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師嚴道尊”彰顯“立德樹人”

2024-01-27 23:20高意博曾淑真林泳岑葉雪蘭何立儀黃甫全
中小學德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師道尊嚴樹人立德

高意博 曾淑真 林泳岑 葉雪蘭 何立儀 黃甫全

摘 要 肇始于經典的“師嚴道尊”,卻被誤讀為“師道尊嚴”而飽受詬病。究其原因,在于對“道”“尊嚴”的誤傳以及對“師嚴道尊”的曲解,使經典原有之義發生扭曲。為此,亟須通過澄清“道”“尊”和“嚴”的應有之義,為經典正名。忠實地弘揚“師嚴道尊”是科學地“立德樹人”的文化路徑。遵循“師嚴道尊”的“做嚴師,學有道”“得學道,師敢嚴”和“人尊道,知敬學”三層方法論邏輯,從“所立何德”“所樹何人”和“何以樹人”三個層面闡釋如何在“師嚴道尊”中彰顯“立德樹人”。

關 鍵 詞 師嚴道尊;師道尊嚴;學道;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24)01-0051-05

①本文系2022 年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新唯物主義智能化學習技術代理主體論”(編號:GD22CJY13);華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延時服務質量的現狀研究”(編號:20220313)成果之一。

肇始于經典《禮記·學記》中的“師嚴然后道尊”,在歷史衍化中被杜撰為“師道尊嚴”,亟需正名為“師嚴道尊”并加以弘揚以彰顯“立德樹人”?!傲⒌聵淙恕奔仁恰皫焽赖雷稹钡睦^承和發揚,又是“師嚴道尊”的根本旨歸,彰顯出其“欲道尊,先師嚴”的核心要旨。再次審視“師嚴道尊”,就不能不重新思考兩大基本問題:如何為“師嚴道尊”正名?“師嚴道尊”何以彰顯立德樹人?忠實地弘揚“師嚴道尊”,可為“立德樹人”理念在教育中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鑒意義,使“立德樹人”真正可期。

縱覽“師道尊嚴”衍化史發現,先有“師嚴道尊”,后現“師道”并借“太傅”之尊而“師道尊嚴”流行,長期受到無上尊崇,而后迅速衰落,至今仍飽受詬病。究其原因,最早是由于對“師嚴然后道尊”的誤傳,將“師嚴道尊”杜撰為“師道尊嚴”,從而使原文中“道”“尊嚴”以及“師嚴道尊”的本有之義均發生了流變。

(一)對“道”的誤傳

對“師嚴道尊”的誤傳,遮蔽了“道”的應有之義?!皫煹雷饑馈卑选皫煛迸c“道” 合二為一,成了“師道”,即“為師之道”——一種為人師者的準則和道理,亦即對教師職業提出的要求?!皫煛焙汀暗馈痹谠闹衅鋵嵤莾蓚€獨立基礎上相互聯系的部分。據考證,“師道”一詞最早出自《漢書·匡衡傳》,后又被《后漢書·桓榮傳》所記載。[1]這些經典雖然對“師道”的具體內涵沒有統一的定論,但卻凸顯出“為人師,先修師道”的要義,如果這樣理解,“師嚴道尊”中的“道”就狹隘化在“師道”上,從而使得“學道”被懸置,使學生難以產生創見,從而飽受詬病。

自20世紀60-70年代之后,“‘師道尊嚴’已演變成為一種包括師生關系在內的人際關系符號,以等級、集權和專制甚至壓迫為特征”[2]。從“師嚴道尊”的本真意義來看,其主要強調的是教師因傳道授業而備受尊崇。但是長期以來,“師嚴道尊”為“師道尊嚴”所遮蔽,教師因有“師道”為學生所尊崇,完全改換了其應有之義?!皫煹雷饑馈钡闹鲝垖熒獙α?,為揚“師道”而抑“學道”,為彰顯對教師的尊重而摒棄了“尊師”的初衷,因此走上了另一個極端。

