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現狀及突破路徑

2024-01-31 15:11李亞莉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縣域高質量中學

摘? ? ?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中學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重在德育建設,中學德育建設是中學教育的核心命題。在教育高質量發展視角下,以中西部地區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為探究對象,提出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的具體實施路徑,即德育教研引領,打造“高質量”德育實踐共同體;系統優化設計,構建“豐富多元”的德育課程體系;聚焦素養提升,創新“浸潤體驗”的德育實施方式;協調多方共治,優化“五位一體”的德育治理結構;立德樹人為本,完善“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關 鍵 詞:高質量發展;德育建設;縣域中學

引用格式:李亞莉.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現狀及突破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4(04):12-16.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目前學界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理解大致有三種觀點:優質均衡觀、 全面協調觀 和創新發展觀。從國際視角看,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審時度勢、頂層設計、層級突破,在“變局中開新局”的科學創新發展;從國內視角看,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優化學校育人藍圖,在教育均衡基礎上實現的優質內涵式發展;從學生視角看,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站在生命的高度思考,錨定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

學校德育建設與教育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德育建設是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核心和關鍵,可以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方向保證;德育建設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與教育高質量發展所追求的“全面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在教育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縣域中學需要堅定價值引領,明確德育目標,錨定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以提高教師德育素養為核心,為德育建設提供高質量師資保障;以改革德育課程為抓手,優化課程系統設計,實現德育內涵式發展;以方式方法轉型為契機,創新德育方式方法,在知行合一中實現德育“入心、入腦、入行”;以提升德育治理效能為關鍵,協調多方資源參與學校德育治理,實現德育創新發展;以高質量評價體系為依據,構建科學系統的德育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的現狀

基礎教育改革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西部地區縣域中學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德育建設新發展理念。但審視當下中西部地區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現狀發現,在德育內容、德育方式、德育保障、德育評價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德育內容機械割裂

德育內容回答的是德育中“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是學校德育任務和德育目標得以實現的核心基礎。中西部地區縣域中學由于長期受到升學壓力和資源缺乏的影響,重智育輕德育,在德育內容方面缺乏系統化的頂層設計。有些學校未根據不同學段的德育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身心、思想道德水平等特點,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德育內容。

2.德育方式單一灌輸

囿于傳統教學方式的路徑依賴,中西部地區縣域中學德育方式呈現出單一灌輸的特點,往往重知識輕實踐、重形式輕內涵、重說教輕體驗。比如在開展班會等常規德育活動時,教師習慣于牢牢把握德育的話語權,過分強調單方面說教,而忽視師生在交互過程中的平等對話和民主交流。這種灌輸說教忽視了認知、思維、行動的身體依賴性和內在構成性,致使德育效果與德育目標漸行漸遠。

3.德育保障孤立無援

中西部地區縣域中學由于升學壓力繁重及教育資源受限,部分教師只重“教書”,不重“育人”,德育成了思政課教師和班主任的事情,其他學科教師則游離于德育工作之外。同時,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縣域中學習慣于“關起門來辦學”,不了解社會需求及家長訴求;學校、家長和社會之間有機聯動受阻,多元主體間無法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動,學校逐漸成為“德育的孤島”。

4.德育評價片面泛化

“評價”發揮著“指揮棒”的調解和導向作用。多年來,中西部地區縣域中學長期追求升學率,在評價內容方面過于重視成績和效率,片面追求工具理性,忽視對學生價值追求的引導;評價方式只重視定量評價,忽視定性分析;評價主體過于單一,未關照多元主體評價;總體評價標準呈現出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顯性輕隱性的特點。

二、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的突破路徑

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三大根本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從以往的“德育為先”到現在的“立德樹人”,政策細微調整的背后更加凸顯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縣域中學要更重視“德育”在育人中的統領地位,把“德育”滲透在“智體美勞”四育之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教育高質量發展視角下,探索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的具體路徑。

1.德育教研引領,打造高質量德育實踐共同體

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德育,教師是德育建設的第一資源,教師德育素養能力建設是縣域中學德育建設的核心工程?!笆奈濉币巹澲赋觯骸叭尕瀼攸h的教育方針,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為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縣域中學可以通過德育教研引領,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德育素養能力強的優秀教師團隊。

