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城鄉關系探究

2024-01-26 03:18余心海
智慧農業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城鄉融合共同富裕三農

基金項目:青海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年研究生創新項目(38M2023008)

作者簡介:余心海(1996-),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民族地區的實踐。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42

摘? 要:推動鄉村振興一直是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重要的一環,因為在新時期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仍在農村。面對新發展階段與新歷史變局,推動鄉村振興所面臨的問題也隨之不斷轉變。當前,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需要加大城鎮的參與,構建有助于擴大鄉村市場、提高消費潛力、健全基礎設施和促進農村就業等方面的新型城鄉關系。要在正確處理城鄉關系的基礎上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應以完善城鄉融合體制機制、避免人口結構失衡、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和優化資源配置為基本路徑,才能高效地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型城鄉關系;“三農”;共同富裕;城鄉融合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4)03-0169-05

Abstract: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because the most arduous task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new era is still in rural areas. In the face of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historical changes, the problems faced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also constantly changing. At present, the practic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needs to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build a new type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that helps to expand the rural market, improve consumption potential, improve infrastructure, and promote rural employ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high-quality rur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 should improve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void the imbalance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s the basic path, so as to effectively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common prosperity; urban-rural integration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發展實際,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但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農村勞動力流失、老齡化嚴重,農村生態遭到破壞,“城進村衰”等“鄉村病”。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共同富裕,就要在提升城市發展速度的同時兼顧農村的建設,而如何處理城鄉關系則是實現二者良性發展的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學者們對鄉村振興這一話題的討論熱度就越來越高,本文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檢索篇名包含“鄉村振興”的文章,檢索時間為2017年10月18日至2022年10月9日,共檢索出學術期刊42 074篇,其中北京大學核心期刊4 783篇、CSSCI期刊3 341篇。在這其中,將鄉村振興與城鄉關系或城鄉融合聯系起來的文章共577篇。關于鄉村振興與城鄉關系的論述,一些學者認為,應將鄉村與城市看作是一個有機體。例如,劉彥隨[1]認為,城市與鄉村血脈相融、地域相連,城鄉是一個有機體,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推進城鄉融合與鄉村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破解新時期“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何仁偉[2]認為,城鄉融合發展是基于空間布局優化和制度供給創新的經濟、社會、環境全面融合發展。一些學者認為,應該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城市與農村的發展。例如,賀雪峰[3]認為,當前中國城市化進入新階段,不過這個新階段還遠未到城鄉均衡發展的階段,仍然處在城鄉關系重組階段,是重組階段的高級階段;陳婉馨[4]認為,我們要對城鄉關系進行重塑,要對過去的城鄉政策進行反思和重構,要對其他經濟社會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還有學者認為,要將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看作一對辯證的關系去解讀,從而探究二者如何相互促進,實現良性互動。例如,茅銳、林顯一[5]認為,要在鄉村振興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優化城鄉融合的產業布局和多元化產品體系;張艷萍[6]認為,鄉村振興戰略下重塑工農城鄉關系,必須打破舊的城鄉關系,而重塑城鄉關系要以協調發展的新理念來解決“三農”問題,最終推動新型城鄉關系重構和城鄉繁榮目標的實現??梢?,相對于學者們對于鄉村振興的研究,將鄉村振興與城鄉關系放在一起討論的并不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一話題可以被忽略,學者們普遍認為,城鄉關系的健康與否,必定對鄉村振興戰略布局和現狀帶來了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所以,新時代推動鄉村振興,就不可避免地要處理好城鄉關系,找出其中誤區,實現城鄉均衡高質量發展。

1?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探析

1.1?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這一戰略方針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的豐富與發展。馬克思、恩格斯[7]認為,“一個民族內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業勞動同農業勞動的分離,從而也引起城鄉的分離和城鄉利益的對立”“人們只有在消除城鄉對立后才能從他們以往歷史所鑄造的枷鎖中完全解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貫徹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將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城鄉建設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了鄉村振興這一偉大論述。農業是我國發展到何時都不能忽略的基礎性產業,是其他一切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前提,新時期我們更要將農業農村擺在更重要的戰略地位,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論述,科學回答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堅持人民立場、系統觀念,運用創新思維,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鄉村振興要振興什么”“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問題,對于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2? 鄉村振興的現實要求

