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需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以西部地區W學院為例

2024-01-29 08:54德,王
關鍵詞:心理咨詢心理健康學院

王 成 德,王 文 麗

(蘭州文理學院 教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協調發展,必須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實把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生成長環境復雜多變,疊加三年新冠疫情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是全社會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有力佐證。根據生態系統理論[1],學生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的支持環境,家庭、學校、社會都是極其重要的支持與保障資源。家校社要協同起來為廣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心理引導,營造良性的成長環境,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

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體系建設和具體工作落實中承擔著主要職責,要統籌教師、課程、場地、設備、設施等,同時要充分協調家庭、社區、醫院等各方面資源,輻射學校教師、學生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開展心理健康工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氛圍。

一、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學理分析

(一)心理健康服務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必要性

1.高校心理健康服務目標的層次化

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主要有三層目標:一是針對全體大學生全面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與教育。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普遍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素養,培育良好社會心態,學會心理調適與壓力應對。二是針對個體需求積極推動心理咨詢服務。專業人員引導與支持,開展心理健康監測,幫助大學生改變不良認知,促進人格完善,積極應對人生選擇,發展自身潛能,助推自我實現,預防心理疾病發生。三是針對個別學生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制訂個性化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發生突發事件時,能立即開展有序高效的個體心理危機干預和群體危機管理。

2.高校心理健康服務內容的多元化

對應三層目標,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主要開展三項服務:一是全面開設線上線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樹立自助與求助意識,學會理性面對困難和挫折,增強心理健康素養。二是開展個體心理咨詢服務,主要針對在生活學習、職業發展、情緒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心理困擾并主動求助的大學生。三是個別因為家族史、性格極度內向、過度追求完美、遭遇應激事件等導致的心理危機個體,需要持續跟蹤、重點關注、家校社聯動。

3.高校心理健康服務方式的多樣化

高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首先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目前較為一致的做法是開展心理健康普查,結合輔導員、班主任、科任教師、學生干部、宿舍成員以及家長提供的信息,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的分類管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主要通過必修課、選修課、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心理行為訓練、團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咨詢、心理危機干預、精神問題轉介等方式開展。高校還要充分發揮師資優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充分研究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類型的個體心理。

(二)心理健康服務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可能性

1.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

進入高校以后,由于認知面的擴大和思維的深刻性增強,物質與精神需求的增大和情感經歷的豐富,大學生對外部世界的關注逐步轉向自身內部,對于自身發展更加關注,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升。這種自我意識的分化,促進了大學生思維和行為主體意識的形成,從而為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奠定了基礎[2]。這是自我意識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也為科學合理地選擇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可能。

2.大學生的人格特征日趨穩定

總體來說,大學生的人格趨于完善,形成了健全統一的人格,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說所做基本是協調一致的。他們普遍智能結構健全而合理,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能正確認知自我,理解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能把事業看成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事業上有較強的進取心和責任感。這些特點表明,大學生人格發展狀況基本良好,能在自我發展過程中學會自助和求助。

3.心理健康工作模式發生轉向

隨著國家對心理健康工作的更加重視和不斷規范,學生心理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和認知度提升,心理健康工作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要求,心理健康工作必然要朝著“服務模式”發展[3],教育與宣傳只是作為心理健康服務的一個環節。提高心理健康的“服務意識”,基于大學生的需求,為其提供專業、高效、靈活的心理健康服務,便成為心理健康服務的發展方向。高校心理健康服務的人員專業化、專職化,心理健康服務的場地、設備、經費保障,都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W學院基于學生發展的心理健康服務現狀

W學院是一所西部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的省會城市。學校緊盯區域文旅、傳媒、藝術產業發展,重點建設文創藝術、旅游管理、新聞傳媒三大專業集群。學院有14個教學單位,11500余名學生。按照近三年(2020-2022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數據,疑似嚴重心理危機學生的占比分別為9.47%、9.57%、13.7%。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面臨軟硬件建設、心理健康服務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心理咨詢服務專業化等諸多問題的挑戰。