真正的教育是人類靈魂的啟迪、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文化精神的傳承??h域中學教師首先要立德,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擁有赤誠的愛國之心、秉持博愛的教育情懷;其次要修身,將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六要”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修煉誠信友善的人格品質,踐行甘當人梯的奉獻精神。教師只有自己成為有德、有愛、有為的“大先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進而實現“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教育使命。

實踐共同體由共同卷入、合作事業和共享智庫組成 ??h域中學可以項目式教研 為支撐,激發多學科教師參與,依托地域特色資源,統籌實施跨學科融合教研活動,逐步形成德育實踐共同體。以“開心農場”項目為例,首先,思政課教師要縱向挖掘“開心農場”的德育價值愿景。初中學段感知勞動創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領會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 ;高中學段闡明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弘揚勞動精神 。其次,圍繞共同的德育目標,各科教師共同參與合作項目。各科教師要共同參與“開心農場”項目驅動性問題的預設,如怎樣種出綠色、環保、健康的有機蔬菜,怎樣改良農場的土壤環境,怎樣看待在“開心農場”項目中的成長體驗,怎樣寫好農場日記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科教師要適時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架或專業指導,如語文教師指導日記書寫,物理教師指導學生自制灑水裝置,地理教師指導土壤改良,生物教師指導無污染的殺蟲方法等等。最后,在項目合作和互動交流中產生共享意義。師生共同致力于項目問題的討論與交流,在長期的合作與意義協商中共享教育知識智庫,產生共同的教育價值觀與理念。如教師和學生在“開心農場”項目實施和成果交流過程中,能夠自然實現勞育和德育的彼此交融;通過學生種菜等顯性勞動教育,真正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勞動價值觀,這些精神涵養恰恰是健全人格和道德修養的題中之義??傊?,隨著項目式教研的推進,高質量的德育實踐共同體逐漸形成,教師的德育情境創設能力、課程思政的融合能力、五育融合的活動開發能力等德育素養不斷提升。

2.系統優化設計,構建豐富多元的德育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在縣域中學德育高質量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程育人是德育建設的主要實施路徑,也是德育內容能夠貫徹落實的重要抓手??h域中學可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不同學段的不同德育目標,結合縣域中學各學段、各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對不同年級的德育內容進行科學的一體化設計。例如七年級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八年級重視規則意識教育,九年級注重公民意識教育,初中學段將理想信念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貫徹始終;高一年級做好銜接教育,高二年級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等科學精神,高三年級強化責任擔當教育,高中學段將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貫徹始終。

縣域中學還要立足縣域德育資源,聯系學生發展實際,對學校德育課程進行整體性思考和系統化設計,把握德育課程“綜合性”的課程性質,構建橫向融通、縱向銜接、融合創新的德育課程體系。

一是打造思政精品課程。依托校本教研、區域教研、網絡教研等多種教研形式,定期開展思政學科教師德育基本功比賽,開展校級思政德育課程優秀案例和精品課例評選、展示、交流、研討活動,形成一批高質量、有示范作用的思政精品課程。不僅讓各學段思政課“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而且讓各年級思政課縱向連接、上下貫通,用思政精品課程鑄魂育人。

二是貫通德育融合課程。依托學??鐚W科聯合教研,教師可破除在傳統思想和技術方面的路徑依賴,激發德育創新活力。打破傳統思政課程封閉的知識邊界,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由單一課程走向跨界融合課程。發揮“大思政課”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語文、歷史、美術、音樂、勞動等多學科教師共上一節德育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作為融合課程的基礎元素,進而內化文化自信、認同情感價值、增強文明素養。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緊密融合、雙向貫通,通過各學科聯動式協同育人,不斷增強育人實效,落實育人目標。

三是構建主題活動課程。結合初高中學段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主題活動進行序列化設計。以法治教育主題為例,七年級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青少年活動中心研學,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八年級教師可重點打造“模擬法庭”活動;九年級可開展“法治手抄報”宣傳活動;高一年級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到當地法院進行研學,深入理解政治與法治;高二年級鼓勵學生實地調研,撰寫“模擬政協”提案;高三年級可開展“普法宣傳進社區”等活動,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的能力。

