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底超聲評估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鍛煉對產婦盆底功能的影響

2024-01-22 10:57劉春節趙改萍李慧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啞鈴盆底肌力

劉春節, 趙改萍, 李慧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超聲醫學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盆底功能障礙是壓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脫垂、 便失禁、性功能障礙、 急迫性尿失禁、 慢性盆腔痛等一組疾病的統稱,是妊娠分娩時盆底肌出現損傷導致的疾?。?]。 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 妊娠分娩前后進行盆底超聲檢查能夠有效判斷產婦盆底結構、 組織變化, 進一步指導孕期及產后盆底肌功能鍛煉[2]。另外, 盆底肌鍛煉能夠促進盆底肌肉群自主收縮舒張, 有效預防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礙發生[3]。 本研究探討盆底超聲分析妊娠、 分娩及盆底肌鍛煉對產婦盆底功能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04 例產婦。 納入標準: ①妊娠單胎; ②宮高腹圍處于正常區間內; ③知曉本研究。 排除標準: ①盆腔感染史; ②產道嚴重損傷; ③盆腔手術史; ④婦科炎癥; ⑤伴有妊娠期并發癥; ⑥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 根據干預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 (n =50)和研究組 (n =54)。 對照組年齡23 ~38 (30.05 ± 5.13) 歲;初產婦30 例, 經產婦20 例; 最終分娩方式: 剖宮產18 例,順產32 例。 研究組年齡23 ~39 (30.10 ± 5.20) 歲; 初產婦31 例, 經產婦23 例; 最終分娩方式: 剖宮產21 例, 順產33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 (P >0.05)。 本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妊娠指導和護理, 未開展盆底肌鍛煉。 具體內容包括: 產婦嚴格按照 《母嬰健康手冊》 進行產前檢查, 要求家屬監督產婦定時檢查, 囑其時刻保持快樂心情,避免不良生活習慣; 鼓勵家屬參與妊娠、 分娩等相關知識健康宣教, 分娩時進行分娩指導; 加強營養干預, 制定并發放飲食計劃周期表, 科學合理膳食; 積極與產婦溝通, 指導其學習、練習拉瑪澤呼吸法。 研究組則在妊娠28 周后加用盆底肌鍛煉。盆底肌鍛煉: ①凱格爾運動: 全身放松, 逐漸把大腿、 臀部加緊, 深呼吸3 ~5 次后依次進行吸氣提肛、 呼氣放松, 提肛收緊時間>3 s, 連續訓練20 min/次, 3 次/d。 ②陰道啞鈴訓練:把陰道啞鈴放置在產婦陰道中, 逐漸收縮陰道, 夾持陰道啞鈴, 其中妊娠期間使用最輕啞鈴, 產后惡露排凈后逐漸增加至最重啞鈴, 15 min/次, 1 次/d。

1.3 觀察指標 ①盆底功能[4]: 產后8 周依據 《手測會陰肌力收縮法》 測定盆底肌力, 對產婦會陰部消毒后, 手指帶上避孕套伸入陰道。 Ⅰ級: 手指感到陰道肌肉輕微顫動; Ⅱ級: 手指感到陰道肌肉不完全收縮, 持續時間2 s; Ⅲ級: 手指感到陰道肌肉完全收縮, 無對抗阻力, 持續時間3 s; Ⅳ級: 手指感到陰道肌肉完全收縮, 輕微對抗阻力, 持續時間4 s; Ⅴ級:手指感到陰道肌肉完全收縮, 持續對抗阻力, 持續時間5 s。并記錄兩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情況。 ②盆底超聲檢查結果: 產后8 周產婦排空大便, 取截石體位, 使用Voluson E6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美國GE 公司) 經會陰盆底超聲檢查 (設定探頭頻率為2.0 ~7.5 MHz), 把探頭放置在會陰部進行矢狀正中切面檢查, 記錄靜息狀態下到最大Valsalva 狀態下的盆腔結構變化, 測試子宮頸外口移動度 (CD)、 肛提肌裂孔直徑差值(LHD-d)、 肛提肌裂孔橫徑差值 (LHLR-d)、 直腸壺腹移動度(RAD)、 膀胱頸移動度 (BND)。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盆底功能 研究組盆底肌力等級顯著優于對照組, 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盆底功能比較 [n (%)]