(一)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硬件建設不足以高效支持心理健康服務

2018年底,W學院建成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中心設接待辦公室、心韻編輯部、團體心理輔導室、心語室、減壓放松室、積極心理訓練室、靜心制怒室、團體心理訓練室、沙盤治療區等9個功能室,建筑面積約410平方米。鑒于中心已建成5年,有些設備設施也趨于老化。該中心硬件方面缺乏集教學、科研、學術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空間,服務人群僅限于校內的少數學生,還不能大規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線下教學、大批量團體心理輔導、大規模心理科學研究等,現有設備數量和服務量不匹配,信息化智能設備比較缺乏。

(二)心理健康服務專兼職人員不能滿足學生心理咨詢要求

2019年5月,學校聘任10位校內外心理健康專家,2022年5月,學校聘任13位校內外心理健康專家,旨在為學生提供專業權威的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還與G省心理咨詢師學會、G省社區科普研究會、L市心理健康工作者協會等行業學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雖然兼職人員數量有所增加,但因為體制機制原因,他們應有的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目前實質性開展工作的只有1名兼職外聘心理咨詢師于每周一、三、五下午開展個體心理咨詢。根據調查,目前預約咨詢的學生數量較多,現行的心理咨詢時間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咨詢需求。

(三)心理健康服務特色品牌需要持續挖掘

1.建立心理健康服務五級工作網絡,完善了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體系

圖1 W學院心理健康服務五級工作網絡示意圖

目前,W學院以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為第一級、學院心理輔導員為第二級、學生心理助理為第三級、班級心理委員為第四級、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員為第五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已正式形成。

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對全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進行前瞻性規劃,調研、統籌、協調全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開展專業心理輔導與咨詢,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組織心理健康普查,建設學生心理檔案,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等;二級學院以輔導員為主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講座,關注特殊學生并建檔;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網絡由學生組成,在學院輔導員指導下開展工作。以上五級網絡分工合作,整合各方面的有效資源,構建了覆蓋全程、全方位、多層面的心理健康服務系統。但每一級工作網絡都存在缺乏專業性的問題,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助理、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學生干部等的培訓與指導不足。

2.編印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心韻》,推動了心理健康知識的科普

2006年W學院創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刊物《心韻》,每年4期,現已編印63期,30000多冊,分發給校領導、學院黨政領導、輔導員、各班級,搭建了學生、班級、學院、學校以及學生管理服務部門之間的橋梁和平臺,不斷拓展和豐富《心韻》內容。但該期刊缺乏專人負責,出刊質量與出刊時間不能有效保障,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電子出版物尚未開發。

3.屆次化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

自2006年起,W學院屆次化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活動,每年確立一個教育主題,開展心理測評與現場咨詢、心理健康講座、心理主題沙龍、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活動游戲、心理委員培訓、團體心理輔導、趣味心理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是學院層面組織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不足,對學生喜歡和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研究和挖掘不足。

4.指導心理學社開展服務活動,形成了一支朋輩幫扶的重要力量

W學院二級學院社團指導教師指導心理學社制定學年工作計劃,充分發揮朋輩輔導優勢,主動協助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和團體心理輔導,安排志愿者在中心值班,做好“助人自助”,助力大學生構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心理學社人數由2006年的10多人發展到輻射各學院成員多達120余人。但存在社團成員比較松散,管理不夠到位,對能夠支持朋輩輔導的這支重要隊伍的引導、培訓、扶持力度欠缺。

5.一站式學生社區心理輔導室掛牌運行,延伸了心理健康服務的空間

W學院學生社區心理輔導室打通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著力將學生公寓打造成思政教育的高地、創新管理的標桿、服務師生的窗口,以便零距離指導幫助和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排解心理困擾,進行心理疏導,將心理健康服務落到實處。優勢是心理健康服務設立在學生公寓,方便學生主動求助,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僅限于一個學生公寓,且該區域不適合做個體心理咨詢。