四是開發情感體驗課程。利用每周班會開展心理健康、感恩勵志等情感體驗課程,細化設計分層、序列化的課程方案。以感恩勵志教育為例,分別設計初高中21封勵志信、中學生必唱30首紅歌、中學生必讀50本書、中學生必看10部愛國電影等。運用多種德育資源,創設感恩勵志的德育情境,學生可以沉浸其中獲得體驗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不斷補足“精神之鈣”。

五是培育隱性德育課程。挖掘學校校本文化資源中的德育價值,打造書香校園、書香班級,為學生提供紅色經典系列讀物;利用學校新聞廣播、數字媒體等平臺傳播校園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發揮先進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園道德風尚;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德育制度相結合,挖掘其中的德育資源,形成縣域中學的獨特辦學特色;通過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為學生培育良好的德育土壤。

3.聚焦素養提升,創新浸潤體驗的德育實施方式

《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指出,要“健全立德樹人機制,深化教學改革,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為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縣域中學在開展德育建設時需要關注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聯,不能只強調規制性制度,如學?!笆畻l高壓線”等剛性管理,還要關注文化—認知因素對學生道德行為的影響和塑造,注重德育的內生主體性和動態生成性。以嵌入學校場域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榜樣引領、志愿服務、紅色研學、勞動實踐、學校精神等文化氛圍中熏陶浸潤、生成文化認同,從而塑造道德品行、以文化人。

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本質上具有內在精神性和外在體驗性。教育即喚醒——喚醒人所未能意識到的一切,喚醒自己天分中沉睡的那一部分;教育即生成——生成約定俗成的行為習慣,生成不斷更新的思維方式。 因此,縣域中學可開展多樣式的體驗活動來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鑄造學生的精神品質,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超越。例如鼓勵學生堅持每天寫德育日記,開啟深層的自我認知,喚醒內心的道德自覺。

社會實踐是德育的重要途徑,道德教育一定要在實踐中育人。只有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實踐,才能將身體感知、心靈體驗和外部的經驗世界建立聯結,在身體、情境、認知三者的交互作用中真正喚起情感共鳴。因此,縣域中學可以結合地域特色,安排適量的勞動作業和孝親作業,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和道德修養;鼓勵學生參加圖書館、校史館等志愿服務,以及養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實踐交往能力;鼓勵學生參加模擬法庭、模擬政協、紅色研學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家國情懷。道德的價值在于踐行,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是需要在實際行動中才能表現出來的。學生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體驗,以知導行、以行促知,在知情意行的統一中不斷發展核心素養。

4.協調多方共治,優化“五位一體”的德育治理結構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有序引導社會參與學校治理” ,縣域中學德育建設強有力的保障源自于“治理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協調聯動的教育生態打造。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五位一體”的德育治理結構既是多元主體之間相互融通的互動平臺,也是學校育人目標得以實現的機制保障。這一結構有利于各治理主體相互制衡,防止一方權力過大或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這一結構呼喚學校要從過去的科層制、集權化的管理型組織結構升級為扁平化、分權制的治理型組織結構,將教代會、學生會、家委會等非正式組織嵌入學校組織結構中,為教師、學生、家長賦權增能,釋放多主體參與活力,邀請社會多部門協同治理,共商、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和育人成果。

學校是德育治理共同體的核心,在縣域中學德育建設中,學校層面需要做好以下三點:一是賦予年級更多的德育自治權,各年級課程根據國家政策,結合學生心理、年齡等特點細化不同的德育目標,自主選擇或開發不同的德育內容,學校則可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二是賦予教師更多的教學自主權,提升教師在德育課程建設中的專業治理能力,為德育課程建設提供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三是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形成全員德育氛圍,從班主任到學科教師、從餐廳服務人員到宿舍管理人員,從圖書館管理員到學生個體,每一位員工都是德育治理的主體。

學??赏ㄟ^學生會、自管會等形式,為學生賦權進行自我激勵和自我管理;通過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激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通過學生座談會、學生評教等活動,維護學生的課程評價權、自主管理權,進而提升學校德育管理水平,促進德育建設的有效實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奔议L在德育建設中應發揮合作治理的角色功能,敢于承擔責任,不斷學習。學??赏ㄟ^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等形式,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教師協會等家校合作工作機制,完善家委會成員產生制度、定期例會制度、駐校辦公制度、家長評議制度等,保障家長在育人中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在德育建設中不斷實現“開門辦學”。挖掘家長中的優秀教育資源,開設“家長課堂”,發揮家長在學校德育中的獨特作用,真正使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合作者、推進者,實現家校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家校共育最終實現育人目標。

