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辛酸聯合胰激肽原酶針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并發感染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4-01-22 10:57陳憶飛杜非洲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激肽原硫辛酸糖尿病足

陳憶飛, 杜非洲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河南 鄭州 450015)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我國肥胖率持續上升, 糖尿病患者也隨之增多, 并趨于年輕化發展。 調查[1]顯示, 我國早發2 型糖尿病發病率位于世界第三位, 約為3.6%。 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營養因子缺乏會導致末梢神經發生病變, 長期發展則增加糖尿病足風險。 糖尿病足治療難度大, 創面恢復慢, 易遺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礙, 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硫辛酸有保護血管內皮功能、 營養神經的作用, 臨床常用于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并發感染, 但單一療效不佳, 預后不理想[2]。 研究[3]表明,胰激肽原酶為血管舒緩素, 可促進激肽原降解, 擴張血管, 抑制凝血因子,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本研究探討硫辛酸聯合胰激肽原酶針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并發感染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 年9 月至2023 年7 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潰瘍并發感染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 觀察組男18 例, 女22 例; 年齡45 ~67 歲,平均 (56.28 ± 4.91) 歲; 糖尿病病程3 ~20 年, 平均 (10.34± 5.26) 年; 糖尿病足病程10 個月~5 年, 平均 (2.34 ± 0.67)年; Wagner 分級: Ⅱ級18 例, Ⅲ級13 例, Ⅳ級9 例。 對照組男21 例, 女19 例; 年齡46 ~66 歲, 平均 (57.13 ± 5.24)歲; 糖尿病病程3 ~20 年, 平均 (10.58 ± 4.96) 年; 糖尿病足病程9 個月~5 年, 平均 (2.25 ± 0.87) 年; Wagner 分級:Ⅱ級17 例, Ⅲ級15 例, Ⅳ級8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 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①確診糖尿病足潰瘍并發感染; ②依從性好; ③對本研究應用藥物均無過敏; ④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病例資料不完整; ②存在危重疾病或全身性感染性疾??; ③肝腎功能不全。

1.3 方法 兩組均常規用藥治療糖尿病, 控制血糖和病情發展,并對潰瘍局部行清創消毒抗感染治療。 對照組應用硫辛酸注射液 (國藥準字H20183534, 規格: 20 mL ∶0.6 g, 成都倍特藥業有限公司) 0.6 g 溶于250 mL NaCl 注射液中, 靜脈滴注,q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胰激肽原酶針 (國藥準字H20023177, 規格: 10 U, 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溶于1.5 mL NaCl 注射液中, 肌肉注射, qd。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0 d。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 診斷標準[4]如下: 顯效: 臨床癥狀消失, 足部潰瘍創面愈合或潰瘍面積≤20%; 有效: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 潰瘍面積≤60%; 無效: 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潰瘍面積縮?。?0%。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 /總例數× 100%。 ②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5 mL, 3 000 r/min 離心10 min, 應用酶聯免疫法 (試劑盒由美國Bio-Techne 公司生產) 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 和C 反應蛋白 (CRP) 水平。 ③不良反應: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頭暈、 疲倦、 胃腸不適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 高于對照組的67.50%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后, 兩組血清TNF-α、 CRP 水平降低, 且觀察組血清TNF-α、 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 (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表2 兩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

注: 與該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組別nTNF-α (μg/L)CRP (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405.47±0.492.11±0.23*6.85±1.352.05±0.14*對照組 405.46±0.512.87±0.26*6.87±1.422.89±0.26*t 0.08913.8460.06517.991 P 0.9290.0000.9490.000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出現頭暈1 例, 胃腸不適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 對照組出現頭暈1 例, 疲倦2 例,胃腸不適3 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χ2=1.127, P =0.289)。

3 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現且較為嚴重的并發癥, 持續發展會導致患者足部潰瘍、 感染, 并出現紅腫、 疼痛等炎性表現,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 硫辛酸是治療糖尿病足的常用藥物, 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改善下肢血液循環, 促進潰瘍愈合。但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病情大多較為復雜且嚴重, 故而單一應用硫辛酸治療效果欠佳, 因此考慮聯合用藥。

糖尿病足長期發展會進展為慢性感染, 感染部分變深且程度加重, 感染類型會由單一病原菌為主轉變為混合病原菌為主, 而且患者傷口中的多種微生物會以群落形式高度共存, 不利于潰瘍局部的恢復[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分析原因為, 胰激肽原酶為血管擴張藥物可產生大量激肽, 可提高血管通透性, 改善潰瘍區域微循環與神經營養情況; 硫辛酸可提升神經Na+-K+-ATP 酶活性,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兩者聯合應用可加速修復細胞聚集, 刺激肉芽組織生長, 促進潰瘍創面恢復, 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本研究結果亦顯示, 治療后觀察組血清TNF-α、 CR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表明硫辛酸聯合胰激肽原酶針治療可發揮藥物協同作用, 改善患者潰瘍區微炎性狀態。 分析原因可能為, 硫辛酸有較好的抗氧化功能, 能夠抑制神經內氧化應激反應, 消除致病和致老化的氧自由基, 增強神經纖維再生[7]; 胰激肽原酶可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并促進炎性物質代謝, 降低機體內炎性因子水平, 促進創面的愈合, 而且治療期間對患者潰瘍局部進行清創消毒處理, 清除壞死組織, 能夠為新鮮肉芽組織的生成創造良好條件。 另外,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明硫辛酸聯合胰激肽原酶針治療不會明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硫辛酸聯合胰激肽原酶針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并發感染的效果較好, 能夠促進潰瘍局部的愈合, 且不會明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 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激肽原硫辛酸糖尿病足
分析依帕司他聯合硫辛酸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
給糖尿病足患者一個“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從足護理
強電場對硫辛酸分子性質的影響
糖尿病足部門診在預防糖尿病足潰瘍中的體會探析
前列地爾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早期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
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
前列地爾聯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對血管病變致糖尿病足的認識
莫沙必利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50例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