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資源:引導幼兒“生活中學習,發現中成長”

2024-01-25 08:58仇倩南
教育界·A 2023年34期
關鍵詞:自然資源幼兒教育

【摘要】自然資源是自然存在的資源,是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自然萬物,是兒童的發現之本、學習之源。作為教師,要帶領幼兒挖掘、加工、利用自然資源,從而打造幼兒學習的“活環境”、建構幼兒學習的“活方法”、彰顯幼兒學習的“活素養”。在自然資源的挖掘、加工和利用過程中,幼兒是一個打開資源世界的“發現者”“探秘者”。對于幼兒來說,自然資源可以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發現中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自然資源;生活學習;成長發現

作者簡介:仇倩南(1990—),女,江蘇省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實驗幼兒園。

生活世界是一個大課堂。歐洲現象學之父胡塞爾認為,生活世界是一種先在的、預先給予的、活生生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先于科學世界而存在的,是我們寓居其中的世界。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發現中成長。對于幼兒來說,生活即教育,世界即學校。生活世界不僅是幼兒置身其中的寓所,更是幼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動資源、素材源泉。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對于催生幼兒的發現、促進幼兒的生命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以自然潤澤兒童的生命,以探究促進兒童健康成長[1]。

一、挖掘自然資源,打造幼兒學習的“活環境”

生活世界是幼兒每天置身其中的世界。對于幼兒來說,生活世界是熟悉的,是具有親和力、親近性的,能讓幼兒獲得一種“親近感”。但與此同時,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較少,生活世界有時候對于幼兒來說又是陌生的。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用視角轉換的想象力,以及“對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洞察力,去觀照生活世界中常見的事物,從而催生幼兒新的發現,引導幼兒進行新的建構、新的創造。為了讓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具有教育性,教師有必要對這些資源進行二次加工,以便賦予其更強大的育人功能。通過對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的深度加工、精加工,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所建構的環境就有可能成為一種具有育人功能的“活環境”[2]。

比如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感受和體驗,要為幼兒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氣息的活動天地,要讓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對幼兒來說具有召喚性,能吸引幼兒與之接觸、交往。這就要求這些資源不僅要具有“自然生態性”,而且要具有“兒童性”特質。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開辟“種植園”,如此,種植園中的植物就會“召喚”幼兒為之澆水;引導幼兒開辟“飼養角”,如此,飼養角中的動物就會“召喚”幼兒為之喂食;引導幼兒開辟“建構區”,如此,建構區中的材料就會“召喚”幼兒動手實踐。以“種植園”的自然環境建設為例,在引導幼兒種植各種花草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讓幼兒認識花草的名稱、習性、功效等;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的技能,如扦插法、壓條法等,讓幼兒懂得對花草進行打理。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有所收獲,知道不同的植物在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需要澆灌等。在實踐活動中,幼兒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環境就成了一種人化的自然資源、環境。人化的自然資源、環境,可以縮短幼兒與自然的距離,讓幼兒對自然資源、環境產生一種親近感,讓自然資源、環境對幼兒產生一種“親和力”。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因地制宜地開辟一些區域、邊角,將一些自然資源引入其中,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加工。一般來說,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環境,絕大多數都是低結構材料。正是由于自然資源、環境的低結構性,為幼兒的自主加工提供了可能。作為教師,要激發幼兒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進行加工、改造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讓幼兒樂于加工、善于加工。

對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加工、改造,有利于讓這些自然資源、環境成為幼兒“有準備的活動材料”,讓幼兒置身其中的環境成為一種“有準備的活動環境”。所謂“有準備的活動材料”“有準備的活動環境”就是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材料和活動環境,就是教育形態的活動材料、生命形態的活動環境。在幼兒的生活世界中,這些自然資源、環境原本是自然形態的,通過幼兒的加工、完善,就能從自然形態轉變為教育形態、生命形態,進而具有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畹馁Y源、活的環境,構建了幼兒活動的體驗場。

二、加工自然資源,建構幼兒學習的“活方法”

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加工,是構建幼兒學習的“活方法”。在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加工和改造的過程中,通常有三種取向:一是忠實取向,二是相互適應取向,三是創生取向。所謂“忠實取向”,就是按照教學意圖、教師意圖等來改造、加工自然資源和環境;“相互適應取向”是指幼兒在改造和加工自然資源、環境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積極的協商,同時教師也尊重幼兒的意見、建議,彼此形成一種共識、默契;如果幼兒在加工、改造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過程中,能按照自己的主見、目的、意圖來改造,這樣的一種改造就是“創生取向”的加工、改造。

在引導幼兒加工、改造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過程中,教師要秉持主體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教師可以以“共同體”成員的身份,主動地融入幼兒的資源創生、環境創生之中,及時跟進幼兒的活動,并對幼兒的創生進行組織、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命令幼兒,而是要主動地與幼兒進行對話、協商。只有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資源創生,才能讓幼兒有所發現、有所建構、有所創造[3]。