在新發展格局下,鄉村振興不斷適應著新政策,作出新改變。例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對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等作出了相應部署,鄉村振興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又例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擴大了內需,使國內市場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提升鄉村的經濟收入,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市場打不開的局面。再例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近年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惠及農村,農作物耕種開始使用自動化、半自動化機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頗具現代化色彩,農村也并非是5G時代的盲區,而是借助信息技術提高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區。

所以,鄉村振興是從制度上、理念上、科技上和治理上所展現的全方位的振興,這一振興的前提是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這一振興的具體實踐不是細枝末節地改良,而是大刀闊斧地改革,這一振興的目標不是恢復舊時代農業解決溫飽的狀態,而是為解決農村發展滯后問題,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2? 新型城鄉關系的時代內涵

2.1? 新型城鄉關系形成的時代背景

在我國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城鄉差別是一直存在的,張艷萍[6]認為,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城鄉的二元結構。所謂二元結構,是指城市經濟與鄉村經濟并存而又相互獨立。城市得到大量勞動力、生產資料、技術之后,迅速地發展起來,大多數城市放棄受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的農業,選擇資本更加集中、生產力發展更為迅速的工業。這種情況在我國經歷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和改革開放后更加明顯,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和改革開放前期,我國將發展重心放在工業上,農業成為了為工業發展提供支撐的產業,很大程度上遭到了忽視,在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時,農村傳統農業的發展停滯不前,甚至由于可耕作土地的減少,農業開始衰退。

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狀態,由高速增長階段回歸到平穩發展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深水區。如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矛盾依然深重,而且我國經濟發展空間不均越發明顯,東部與西部發展程度呈現巨大差異,而影響各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城鄉關系問題。當前,中國社會發展正面臨著結構轉型和利益格局的調整,同時也存在著劇烈的轉型、明顯的分化、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等特點,因此,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深入理解和掌握城鄉特別是農村的發展規律,并以此為前提,建立完善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新的城鄉關系,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

2.2? 新型城鄉關系的內涵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9年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是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重要戰略性實施指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和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為新型城鄉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基本依據,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不是消滅城鄉差異而是消除不平等的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通過促使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處于良性循環狀態,實現城鄉有機融合、共同繁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相互作用、互為前提,都是推進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新型城鄉關系是把城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努力解決城鄉之間的要素流通不暢,收入差距過大,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使城鄉之間的要素能夠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城鄉之間的優勢互補,和諧共生,共同繁榮的目的。

3? 新型城鄉關系與鄉村振興的理論及實踐互動

3.1? 城鄉關系理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邏輯關聯

城鄉關系的重塑,城鄉融合發展的推進,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抓手,和諧健康的城鄉關系,既有利于城市與鄉村在發展上實現良性互動,也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更好更快地實施。而鄉村振興戰略,既是促進新型城鄉關系構建的重要途徑,也是城鄉均衡發展的戰略指導。

3.1.1?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型城鄉關系的根本方法論

城鄉協同發展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實現經濟增長所面臨的一大難題。隨著我國宣布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城鎮規模也迅速擴大,雖然鄉村貧困現象得到了很好的緩解,但是城鄉貧富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擴大。為實現空間上的高質量發展,黨和國家確立了“鄉村振興”這一戰略,旨在通過鄉村的振興縮小城鄉貧富差距,通過推動建立新型城鄉關系實現鄉村的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將改革與發展的重點放在鄉村,確立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整體要求,多維度地提出了如何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指出通過要素配置、人才配置、資金配置和基礎服務配置彌補農村農業發展的不足,從而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鄉關系。