學??膳c本地區共青團、婦聯、關工委、公安、消防等部門創建合作契機,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和協同治理機制,通過開設“文明風采”“好少年”“尋找最美家庭”“好家風、好家訓”等主題活動課程,加強學校、學生與社區之間的情感聯系。只有在多方互信、不斷溝通的基礎上開展協同合作,才能打通德育保障的動力系統,發揮協同育人的最大優勢,促進縣域中學德育高質量發展。

5.立德樹人為本,完善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在黨中央密集出臺的一系列事關基礎教育根本方向的重要法規政策文件中,《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牽住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也確立了對縣域學校學生不以分數為中心的評價標準。因此,為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縣域中學在德育建設實施過程中,需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原則,“更加注重學生的愛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健康人格的培養” 。從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主體、評價標準等多維度,建立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課程評價于一體的全鏈條、全方位、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在評價內容方面,要重點關注學校的辦學方向、工作導向,教師的思想引領、意識形態,學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認同,課程的價值理性、育人目標等。在評價方式方面,由片面單一走向多樣多元,可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診斷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等方式。在評價主體方面,走出過去由教師單一評價的范式,探索多元主體評價,即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社區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在評價標準方面,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課程評價分別有著不同的評價標準??h域中學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目標,以滿足人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為導向,促進學校的內涵式發展,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德育建設的評價標準。例如,義務教育階段重點評價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障學生的平等權益;高中階段突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開展學生發展指導等方面的評價。

教師評價可將師德師風、思想政治素養、教書育人能力等納入績效考核,將德育實施情況納入優質課評選標準,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全員德育考核機制。開展學生評價時,要根據不同學段、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不同的德育目標,進行分學段分年級的分層評價,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政治認同、行為規范等情況記錄都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成長檔案。

德育課程的評價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行為活動,但由于課程方式的不同,德育課程評價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在開展學科德育等認識性德育課程時,針對思政學科德育知識,可開發《單元學習持續評價量表》,更多地開展形成性評價;在開展感恩勵志教育等情感體驗課程時,借鑒克拉斯沃爾等對情意領域目標的分類,從接受、反應、價值化、組織、價值的性格化五個層次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評價 ;在開展紅色研學、模擬法庭等實踐活動性德育課程時,可從參與活動的態度、活動中獲得的體驗、活動中掌握的學習方法、實踐能力的發展、活動的自我反思五個維度來評價學生的行為活動。

總之,縣域中學在開展德育建設時,可以根據縣域中學實際情況,緊緊圍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德育培養目標,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理念指引下積極探尋科學有效的實施路徑,全面貫徹落實德育建設高質量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楊清溪,柳海民.優質均衡:中國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路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6):89-95.

[2] 李政濤.“五育融合”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J].人民教育,2020(20):13-15.

[3] 柳海民,鄒紅軍.高質量:中國基礎教育發展路向的時代轉換[J].教育研究,2021,42(04):11-24.

[4] 楚江亭,曹巍.“具身認知”呼喚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重塑[J].中國教師,2022(11):6-9.

[5] 孫綿濤,吳亭燕.黨的二十大報告教育重大部署框架結構分析[J].教學與管理,2023(04):1-4.

[6] 《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編寫組.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9.

[7][15][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2023-08-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1/2021_zt01/yw/202103/t20210315_519738.html.

[8] 溫格.實踐共同體:學習、意義和身份[M].李茂榮,等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35-40.

[9] 李亞莉.“學—研—導”項目式校本教研模式及其實施[J]. 教學與管理,2022(01):26-28.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3.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12]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17-08-22)[ 2023-08-10 ]. http://www. moe . gov. 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13] 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和《“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EB/OL].(2021-12-14)[2023-08-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112/t20211216_587718.html.

[14]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童可依,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99-113.

[17]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EB/OL] .(2020-10-13)[2023-08-10 ]. http://www. moe. gov. 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18] 趙德成.促進教學的測驗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66-167.

【責任編輯? ? 郭振玲】

*該文為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項目“中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路徑研究”(2022YB146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縣域高質量中學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在多解中學創新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