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測評維度與建設實踐

2024-01-24 10:57王傲雪
理論探討 2024年1期
關鍵詞:鄉風農村居民中國式

◎劉 萍,荊 夢,王傲雪

哈爾濱商業大學 a.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b.經濟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28

黨的二十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為有效推進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必須明確建設方向,落實主體責任,因此,有必要設立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測評指標,建立多元主體聯動的驅動機制,通過分析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找到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徑。

一、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測評維度

我國推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是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該現代化并非以城鎮化發展為前提,而是城鄉互助互利融合發展,推動基礎設施、生態、經濟、人才、民生服務、文化等全面振興的耦合聯動現代化[1]。具體而言,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且以人為本的現代化,需要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需要縮小城鄉差距;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需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民文明素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根據這一要求,本文認為,要想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建設“天人合一”的宜居環境、“因地制宜”的鄉村經濟、“以人為本”的民生服務、“健康向上”的鄉風文明。

基于概念操作化理論,針對現階段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程度設計三個層級測評指標。以居住環境、鄉村經濟、民生服務、鄉風文明等四個維度為一級指標,按不同維度內關鍵問題進行了二級、三級指標設計。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測評維度設計見表1,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測評指標能夠進一步明確現階段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方向,有利于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的落實。

二、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多元主體聯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上探索,逐漸形成了解制放權、行政推動和市場機制等三種階段性解決方案[2]。在不同時期,各主體發揮著各自作用,完成了各階段農村發展任務。隨著時代變遷、環境變化,多元主體聯動成為加快建設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形式,即政府部門、社會力量(企業、非政府組織等)以及農村居民聯動,共同發揮主體作用?;谌芈菪碚撃P?本文構建各階段各主體發揮作用模型(見圖1)。圖1中不重疊部分為各主體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各自發揮作用,重疊部分為各主體聯合發揮作用。

圖1 多元主體三重螺旋理論模型

區域1表示政府部門與社會力量共同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政府部門是方向引領者,社會力量是外源力量,包括企業、非政府組織及智力或技術團體等三個維度[3]。政府部門為社會力量提供政策支持和增加其社會影響力等附加優勢;社會力量要在政府部門引導下進行資金等多領域資源投入、科學技術指導咨詢以及公益捐助。

區域2表示政府部門與農村居民共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政府部門要重視農村居民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以農村居民需求為導向提供制度設計及公共服務體系[4];農村居民要在政府部門的引導、組織和領導下發揮自身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區域3表示農村居民與社會力量協調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村居民將自己的需求以及可發展的資源面向社會力量;社會力量在堅持農村居民的主體地位原則下與其進行合作,提供資金支持、科學技術服務、公益慈善等。

區域4表示多元主體聯動共建農業農村現代化。各方主體協同整合,形成以農村居民需求為導向、政府部門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助力的多元主體聯動邏輯體系(具體見圖2),其中包含雙邊和多邊聯動形式。

圖2 多元主體聯動共建農業農村現代化

三、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實踐

(一)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成效

基于《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2》《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1)》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開數據中的農業農村重要經濟指標、政府工作報告等,根據上文構建的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測評指標,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成效體現在以下四個維度。

1.居住環境維度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農村居住環境優劣一般受農村綠色生態環境和生活公共物品供給等因素影響。農村綠色生態環境由農村衛生廁所設施普及率、生活廢物污水處理水平、房屋規劃與綠化覆蓋率等決定;生活公共物品供給由路網水電的普及率與使用率等決定。

從農村生態環境情況看,截至2020年年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生活污水治理率超過25.5%,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超過90%,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5],中國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善。農村耕地生態保護效果顯著,化肥農藥使用量等呈遞減趨勢,2021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比2020年降低1.13%,農藥使用量比2020年降低5.64%,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比2020年降低1.29%,農用柴油使用量比2020年降低2.50%,農業污染減少,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向好。

從生活公共物品供給情況看,截至2022年年底,近5年農村新建改建公路約125萬公里,基本實現行政村道路互通;近5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從80%提升至87%。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100%,通光纖、通4G比例均超過99%。截至2022年6月,農村網民達到2.93億人,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8.8%。5G網絡加速向農村普及,截至2022年8月,5G網絡已覆蓋96%的鄉鎮地區。我國農村居民生活公共物品供給得到保障。

2.鄉村經濟維度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發展農村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農村經濟發展受勞動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影響。

