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唷蟆庇柟餐w育人模式探索

2024-01-31 17:26顧偉國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及支持體系研究”(23ZXZB03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界定“?!唷蟆庇柟餐w的內涵意蘊,厘清“?!唷蟆庇柟餐w的架構思路的基礎上,以蘇州某職業院校(簡稱ITS)為例進行基于“?!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通過育訓載體融合、教考評價融合、研修成效融合、實習就業融合等方式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路徑優化,為培育德技兼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唷蟆庇柟餐w;技術技能人才培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52-0047-05

【作者簡介】顧偉國,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園區分院(江蘇蘇州,215123)副院長,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技術教育。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其關鍵在于培養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靶!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育模式,既是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又是實現職業教育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構建“?!唷蟆庇柟餐w的背景意義與價值取向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路徑,也是當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引入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作為校企合作的媒介主體,創新構建“?!唷蟆庇柟餐w,可以解決諸多校企異質主體導致的矛盾障礙,理順校企共育技術技能人才的機制,從而為促進技術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為職業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校培企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開辟新路徑。

首先,構建“?!唷蟆庇柟餐w是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從化解制約因素的視角考慮建立技術技能人才培育融合機制,探索基于“?!唷蟆庇柟餐w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是解決當前校企合作難題和實現校培企三元共生的重要方法,也是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其次,構建“?!唷蟆庇柟餐w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職業院校、企業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在職業教育中都具有重要功能,探索構建“?!唷蟆庇柟餐w能充分發揮三者的獨特效能,在促進職業培訓轉向科學化、系統化的同時助推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最后,構建“?!唷蟆庇柟餐w有利于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職業教育自身的整合性、跨界性和職業性以及職業知識與學科知識相比所體現的時代性、開放性和發展性意味著職業院校必須與產業行業同頻共振。

二、“?!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內涵意蘊和實踐邏輯

1.“?!唷蟆庇柟餐w的理論意涵

“?!唷蟆庇柟餐w的意涵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內化的知識技能與外化的工作行為的融合。將完成工作任務與靈活運用并鞏固升華專業知識技能相融合,幫助學生將多種單一的技能升華為綜合化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1],發揮職業院校的育人功能、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技能技術傳遞價值與行業企業的用人價值導向,以此幫助學生專業高效地掌握職業技能和提升職業素養,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才的身份轉變,進而為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奠定良好的組織基礎和提供切實的資源保障。二是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企業等培育主體的多元融合。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根據企業崗位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動態調整技術技能考核標準,同時協助職業院校及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而真正打破校企雙方的壁壘。各育人主體和資源從相對分離、異質到融合趨同,使職業院校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相吻合。三是組織生態的融合。打破傳統職業教育發展和服務的局限性,即超越主體屬性和利益界限,建立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共建共享的聯結網絡[2],強調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企業間的身份歸屬和共同體意識,塑造互聯互通、和諧共生的良性育人循環機制,形成各培養主體之間依存交融、育訓資源優勢互補、內容滲透重組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育三元共生發展的良好生態[3]。

2.“?!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實踐邏輯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然而,職業院校與企業的融合育人模式無法兼顧彼此利益,其實效性和可持續性并不高。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作為培訓類企業本身兼具培育技術技能人才和顧及經濟利益實現的內在特質,有與產業企業和職業院校進行校企合作的理念價值和切實需求,因而能較好地平衡職業院校的育人訴求和企業的用人需求,也能較好地關切多方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從而實現“?!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可持續性。因此,職業院校在承擔自身辦學職能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同時,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與行業企業的融合,構建“?!唷蟆庇柟餐w,推動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3.“?!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實踐思路

在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發揮企業和學校雙主體作用,以育訓共同體理論為基本遵循,以職業院校和企業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為導向,依托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構建基于“?!唷蟆庇柟餐w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第一,針對企業對口崗位畢業生輸送渠道不通暢等問題,“?!唷蟆庇柟餐w及時為企業“送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關鍵是能夠及時滿足其用人需求。職業院校憑借其社會影響力,依托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市場化運作,能夠及時協助企業招聘并培訓急需且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以滿足企業用人的核心訴求,提升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和可持續性。

