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解決模式在結直腸癌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對其心理狀態與不良反應風險的影響

2024-01-22 10:57楊瑞梅王小愉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直腸癌依從性化療

楊瑞梅, 王小愉

(安陽市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結直腸癌是胃腸道常見惡性腫瘤疾病, 發病原因尚未明確, 早期癥狀不明顯, 入院治療后病情多發生進展, 需行手術治療。 考慮到結直腸癌患者手術治療后病情易復發, 故多在術后開展相應化療處理, 可較大程度降低患者腫瘤復發與細胞轉移, 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時間, 提升其生存質量[1]。 研究[2]表明, 化療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 且患者因不了解化療, 長期處于病理狀態下可能出現焦慮、 抑郁、 恐懼等消極心理, 容易降低化療依從性, 影響預后結局。 有研究[3-4]將聚焦解決模式應用于腫瘤化療患者護理中取得了顯著效果, 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態明顯改善, 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聚焦解決模式在結直腸癌化療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0 例。 觀察組男性34 例,女性26 例; 年齡35 ~75 歲, 平均 (56.15 ± 5.73) 歲。 對照組男性35 例, 女性25 例; 年齡34 ~75 歲, 平均 (56.30 ± 5.78)歲。 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化療期間采用常規護理, 主要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環境, 并告知其化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事件, 耐心解答患者各種疑問, 化療期間嚴密觀察患者身體狀態, 出現異常后需及早處理, 告知患者下次復診與化療時間。觀察組采用聚焦解決模式, 成立聚焦解決模式護理小組, 組內成員包括主管護師1 名、 醫師1 名、 責任護士3 名, 小組成員開展護理前均進行心理學、 結直腸癌相關知識等培訓, 護理措施包括: ①問題描述。 幫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發生原因及可能構成的危害, 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后續醫護的依從性。 ②目標構建。 明確患者疾病風險與化療風險, 分析問題事件解決后患者身體改善情況; 充分參考患者臨床實際情況及相關護理措施制定的科學性, 將具體目標精細化為小目標, 通過引導性的語音逐漸實現預定目標, 如 “您對化療存在消極態度, 認為是您對結直腸癌相關知識與治療手段的認知不足引起的, 可利用觀看視頻與健康教育手冊提高健康知識掌握程度”。③思考。 根據患者自身狀況明確長期病理狀態對患者自身及其家屬造成的負性影響, 并根據患者家庭情況做出正確引導, 探討問題未發生或不嚴重時的正確處理方式, 引導患者進一步思考。 ④反饋。 密切關注患者, 分析其身心狀態改善情況, 對其努力接受護理與治療的積極心理狀態予以正向反饋, 消除其治療顧慮, 幫助其建立治療信心。 ⑤評價進步。 評價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 分析護理操作過程的不足之處, 并總結護理期間存在的問題, 通過組內討論改善護理方法, 提升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 抑郁自評量表 (SDS) 評估, 各量表評分項目均為20 個, 量表總分=得分× 1.25, 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 ②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根據患者化療期間遵循醫囑行為評價: 完全依從: 能積極配合化療工作開展, 堅持完成整個化療過程; 一般依從: 治療過程中表現出一定抗拒性, 但在醫護人員疏導下仍能完成整個化療過程; 不依從: 無法按照醫囑參與化療, 化療期間中途退出。 ③比較兩組患者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胃腸道反應、 骨髓抑制、 靜脈炎及神經功能異常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行t 檢驗, 計數資料行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 護理后, 觀察組SAS、 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比較 (, 分)

表1 兩組的SAS、 SDS 評分比較 (, 分)

組別nSASSD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60 72.51±6.8552.78±5.4374.33±6.94 51.09±5.28對照組 60 72.18±6.9760.36±5.9273.96±6.86 61.40±6.01 t 0.2627.3090.2949.983 P 0.7940.0000.7700.000

2.2 依從性 觀察組總依從率為95.00%, 高于對照組的83.33%(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依從性比較 [n (%)]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 低于對照組的18.33%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

3 討論

結直腸癌患者因長期處于病理狀態下可能出現嚴重負性情緒, 治療依從性較差, 且化療本身對患者機體具有較為嚴重的損傷, 患者長期進行化療可能引發不良反應[5]。 研究[6]表明, 腫瘤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開展合理的護理方案可改善患者身心狀態, 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的聚焦解決模式主要由心理學發展而來, 以充分尊重患者、 相信患者自身潛能與資源作為護理理念, 將患者作為干預重心, 積極關注患者心態與身體適應能力的改變。 該護理模式通過積極分析患者現階段疾病狀態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 制定的護理措施更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使其積極參與到護理干預與自我管理中。 護理期間, 患者的被關注感得到提升, 心理狀態顯著改善; 通過重視患者自信心培養, 提升患者在護理工作中的參與度, 其依從性也相應提高[7]。 聚焦解決模式可幫助患者尋求化療期間假設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能夠預防諸多不良反應發生, 綜合應用效果更好。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護理后的SAS、 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聚焦解決模式應用于結直腸癌化療患者中可持續性改善其心理狀態, 更加注重對患者治療信心培養, 改善其對化療的依從性, 與程彩云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觀察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聚焦解決模式可通過預設問題并制定對應的護理解決措施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為化療效果的提升創造有利環境。

綜上所述, 聚焦解決模式應用于結直腸癌化療患者護理中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 提高其化療依從性, 降低化療期間不良反應風險。

猜你喜歡
直腸癌依從性化療
骨肉瘤的放療和化療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跟蹤導練(二)(3)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直腸癌術前放療的研究進展
COXⅠ和COX Ⅲ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研究進展
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
GRP及GRPR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