從勞動力流動情況看,截至2022年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65.22%,比2021年提高0.50個百分點。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1,010萬人,比2019年增加160萬人,同比增長19%,是近年來增加最多、增長最快的一年,鼓勵農民返鄉創業政策初見成效。

從農村產業發展趨勢看,截至2022年年底,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穩步提高,糧食總產量連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近5年共新建高標準農田4.56億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67%提升至73%。農業機械總動力呈遞增趨勢,2021年同比上年增加2.03%,在發展機械化的同時,信息化、智能化在生產中廣泛應用,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推動下,農村產業類型增多,如旅游業帶來的家庭農場、農家樂等新型模式,農村供銷合作社的建立,鄉鎮產業園區的建立,農業企業的建立,新型農業的創建[6]等。農村產業現代化發展前景向好。

3.民生服務維度

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應通過民生服務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增強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農村社會保障水平與農民生活水平反映出該地區的民生服務質量。

從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看,在醫療方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人均補助標準逐年提高,新農合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50%和75%左右,為農村居民就醫提供兜底保障;在教育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累計已有26個省份、2,809個縣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數占比96.8%,普惠教育推進工作在農村成效顯著[7];在養老方面,自2022年7月1日起,國家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93元提高至每人每月98元,養老福利政策日漸完善。隨著國家對農村養老問題的重視,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機構正在逐步提高服務標準,養老模式也日益豐富,例如農村互助幸福院、頤養之家等村級互助養老形式,為農村老人提供了更為便利和舒適的養老環境。

從農民生活水平看,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增長6.3%,首次登上兩萬元新臺階。202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45,比上年縮小0.05,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對比2020年與2021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構成數據,發現農村居民消費中居住與教育娛樂消費占比提升較大,醫療保健消費相對減少,可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4.鄉風文明維度

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農村鄉風文明建設重在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

截至2021年年底,農村居民未上過學占比2.7%,小學文化程度占比28.9%,初中文化程度占比54.6%,高中文化程度占比11.7%,大學??萍耙陨险急?%,小學文化程度以下占比較2020年有所下降,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占比較2020年有所提高。根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數據,農民接受各類培訓人數也逐年增加。從總體趨勢看,農村居民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整體提升。

農村地區的文化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新建、改建和擴建了一批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等重要文化場所,為農村居民提供了多樣的文化活動空間。隨著文化設施逐步完善,傳統藝術表演等各類文化活動在農村地區蓬勃開展,極大豐富了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農村民俗文化愈發受到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一定保護和傳承。

(二)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面臨問題

1.生活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

在生態環境方面,隨著農村“廁所革命”的全面展開,各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相關政策,但實施效果參差不齊,一些地方的廁所下水排污主干道受地理氣候環境以及村落分散布局影響,規劃設計難度大、投資費用高,同時農村排水系統大多落后,致使農民廁改后下水排污難,清潔費用高。農村生活廢物的處理仍是難題:一方面,農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不集中,使得垃圾的收運難度大;另一方面,部分村落雖然設立了垃圾投放點與投放分類箱,但部分農村居民受不良生活習慣影響,垃圾亂擲、不分類的情況時有發生。

在生活公共物品供給方面,道路建設標準不高,鄉路較窄,部分路段坡陡、路口交匯處安全隱患嚴重,路燈、路標、護欄等配套設施不到位。網絡、供水、供電系統運行不穩定,時常出現信號差、電壓水壓不夠的情況。鄉村廣場、鄉村公園等設施設計雷同,缺少鄉村特色,有的不適應農民實際需求,致使一些設施成為擺設。

2.經濟發展要素配置效率不高

在勞動力方面,在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的驅動下,造成農村勞動力外流。加之教育、醫療質量的城鄉差異,加劇高質量人才流向城市,農村常住群體多為老弱婦孺。多種因素耦合,造成農村“空心化”,成為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問題。雖然各地紛紛出臺政策積極推動人才返鄉創業,但效果不是十分明顯。

在資本方面,城鄉配置不均衡。由于城鄉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受馬太效應影響,資本優先流向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地區。雖然農業生產總值持續上升,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但農村產業項目存在的創新不足、同質化嚴重、產業鏈雷同等問題突出,農產品加工業增值低[8],致使農業農村現代化動力不足。

