯溪隆阜設有紡織工廠及毛巾廠,去年(1941 年)3 月,又并為一廠,資金三萬一千元,置木機六十臺,日產白布四十五匹;瑤溪有省立皖南強民工廠,有木機20 臺,日產白布二十匹;建國工廠有木機二十四臺,鐵機十二臺,制造斜紋嗶嘰等較為高尚之布料?!盵42]與皖南其他紡織工廠相比,皖南實業公司紡織廠前期有木機五十臺,日產白布六十匹,后期機器設備得以擴充,有搖紗機五十架,織布機七十架[43]。因此,公司在機件規模以及布匹出產數量上占有一定的優勢,以適應戰時物資緊缺的需要。又如在民用方面:“皖省印刷紙張匱乏,素仰給于浙贛鄂省,輾轉購辦頗感不便,皖南實業公司特于去年(1942 年)十月間在屯溪設制造貨品,以毛筆連史紙、鋼筆連史紙、白報紙為主,并聞鋼筆連史紙不滲墨水,可供銀行票據,學校練習本之用?!盵44]由此可見,皖南實業公司的成立為抗戰提供了重要的物資力量支持,為調劑軍需民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2.平抑物價,穩定消費市場

抗戰時期因物價高漲,為了防止商人隨意抬高物價,皖南實業公司的產品以平價銷售,以期穩定消費市場。正如《徽州日報》刊載:“皖南實業公司為供應日用品,平衡市場物價起見,制造各項產品,如制革廠出品黃烤底皮、水烤底皮、各色面皮、皮帶皮,紡織廠出品線嗶嘰、斜紋布、人字呢、白細布等。以上各項產品本色平布,軍用皮件皮存量最豐,如蒙惠顧,請至屯溪上黎陽績溪會館本公司接洽?!盵45]同時,為便利一般顧客零星購買,公司在屯溪牌樓前員工消費合作社設立門市部,便于各種產品零星出售,以減少中間商人的剝削,兼寓實施平價之意。如紡織廠“為優待各機關公務員、各學校學生起見,特備裝服零售經濟、耐穿、一人限購一套。只有兩星期,數量有限! 時間有限!欲購請速!草綠斜紋布一丈五尺,做制服一套只要只花七十元!”[46]火柴廠的籌辦給皖南民眾帶來諸多便利,“皖南民眾檢以過去日用品火柴大都仰給于浙、贛等省,售價暨昂供應又缺。自是厥后,此一嚴重問題可得合理解決,即一般物價亦非復前此之遭受火柴高漲刺激,骎骎上漲。顧自公司火柴應市,對于調劑供求,平抑物價,亦未嘗無絲毫幫助?!盵47]可見,皖南實業公司生產的各類產品對調節戰時市場物價,鞏固戰時經濟基礎,穩定民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3.開發皖南各地資源,促進皖南地區近代工業發展

皖南地區物產十分豐富,堪充為工業原料者甚多,皖南實業公司各廠所需工業原料視皖南各縣實際物產資源而定。皖南實業公司成立后,“皖南歙縣、休寧、績溪一帶所產的牛皮、麂皮,不再連肉帶皮的往外運。東流、貴池、寧國、涇縣、青陽、宣城、郎溪、旌德一帶所產的棉花,亦可自行推紗、織布躉往外銷,涇縣所產的火柴梗片、盒片及各地的竹林等,亦可制成一盒盒的火柴和一張張的白紙了。從出產原料看,皖南確實是一個制革、紡織、造紙、制火柴的天然工業區域,而屯溪又是皖南輸入日用品和輸出的產品的總樞紐?!盵48]對于皖南工業發展而言,“戰前除制茶、榨油及宣紙、徽墨等手工業以外,僅蕪湖設有紗廠、植物油廠、面粉廠以及其他少數縣份設有電燈廠、碾米廠而已,以是農產品皆不及加工而遽行輸出,人民生活必需品物品則泰半仰自外來?!盵9]因此,皖南實業公司創立宗旨是增加戰時生產,提倡發展內地中小工業,改變皖南小農小商安于素業的成見,使之改學技工,發國家應小工業以增加生產勞力,進而使有志工業的大量投資,創立多數的日用品小工廠。皖南地區工業基礎薄弱,工業技術人員缺乏,戰時公司網羅了來自溫州、杭州等地高級技工人才,培養了一批訓練有素的皖籍技術工人,同時帶動了部分女工從事工業生產活動??梢?,皖南實業公司的成立不僅促使皖南各地自然資源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還推動了皖南地區近代工業的發展。