2.2 盆底超聲檢查結果 研究組CD、 LHD-d、 LHLR-d、 RAD、BND 顯著小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盆底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 mm)

表2 兩組的盆底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 mm)

組別nCDLHD-dLHLR-dRADBND研究組 54 0.64±0.15 0.22±0.09 0.32±0.12 0.63±0.14 0.62±0.13對照組 50 1.02±0.19 0.35±0.12 0.48±0.14 0.84±0.18 1.09±0.20 t 11.3636.2126.2716.66814.312 P 0.0000.0000.0000.0000.000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是臨床常見婦產科疾病, 通常因分娩、腹壓增加、 衰老等造成[5]。 研究[6]表明, 妊娠和分娩會損傷盆底支持結構, 一方面胎兒持續壓迫盆腔底肌肉, 造成盆腔底肌肉松弛; 另一方面分娩期間胎兒使肛提肌壓力增加, 損傷肛提肌會牽拉盆底結締組織, 損傷盆底支持結構, 從而引發盆底功能障礙疾病。 近年來, 盆底功能障礙疾病逐漸得到重視, 診斷方法日趨成熟, 其中盆底超聲因其方便、 無創、 經濟、 能實時動態觀察盆底的優點得到臨床廣泛認可[7]。 故如何通過盆腔超聲診斷積極預防和指導盆腔功能恢復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盆底肌鍛煉是一種促進盆底功能恢復的非手術療法, 能夠指導正確收縮盆底肌肉, 抑制膀胱逼尿肌異常收縮, 根據監測反饋的生物信號, 協助指導患者進行自主、 正確的盆底肌肉鍛煉。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盆底肌力等級顯著優于對照組,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分析原因為, 盆底肌鍛煉中的凱格爾運動促進產婦骨盆底肌肉群收縮, 增加肌肉穩定性, 修復盆底支持結構, 增加盆底肌群及筋膜張力, 并加強陰道和尿道括約肌力量, 降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 同時陰道啞鈴訓練刺激盆底肌自主收縮, 提高盆腔肌力, 刺激陰道本體感覺, 恢復會陰反射, 促進陰道緊縮度的恢復, 增強尿控能力。CD、 RAD、 BND 反映盆腔支持結構和作用強度, 是判斷分娩后臟器生理解剖位置活動情況的影像學指標; LHD-d、 LHLR-d 反映肛提肌的松弛程度及受損程度[8]。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CD、 LHD-d、 LHLR-d、 RAD、 BND 顯著低于對照組, 表明盆底超聲可評估盆底功能, 盆底肌鍛煉能夠促進盆腔肌力恢復, 加固盆腔支持結構, 修復產后盆腔損傷。 分析原因為, 產婦進行盆腔肌鍛煉可改善盆腔肌力, 提高盆腔支持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 使盆腔承受器官下移程度較小, 降低CD、 LHD-d、LHLR-d、 RAD、 BND。

綜上所述, 盆底超聲可評估妊娠、 分娩和盆底肌鍛煉產婦的盆底功能; 盆底肌鍛煉能夠顯著改善產婦的盆底功能, 減少盆腔結構變化, 降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 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啞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中的應用進展
盆底肌生物電刺激在產婦盆底肌松弛護理中的應用
盆底儀在陰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療中的應用
兩種盆底修復系統在盆底重建手術治療中的效果比較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我給爸爸當“啞鈴”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橫臥啞鈴形Rathke囊腫1例
去贅肉又強身的啞鈴操(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