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的內涵、表現及當代啟示

2024-01-23 04:39劉德林
內蒙古統戰理論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集體

劉德林

“公”“私”之念源遠流長,“公”“私”之辯經久不息?!抖Y記》中也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薄蹲髠鳌ふ压辍酚芯洌骸肮掠泄??!肮钡挠^念和意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被認為是高尚品德、集體秩序、普適規則。然而全球化與市場經濟的濫觴,追逐利益、個人主義、極端自我等思潮滋生蔓延,無視、漠視集體利益,甚至戕害他人利益等背德違法行為層出,公德闕如,私德不端。因此加強對“公”的重新認識和理解,有利于重樹社會風尚、提升社會文明層次、提高民族道德水準。

一、“公”的內涵

“公”的觀念屬于中國集體意識的范疇,是中華民族集體文化的體現和標識,使用廣泛、變化多樣、內涵深刻,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和把握,才能完整而深刻理解其內涵及變遷。

(一)公平、公正之意。從字形構造上看,“公”是會意字,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解釋:“公,平分也,從八,從厶(si 音)。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為公?!薄氨场奔催`背、相反的意思,而“厶”則是“私”的原字。韓非是這樣定義“私”和“公”的,“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保ā俄n非·五蠹》)?!白原h”即把自己圍起來,以自己為中心,就是今天的“自利、自我或者利己”;而“公”則是把圈起來作為自己的那部分向外(大眾)開放或平分,那就是“背厶謂之公,或說,分其厶以與人為公”。(《韓非子·五蠹》)從這里可以看出“公”的本意或者原初意義就是“平分”“分享”,可以進一步引申為“眾人、集體”。

(二)權力、君主、公共等意義。這是從“公”的甲骨文和金文等原始構造的象形意義上考察出來的含義?!肮钡南笮我饬x是指古代祭祀場所的平面圖,左右兩側設置屏障、長方形空間的平面圖,在這個場所中主持祭祀的人就是“公”。在甲骨文、金文中,“公”字主要是祖先、尊長、君等含義。較早使用的“周公、召公”等,就有“君主”“王”之意?!坝晡夜?,遂及我私”(《詩經·小雅》)“夙夜在公”“敬爾在公”“退食自公”等,在這里,“公”的含義已經由原來的權力、君主等引申為“公務”“公職”“公共”等含義。專門處理集體事務的機構或者人員,而這些集體事務就是“公”?!肮钡恼我饬x體現出來,就是所謂的“公家”“公門”“公服”,因此有“枵腹從公”“力疾從公”“欺公罔法”等說法。

(三)滿足“天下、普遍、全體”的追求、規范的含義。這是從原理性和道義性的層面出發,常見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就是這個意思。天下人的“私”都能合理實現,天下人的“心”都能得到滿足?!独献印返谑掠醒裕骸爸H?,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薄独献印氛J為:天地沒有偏私地運作著,所以能夠長久不滅,王者應該效法天地的“德”?!肚f子·大宗師》有言:“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真正的公、徹底的公、純粹的公,這是公的最高境界,才能做到滿足天下人的公。荀子也認為“公生明、偏生暗”,“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上則能順天子之命,下則能保百姓,是諸侯之所以取國家也?!痹谶@里“公”成為一種規則、規范和道義,放之天下而皆準?!墩撜Z·堯曰》:“寬則得眾,敏則有功,公則說”;《墨子·尚賢上》:“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倍际沁@方面的含義。

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公抑私”“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的文化教導和誡勉為修身、齊家、治國、安邦提供了思想指導。如《呂氏春秋·貴公篇》中有“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于公?!薄肮睆淖畛醯膫€人道德,逐漸上升到公共道德,進而升華為天下大德。

二、“公”的表現

“公”本身的含義就有眾人、多數的意思,“公”作為一種道德、規則、大道等含義;“公”既是一種規則約束,也是一種價值追求?!肮背浞煮w現了人的社會性一面,以及要過集體生活的本能。

(一)團結如一眾志成城的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劉澤華先生指出:“公、私問題是中國歷史進程全局性的問題之一,它關系著社會關系和結構的整合,關系著國家、君主,社會、個人之間關系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關系著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與價值體系的核心等重大問題?!敝袊鴤鹘y文化強調安穩、團結、忠誠。人們依附于土地而生存,祖祖輩輩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逐漸形成幾代同堂的大家族,每個人在家族這個集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同舟共濟、攜手互助的公共精神?!耙暼酥畤?,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薄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睆亩B成了集體主義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在家國同構的政治格局下,統治階級為了確保其統治地位,政治上的高度集權,形成了政令一統天下,莫敢不從的集體從眾心理?!皶?、車同軌”,“六王畢,四海一”,古人常常家國并舉,強調“天下一家”(《后漢書·孝桓帝紀》)、“四海之內若一家”(《荀子·王制》)、“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這種政治上的集權、統一,給人民大眾帶來了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不負人民心系蒼生的愛國主義。愛國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家國一體的觀念深入骨髓。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中的“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即是強調治國方針在本質上與齊家一致,也就是所謂的“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歷代統治者都奉行“愛民”“重民”“保民”思想,“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致力于推進國家的治理與繁榮,做到“愛國如家”(《漢紀·惠帝紀》),“君子萬年,保其家邦”(《詩經·小雅·北山之什》)。