(二)公司發展局限

1.資金短絀問題

抗戰時期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資金短缺是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戰時皖地行和蘇農行雖然先后兩次增資,但在第一次增資中蘇農行并未及時撥付增資款項。1942 年12 月,公司報告稱:“茲查皖地行應撥增資二十五萬元,早于本年五月十六日如數照撥,蘇農行應撥增資二十五元,亦于本年十二月二日如數撥足,除各給撥外,于應電請察核備案為荷?!盵49]可見,公司兩股東增資撥款時間前后相差近七個月,而公司流動資金的有限,勢必會影響各廠業務的正常推進。戰時經濟發展非常不穩定,物價狂漲,公司實際可運用資金也十分有限,“火柴、造紙兩廠亦正積極籌備,舉凡材料之購儲、廠房之建筑、機器工具之添置,在需款原有資金五十萬元,同時辦理一廠或可寬裕,若以舉辦四廠資金無法周轉。而物價飛漲,運輸困難,每一工廠儲備半年材料猶虞不繼。若現用現購,則勢又不可一面計劃業務發展,一面縈慮資金調撥捉襟見肘?!盵50]1943 年7 月,因為資金不足,公司又調整貨物采購的方式,“本公司近以現金周轉欠靈,而經常開支及臨時采辦各款支出甚巨。茲為便于額度之調用及單據之審核,擬自即日起,大宗貨物之采購須事先呈準后,方可照辦,報銷單據應先送會計室審核加蓋公章,方準轉賬付現?!盵51]足以見得,戰時資金短缺,制約了公司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

此外,戰時皖南實業公司的股本以及借貸資金主要來自于皖地行及蘇農行的投資,從資本構成上可以看出公司投資主體少,發展過程中也并無商股的加入,因此公司的資金籌集渠道較為單一,周轉資金不足,進而限制了公司擴大再生產。皖南實業公司與大后方的省營業企業相比,在資金投入方面差距懸殊。以貴州企業公司為例,貴企成立之時資本為600 萬元,資本構成是由貴州省政府出資123 萬元,經濟部投資125 萬元,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投入350 萬元,地方商股2 萬元,分別占公司總額的20.5%、20.83%、58.33%、0.34%。從第三次增資起,貴州省政府,經濟部,中、交、農三銀行和貴州省銀行,地方商股在公司總資本構成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2.21%、3.25%、84.15%、0.39%[52]。又如大后方的川康興業公司,公司股本總額為7000 萬,分70 萬股,每股100 元,40 萬股為公股,占全股份的65.96%,由國庫認購30 萬元,四川省政府認購7 萬股,西康省政府認購3 萬股,其余30 萬為商股,商股占全部股份的34.04%[53]。由此可見,不管是貴州企業公司或是川康興業公司,二者的投資主體類別多,有中央官股、地方政府股以及地方商股的加入,基本采取官商合作的形式,資金來源渠道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尤其是川康興業公司的商股所占公司總份額并不少,為公司注入了雄厚的資金力量。

2.統制經濟政策影響

在戰時經濟環境下,為有力支援抗戰事業,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1942 年,火柴專賣政策實施后,重慶火柴專賣總公司開始對全國制造火柴的原料及產品銷售進行統一管制。皖南實業公司火柴廠成立不久,便加入財政部火柴專賣公司江浙皖分公司。但由于戰時公司火柴廠實際生產成本與江浙皖分公司收購價格極不合理,嚴重損害了公司利益。檔案資料顯示,當時專賣公司在皖南的收購價格為:“火柴每箱售價36,000 元,發還成本14,000 元,售價提給承銷費用3,600 元,專賣5,760 元,尚有12,640 元,僅發成本14,000元,則令每箱蝕本近萬元?!盵54]因生產嚴重不敷實際成本,公司曾多次向火柴專賣總公司請求寬定火柴售價的問題,希望能按照實際成本重予改定收購價格,“白臘現已漲至每市擔四萬元,抑且來源困難,收購非易,而硫磺一項更奉財政部電令飭一再加價,每擔在一萬二千元以上,其余如盒片系由距屯四百余里之涇縣運來,運價較前倍蓰,每萬擔亦非千元不辦。此皆構成本增高之主要因素,依據目前事實,每箱所需成本約數為24,788.93元,再加百分之二十二合法利潤收購價格,應請改為30,242.49 元?!盵55]但火柴專賣總公司則認為:“皖南實業公司為公家創辦之事業,旨在提倡實業,調劑民生事業,關于實際成本仍按照普通核價辦理?!盵56]可見,火柴專賣公司對皖南實業公司的火柴收購價格不但無合法利潤可言,甚至不敷成本,因此造成公司無力負此虧損,進一步加劇了運營資金匱乏困境。

六、結語

全面抗戰爆發以后,東南沿海工礦企業雖然大部分內遷,但是被日軍破壞和霸占的為數不少,東南工業呈一副凋零之象。為遵照國民政府政策,發展內地中小工業,樹立皖南工業之基礎,第三戰區經濟委員會以及安徽地方銀行合資組建了皖南實業公司。戰時艱苦,皖南實業公司在國民政府的支持下,運用有限的資金,克服重重困難,通過采取轉變經營策略,應市場需求靈活開展各項業務活動,堅持研發替代新原料等一系列舉措,以此確保戰時日用品的供應。因此,皖南實業公司的成立不僅為抗戰提供了大量的軍需民用物資,而且為抗戰時期的東南戰場乃至中國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皖南實業公司的發展歷程又反映出,公司是在戰時物資需求刺激之下而產生,因此作為典型的生產事業機關,它的命運與戰時市場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發展受戰時諸多因素的限制,可以說它也是抗戰時期眾多企業公司發展的一個縮影。

猜你喜歡
實業公司皖南
實業公司優化成本管理的對策探討
總部經濟視角下合作開發模式探討
十二載收購糾紛維權路
皖南春意濃
《皖南的秋天》《余暉》
《馬頭墻》、《皖南印象》之二
追夢皖南川藏線
《皖南印象》
淺析實業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