6.建立心理中心與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鏈接,暢通了問題學生的轉介通道

根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關于“建立心理危機轉介診療機制,暢通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到校醫院、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心理危機轉介綠色通道,及時轉介疑似患有嚴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學生到專業機構接受診斷和治療”和《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關于“各高校要主動爭取與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建立定點合作關系”的精神,W學院聘請了G省人民醫院、L大學第二附屬醫院、L市第三人民醫院等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的專家為特聘教授,及時介入疑似嚴重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學生的診療工作,確保學生安全和校園穩定。存在的問題是特聘專家如何充分發揮作用,融入學校的學生心理治療服務。

三、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為進一步了解W學院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提供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服務,采用自編問卷《W學院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在全校開展調查。

表1 調查對象年級與性別分布情況(n=2086)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個人健康狀況自評

調查顯示,W學院被調查者中407人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一般,有時很消極,占總人數的19.51%,其中有110位男生,297位女生;103位學生認為自己不太好,經常感到郁悶,占總人數的4.94%,其中有47位男生,56位女生。

2.心理狀況的影響因素

進一步調查發現,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人際關系引起占總人數的17.64%,就業與擇業引起的占總人數的27.61%,由學業問題引起的占總人數的21.00%,由自身完善和發展引起的占總人數的19.85%,由生計與生活引起的占總人數的4.55%,由婚戀兩性心理引起的占總人數的1.68%。值得高度關注的是,2.73%被調查者認為心理問題是由突發事件引起的,1.77%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由精神疾病引起的。這兩類群體都值得高度關注,需要進一步摸清具體情況。

3.心理健康服務需要加強的類別

調查發現,35.76%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加強個體心理咨詢,15.24%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加強心理健康講座,12.32%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加強的是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10.88%的被調查認為應加強心理測試與評估,8.68%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加強的是團體輔導。對個體心理咨詢服務的需求最為強烈。

性別和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方面的加強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差異,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女生選擇心理健康講座的比例16.96%,明顯高于男生選擇比例11.53%。

學生所在年級和認為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應加強的方面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chi=50.843, p=0.000<0.01),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大四學生選擇個體心理咨詢的比例43.48%,會明顯高于平均水平35.76%。大四學生選擇心理測試與評估的比例21.74%,明顯高于平均水平10.88%。

表2 不同性別調查對象認為心理健康需要加強的方面(N=2086)

表3 調查對象學習壓力與年級的關系(N=2086)

4.學習壓力與年級的關系

調查對象的所在年級和學習壓力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104,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說明學習壓力和年級有著顯著的正相關。

5.心理問題的引發原因

分析發現,年級和認為心理問題的引發原因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chi=81.173,p=0.000<0.01),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大四選擇就業與擇業的比例47.83%,明顯高于平均水平27.61%。大三選擇就業與擇業的比例46.28%,明顯高于平均水平27.61%。

6.最近情緒困擾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擬合優度檢驗呈現出顯著性(chi=1838.075,p=0.000<0.05),各項的選擇比例具有明顯差異性,可通過響應率或普及率具體對比差異性。具體來看,不良情緒困擾、學習壓力大、自我形象不滿、自信心不足、人際交往問題、經濟財務困擾共6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這也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參考依據。

7.感興趣的心理健康服務內容

結果顯示,擬合優度檢驗呈現出顯著性 (chi=1342.393,p=0.000<0.05),各項的選擇比例具有明顯差異性,可通過響應率或普及率具體對比差異性。具體來看,個體心理咨詢、心理健康講座共2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

數據顯示,擬合優度檢驗呈現出顯著性(chi=1212.758,p=0.000<0.05),各項的選擇比例具有明顯差異性,可通過響應率或普及率具體對比差異性。具體來看,人際關系咨詢、職業生涯規劃、情緒管理指導、自身能力提升共4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

