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研究

2024-01-27 05:50錢雪帆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錢雪帆

摘?要:面對新一輪課程變革所提出的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加強課程內容與育人目標相結合,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開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課程的研究,有助于發揮課程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面對鄉村中學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困境,加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鄉村特色跨學科課程建設的關鍵在于探索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開發的新道路?;诖?,完善跨學科主題學習監督機制;加強跨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探索鄉村多元跨學科課程開發新形式。

關鍵詞:跨學科主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67

2022年,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方案),明確要求“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資源,注重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紅色資源?!蹦敲?,鄉村中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薄弱環節,如何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現鄉村中學生家國情懷的有效培育呢?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課程的價值內涵

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教育供給側的天然優勢

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了鄉村教育發展。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改善了鄉村教育水平,提升了鄉村教育質量,同時,鄉村文明在保護和傳承中重現了鄉村歷史文化特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誕生于鄉村又豐富于鄉村,無一不承載著鄉村豐富的歷史底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鄉村土壤,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就要探源鄉村歷史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分成三大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社會生活文化。鄉村的物質文化是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依據,是學生書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英語作文的思路來源,也是學生提升藝術實踐能力的素材;精神文化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是學生了解某段歷史和學習語文課文的背景;社會生活文化中民風民俗和行為方式的形成,也反映了一定的地理知識。鄉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突破口,鄉村學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護、傳播和弘揚的中堅力量。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教育資源,就是利用鄉村天然優勢,提升鄉村教育供給側水平。

1.2?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肥腴沃土

新課程方案提出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歷史、化學等學科相應課程標準中,新增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等相應板塊。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變革的題中之義,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課程,既有助于鄉村跨學科課程在中華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肥腴沃土。以歷史為例,《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給出的10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都重視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來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霸谏磉叞l現歷史”學習主題,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切入點,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認知,使學生了解我國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和發展現狀。比如“中華刺繡”,刺繡歷史悠久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前無論是宮廷刺繡、民間刺繡、少數民族刺繡,還是現代刺繡都面臨著保存、傳承和創新的困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跨學科,順應基礎教育變革,加強鄉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力度,也能為鄉村人才振興可持續培養打下基礎。

1.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范疇

我國基礎教育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為實現素養教育的不斷內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內涵和時代價值相結合,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是中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實現立德樹人的深刻反映。核心價值觀是特定時代里國家、社會及個人占主導地位的價值取向,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當有文化上的關照,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間汲取豐富滋養。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優勢條件,擴大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覆蓋面,落實學生素養教育的文化意識,建立文化自信。同時,核心素養的培育是分學段有序推進。義務教育特別是中學教育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時期,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內容的了解、精神的弘揚、價值的傳承不僅是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教育,更是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意識,透過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窗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鄉村中學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制約因素

2.1?從課程標準與現實落實的差距來看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在總課時中,專門規劃出至少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各省市在已有跨學科學習的探索基礎上,推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落地實施。但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置和開展依舊不足,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第一,教育政策執行失真。新課程方案提出跨學科主題學習,具有宏觀性和指導性的鮮明特征,卻忽視了各級部門和學校的適應能力,一些省市相關部門和學校落實跨學科主題學習不積極,跨學科主題學習部署和動員情況與課程標準要求不符,偏離了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違背了教育政策精神。第二,學校的自由裁量權缺少監管??鐚W科主題學習的開展離不開學校的課程規劃、教師的課程安排以及相關部門的監督和評價。但是,在現實鄉村教學情況中,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開展有所欠缺且流于形式。第三,課程學習的選拔功能和學生能力的發展功能之間的矛盾。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了完善,引領義務教育發展。在現實中,鄉村中學如何淡化課程教學的甄別和選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單靠課程改革一方面,難以平衡且有難度。

2.2?從鄉村教師結構體系來看

2014年,《關于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統一了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即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并且考慮實際需求,對農村邊遠地區適當傾斜。從2014年到2023年,鄉村教師隊伍結構在政策制度和財政支持等方面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我國當前的鄉村教師結構體系在數量和質量上依舊薄弱。從鄉村教師隊伍的現狀看,最大的短板是教師結構體系的不穩定。隨著城市化進程,大量鄉村人口流向城市,出現部分鄉村學校學生人數不足的現象,使得教師數量過剩。不同地區鄉村教師數量上,還存在“澇的澇死,旱的旱死”的情況。雖然國家也在不斷鼓勵大學生支教,培養定向生,開展“銀齡講學計劃”等舉措來支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但是這類舉措存在流動時間短、數量少、不穩定的問題,難以確保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期發展。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鄉村教師結構體系中,除了缺少專門研究跨學科的教師之外,部分鄉村地區還欠缺英語、藝術、信息技術等專業科班出身的教師。此外,鄉村學校教師職稱分布上也呈現梯度性斷層,高職稱、高學歷鄉村教師流失嚴重,編外教師、實習教師等,教學時間有限,不利于鄉村教育發展。

