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課程教改策略研究

2024-01-27 05:50孫曉媚曾凡富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學改革

孫曉媚 曾凡富

摘?要:實現“三全育人”“立德樹人”是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任務,通過改革和探索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各科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協同育人的教學目的。本文以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通選課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為例,梳理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在原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計構建了目標導向、能力導向、價值導向這3個課程思政目標,通過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多元化的學習結果評價,同時發揮課程服務平臺服務作用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74

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指出:“挖掘高校各學科各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所有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各門課程都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前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旅游業是當今發展迅速、深受民眾喜愛的新興產業。當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不斷提升,旅游成了廣大民眾業余休閑生活中一個重要活動。在各高校中,絕大部分的學生也熱愛旅游,在部分高校通識選修課中中國旅游地理也成為學生選修熱門課程之一。

當前全國高校各類課程都在不斷推進課程思政改革。中國旅游地理課程貫徹落實黨“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積極落實思政育人的教學任務。課程將思政育人和選修課育人協同、將傳統的思政教育方法與新的教學改革方法一起有效并用,重新整合教育資源,充分發掘課程思政元素,通過課程育人的渠道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政治覺悟,從而使學生在參與未來的旅游活動中呈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修養。

中國旅游地理是地理學和旅游學交叉綜合的一門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是屬于人文素質教育類通識選修課,原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認識中國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優質旅游資源,掌握各類資源分布、產生的原因,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旅游國情,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勞動人們的智慧。教學內容涉及名山名水、古典園林、歷史古跡等自然旅游資源,還有宗教文化、民俗飲食、紅色愛國主義基地、鄉村旅游等人文旅游資源,這些內容都能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愛國情懷、價值觀、人生觀等教育緊密相連。因此,在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中,中國旅游地理課是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是能發揮思政育人功能的一門課。

1?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思政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1.1?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融合存在困難

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如何深入學生心靈,升華學生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梳理課程教學知識點、學習案例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其自然、有效地融入教學全過程是我們教學改革面臨的最大難題。如果簡單地插入思政內容就顯得生硬,利用有效的素材開展“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是我們教學改革需要重點突破的難題。

1.2?學生缺乏學習課程思政的興趣

首先,大部分的學生存在重智輕德的現象,他們覺得專業課比較重要,其他課程不重要。其次,在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的內容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1.3?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缺乏自信心

大多數教師覺得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底不深厚,害怕在教學的過程犯政治方面錯誤,不敢輕易嘗試思政教學改革,有改革也只是對小部分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不敢嘗試大部分的內容。

1.4?課程平臺建設不完善

目前課程還只是傳統的線下教學,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另外學生課外實踐與課程思政也沒有結合起來。

2?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教學改革研究以廣州城市理工學院2022年春季學期選修的134名學生為對象,中國旅游地理中鄉村旅游專題作了一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主要的教學方法是以成都“五朵金花”案例講授,結合鄉村振興的戰略講解,講授時間在15分鐘左右。課后問卷調查學生對本節課程思政的滿意度,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70%的學生認同課堂思政元素融入非常重要,10%的學生認為不重要;在一節課融入時長上,90%的學生認為保持在5~10分鐘比較適合,86%的學生認為不應超過15分鐘,8%的學生認為思政教育的時長應跟隨講授的知識的多少而定;93%的學生對鄉村旅游課程思政課堂表示非常滿意。大多數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認同的,能接受短時間的相關思政元素融入,同時案例貫穿講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能比較好地達到思政育人效果。

3?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與研究

3.1?加強課程設計

基于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改革現狀和要求,結合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主要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合作精神、家國情懷、人地協調這幾個目標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探討,在原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計構建了目標導向、能力導向、價值導向這3個課程思政目地。

(1)目標導向。包括3個方面,即認知、情感、技能。在認知目標中,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本課程的知識點外,還要注重將鄉村振興戰略、生態文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等時事政策以恰當的方式融進教學內容;在情感方面,除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外,也要注重將積極正向價值觀、愛國主義情懷等方面內容融入進去;在培養技能目標方面,將培養地理技能與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審美水平等相結合。