表4 調查對象認為心理問題的引發原因(N=2086)

表5 調查對象情緒困擾的原因(N=2086)

表6 調查對象感興趣的心理健康服務內容(N=2086)

四、W學院目前心理健康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職專業心理健康教師“不?!?/h3>

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運行需要專職人員。一是制定年度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計劃總結,組織各學院輔導員、學生心理助理、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員等開展培訓提升能力,并充分發揮五級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網絡的各自功能。二是每學期組織開展動態心理健康普查,及時關注因認知偏差、人格扭曲、應激事件、家庭變故、人際障礙等引發的新發心理問題。三是組織開展心理健康選修課,團體心理輔導,《心韻》期刊編印,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全天候開放。但目前實際情況是W學院的一位管理老師“身兼數職”,心理健康管理只是其中一部分工作,心理健康管理教師顯得專職“不?!?缺乏專職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配備[4]。

(二)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參與度不足

目前W學院聘任心理咨詢專家13人(校內11人,校外2人),聘任精神衛生科心理醫生3名為特聘教授。但兼職人員缺乏專人組織與管理,目前實質性開展工作的只有3人。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5.76%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加強個體心理咨詢,而目前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只有周一、三、五下午進行個體心理咨詢,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咨詢需求,實質上也是因為缺乏專職專業人員負責。

(三)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運行“不良”

W學院沒有設置相對獨立的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中心工作隸屬于學生工作處。團體心理輔導室投影、音響老化,不能正常使用;沙盤游戲治療專業性非常高,至今沒有培訓專業人員;減壓放松室、積極心理訓練室、靜心制怒室宣傳力度不大,絕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且開放時間不足;期刊《心韻》無專人負責,僅靠心理咨詢專業學生,辦刊質量和出刊時間均無法保障,新型心理健康產品需要引入。

(四)家長對學生心理關愛不深

當前,W學院各二級學院和班主任、輔導員對家校溝通聯系機制的重視程度不一[5]。根據輔導員訪談結果,一般是在學生出現學業、情感、心理、行為問題后,才與學生家長開展溝通交流,且家校溝通聯系方式和平臺較為單一,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高校家校溝通聯系機制未能形成。學生家長認為孩子進入大學已經成人,僅滿足于孩子的物質需求,對心理需求的關注明顯不足,對孩子成長過程中隱形的心理影響因素認識不足。

(五)社會力量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不足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黨中央關心、人民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但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社會聯動顯得極為不足[6]。政府各部門聯動機制不暢,以教育、衛健、婦聯、共青團、公安、民政、街道、社區等部門協同,以信息化為手段的學生心理健康管理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嚴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部分互聯網游戲、短視頻直播等互聯網產品的管控力度不大[7],良好的社會大環境還需要進一步修整。

五、基于學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測評和文明校園創建的重要內容,要納入學校改革發展整體規劃,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督導評估指標體系。高校要遵循《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建立多維度立體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8]。

(一)配齊配足專職專業教師,提供專業精準的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1.要切實樹立學生健康第一的理念

根據調查結果,19.51%的被調查者有時很消極,4.94%的被調查者經常感到郁悶。因此,心理健康知識教育要“全覆蓋”,學生心理問題要治“未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前置”,要切實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教育與咨詢相結合、發展與預防相結合,聚焦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實質性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2.配足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

根據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要具有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學歷和專業資質,要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4000配備。

3.發揮全員力量集中做好心理健康服務

調查提示,對個體心理咨詢、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讀書會、團體心理咨詢、心理沙龍的響應率分別為32.01%、25.05%、16.02%、12.91%、12.16%。因此要組織輔導員班主任、科任教師等力量,積極發揮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指導、預防干預“四位一體”作用,形成線上線下、專兼結合、校院配合、校醫聯合的統籌工作模式,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專業化、精準化的心理支持與心理健康服務。