2.3?從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開發來看

跨學科教學在部分學校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第一,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相關研究所涉及的范圍和學科廣泛,但是,聚焦鄉村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明顯不足。第二,大量鄉村不斷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開始轉型升級。大面積的鄉村住房拆遷轉而建設成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大量承載著傳統歷史文化的村落逐漸消失。部分傳統歷史文化遺址、傳統歷史文化嘗試恢復、維修、創建相關傳統文化產業,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在鄉村傳統文化產業化的過程中已經大打折扣。第三,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最直接的載體,在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開發中也帶來了難度。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1082位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年齡分析中發現,非遺傳承人平均年齡達到63歲,60歲以上的傳承人占比達到58.3%,40歲以下的國家級傳承人只有7人,占比僅為0.68%,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老齡化嚴重,他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分布較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式單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的宣傳力度不足。因此,如何在鄉村振興、鄉村現代化、城鎮化進程帶來的文化產業化必然趨勢下,平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傳統性和創新性,對于鄉村跨學科課程開發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路徑探索

3.1?完善監督機制,加強課程標準有效落實

在貫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課程的過程中,離不開教育部、鄉村學校、教師為基礎的動態合作。其中,教育部是課程標準的解讀者、監督者和驗收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課程建設起推動作用;學校是推進教師信息交流的中介;教師是課程標準實踐的主導者,確保課程標準的落實和反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跨學科主題學習,任務繁重,層層遞進,教育部多次召開會議,動員各級學校領導,領會課程標準精神和內容。鄉村學校結合地方性知識、自身學校理念和戰略進行部署,教師合作探究,設計跨學科主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跨學科教學。同時,堅持上下聯動,職責同構。教育部、學習和教師要重視精神統一,積極發揮各自的優勢,部署與監督統籌推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課程的貫徹落實。如何平衡成績和素養的評價標準有一定難度。因此,除了要加快綜合素質評價深化改革持續推進,也要堅持有效監督。有效的監督不僅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課程是否開展的監督,也應該包括監督機制標準的制定:監督形式的創新、監督過程的透明化、監督結果的公開化等。

3.2?加強跨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育資源均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離不開建設專業化、研究型師資隊伍,為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提供不竭動力,堅持“培養為主、流動為輔”,在解決鄉村教師的數量問題的基礎上,確保鄉村教師的質量。首先,大力培養“本土化”跨學科教師和緊缺學科教師。本土出身的鄉村教師,更明白當地教育不足、更能體會當地學生切實需求、更了解當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利用教學資源,更有奉獻當地教育的堅定意志,更能保證鄉村學生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穩定開展。其次,緊缺學科的教師招聘向鄉村傾斜。在教師招聘中為鄉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學校開設專門的招聘通道,優先考慮將緊缺學科的教師分配到鄉村,彌補鄉村教師結構體系中這類教師的缺口,保證跨學科課程的有效開展。再者,增加鄉村教師提升機會。豐富培訓途徑,線上線下相結合,現場教學觀摩和網絡視頻學習相結合,培訓組織單位在數量和選址上,向鄉村傾斜,多組織課程標準改革專家解讀會、跨學科主題學習研究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題培訓等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對口培訓。最后,高校和鄉村學校合作培養跨學科教師。以我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為基礎,遵循就近原則,鄉村學校聯合當地的師范院校和優秀的非師范院校,研究相應鄉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課程的開發和實踐,針對性培養適合部分鄉村小班化跨學科教學的模式,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3.3?探索多元跨學科形式,加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鄉村建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師的情景再現、問題引領、故事講述等方式起著正向作用,討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離不開鄉土文明,離不開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因此,鄉村跨學科主題學習也離不開鄉村土壤,離不開鄉土文明中優秀傳統文化可挖掘的教育資源,離不開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拉動經濟發展和文化復興。一方面,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的開展形式。以校本課程專題式、主題式、項目化等形式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系統學習特色鄉村文化,豐富學生生活,拓寬學生知識面;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可以間接融入各學科的日??鐚W科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具體來說,歷史等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起源和發展,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語文等課程通過相關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的基礎;英語等課程是學生交流和寫作的文化輸出途徑,對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有一定強化作用。了解、理解到表達是層層遞進又相互包含的邏輯,由易到繁、由淺入深,貫穿鄉村特色課程建設。另一方面,善于共享數字信息化紅利,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跨學科課程的維度。面對跨學科主題學習相關研究的豐富,而缺少實證的現狀,鄉村跨學科課程的開發,在參考優秀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基礎上,將鄉村本土可利用資源與網絡資源融入建立“本土鄉村特色+”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種數字展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資源等,打通信息交流的壁壘,為鄉村跨學科特色體系開發助力,為中華優秀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積累人才,也為其他區域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參考和資源互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6.

[2]段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傳承體系建構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2):16.

[3]任映紅.鄉村文化難題破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實現研究透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2,(01):4855+108.

[4]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EB/OL].(20141113)[20230321].http://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1412/t20141209_181014.html.

[5]王少峰,萬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特點、現狀與實施要素[J].江蘇教育,2022,(49):6568.

[6]吳揚紅.新時代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保護現狀研究[J].商業文化,2022,(13):142144.

[7]左康華.鄉村振興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J].學術研究,2022,(08):175176.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多維思考
開展以“商文化”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閾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