以筆者所在幼兒園西南一角的小土坡的加工、改造為例。在有意識地加工、改造之前,小土坡僅僅是幼兒用來玩捉迷藏的場所。為了充分發揮小土坡的育人功能,筆者發動幼兒用自己的雙手,根據自己的活動意圖等,對土坡進行加工、改造。如有的幼兒在土坡的一面用鐵鍬構筑了層次性的、坡度不等的地形,這樣就可以在坡面上爬、滾或探索;有的幼兒在土坡邊上投放了一些鐵環,課間圍繞著土坡開展推鐵環的游戲;有的幼兒在土坡上挖掘了一個個小洞,便于玩藏身游戲;有的幼兒在土坡坡面上開辟了一個滑道,用來滑滑梯。實踐證明,幼兒們面對一個小小的土坡,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生出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在這樣一種建構性、創造性的資源改造和環境打造過程中,幼兒們成為一個個“創客”,感受、體驗到在生活中成長的快樂。

自主創生是幼兒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進行加工、改造的重要方式,它能讓自然資源、環境具有“兒童味”,并催生幼兒的生活化發現,引導幼兒進行生活化創造。作為教師,應當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展開對話,傾聽幼兒的心語,幫助與引導幼兒。在幼兒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進行加工、改造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是一個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而應該是和幼兒一起行動的“同行者”與伙伴。當幼兒們在加工資源、改造環境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而無法解決的時候,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及時的指導,充分發揮隱性指導的功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資源加工、環境改造的過程是一種無痕的教育[4]。

三、利用自然資源,彰顯幼兒學習的“活素養”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想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在生活中創造,就必須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對于幼兒來說,自然資源中處處有教育、處處有創造。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與資源互動、對話、交往。只有當資源與幼兒充分地接觸,并為幼兒所用的時候,資源才是一種“活”的資源。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培育幼兒發現的眼睛、思考的大腦。對于自然資源,教師既可以引導幼兒直觀感知,也可以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還可以引導幼兒實踐操作。此外,教師要引導幼兒將看似廢棄的自然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如此,方能彰顯幼兒學習的“活素養”。

自然資源不僅具有物的特性,而且具有工具性,幼兒能借助它進行有效的活動。同時,自然資源還具有科學性、人文性、藝術性等。也就是說,幼兒能憑借自身的生活素養、活動素養等賦予物多層意義,讓物的多重屬性充分體現。比如生活世界中的雞蛋殼、小石子、貝殼等自然資源,看起來僅僅是一種自然物。但實際上,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展各項活動的時候,可以對它們的多種功能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彰顯其多重屬性[5]。比如在美術造型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利用泥巴進行塑造,利用小石子、貝殼、雞蛋殼等對泥巴進行裝飾。小石子可以是動物的眼睛,雞蛋殼、貝殼等可以是某些動物的鱗片。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雞蛋殼與白醋的化學反應等;在舞蹈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將貝殼串接起來,掛在身上,跟隨著音樂的旋律作聲勢律動,讓貝殼展現出一種動態感。教師通過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能讓幼兒不斷發掘生活中的自然資源的不同功能、價值。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發現、學會創造,讓幼兒在生活中不斷形成與自然資源相關的創造性想法,甚至對于一些看似廢棄的自然資源能夠變廢為寶。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利用,彰顯著幼兒學習的“活素養”。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將相關的自然資源呈現出來,引導幼兒思考,讓幼兒利用自然資源想出法子、寫出點子。只有引導幼兒基于自身的經驗、視角、想象去觀察自然資源、考量自然資源,才能讓熟悉的自然資源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將同一個自然資源應用到不同的情境、場域中,善于將自身的教學目標、要求、意圖等融入對幼兒的引導之中。同時,教師要激發幼兒對材料的興趣,調動幼兒與材料互動、對話、交往的積極性。如此,就能讓同一自然資源在不同場景中彰顯出不同的意義。

自然資源,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在自然的生活中學習、在生命的成長中發現。在幼兒的生活世界中,自然資源是一個十分龐大、豐富多彩的資源庫,它分散在幼兒的生活中。作為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將幼兒生活世界中的相關自然資源搜集、整理、利用起來,并積極組建幼兒生活世界自然資源庫。在日常的幼兒教育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打破幼兒園與社會之間的“墻壁”,讓幼兒的學習能達到親物、“親民”的境界。在幼兒自然資源的開發、加工、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研學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要自覺地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讓自然資源的開發、加工和應用更自然、更高效、更有意義。

結語

自然資源是自然存在的資源,是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教師應致力于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成長。作為教師,要充分引導幼兒挖掘資源、加工資源、利用資源,讓資源的“秘密”不斷地顯現出來,進而被幼兒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是幼兒生命成長的“營養基”,是幼兒創新發現的“素材源”,還是幼兒活動開展的“動力泵”。引導幼兒與自然資源對話、交往,能活化幼兒的思維,深化幼兒的認知,進而提升幼兒的創新力、創造力,提高幼兒的生活實踐素養。

【參考文獻】

[1]邊霞.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M].南京: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

[2]印小青,李娟.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意蘊、誤區與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6(2):64-66.

[3]張麗莉.對教師“幼兒園課程生活化”觀念的調查研究[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3(4):4-7.

[4]楊潔.關于幼兒園生活化課程實施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5]孫立明.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文化性與生活性[J].學前教育研究,2015(1):70-72.

猜你喜歡
自然資源幼兒教育
樂于探索 美在其中
論中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方法
法律未界定之自然資源
淺析越南經濟發展展望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幼兒教育新途徑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農村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