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乳酸水平與2 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研究

2024-01-22 10:57楚曉婧李俊喬焱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微血管乳酸病程

楚曉婧, 李俊, 喬焱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河南 鄭州 45001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R) 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 其發病機制涉及多個病理生理過程, 血液中某些因子及代謝產物與微血管病變相關, 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血清胱抑素C 等, 是糖尿病并發微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1]。 乳酸通過乳酸受體發生作用, 乳酸受體在視網膜組織中有著豐富的表達[2]。 微循環障礙導致組織缺氧, 糖酵解增強, 乳酸生成過多。 因此推測血乳酸可能會影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理生理過程。 本研究通過分析血乳酸水平與2 型糖尿病 (T2DM) 視網膜病變的關系, 進一步探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發展的機制, 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3 年2 月至2023 年7 月期間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145 例T2DM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81 例, 女性64 例。 納入標準: ①依據 《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 年版)》[3]中的相關標準診斷為T2DM; ②完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檢查。 排除標準: ①合并糖尿病急性并發癥;②合并嚴重的全身性疾病, 如心、 肝、 腎、 肺等重大臟器疾病, 神經精神疾病, 結締組織病等; ③急性感染期。 本研究符合 《赫爾辛基宣言》, 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審核號:2023081), 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DR 診斷標準

散瞳后行眼底鏡檢查、 眼底照相、 眼底熒光造影, 根據國際眼病學會制定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級標準[3]診斷。

1.3 數據收集

1.3.1 一般資料

通過電子病歷系統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 包括性別 (男性、 女性)、 年齡、 T2DM 病程、 身高、 體質量, 并計算體質量指數 (BMI)。 BMI =體質量 (kg) /身高的平方 (m2)。

1.3.2 實驗室檢測

禁食禁水8 ~10 h 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 檢測其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空腹血糖 (FPG)、 總膽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乳酸。 按WHO 標準測量患者的血壓 [收縮壓(SBP)、 舒張壓 (DBP)]。 計算估算腎小球濾過率 (eGFR)。 依據中國改良簡化腎臟病膳食改善試驗 (MDRD) 公式[4]計算:eGFR =175 × 血肌酐 (mg/dL) - 1.234 × 年齡 (歲) - 0.179 ×性別 (男性=1.00, 女性=0.79)。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均進行方差齊性及正態性分布檢驗,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 非正態分布以M(Q1, Q3) 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比較采用χ2檢驗; 2 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相關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檢測結果

共納入伴DR 組60 例 (男性38 例, 女性22 例), 不伴DR組85 例 (男性43 例, 女性42 例)。 伴DR 組的T2DM 病程明顯長于不伴DR 組, 血乳酸水平明顯高于不伴DR 組 (P <0.05); 兩組的性別、 年齡、 BMI、 eGFR、 HbA1c、 FPG、 SBP、DBP、 TC、 TG、 LDL-C、 HDL-C 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檢測結果比較[例, , M (Q1, Q3)]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及實驗室檢測結果比較[例, , M (Q1, Q3)]

指標伴DR 組(n=60) 不伴DR 組(n=85) χ2/t/ZP性別 (男/女)38/2243/422.317 0.174年齡 (歲)62.68±13.0461.75±14.46-0.397 0.692 TC (mmol/L)4.34±1.294.35±1.170.049 0.961 T2DM 病程12.0 (7.25, 21.00) 7.0 (2.00, 14.00) -3.563 0.000 BMI (kg/m2)24.65 (22.91, 26.73) 24.5 (22.88, 26.86) -0.466 0.641 eGFR [mL·min-1· (1.73m2) -1] 119.84 (98.45, 146.56) 118.72 (90.85, 144.70) -0.913 0.361 HbA1c (%)8.24 (7.37, 9.87) 7.77 (6.50, 9.79) -1.574 0.116 FPG (mmol/L)8.66 (7.26, 10.25) 7.68 (6.25, 10.61) -1.415 0.157 SBP (mmHg)132.00 (126.00, 142.75) 136.00 (127.50, 150.00) -0.675 0.500 DBP (mmHg)79.50 (76.00, 86.00) 79.00 (75.50, 87.00) -0.151 0.880 TG (mmol/L)1.34 (1.03, 2.06) 1.28 (1.01, 2.26) -0.014 0.989 LDL-C (mmol/L)2.39 (1.78, 3.41) 2.68 (2.00, 3.41) -0.853 0.394 HDL-C (mmol/L) 1.25 (1.08, 1.58) 1.26 (1.05, 1.48) -0.416 0.678乳酸 (mmol/L)2.96 (2.60, 3.47) 2.67 (2.20, 3.23) -2.158 0.031

2.2 2 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危險因素分析

將T2DM 病程、 血乳酸水平納入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2DM 病程及血乳酸水平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素 (P <0.05)。 見表2。

表2 DR 的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3 討論

本研究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患者血液中乳酸水平,探討血乳酸水平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關系。 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 血乳酸含量較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升高, 二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乳酸水平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呈正相關。 這提示乳酸代謝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乳酸的攝取及轉運主要依賴單羧酸轉運蛋白家族 (MCTs)中的MCT1-4[5]。 在眼部組織中, MCT1 表達于整個視網膜組織中, 尤其是視網膜毛細血管中, 主要促進乳酸的攝取以及轉運[6-7]。 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 缺血缺氧引起的炎性反應以及氧化應激等因素會加重毛細血管內皮損傷, 使無氧糖酵解增強, 乳酸大量生成, 相應的線粒體MCT1 表達增加, 從而促進乳酸穿梭, 血乳酸水平升高。 乳酸過??赡軐е翹ADH/NAD+失衡介導的微血管損傷[8], 進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損傷。 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利用MCT3 將過量的乳酸輸送到脈絡膜循環中, 進一步導致血乳酸水平升高。 相關研究[9]表明,MCT3 缺陷的小鼠感光細胞層的乳酸水平升高, 導致早期視網膜功能喪失和延遲性視網膜變性, 這可能也是高血乳酸水平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的原因。

綜上所述, 乳酸代謝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相關, 血乳酸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素, 但其在發病過程中參與的詳細機制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微血管乳酸病程
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關性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與心功能的相關性
腹腔鏡手術相關的高乳酸血癥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雙胍別喝酸奶
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響
手術科室用血病程記錄缺陷評析
產乳酸鏈球菌素的乳酸乳球菌的等離子體誘變選育
IMP3在不同宮頸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
上皮性卵巢癌組織中miR-126、EGFL7的表達與微血管密度的檢測
高頻超聲評價糖尿病膝關節病變與病程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