(二)對“尊嚴”的誤傳

對“師嚴道尊”的誤傳,遮蔽了“尊”和“嚴”的應有之義?!皫煹雷饑馈睂ⅰ白稹迸c“嚴”合二為一,形成了對“師道”的“尊嚴”規定?!白稹保焊?、貴、重也,意為學生對待教師應當恭敬謙卑,虛心受教?!皣馈保簷嗤?、威嚴,意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權威和威嚴的彰顯。[3]因此,“尊嚴”是教師尊嚴和尊崇地位的規定,同時含有莊嚴權威、使人敬畏的意味。當我們把視野投向傳統中華文化發展史時就不難發現,“師尊”的傳統古而有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稷下學宮招賢納士,給予滿腹經綸的“師”崇高的政治地位。以尊師重道為其核心思想的儒家學派率先將師生關系列入五種倫常之中,并將“師”納入祭祀的對象。對“尊”和“嚴”二字的誤傳,使得“師道尊嚴”中教師威嚴、尊崇的形象刻板化,而學生自然成為了卑微、被動的應聲者,教師和學生被遠遠地隔離在權利的兩個極端。

隨著“學生中心”呼聲日漸高漲,傳統“師尊生卑”的師生關系觀遭受嚴峻的拷問?!皫熥稹北划敵蓪V频拇~和禁錮學生的枷鎖而備受批判,最終慘遭拋棄。從“師嚴道尊”的原初意義來看,其主要強調的是師嚴才能道重。但是長期以來,“師嚴道尊”中的“道尊”被誤傳成“師尊”,在口口相傳中逐漸失去其應有之義。將“道尊”“偷”換成“師尊”,將原本作為“道尊”手段、途徑乃至起因的“師嚴”改換成了最終的目的“師道尊嚴”。這種本末倒置的杜撰,我們必須加以揚棄。

(三)對“師嚴道尊”的曲解

對“師道尊嚴”的單向度彰顯,遮蔽了“師嚴道尊”的本有之義?!皫煹雷饑馈睂ⅰ皫焽馈迸c“道尊”重新組合,形成“師道尊嚴”,意即教師因具備師道,使得教師這一職業備受且必須受到人們尊崇?!皫煹雷饑馈笔墙處煓嗤匚缓蛯I能力的體現,作為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曾推動了我國古代教育的發展。進入近代,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師道尊嚴”經受了狂風暴雨般激烈批判甚至否定。魯迅曾在《書信集·致曹聚仁》中對在歷史過程中積淀下來的無上尊崇的師道加以批判。在20世紀60-70年代,也有專家對“師道尊嚴”進行了系列批判,他們指出:第一,“師道尊嚴”不利于師生良好關系的形成;第二,“師道尊嚴”壓抑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第三,“師道尊嚴”阻礙了教師自身專業發展。[4]這些對“師道尊嚴”的批判凸顯出“師道尊嚴”對學生個性發展和能動性的荼毒,以及教師自我批判精神的丟失。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和智能化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變得多元,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承傳者,“師道尊嚴”再一次經受著嚴峻的挑戰。為此,要對誤傳經典的“師道尊嚴”的觀念和禮制加以拋棄,就亟需為經典正名。

翹首回望,“師道尊嚴”歷經儒家的傳播,在飽受無上尊崇后于近現代遭受猛烈的抨擊。究其原因,對“師嚴然后道尊”的曲解,使“師嚴道尊”誤傳為“師道尊嚴”,因此亟須為經典“師嚴道尊”正名。