3.1.2? 新型城鄉關系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正確方向

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共同富裕偉大目標的必由之路,這也就決定了城鄉貧富差距、資源差距等問題必須解決。鄉村振興戰略與以往機械的城鄉資源流動模式不同,旨在通過激發鄉村的內在潛力和優化鄉村環境,增強鄉村經濟的驅動力,確保經濟發展的后勁,以吸引更多資源往鄉村輸入,從而帶動城鄉之間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構建這種良性的城鄉關系,鄉村振興就必須沿著解決人力、住房、教育、就業和醫療等各方面生活要素難題的方向前進,這些問題導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鄉村振興的路徑與方向,使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沿著解決“三農”問題的方向前進。

3.2? 新型城鄉關系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吸引了大量資本,其發展速度已經遠超鄉村,而鄉村想要趕超城市的發展水平,依靠自身的基礎設施是無法實現的,因此,鄉村要振興,應由先富起來的城鎮帶動鄉村實現城鄉的均衡發展,充分發揮城鎮對鄉村經濟的引導作用。

3.2.1? 擴大鄉村市場

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國內的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城鄉的產業與市場結構都開始了新的變革。城市的居民開始傾向于來到鄉村進行消費,促使許多鄉村開始依托自身地理環境、人文等因素,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產業,例如旅游、采買、美食和度假等。鄉村市場就由以前農作物的買進賣出,變成現在多種產業鏈交織,鄉村的市場潛力被充分挖掘。此外,城鎮的發展也給鄉村帶來了巨大的投資市場,例如,之前鄉村的水果只是簡單地銷往外地,現在一些資本投入進來,可以給水果進行深加工,制作水果干、制成飲料、開發藥用價值等,從而帶來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價值。而且,鄉村獨有的地理環境優勢,往往適合新能源產業扎根于此,例如水能、風能、太陽能,這些高新技術帶來的廣闊市場更是成為了促進鄉村發展的巨大動力。

3.2.2? 健全基礎設施

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除了國家對于農村醫療、教育的投入外,城鎮資本家開始開拓鄉村市場,使得住房、商場、娛樂場所等也都入駐到鄉村,在鄉村里形成聚集效應,從而帶動一系列互補設施的興建。這樣,鄉村就構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從而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使得各類設施慢慢得到完善。

3.2.3? 促進農村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同樣的,在農村也是如此,依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經濟顯然無法滿足農村人口的收入需求,那么就需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隨著城鄉的不斷融合,城鎮資本家開始在鄉村建立企業,增加鄉村就業機會,而鄉村居民也去往城市中尋求發展,促進城鎮建設。這大大緩解了農村的就業壓力,使無地可種的人有了多種獲取收入的選擇,從而夯實了鄉村就業基礎,在一定程度上為鄉村的進一步發展留住了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

所以,鄉村的發展絕不是脫離了其他經濟體的發展,也不是只依靠國家振興政策的發展,更不是為了打破二元結構而與城市劃清界限的發展,而是需要依托城市的資源,貫徹先富帶后富的戰略,實現與城鎮的良性互動,從而實現雙方的高質量發展。

3.3? 鄉村振興戰略對城鄉關系提出的新要求

3.3.1?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施路徑之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首先要加強政府干預與政策導向,發揮統籌作用,減小“先城后鄉”政策對鄉村建設的影響。要依托鄉村各項資源,優化資源配置,貫徹“四個優先”原則,在資源、人才、資金和公共服務上真正做到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3.3.2?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體制機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使城鎮高新技術能夠進駐鄉村,加強城鄉聯通,使資源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鼓勵城鎮企業去到鄉村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由政策導向變為自發自覺;另一方面,要避免城鄉融合時城鎮占據大部分生產資料,要激發鄉村市場,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發掘鄉村的資源優勢與生產力潛力,使鄉村發展更加順利。

3.3.3? 消除城鄉二元壁壘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以城帶鄉的效果收效甚微,城鄉一體化的進程比較緩慢,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加大,城鄉二元結構嚴重影響了鄉村的發展。消除城鄉二元壁壘,是實現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前提,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我們要加速構建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消除城鄉資源合理流動的壁壘和障礙,為城鎮各類生產要素流向鄉村打開通路,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能量。