從人民方面來說,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自然的情感,還是一項應盡的道德義務。人民視君主、天子為靠山、為神明。因此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有“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的感激。人們應在道義上犧牲小家、成全大家,做到“茍利社稷,死生以之”(《左傳·昭公四年》)?!睹献印るx婁上》指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碑斣从诩彝ビH情的愛國主義,在位階上超越于家庭倫理而成為更重要的道德義務時,愛國主義精神就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應有意涵。

(三)胸懷天下海內一家的天下觀念?!读凶印钪臁吩啤肮煜轮?,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講的是圣人處世以公的信念。凡此,皆極言“公”之于治天下的極端重要性。中國人喜歡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一種天下皆親的情懷,其實就是天下為公的情感?!疤煜聻楣钡恼J知,成為中華文化天下觀一大基石。在古人眼里,“天下”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政治概念。認為“天下”可以建構為一個理想世界。中國古人的天下觀,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是道德情懷與理想追求的統一。

“以天下為己任”的道德情操,是中國古代天下觀一大支撐。傳統文化中的“兼愛天下”思想?!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敝袊藲v來奉行“克己奉公”“天下為公”的大同境界的精神,所推崇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等,體現的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兼愛天下”“天下胸懷”的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國際主義情懷,是仁愛精神的自然延伸。先秦典籍中包含大量關于德澤天下、德化萬邦的論述,體現著古人超越家國之愛的天下意識。如曾輔佐商湯取得天下的伊尹,告誡商帝太甲要恢弘自己的品德,將之推及家、國、天下,做到“始于家邦,終于四?!保ā渡袝ひ劣枴罚??!对娊洝ご笱拧め赂摺肥①澪髦苤渭疑瓴某绺叩滦?,認為他“揉此萬邦,聞于四國”。

三、“公”的當代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大道之行,天下為公”。2018 年4 月,他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三“為”三“謀”的提出與凝練,是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中國共產黨人賦予“天下為公”的新時代內涵,是對傳統文化“公”的內涵高度升華與創新發展。

(一)志存高遠大展宏圖的個人夢。個人寓于集體之中,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寫道:“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瘪R克思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個人遵守集體的共性,才能形成集體的統一性。個人并不淹沒于集體之中,只有保持個人的特性,才能保留集體的多樣性。尊重和發展個人的特性,使之與集體的共性協調、適應,達到共同進步和發展,形成同頻共振、同氣相求的狀態。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民族夢必須同個人夢融合起來、統一起來,夢想才有生命,夢想才有根基,夢想才有力量?!?/p>

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夢,馬克思在談到職業選擇時說:“為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而工作?!菚r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睘槔硐?、為人民、為國家而奮斗,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

(二)大公無私以身許國的中國夢。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薄豆伯a黨宣言》鄭重指出,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其“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堅持人民夢的本質屬性,中國夢才有根基;只有緊緊依靠人民,中國夢才能筑就;只有不斷為人民造福,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正所謂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為了實現思想,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笔褂脤嵺`力量的人就是人民群眾?!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任何社會實踐都離不開人民群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p>

(三)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世界夢。中國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國夢和世界夢的統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協和萬邦”“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天下一家”的世界大同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追求可謂“道洽大同”,從內容、特性、本質等方面高度一致。因此,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爸袊鴫簟敝啤笆澜鐗簟?,“世界夢”帶動“中國夢”,共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中國的富強離不開世界,也有益于世界,這是中國夢世界維度的內涵,反映了中國夢的文明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敝袊铝推桨l展的承諾,將始終貫穿在中國夢的實現進程中。中國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快車,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中華民族五千年奮斗的歷史,一再證明了中國人的基因里沉淀著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公共”精神品質;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綻放著“獨木不成林”“眾人拾柴火焰高”“公共”道德倫理?!肮笔菄医ㄔO的重要價值基礎,對于普通大眾來說,“私”是可以理解的,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公”是絕對的。

猜你喜歡
集體
我為集體獻一計
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探索
10款TWS真無線耳機集體測評
某集體
196個村集體不再“空殼”
警犬集體過生日
村委會可否擅自處理集體財產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集體合同糾紛,用人單位“三不能”
QQ群在線集體備課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