(一)為“道”正名

為“師嚴道尊”正名,應首先解蔽“道”的應有之義?!暗馈痹愿鞣N形態寓居于中國古代哲學世界中,然而由于“師道尊嚴”的誤傳而被遮蔽?!暗馈痹傅缆坊蚵肪€,老子率先將其定義為一種道教術語,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即世間萬物都是由“道”所生。[5]此后,莊子、荀子和韓非子都曾睿智地指出:“道”不但蘊藏了萬事萬物的生長變化,還承載了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6] [7] [8]由此,肇始于哲學探究世界中的“道”,在化民成俗、傳道授業的過程中逐漸繁榮。

“師嚴道尊”所革新的“師”“生”與“道”之間的關系直接導致了“道”這一概念的重構。在“師嚴道尊”命題中,“道”并非指代“師道”,而是指代“學道”??鬃勇氏忍岢觥皩W道”這一概念,并指出“學道”不同于以往的嶄新意涵——它不僅指規則、規范和禮儀、法則、理性、真理、道義和倫理等,也指學習掌握它們的原則、方法和內容等。在利科(Ricoeur, P.)文化解釋學[9]的觀照下,“學道”在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是“三位一體”的。即,“學道”的核心旨歸在于“作為學者的教師”內在的“學術之道”和“學習之道”的彰顯。對這些學術與學習的智慧進行把握,就是“學道”的精神旨歸。解蔽了“道”的應有之義,才能忠實地弘揚“師嚴道尊”的本真之義,即“作為學者的教師”因嚴謹致知“學術之道”進而致知“學習之道”使之備受尊崇。

(二)為“尊”“嚴”正名

為“師嚴道尊”正名,還須解蔽“尊”“嚴”的應有之義。談古論今,“嚴”自古代起便成為教師“嚴以律己以致知學道”和“嚴以律生”以“教化學生”的方式和基調?!稁熣f》曾明確指出,師之所以得以存在并備受尊敬,是由師致知學道并將其傳授給學生,為其解惑所致。此外,《三江李氏宗譜·半城公傳》曾論及師“嚴以律生”以“教化學生”的傳道授業方式——不論是自身的懶惰還是父母的溺愛所造成的學業荒廢,只有通過“師嚴道尊”才能加以彌補。[10]足見“嚴”從古時起便成為“師待道之體”以及“師待弟子之體”。

而“尊”該作何解?追古溯今,“尊”至少應取尊重、尊從之義。在古代,弟子尊師,是通過“尊”之“禮師”來外化于形的。古代典籍中就記載了許多弟子如何以禮待師的規定。足見“尊”從古時起便成為“子待師之禮”。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也”。另外,弟子尊師,是通過“尊從”師之“致學之道”來內化于心的。得道之人可以被尊稱為師,但師的水平高低視其所獲之道的精深程度而定。[11]道由師授,師因道存,是以道貴而師尊。

由此,“尊”的應有之義在“尊敬”之“禮師”及“尊從”師之“致學之道”中得以彰顯?!皫煛迸c“生”之間倫理關系的確立,是建立于“師待弟子及道之體”和“子待師及道之禮”——即“嚴”“尊”基礎之上的。因此,傳承于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師嚴道尊”,促使“師嚴子尊”成為了一種理想的師生關系。

(三)為“師嚴道尊”正名

欲為經典正名,須厘清“師嚴道尊”的整體意涵。眾所周知,“師嚴道尊”出自《禮記·學記》中的“師嚴然后道尊”。許多人理所當然地將其與“尊師重道”聯系起來。實際上,其原意并非如此,許多古代典籍對此進行了疏證。王陽明曾說:作為一名嚴師十分難得,只有“師嚴道尊”,教育才有計可施。[12]由此足見,師者嚴謹莊重,他所致和所授之道才會受到弟子的尊崇,從而有利于施教。據此可以看出,“師嚴道尊”的本真意涵為“只有師者對學生嚴格,才能使其所施之道受到尊崇”。為人師者嚴謹莊重,道才能受到弟子尊崇,人民才能敬慎學業,從而尊敬師者,此為“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的正解。曲解經典的“師道尊嚴”邏輯倒置,將“師道”視作“子敬師尊”的緣由,實則不然。

