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式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4-01-22 03:20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胚胎學云班血細胞

羅 曼

(濮陽醫學高等??茖W校 基礎醫學部, 河南 濮陽 457000 )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屬于形態科學, 是醫學各學科的基礎課和必修課, 正如恩格斯所說,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 醫學上的發展進步都是源于對解剖不斷地產生新的認識。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 結構、 位置、 毗鄰及結構與功能關系的科學; 組織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科學, 其基本研究方法是用顯微鏡觀察組織學切片, 故又稱為顯微解剖學; 胚胎學是研究人體胚胎發生、 發育形態結構形成及變化特點的科學。本門課程集理論與實驗教學于一體, 要求學生在掌握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基礎上, 理解形態結構與功能、 功能與臨床的聯系, 培養學生珍視生命、 關愛患者、 熱愛專業的職業素養。 筆者針對這一教學要求, 精選中國大學MOOC (慕課) 精品課程教學資源, 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 利用云班課APP 作為線上教學平臺, 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課程中開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所謂混合式教學 (Blended learning), 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與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 (e-Learning) 的優勢結合起來[1]312。 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線上學習, 便于師生、 生生之間的教學互動; 教學活動在教師的組織和監控下進行, 教師可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根據學生學習數據調整教學策略。

一、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流程

在課前、 課中、 課后每個教學階段可設置層層遞進、 步步深入的教學目標和突出所長、 優勢互補的教學形式及教學環節。 課前教師通過云班課上傳學習資源, 發布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教學資源, 發現問題; 課中教師在線下通過案例引導、 任務驅動, 引領學生解決問題; 課后教師通過云班課布置作業、 線上答疑解惑, 學生完成作業, 達到拓展知識,提升素質的目的。 現針對課前、 課中及課后三個階段, 就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流程及教學過程(見下頁圖1), 與方家探討商榷。

圖1 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法流程圖

二、 課前: 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兩準備

在開課前2 周, 教師開始備課, 不僅備教材、備學生、 備課件, 還要備線上教學資源、 備作業布置, 備線下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教學設計等; 開課前1 周教師創建班課 (藍墨云班課)、 學習委員創建班級微信群, 通知學生下載藍墨云班課、 中國大學MOOC 等教學軟件, 學生加入云班課及班級微信群, 以便線上發布通知、 上傳教學資源、 開展教學活動等。

(一) 教學資源準備

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資源準備中,特別強調課前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導學生重視, 并自覺進行課前自學[2]247。 教師首先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推薦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正常人體解剖學、 濱州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 浙江大學的人體體內的微觀世界——人體組織學實驗等線上國家精品課作為學生線上學習資源; 然后將教學課件、 導學案、 相關視頻資料、 網頁鏈接等在課前上傳到學生班級云班課, 以供學生課前在線學習, 要求學生完成在線課前測評或討論。

(二) 教學設計準備

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設計準備中,教師應樹牢“以學生為中心” 的教學理念, 將價值塑造、 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理論課教學可采用案例引導、問題導學等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要充分利用圖片、 動畫、 視頻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突出教學重點、 化解教學難點。 實驗課教學可采用任務驅動法, 開展分組教學, 通過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分組觀看 (模型、 標本、 切片等)、 教師現場點評等教學形式, 鼓勵、 引導學生多動手、 勤思考, 培養學生獨立觀察、 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同時, 將課程思政融入到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 通過解剖學的發展史、 疾病宣傳日、 無言良師、 人物故事等, 啟迪學生思想,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著力培養學生 “敬佑生命、 救死扶傷、 甘于奉獻、 大愛無疆” 的醫者精神, 注重加強醫者仁心教育, 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人文修養。 總之, 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臨床思維能力、 溝通交流能力、 動手操作能力等綜合能力以及家國情懷、 社會責任、 價值理念、 科學精神等綜合素質貫穿教學始終。

課前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的準備, 為順利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 課中: 理論教學四環節, 實驗教學三步驟