(2)能力導向。立足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分組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價值導向。設置了課程思政培養目標:樹立資源保護意識,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提升修養,提高素質,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傳承紅色精神,樹立文化自信,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大局觀,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3.2?教學模式及方法探討

傳統教學模式中大都是按照課本章節內容循序漸進的安排教學進度,課堂以老師為中心,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路徑開展,教學方式以PPT講解為主,適時插入視頻、圖片輔以教學內容。大多數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課堂互動少。特別是通識選修課的授課對象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興趣愛好、專業基礎都不一致,學生對選修課都不太重視,課堂效率較低。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致,也是教學改革要重點突破的地方。

3.2.1?梳理思政元素,選取和設計融入點

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思政元素豐富,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筆者重新梳理了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知識點,體現“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教育意義,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將經典案例,時事政策融入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與融入點的選擇及教學設計如表1。

3.2.2?教學方法的創新

當今信息時代,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也多樣化,多媒體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案例教學、慕課資源等等。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融入自然、恰當,“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教學內容中,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可多元化教學方法。

(1)實地體驗:如講授古典園林、古建筑等內容時,可組織學生就近去廣州番禺寶墨園、廣州的陳家祠堂等地參觀和體驗。

(2)學生參與課堂:如講授民俗風情內容時,挑選學生講述自己家鄉的特色民俗、飲食等,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做PPT、結合自身體會課堂講授,通過學生課堂討論,讓更多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不一樣的民俗文化。通過分享,不僅鍛煉了學生搜集整合材料的能力,也讓學生更加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視頻教學:如講授名山名水、人文景觀、霧凇云海時,觀看與教學內容相關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視頻觀看結束后可開展觀后感討論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潛移默化地樹立愛護環境、保護自然意識。

(4)案例分析:在講授鄉村旅游時,可采用案例教學方法,以“成都五朵金花”為例,以例析理,闡述講解成都五朵金花如何從過去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的情況到依靠地緣優勢因地制宜確定鄉村振興戰略,最后發展成為國家級旅游景點。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態環境優美。最后以例啟思,以例導行,讓大學生更好的了解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提出的重大意義,鼓勵大學生投身到鄉村振興工作中去。

3.2.3?學習結果評價的多元化

以往以專題小論文作為通識選修課的結課考核,實踐表明,這樣的方式存在弊端。如論文網上抄襲現象普遍,出現論文雷同、淺顯等問題,學生成績區分度不大。課程教學研究改革后,發現學習的過程比結果重要,認為過程性考評比重可適當提高,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占50%,平時成績的考核內容包括:出勤簽到、課堂發言、課堂討論、平時練習、上臺講授等。期末采取考查方式考核,以學習通平臺線上考查,考查對基礎知識、各類旅游資源分布、旅游資源形成原因等教學內容的掌握,題型以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為主,難易度適中??疾橹R涉及面廣,能較好地將課程應掌握的知識點考查到位,成績區分度較好。

3.2.4?發揮課程平臺服務作用

中國旅游地理目前的課程平臺是“學習通”,“學習通”功能強大,通過“學習通”實行出勤“簽到”可提高課堂出勤率,推送“隨堂練習”可鞏固復習教學內容,“搶答”活動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線上“考試”可減輕教師改卷統分的工作量。發揮“學習通”平臺的服務作用,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互動性。

4?結語

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思政德育內容是不斷變化,要與時俱進。地理學講究的是人地協調觀念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承載著國家認同、家國情懷的愛國教育責任。在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改革中,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為目標導向,充分發揮課程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恰當地融入課堂實踐、評價等環節,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形成愛國主義情懷,服務社會信念,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日后的課程建設中,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拓寬思政元素融入路徑,豐富教學素材,更新教學內容,實現學術研究與思政育人雙豐收。

參考文獻

[1]人民出版社.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梁品文.高校中國地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0(7).

[3]閆慶武,仲曉雅,葛四杰,等.基于“雨課堂”的通識選修課程改革探索——以“中國旅游地理”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21(13).

[4]孫曉媚,呂志,曾凡富.鄉村振興戰略與“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討[J].西部旅游,2022(12).

[5]蘇筠,王靜愛.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地理課程思政發展歷程與實踐探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58(3).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學改革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