經過對“師嚴道尊”正名,可以發現“師嚴”和“道尊”才是“子敬師尊”的本質所在?;厮輾v史,尊道必須師嚴,師嚴成為尊道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只有師嚴,國家才能實現化民成俗,個人才能執經叩問、虛己以聽。來源于經典的“師嚴道尊”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亟須在立德樹人中加以弘揚。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從“師嚴道尊”經典文化中汲取精神養料。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經典文化中“師嚴道尊”精神,才能為“立德樹人”任務落實提供用之不竭的動力。

“師嚴道尊”文化在化民成俗、傳道授業過程中去蕪存菁,在時代的長河中綻放著思想魅力。其內蘊的“做嚴師,學有道”理想信念、“得學道,師敢嚴”育人理念和“人尊道,知敬學”價值取向蘊含著彰顯立德樹人的寶貴智慧(見圖1)。

(一)何以樹人:做嚴師,學有道

自黨將“立德樹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之后,“何以樹人”作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寓居于教育學探究世界中,而“做嚴師,學有道”為我們提供了具有現實意義的道德方法論指導?!墩f文解字》曾對“德”釋曰:“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也。從直從心?!盵13]“內得于己”,即教師將學道之精髓轉化為教師內在的“學術之道”并嚴謹地加以遵守;“外得于人”,即教師內在的“學習之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并以嚴待之。在這個意義上,“立德樹人”乃“內外合之道”,即所謂“嚴生”與“嚴道”的融匯。

中國傳統文化對“德”本質的把握,再一次肯定了立德樹人的“嚴生”與“嚴道”本性。在內得于己方面,“學道”是教師基于經驗設計有效學習材料的智慧,即教師內在“學道”的昭示;其次,“學道”是教師把握學生、理解知識的關鍵,即教師教學知識的彰顯;再次,教師自身“學道”的涵養,是在對學生的理解中創造性開發最優學習方式的過程,即學術之道的顯現。如何涵養教師之“學道”并使之發揮出來,恰是立德樹人中“內得于己”的核心。在外得于人方面,“嚴”是教師對待學生求真、嚴謹的態度和精神;其次,“嚴”是教師對于課目學習規律的嚴謹遵照。如何發揮教師之“嚴”并使之被學生接受,恰是立德中“外得于人”的核心?!皣赖馈蹦耸恰皣郎钡那疤岷捅U纤?,而“嚴道”與“嚴生”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一體化的。

(二)所立何德:得學道,師敢嚴

立德是樹人的根本旨歸,在“所立何德”層面上,“得學道,師敢嚴”為我們提供了樹立具有傳承意蘊的道德方法論指導?;赝L的古代哲學史,《學記》早已發現和揭示了“道”與“德”之間關系的基本線索:學道,當以德為其本原。[14]由此,“學道”作為“師嚴道尊”中“道”的本質性存在,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立德的根本旨歸。而這也成為了立德樹人思想發展的整個歷史線索:志于道——志于學道。值得注意的是,立德由志于道轉向志于學道,并不僅僅是“道”的正名,還意味著立德的目標為得學道之人。

中國傳統文化解蔽了“道”這一概念的本真之意,再一次肯定了立德的“得學道”本性?!肚f子·大宗師》對“得學道”[15]之方法的洞察,為立德的實施路徑提供了參考。

第一,聞諸副墨之子——引導學生對優秀案例進行學習。第二,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培養學生善于聆聽的學習習慣。第三,洛誦之孫聞之瞻明——對從書籍等處獲取的間接經驗反復思考。第四,瞻明聞之聶許——對學生思考的結果進行指導和糾正。第五,聶許聞之需役——學生在實踐中加以驗證。第六,需役聞之于謳——對個體獲得的直接經驗進行合作探討。第七,于謳聞之玄冥——對雜糅的知識體進行進一步整合,使其形成初步的且貼近生活的“學道”。第八,玄冥聞之參寥——形成具有一定抽象性和理論性的“學道”。第九,參寥聞之疑始——進一步深化“學道”為萬事萬物的起因和規則。由此可見,“得學道”需要經歷從應然層面——間接經驗的習得,到實然層面——直接經驗的感悟,最終重新過渡到應然層面——嶄新的間接經驗的開悟,進入玄冥參寥的“學道” 之境。這樣的“得學道”歷程,從側面印證立德須經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漸進性深入的過程。