第二,針對培訓學員技術技能提升內訓力量不足等問題,“?!唷蟆庇柟餐w開展融合“育才”。一是職業院校牽頭在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對照相關工種技能等級鑒定的要求,按照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研創“單項技能上崗培訓、多技能綜合培養”的培訓模塊,幫助學員獲取技能等級鑒定證書。二是在企業實施“分階段培養、多崗位輪訓”的現代學徒制,組建企業定向學徒班,企業課程導入、企業導師傳授、企業車間實踐,最后由企業進行考核評價,最終實現多方技術技能人才培育資源的整合,提升實踐育人效果。

第三,針對企業一線技術技能人才流動性大和培訓成本高等問題,“?!唷蟆庇柟餐w推動實施1+X證書模式,為企業“留才”。企業技術技能人才的繼續教育主要包括“1”與“X”,職業院校主要幫助企業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學歷的“1”,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更側重于技術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的“X”,并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繼續教育學歷作為企業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維系企業技術技能人才的身份和價值歸屬,在持續培養崗位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升員工的成就感和職業獲得感,幫助企業留住技術技能人才。

第四,針對初次就業的企業一線新員工遇到技術技能恐慌等問題,“?!唷蟆庇柟餐w幫助企業“用才”。職業院校聯合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研發針對有技術技能提升需要的職業人才的各類學徒制培訓項目,將技能深化、技能傳承、TWI培訓等統合成培訓包,以培訓包作為拓寬專業知識渠道的載體,保障職業人才技術技能提升和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唷蟆庇柟餐w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塑造三擎并驅、融合互聯的育人生態。由職業院校牽頭,以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為媒介,高度關注和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和核心訴求,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形成了“送才、育才、留才、用才”四位一體的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新思路,源源不斷地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三、“?!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

“?!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既是一種理論創新,更需要實踐檢驗。蘇州某職業院校(以下簡稱ITS)以“為學生發展服務”和“為企業發展服務”為產教融合之本,積極開展“?!唷蟆庇柟餐w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ITS踐行“建設學校環境中的企業和企業環境中的學?!钡漠a教融合理念,與多家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企業共建育訓共同體,支持并引導開展學徒制培養、產業學院共建、技能人才評價、技能研修和競賽等多方面工作,發揮各自優勢全力打造命運與利益共同體,持續推進校企合作,實現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1.育訓載體融合,積極創設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新路徑

在產教融合環境下,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育以實踐為導向,這決定了其人才培育必須通過必要的實踐環節來實現。ITS和企業雙方有選擇地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媒介橋梁作用整合各方優質資源,不斷優化學生校內外實訓實習環境,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聯合培養、企業建校及創新平臺,形成了鏈式對接,貫穿企業的規劃、研發、生產、銷售與售后的動態全過程,實現了職業院校與企業深度協同育人。ITS不僅在整個育人過程中深入學習和深度參與,掌握技術知識,熟悉流通渠道,更重要的是以全局性眼光和整體性思維,加強校企間的協調配合、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從而形成系統、高效的有機整體,助推地方產業技術發展引領新專業課程的開發,共同服務于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同時,ITS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協同互聯,遵循價值共創理念,在面向社會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培訓服務的同時,鼓勵其自有開放實訓平臺成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有機組成部分,彌補了資金投入不足、專業教學不系統的缺陷,使得教學資源高度融合共享,從而提高了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其次,ITS充分利用政府投建的技術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采用“引企入?!狈绞?,以企業投入為重要主導,圍繞智能制造產業關鍵技術,先后建成精密加工、半導體加工、數控傳感等一批“沒有圍墻”的產業學院,大幅縮小了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差距。再次,ITS首創“接力培養”模式,最大程度發揮了產業學院人才培育“蓄水池”效應,校際合作吸引區外職業院校甚至中西部地區院校相關專業學生來蘇實訓實習,接受產業學院的技術技能培訓。學生通過雙選進入產業學院參加企業開展工學交替的實習、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培訓和技能鑒定,從而全面確保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并最終實現本地就業,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培養與輸送緊缺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