4? 新型城鄉關系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究

鄉村振興推進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產生諸多問題,也會造成城鎮與鄉村之間在發展中的矛盾與沖突,而構建新型城鄉關系,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

4.1? 完善城鄉融合體制機制

首先,要發揮人的作用。鄉村應加大人才投資,由人才牽引形成與城市的互動。其次,鄉村要增強自身的潛力與價值,如優化鄉村布局吸引投資,依托鄉村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最后,要增強鄉村文化的吸引力,這樣才能使城市資本注入鄉村,同時也能使鄉村文化在與城市文化的交流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4.2? 避免人口結構失衡

農村發展機會的缺失使得大量勞動力涌向城市,中國社會的人口結構開始發生變化,有的學者認為這種變化是必然趨勢,例如,向晶、鐘甫寧[8]認為,要發展現代農業,就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村戶籍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合,實現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道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城鎮人口比重的增加和農村人口的減少正在呈現出一個常態化的趨勢(圖1)。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最應注意的問題就是農村勞動力的流失,以及城市人口的過度集中?;诖爽F狀,鄉村要盡可能留住人才,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尋求轉型與改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縮短在生存與生活兩大方面和城市的差距,就能為農村留住更多的人口。

4.3? 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

大量勞動力進入城市發展,導致留守兒童問題在農村尤為突出,在農村撫養兒童的多為老年人,這使得家庭教育在農村嚴重欠缺。一些家長在城市扎根后選擇接走孩子,也使得農村兒童基數減少,更加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此外,青壯年走向城市,也使農村的文化建設趨于衰落,歷代傳承的文化與習俗失去了繼承人,鄉村文化也走向衰落。

教育即是未來,也是留住鄉村年輕群體的重要方面。鄉村應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完善教育體系,加強教育人才的引進,關注留守兒童問題。有效的教育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人才對鄉村的回報,反之,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只會造成年輕人進城務工的惡性循環。

4.4? 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綠色發展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9]。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使農村的污染也日漸加劇,工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工業污染,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質,這就使得耕地不斷減少,農作物的質量也開始下降,產生的生產生活垃圾則越來越多,農村賴以生存的水、土、空氣和植被等資源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威脅。

鄉村在建設的同時不能忽略環境問題,環境的失衡是鄉村崩壞的開始。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關系人民福祉,需要政府、社會、個人都承擔起相應的生態責任,主體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還要加強生態領域的合作,構建起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農村要在合理的范圍內有計劃地進行城鎮化,國家和城市應保證農村基礎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供給,在此基礎上,積極發動人才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同時不能拋棄傳統農業的發展,抱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負黨中央的寄托,實現農村的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新農村,實現鄉村振興夢。

5? 結束語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城鄉經濟差異較大、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等情況依然嚴峻。在此背景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抓手,而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在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方面全面推進農村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良性的新型城鄉關系,從而實現以城帶鄉,振興鄉村。

參考文獻:

[1] 劉彥隨.中國新時代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J].地理學報,2018,73(4):637-650.

[2] 何仁偉.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理論探討、機理闡釋與實現路徑[J].地理研究,2018,37(11):2127-2140.

[3] 賀雪峰.城鄉關系視野下的鄉村振興[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0(4):99-104.

[4] 陳婉馨.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機制創新研究[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3):72-76.

[5] 茅銳,林顯一.在鄉村振興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來自主要發達國家的經驗啟示[J].國際經濟評論,2022(1):155-173,8.

[6] 張艷萍.鄉村振興戰略下中國城鄉關系的重構[J].農業經濟,2018(12):68-70.

[7]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向晶,鐘甫寧.農村人口轉移、工業化和城鎮化[J].農業經濟問題,2018(12):51-56.

[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2-5(1).

猜你喜歡
城鄉融合共同富裕三農
共同富裕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從分工理論出發解讀馬克思主義城鄉觀及其現代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