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情修辭視域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路徑探究

2024-01-28 12:10
廣西教育·D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共情中醫藥受眾

張 雪

(寧夏醫科大學 外國語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0)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之一,是中國傳統醫學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重要文化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對于人們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療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海內外相繼掀起“中醫熱”,其“辯證論治” 等中醫健康養生理念已經得到國際社會民眾的廣泛認可??犊屏嫉闹袊嗣裨敢鈱⑽拿骶琛嗅t藥與他國人民分享,也是中醫藥發揚光大的挑戰和機遇,任重而道遠。因此,中醫藥文化融入我國國際化過程,這是讓世界各國認識中國文明的重要路徑,也是展現中國文明自信的重要方式。讓世界人民正視和接受中醫藥文化既是傳播也是修辭的問題?;诠睬樾揶o理念,中醫藥文化的對外傳播將成為情理交融的修辭行為,從而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拓展中醫藥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推廣中醫藥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新思路與新范式。

一、價值意蘊考察

(一)共情修辭

共情是一個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復雜的過程,亦是一種能夠意識、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主要包括情感共情和認知共情。情感共情用以識別情緒和知覺,更深入理解、表達和調節情感;認知共情則強調在認知層面嘗試理解他人想法、意圖和推理方式,具備一定的社交心智和心里洞察力。情感共情和認知共情并非二元對立的關系,兩者早已相通相融,調節著人類對理性與情感的運用[1]。通過共情,可以增強溝通效果,產生共鳴,預測行為需求,建立良好關系并增進親密度。修辭是一種修飾語言的藝術手法,通過巧妙地運用詞語、句式、語法結構等手段,賦予語言以美感、情感和表現力,使得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從而增強語言感染力和藝術效果,修辭學作為一門研究修辭手法和修辭效果的學科,為共情修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2]。修辭學中有豐富的修辭手法和技巧,如排比、反問、修飾等,這些手法在共情修辭中被廣泛應用。通過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作家或演講者可以更加生動和感人地表達情感,讓讀者或聽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觀點,從而引發讀者和聽眾的共鳴和關注?;诠睬榕c修辭的人際交流特點,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念,本研究較為認同的修辭理念是在修辭目的驅動下,修辭者有意識地與受眾感同身受,進入共情狀態,從而設定并選擇修辭策略的機制[3]。

(二)共情修辭與中醫藥文化傳播

共情修辭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強受眾的情感共鳴、文化認同感,提升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與接受度,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共情修辭通過運用情感化的修辭手法,能夠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如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通過描繪中醫藥的治療效果、患者康復故事以及傳統醫師的精神等,能夠讓受眾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對中醫藥文化的關注和認同[4]。此外,共情修辭能夠深入人心,得到受眾的認同和共鳴,因此可以通過講述中醫藥的源起及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聯系,讓受眾更加了解和尊重中醫藥文化,增加對中醫藥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共情修辭往往運用直觀、生動的表達方式,可以傳遞柔性理解,能夠使中醫藥的概念和理論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如通過使用比喻、故事、情景等修辭手法,將中醫藥文化中的抽象概念、復雜理論轉化為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讓受眾更好地理解和接納中醫藥文化[5]。共情修辭通常以情感為媒介,能夠增強信息的記憶和傳播效果。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通過運用共情修辭,能夠使中醫藥知識更加生動鮮活,易于被受眾記憶和傳播,從而擴大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

二、共情修辭助力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實踐探索

共情修辭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的實踐探索,是指通過共情的修辭手法,將中醫藥文化傳播給更廣大的受眾群體,從而增強他們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具備一定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一)情感表達

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共情修辭被廣泛應用于有效表達中醫藥文化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引起受眾的興趣和情感共鳴,從而傳遞醫藥知識、治療經驗和人文關懷。中醫藥文化較為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人與宇宙之間的聯系。共情修辭則常常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形象具體的描述。例如,中醫藥理論中常用到的“陰陽”概念可以通過共情修辭進行情感表達。通過比喻,可以用太陽和月亮的關系來解釋陰陽之間的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關系。通過擬人,可以將陰陽形容為兩個相互呼應的人物,“陰柔而靜如月,陽剛而活似陽”,用以表達陰陽的特性和相應的治療原則。通過象征,可以用黑白等顏色及符號來代表陰陽。共情修辭還可以通過色彩豐富、具有感染力的情感詞語,如神奇、平衡、溫暖、和諧等來描繪中醫藥治療過程中帶來的愉悅感受和心靈上的滿足。

(二)故事敘述

通過共情修辭技巧,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故事敘述中,使受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價值觀念和傳統觀念??梢酝ㄟ^講述真實的病例、醫師的經歷或民間傳說等方式來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引發受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好奇。例如,《中醫藥文化之旅》微電影,采用故事敘述的方式,通過一個身患重病的小女孩和一位懂得中醫的老醫生的相遇,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價值和力量。通過共情修辭手法,刻畫了小女孩和老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成長,引發觀眾對于中醫藥文化的關注和思考。再如,《神農百草經》中關于石斛的記載:傳說神農嘗百草,發現石斛具有補虛益氣、滋補肺腎、益精壯骨等功效后,對這種草藥產生了深深的感動,將其描述為“長如蓬草,莖實而多節,如人之脊骨;其葉生如雞之羽;根如牛舌,上有須下生須”,這樣的描寫不僅讓讀者直觀了解了石斛的形態,更激發了讀者對于石斛的敬畏與贊美之情。