(一) 理論教學四環節

以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血液章節為例, 課前學生通過學習濱州醫學院組織學與胚胎學血液章節相關視頻、 教師上傳的血液課件、 導學案, 完成有關血液組成、 血細胞成分及正常值的課前測試題。 課中要重點把握好授課四環節。

環節一: 案例導入, 提出問題。 通過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案例提出問題進入新課, 案例如下: 女性患者, 20 歲, 以 “頭暈、 乏力、皮膚紫癜2 個月, 咳嗽、 發熱2 天” 為主訴入院;血常規檢查為紅細胞數2.4×1012/L、 血紅蛋白65g/L、 白細胞計數3.2×109/L、 血小板計數63×109/L;骨髓檢查為骨髓增生低下, 粒系、 紅系細胞均減少, 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問題一: 患者血象是否正常? 問題二: 患者為什么會出現乏力、 感染、 出血等臨床表現? 問題三: 骨髓檢查結果與血象檢查結果有何關系?

環節二: 問題講解, 釋疑解惑。 要知道血象是否正常, 首先就要知道血液的組成和血細胞的分類及正常值, 學生課前已經通過預習知道了血細胞分類及正常值, 教師可以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提問并評價。 學生通過教師引導, 比較臨床案例數值與正常值的差別, 患者血細胞數、 血紅蛋白含量明顯降低, 判定患者血象不正常, 即可解決問題一。 如果患者出現紅細胞數減少, 血紅蛋白含量降低, 白細胞減少, 血小板減少等, 就會影響血細胞的功能。通過分析紅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的形態結構特點, 結合血細胞的功能, 發現患者頭暈、 乏力、 皮膚紫癜、 咳嗽、 發熱分別與紅細胞、 血小板、 白細胞數減少、 血細胞功能降低有關, 即可解決問題二。 那么, 正常血細胞的來源在哪里? 患者血細胞為什么會減少? 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器官, 結合骨髓檢查和血象檢查結果, 發現骨髓增生低下是血細胞數減少的原因, 血細胞減少是骨髓增生低下的結果, 這樣就可解決問題三。

環節三: 歸納總結, 深化理解。 學生在教師問題引領下歸納出血液的組成及含量, 血細胞組成、形態特點及功能, 血細胞的來源器官等。 通過課堂歸納總結, 使學生掌握知識點, 形成知識結構框架, 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及條理化, 發現知識內在聯系, 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環節四: 課堂練習, 鞏固提升。 可線下通過選擇題、 連線題或填空題等測試進行教學效果反饋評價, 也可通過云班課選擇題測評直觀顯示學生答題情況, 還可以通過線下提問方式進行, 將學生答題情況記入云班課經驗值, 提高學生參與度。

理論案例教學四環節環環相扣, 問題設置層層遞進, 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 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課后教師通過云班課布置作業: 讓學生繪出血細胞圖片, 標出相應結構、 寫出相應功能; 結合獻血日、 白血病等相關內容制作科普宣傳畫報, 學生將課后作業以圖片形式上傳云班課。

(二) 實驗教學三步驟

線下實驗課一般為小班教學, 適合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 在傳統標本觀察的基礎上引入小組討論和翻轉課堂。 在實驗課中, 通過個人和團隊的共同努力完成示教和問題測試, 不僅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驗操作的能力, 而且還鍛煉了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3]16。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實驗課分為大體實驗解剖課和顯微實驗解剖課兩種類型, 在線下實驗課上, 可組織學生觀察大體標本、 模型和組織學切片, 通過實際觀察, 掌握正常人體的大體結構和微細結構。 老師可以在標本和模型上標號, 讓同學分組討論, 指出標本和模型中的結構。 在實驗教學中要把握好三個步驟: 一是任務驅動, 二是觀看指導, 三是提問評價。