3.農村基層民生服務體系不健全

在社會保障方面,國家社會保障體制改革[9]為農村居民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障,降低了因病致貧的風險,但各地鄉鎮衛生室和衛生院建設數量仍然有限,衛生人員配備的數量和質量城鄉差距較大[10]。另外,農村醫療、教育、就業與養老的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備的相關儀器設備都不足。

在社會治理方面,一是一些地區農民提出的訴求與問題反饋傳輸不及時,制約治理效能的提升;二是雖然現階段數字化政府已經初見成效,網絡辦公十分普遍,但一些農民受文化與觀念影響,習慣線下流程,使社會治理效率降低。

4.鄉風文明樹立仍待努力

鄉風文明是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靈魂。黨和政府不斷強調要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各地運用多種形式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倡導節儉之風,破除陳規陋習,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不斷提升鄉風文明水平,但由于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還不高,一些固有觀念難以扭轉,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仍然存在,鄉風文明樹立仍待努力。

(三)多元主體聯動的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路徑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天人合一”的宜居環境

要明確村民“主人翁”地位,農村居民是宜居環境的使用者,是道路、網、電、水等公共物品的需求者,政府要鼓勵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此,政府必須了解村民的實際需求,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匯總群眾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作為制訂相關政策和基礎設施配置方案的依據。同時,政府要積極為社會力量搭建多元主體協作平臺,拓寬社會力量參與渠道,組織引導社會力量與農村居民根據各自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合作。政府還應注意完善與基礎設施建設相應的配套措施,建立后期管理養護相關機制,切實做到從民意、保民生。另外,政府要發揮在資源配置上的引導、規制、彌補作用,逐步縮小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差距。

2.凝聚鄉村資本,發展“因地制宜”的鄉村經濟

發展“因地制宜”的鄉村經濟必須解決勞動力流失問題。一方面,農村居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政府應引導農村居民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培養農村居民自主創業的意識,提高農村居民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政府應完善人才激勵政策,為吸引人才提供更好的條件,為此,政府應制定系統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激勵政策,真正激發人才對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熱情。

政府還應凝聚鄉村生態資源,整合社會力量,發展鄉村經濟。要詳細了解鄉村的整體資源,制訂因地制宜的經濟發展方案,逐步建立產業試驗區,以點帶線、以線聚面,打造可持續的產業集群。要構建多元主體合作聯動模式,建立產業集群,實現政府引導、社會力量支持和農民參與的新發展方式。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合理分配資源,規范市場秩序,提供政策支持。另外,政府、村民和社會組織應明確利益和責任關系,防止權責過界對市場環境造成影響。

3.優化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增進“以人為本”的民生福祉

優化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實現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現代化。我國社會保障服務特點為覆蓋范圍廣、領域多,因此,加強多元主體的協同合作是增強社會保障韌性的關鍵。政府應著眼于不同地區的社保參與率,通過實地調研分析成因,制訂靈活的提升社保參與率方案。同時,政府應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保障體系,通過政企合作、公益組織捐贈、技術團隊支持和愛心人士幫扶等方式緩解財政壓力。要建立城鄉幫扶輪崗機制,為鄉村引進高級人才,通過行政與社會力量協同共治,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

優化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實現農民生活水平現代化。農村治理水平決定農民生活質量,政府要繼續優化基層治理結構,實現上下聯動,確保政策落地。同時,政府應開展數字鄉村建設,為農民提供更便捷的辦事流程,提高治理效率。政府應調動社會力量打造數字鄉村,建立簡易快捷、操作方便的網絡辦事小程序,讓農民充分享受數字政府的便捷。

4.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人文氛圍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轉變農民傳統觀念,糾正不良的鄉村習俗。為此,政府要對優秀村民的鄉風文明事跡進行宣傳,通過樹立模范榜樣,使村民摒棄陋習,形成科學、文明的思想觀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增強村民的自豪感和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榮譽感。要動員社會力量共建鄉風監督體系,革除陳規陋習,確保鄉風文明落地生根。要鼓勵農村居民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鄉風文明試點村鎮。要積極協同社會公益組織積極為村民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進一步增強村民對紅色資源保護意識,推動鄉村特色文化與產業結合,形成多元主體共同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猜你喜歡
鄉風農村居民中國式
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4.8% 細算農家增收賬
中國式民主
打造一村一館 傳承鄉風文明
鄉風
厚植勤勞脫貧的鄉風家風
促進農村居民心理健康與實現精準扶貧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文明鄉風聚人心
中國式失敗
做強農村居民的健康防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