(三)觀點辯證

共情修辭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還可以幫助受眾理解和接受中醫藥文化中的觀點和理念。通過運用共情修辭的手法,可以將中醫藥文化中的思想觀點與現代科學知識進行結合,呈現出更具說服力和可信度的觀點。例如,《中醫藥文化之旅》微電影在展現中醫藥文化的同時,通過共情修辭手法對觀眾進行思維啟發與引導。通過情感共鳴和情節推進,微電影滲透了中醫藥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觀點,引發觀眾對于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和思考。通過描繪中醫藥治療慢性疾病的效果,以及塑造醫生治病救人的形象,強調中醫藥的整體觀念、個性化治療和預防為主的理念,提高觀眾對于中醫藥的認知。其中,整體觀念和個體化治療,中醫藥注重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內部各個器官、系統之間存在相互關系,這與現代科學中的系統生物學和綜合醫學的思想相契合,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體的復雜性,針對個體化治療需求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中醫藥強調預防為主,注重調節身體的平衡狀態,與現代科學中的健康管理相契合。

三、共情修辭視域下的中醫藥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

傳播中醫藥文化旨在增強文化認同感,擴大中醫藥國際影響力,中醫藥文化的精髓本身已蘊含了全人類發展共情性理念[6],故由共情修辭的目的、策略、視角和原則等維度出發,提出由內而外,內容與形式有機融合的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

(一)結合共情修辭目的,提升凝聚力和說服力

作為修辭行為的起始點和驅動力,在共情修辭中修辭目的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力和生命力[7]?;诠睬樾揶o,傳播中醫藥文化要以精確而合理的修辭目的為指導,修辭者可以做出有效的修辭選擇。微觀目標應確立為接受和認同中醫藥文化,后續的宏觀目標應該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播的凝聚力和說服力為主。具體而言,首先,共情修辭可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中醫藥文化的內涵。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涉及豐富的理論體系、醫學知識和療法方法。通過巧妙應用共情修辭目的,通過情感表達及故事敘事等易于理解、貼近生活的方式,將復雜的中醫醫學概念和原理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受眾建立起對中醫藥文化的正確認知。其次,共情修辭可增強受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關注度。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其特殊性和專業性,往往被普惠性受眾所忽視或誤解。運用共情修辭之觀點辯證,可以將中醫藥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健康需求相結合,讓受眾感受到中醫藥文化的實際應用和益處,引發他們對中醫藥文化的濃厚興趣,從而提高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效果。最后,共情修辭可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和說服力。運用共情修辭之情感表達,通過溫暖、親切的語言風格交流溝通,使受眾產生共鳴和信任感,從而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打破語言障礙、縮小知識差距,使受眾更容易接受和接納中醫藥文化的觀點和理念,提高傳播的親和力和說服力,進而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優化共情修辭策略,借助全方位平臺推廣

秉承共情修辭的原則,持續優化共情修辭多方位的策略,應在傳媒和網絡平臺上推廣中醫藥文化時有效地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增強興趣和關注度,進而提升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效果[8]。其一,利用情感共鳴傳遞價值觀。通過傳媒和網絡平臺,通過故事化的方式,講述中醫藥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積極影響,還可以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真實的情感表達,傳遞中醫藥文化所代表的價值觀,如尊重自然、平衡身心、注重預防等,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和認同。其二,打造親切的形象代言人。選擇具有親和力和受眾認同感較強的形象代言人,通過其言行舉止展現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如此的代言人可以設身處地為受眾考慮,分享實際的應用案例,加強共情效果。其三,構建互動交流平臺。利用網絡平臺的特點,建立中醫藥文化的互動交流平臺。通過開設專題討論、在線問答等形式,與受眾進行直接互動話題,分享中醫藥知識,促進受眾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和認同[9]。

(三)假借共情修辭視角,強化感染力和影響力

以共情修辭的不同維度的視角作為切入點,可幫助增強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讓更多受眾深入參與和體驗中醫藥文化,從而實現中醫藥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影響。首先,傾聽和關注受眾需求。應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需求、興趣和關注點,為其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傾聽受眾的聲音,并根據他們的反饋進行調整和改進,建立與受眾的密切聯系,增加傳播的感染力。其次,采用正面情緒和激勵效果。通過傳媒和網絡平臺傳播中醫藥文化時,積極運用正面情緒,如希望、喜悅、鼓舞等,激發受眾的積極情緒和動力。通過溫情、感人的形象、文字和音樂等手段,營造飽滿的情感氛圍,提升中醫藥文化傳播的感染力。最后,利用觀點辯證,與當下熱點話題及現代科學有機融合。將中醫藥文化與當下熱點話題和社會問題結合起來,探討中醫藥文化在解決問題、促進健康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引起受眾的共鳴和思考。譬如,在健康養生、環境保護等領域,探討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和參與。

(四)堅持共情修辭原則,增強普適性和適應性

盡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程度可能存在差異,但共情修辭所強調的情感共鳴、關注受眾需求和包容多元文化等原則具有普遍性。因此,秉持共情修辭原則,積極引發受眾思考和共鳴,提出深入有趣的問題、引發受眾思考,通過引發情感共鳴,能夠跨越文化差異,觸動人們內心的共同情感和價值觀,激發他們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關注。無論文化背景如何,受眾都具有情感需求和共通的情感體驗,運用共情修辭手段,打動受眾的心靈,增強對中醫藥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共情修辭注重深入了解受眾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對中醫藥文化的需求和興趣也會有所差異。通過針對特定文化背景的受眾進行調研和分析,了解其需求和利益,堅持包容多元文化的原則,可以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內容,增強受眾的參與和認同[10]。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對于故事和情感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中,可以優化策略、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受眾喜好,進行故事的編排和呈現,以增加與受眾的共鳴和情感連接。

猜你喜歡
共情中醫藥受眾
發現高潛人才:共情與謙卑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縣域教師培訓管理中如何實現共情
幼兒共情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用心感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