(二)改革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拓展心理健康服務空間與內容

1.建立相對獨立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指導下,試點建設二級學院心理輔導站,準確掌握學生需求,提供個性化心理支持,真正解決學生所需所求所盼。幫助輔導員掌握方法技巧,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善用工具技術,切實增強心理育人效果。

2.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每年生均經費不少于15元的標準,納入學校經費預算。在二級學院建立心理輔導站,明確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健康信息員的職責。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值班、預約、訪談、回訪、案例督導、重點反饋、保密等制度。

3.拓展現有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功能定位,逐步建成集教學、科研、學術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空間。升級現有心理健康硬件設施設備,進一步優化空間環境,增加藝術治療(繪畫治療、音樂治療、心理劇)、VR虛擬放松、VR職業體驗等功能性空間。

(三)多維立體開展心理健康服務,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1.12.32%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需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這就需要在推進知識教育方面,要明確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占1學分。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師資保障是關鍵,要根據實際開展線下教學,彰顯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實效。

2.在開展宣傳活動方面,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主動占領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分學院、分年級、分專業組織線下活動,提升心理健康的領悟力和體驗感。

3.35.76%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需要加強個體心理咨詢,因此,在強化咨詢服務方面,要切實發揮個體心理咨詢作用,在心理健康普查的基礎上,增加心理健康測評頻次,做到分類引導,因材施教,在專業心理咨詢師指導下開展線下咨詢,做到工作日內全開放。

4.在加強預防干預方面,隨著環境條件變化和學生心智發展,心理健康狀況也在不斷變化。調查中10.88%的被調查認為應加強心理測試與評估,因而要開展心理健康動態測評,及時掌握大學生心理行為變化趨勢,與心理危機轉介的精神衛生機構做好對接。

(四)學校調動家庭成員參與,關注學生心理發展與成長

2021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指出家庭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應肩負的責任和義務。研究發現,家庭支持的加強有助于減少學生在學校的壓力及其情緒反應,減少學習倦怠,增加生活信心。調查發現4.55%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家庭支持不足引發的,建議家庭成員給予孩子良好的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

1.構筑“云端”平臺開展家校溝通。及時精準反饋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解讀學生考研、就業、獎懲、幫扶等相關規定,引導家長們明確畢業要求,理性看待就業,改變就業觀念,合理設置期望,理解、鼓勵、幫助畢業生規劃未來的方向,堅定其走向社會的信心,勇敢面對社會挑戰。

2.強化家校聯動學業預警機制。形成學院、學生、教師、家長“四位一體”的聯動預警體系。與家長定期溝通學業預警學生在校狀態,引導學生家長進行督促,尤其掛科學生家長[9],要參與學生教育管理,反饋平時表現,制定假期補考計劃,督促學生修正學業行為、改善學業狀態。

3.強化科學分類評價促進學生成長。學院建立重點關注學生臺賬,實現科學分類、動態管理,做好重點人群的家校聯絡溝通工作。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與反饋,動員家長參與重點學生的教育轉化引導工作,為學生排憂解難,形成分類關注、規范處置、常態聯絡的系統化學生管理方案。

(五)呼吁社會力量主動參與,支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鑒于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個體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危機干預各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在社會層面,要增加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心理疾病的常識科普,減少公眾對心理疾病的污名化和病恥感。關注兒童健康成長的相關組織,包括教育行政部門、衛健委、公安、民政、婦聯、學校、醫院、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等,加大對公眾宣傳、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常識的義務,以避免公眾因對心理疾病的不理解、回避、逃避而延誤最佳的治療窗口期。同時,堅持預防為主,學校、醫院、家庭、社區等各級各類機構肩負起家長家庭教育素養和家庭教育技能提升的重任,以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猜你喜歡
心理咨詢心理健康學院
初等教育學院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法科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研究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學院掠影
高校心理咨詢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心理咨詢廣播節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