2.教考評價融合,科學探索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新機制

職業院校學生在學習時不能僅發展某一技能,而應努力掌握多項相關的技術技能,職業院校也應積極探索多元綜合的人才評價新機制。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是“育才”的關鍵部分,也是技術技能人才發展的核心環節,在技術技能人才評價由政府部門轉向市場主體的過程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已逐漸形成體系,以技術技能人才培訓服務為主要工作職能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更要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發揮積極作用。ITS聯合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打破了固有的鑒定評價模式,以技能等級認定題庫開發為先導,在實操考試標準化上下功夫,打通技能等級考試培訓資源,建立起專業化考評員隊伍,并緊隨產業集群發展步調滾動開發新職業新工種的人才評價方案,形成良好的教考評價新機制。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在學生參與實習實訓的過程中,通過質性和量化等多重手段,從崗位需求、職業內容、學習方法、活動場域等要素深入分析,“反向”促進專業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為把職業院校學生培育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打下扎實基礎。

3.研修成果融合,始終面向技術技能人才發展新趨向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僅僅只關注技術技能的提升,而是要從關注培訓本身轉向關注技術技能人才的價值使命和企業發展戰略,將解決技術技能人才職業價值觀和提高技術技能水平作為培訓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打破“課堂結束培訓即終止”的觀念[4]。技術技能培訓應以服務高質量發展和企業發展為目的,轉化成實際生產力。針對技術技能研修產生的人才鏈、產業鏈價值難以顯化的難點痛點,一方面,ITS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發揮產教融合優勢,提煉出“多快好省”的技術培訓成果轉化評價方式,進一步優化“育才”過程,即在開展培訓的同時,要求學員選取培訓后開展的技術項目,并將項目歸納為四類:一類項目產量多,有助于產線的產能提升;二類項目周轉快,有助于快速流通,提升資金周轉率;三類項目品質好,有助于產品的品質提升;四類項目成本省,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ITS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融合,通過創新研修方式,分類設計計算模型以獲得每個技術技能研修項目的可量化經濟價值,將崗位研修項目向生產實踐延伸,推動研修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從而提升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在所在企業的貢獻度,進一步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價值感的獲得,增進其與企業的情感聯系,實現“留才”,充分彰顯職業院校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優勢和特色。

4.實習就業融合,努力確保技術技能人才穩就業

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的鮮明特征,高質量高薪就業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和辦學治校的直接體現[5]。ITS在遵循辦學規律、做好培育技術技能人才和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通過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的理念與實踐,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聯合,在化解技術技能人才培育供給側和產業人才需求側全方位融合的瓶頸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依托蘇州工業園區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依靠自身的優勢特點走市場化發展之路,實現自主發展,贏得了學校、企業、社會和學員的多方共贏。第一,ITS以“送才”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培育的重點目標,依托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先后與150余家知名企業形成深入的校企合作關系,既保障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優質就業,也及時為企業輸送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第二,ITS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聯合招聘培訓新員工,為新員工提供了多種可供選擇的學徒制培訓包,促進企業更好地“用才”,鼓勵學員實現技術技能的傳承和深化。此外,為了保證技術技能人才在企業發展的穩定性,職業院校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提升企業員工的崗位實踐能力,還為其提供學歷晉升的通道,促進“留才”目標的實現,有效提升技術技能人才與企業之間的黏合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穩定性與留存率,最終實現了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企業的融合共贏發展,為區域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為產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支撐。

【參考文獻】

[1]李少蘭,吳南中.職業教育育訓并舉人才培育模式的邏輯起點、形成機理與支持條件[J].教育與職業,2021(23):27-34.

[2]賀書霞,冀濤.基于共享發展理念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共同體建構[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4):35-41.

[3]孫兵,周啟忠.職業教育育訓共同體的構建與實踐探索[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4):79-85.

[4]謝冊,劉俊英,周曉新,等.基于供給側改革視域的職業培訓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以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5):72-76.

[5]胡燁丹,王玉龍,江南.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優質就業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31):88-92.

責任編輯:張 茜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