(三)所樹何人:人尊道,知敬學

在 “所樹何人”層面上,“人尊道,知敬學”為我們提供了樹立具有實踐價值的道德方法論指導——即欲樹人,先修道?!皹淙恕敝挥薪⒃凇白鸬馈迸c“敬學”的基礎上,才可徐徐而圖之。這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道德境界和“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道德準則,應當成為樹人在實踐層面的導向和要求,這與新時代樹人的目標相得益彰。

傳統文化對“樹人”本質的把握,進一步彰顯出樹人的“尊道”與“敬學”本性。在尊道方面,“尊”是學生對待學道尊從的情感態勢;其次,“道”是學生基于自身實際情況的有效變通;再次,學生通過對“道”的開悟從而樹立自身德行的過程。在敬學方面,“敬”是學生對待學習慎重、恭敬的行為取向;其次,“學”即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的監控和引領;再次,學生自身“敬學”行為的養成升華為“尊道”的外顯化表現。如何涵養學生之“尊道敬學”并使之發揮出來,恰是樹人的核心目標。因此,惟有將尊道敬學這一樹人目標體系的構筑投放于新時代發展的歷史洪流與時代大勢之中,順勢而起、乘勢而為,方能促使我們在新時代立德樹人工作上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以“師嚴道尊”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歷史,承載當下,昭示未來,成為我們化民成俗、立德樹人的根基與基本途徑?!抖Y記·學記》視師者為立德樹人實現的關鍵所在,“師嚴道尊”通過“做嚴師,學有道”“得學道,師敢嚴”和“人尊道,知敬學”三個層次忠實地弘揚“立德樹人”?;诖?,根植于“師嚴道尊”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便是形成以“做嚴師,學有道”為樹人目標、以“人尊道,知敬學”為樹人準則、以“得學道,師敢嚴”為立德導向的三層邏輯進路。剖析“師嚴道尊”中蘊含的“立德樹人”精神意涵,可以為我們今天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落實提供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蕭承慎.道征故[M].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0:3.

[2]張東嬌.師生關系新走向:雙向式"師道尊嚴"[J].教育科學,2007(1):60-63.

[3]周巧玲.對"師道尊嚴"現代價值的理論思考[J].管子學刊,2016(1):60-63.

[4]焦育."師道尊嚴"必須徹底批判[J].北京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74(3):82-89.

[5]馮達甫.老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101.

[6]陸永品.莊子通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63.

[7]楊柳橋.荀子詁譯[M].濟南:齊魯書社,1985:854.

[8]馬銀琴.韓非子正宗[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136.

[9]馮俊.保羅·利科的人學理論[J].學術月刊,1993(12):51-56.

[10]李惠.三江李氏宗譜[M].天津: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木刻本.

[11]張玉春.呂氏春秋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85.

[12]王守仁.王陽明全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033.

[13]許慎.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01.

[14]楊勝才.《學記》中的為學之道論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4):156-158.

[15]黃河.道可得學邪——以《莊子》為中心[J].理論月刊,2020(2):116-122.

責任編輯 徐向陽

猜你喜歡
師道尊嚴樹人立德
強基固本匯中西 立德樹人鑄師魂
強基固本匯中西 立德樹人鑄師魂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用關懷實現學校立德樹人的使命
又是開學季,再聊“樹人班”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試論“師道尊嚴”對構建雙向型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
“嚴以修身”先立德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