1. 大體解剖實驗教學三步驟。 在大體解剖實驗教學中, 一般要遵循從虛擬到模型, 從模型到大體標本, 最后到大體老師的基本順序。 教師可運用虛擬仿真技術, 通過“數字人”, 讓學生觀看到3D真實標本圖像。 “數字人” 的三維視圖可以使人體的復雜結構直觀化、 抽象結構具體化, 使學生從原來的被動接收教師傳授的知識變為主動探索人體結構的奧秘, 學習角色從聆聽者轉變為參與者[4]3028。但是, “數字人” 終究是虛擬的, 和真實標本會有一定差異, 一些結構無法完全、 準確顯示, 不能完全替代肉眼觀察標本。 即使學生通過軟件學習掌握了相應解剖學的實訓知識內容, 但如果缺乏相應解剖標本的觀察和操作, 學生的解剖技能和臨床操作能力就無法得到有效地鍛煉和提升[5]84。 因此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的線下實驗教學授課中, 我們需要把觀察大體標本、 模型與虛擬仿真實驗結合起來, 取長補短, 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本門課程。課前學生在線上通過中國大學慕課觀看南京中醫藥大學正常人體解剖學泌尿系統精品課相關視頻, 完成云班課發布的課前問題討論。 問題一: 男性腎結石的病人, 如果結石自然排出體外, 需要依次經過哪些狹窄和彎曲? 問題二: 為什么女性患泌尿系感染的幾率遠高于男性?

在課中大體解剖實驗教學階段, 教師按照任務驅動、 觀看指導、 提問評價三個步驟, 首先, 提出任務, 要求學生分組觀察泌尿系統模型、 大體標本, 讓學生找出腎門、 腎皮質、 腎髓質、 輸尿管的三個狹窄, 膀胱三角, 男性尿道的兩個彎曲和三個狹窄等結構。 其次, 教師帶領學生觀察 “大體老師” 泌尿系統的位置和毗鄰關系。 “大體老師” 是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 在上實驗課前, 教師會組織學生向“大體老師” 獻花和鞠躬, 以表示對大體老師的哀悼和致敬。 最后, 要求小組代表在模型上指出腎臟、 輸尿管、 膀胱、 尿道的重要結構,小組間開展互評, 教師點評泌尿系統結構特點與臨床的關系。

課后教師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繪出腎臟大體結構圖, 云班課提交實驗報告; 要求學生到學校人體生命科學館(該館擁有運動系統、 呼吸系統、 消化系統、 泌尿系統、 神經系統、 斷層包埋等共計14個展區, 對學生常年開放), 結合腎臟疾病日、 腎臟捐獻或臨床案例拍攝泌尿系統科教小視頻, 上傳云班課。 通過視頻制作, 不僅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還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和專業素養。

2. 顯微解剖實驗教學三步驟。 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的組織學線下實驗教學中, 教師講授要遵循從大體解剖到顯微解剖, 顯微解剖從模式圖到鏡下圖, 鏡下觀察從低倍到高倍、 從全貌到局部步步遞進的原則, 便于學生從宏觀到微觀的學習。

以泌尿系統顯微解剖實驗教學為例, 課前要求學生通過中國大學慕課在線觀看浙江大學人體體內的微觀世界——人體組織學實驗泌尿系統精品課相關視頻, 完成單元測試 (識圖題), 通過組織學圖片結構、 部位辨識等, 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組織學切片的預習情況。

課中實驗教學, 教師也要按照任務驅動、 觀看指導、 提問評價三個步驟, 首先, 教師提出任務,要求學生通過鏡下觀察, 找出腎單位和集合管各部分結構; 其次, 學生觀看鏡下切片, 教師指導學生標出腎小球、 腎小囊、 近曲小管、 遠曲小管、 近直小管、 遠直小管等結構; 最后, 要求小組匯報觀察的腎臟的結構特點, 教師點評腎臟組織結構特點與功能的關系。

課后教師布置作業, 一是繪圖題, 要求學生繪出腎單位模式圖及腎臟的微細結構, 拍照上傳云班課; 二是案例分析題, 患兒, 2 周前患有急性扁桃體炎, 近來顏面浮腫, 尿量減少, 尿檢查蛋白++, 少量紅細胞及管型, 血壓輕度增高, 診斷為急性腎炎。 要求學生查找資料, 分析急性腎炎案例中患者少尿、 蛋白尿、 血尿、 管型尿的病變部位及機制。

四、 課后: 線上作業布置和在線答疑輔導

(一) 線上作業布置

教師通過云班課發布課后作業, 學生完成課后作業, 可及時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 同時教師根據云班課數據反饋情況, 對學習困難生情況進行跟進, 分層指導, 督促學生及時提交作業。 學生把作業拍照上傳至云班課, 提交作業后, 教師或助教批改學生作業, 根據學生答題情況獲得相應云班課經驗值, 學生可自行查看答案與解析, 達到自我評價的目的。 線上布置的作業分兩個層次, 一是基礎作業, 通過繪圖、 問答、 填空等形式鞏固所學知識;二是拓展作業, 通過病例分析、 科普宣傳、 視頻制作等形式拓寬學生知識面, 提升學生專業素養。

(二) 在線答疑輔導

在云班課討論模塊, 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互相討論, 教師答疑。 學生可在微信群、 云班課隨時提出問題, 教師會及時收到信息提醒, 做到有問必答。 通過教師答疑與解惑,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無縫對接。

五、 成績考核: 過程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

(一) 線上過程性評價

云班課可完整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 實現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考核, 同時學習分析報告也為老師提供教學研究大數據。 線上過程性評價包括課前資源學習、 課中表現、 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三個部分,滿分100 分, 作為平時成績, 通過云班課經驗值換算獲得。 課前學生通過學習教學資源、 問題討論、調查問卷等獲得經驗值; 課中通過簽到、 提問搶答、 討論發言、 頭腦風暴、 做題練習等獲得經驗值; 課后通過完成云班課作業題(包括理論課作業題、 實驗報告、 科普宣傳圖片及小視頻等) 獲得經驗值。

(二) 線下終極性評價

線下終極性評價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 試卷滿分100 分, 通常特指期末考試成績, 試卷題型一般為名詞解釋、 填空題、 單選題、 簡答題和論述題,通過期末考試, 考查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

對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可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極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學生最后總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 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課前學習10%+課堂表現15%+課后作業15%),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 做到了線上過程性評價與線下終極性評價相結合。

六、 結語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 實現了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 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 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堂內外教學的三個轉變。 在這一教學模式中, 教育資源得以優化整合, 不僅讓教師能夠根據教學需求合理選擇教學資料, 提升教學質量, 也讓學生能夠獲取經過教師精心篩選的信息, 提升學習效率[6]126。 學生可以利用已有教學資源, 反復學習, 更好鞏固所學知識。 同時, 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分解學習任務, 提供與學習任務相關的信息資料或學習材料,組織、 引導學生手腦并用, 自行完成學習任務,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7]53。

開展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課前教學資源學習,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發現問題能力; 課中理論課通過案例引導、實驗課通過任務驅動, 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后學生完成云班課作業, 達到知識鞏固和拓展, 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敬重生命、 增強學生科普宣傳、 團隊協作意識和職業使命感等。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更高效地實現教學資源整合、 教學效果評價和個性化學習體驗, 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胚胎學云班血細胞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組織胚胎學與遺傳發育學系
新農科背景下《水產動物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藍墨云班課混合式教學滿意度實證分析
形成性評價驅動的高職大學英語“云班+課堂”混合式學習模式構建與實施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細胞發生的觀察
血細胞分析中危急值的應用評價
基于云班課的SPBTC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沙塘鱧的血細胞分析
基于云班課的移動學習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組織學與胚胎學無紙化考試的實踐與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