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廢舊軍服面料回收利用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

2024-01-31 01:36楊革生郁秀峰張耀鵬
現代紡織技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滌棉軍服棉纖維

劉 洋,姚 響,楊革生,郁秀峰,張耀鵬

(1.東華大學,a.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b.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 201620; 2.江蘇恒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227)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更加多元化、時尚化和潮流化。這導致服裝使用周期明顯縮短、迭代速度日益加快。最為明顯的是,隨著近年來全球紡織品產量的迅速增長,人均年消費量和廢舊紡織品量均增長迅速。中國年均紡織品廢棄量已達2200萬噸以上[1],但對于廢舊織物的回收仍處于低水平階段,綜合利用率不足15%[2]。較高的廢棄量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增加了環保壓力。中國對紡織原料使用和需求量巨大,廢舊織物的回收再利用已十分迫切。因此對廢舊織物進行高值化回收利用,不僅能夠提高國內紡織原料自給程度,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也能促進生態保護[3]。

近年來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中國逐步形成了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揀[4]、拆解、加工利用的初級產業鏈;但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率仍舊較低[5],主要原因是廢舊服裝種類豐富,顏色、面料差異很大,且服裝上有紐扣、拉鏈等較多的附屬配飾,相關的分揀、拆解和回收難度大,成本高[6]。在各種廢舊紡織品中,廢棄軍服具有種類和款式統一、面料材質明確、使用量大等特點,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回收原料。若能對軍服面料進行高值化回收利用,將對廢舊軍服的綜合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廢舊軍服的紐扣、魔術貼等配飾種類也較少,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廢舊軍服面料的回收利用。在相關領域,已有利用廢舊軍服面料直接破碎再紡紗、回收滌綸組分制備再生聚酯等相關回收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

目前中國現役的軍服大多為07式軍服,隨著日常使用的磨損以及周期性的更新,07式軍服廢棄量逐漸增多。隨著新一代21式軍服的逐步普及,亦將會有大量的07式軍服被廢棄而需要進行回收處理?;诖吮尘?本文系統介紹了07式軍服種類及其面料特征,已有廢舊軍服面料的回收再利用方法等內容,探討了未來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和潛力的高值化回收再利用策略。相關經驗總結對廢舊軍服面料以及成分更加復雜、種類更加豐富的民用紡織品的綜合高值回收利用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 07式軍服種類及其面料

軍服是一種制式服裝,是軍隊的識別標志之一,也是一個國家的獨特象征;軍服的質地、顏色和款式,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科技、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實力[7-8]。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軍服隨著各項技術的進步以及軍事活動的需要,進行了多次的改良換代[9]。目前軍隊現役的大多為07式軍服,其將逐漸被新一代的21式軍服所替代。根據現行的《軍服管理條例》,07式軍服不得以任何形式流入市場,必須由專門的后勤部門按照規定進行回收[10]。但若在保證其不直接流入市場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合理和高值的回收再利用,可以進一步提高廢棄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價值。

07式軍服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禮服、常服和作訓服3個系列,不同服飾系列具有不同的面料成分,典型軍服的面料成分見表1;按軍種可分為陸軍服、空軍服、海軍服和火箭軍服4類,不同軍種的相同用途服飾具有不同的顏色和配飾,但其服裝面料成分類似[11]。

表1 常用07式軍服的面料成分Tab.1 Fabric components of the 07 type military uniforms

禮服是參加重大禮儀活動時穿著的服裝,用料多為毛紡織面料。07式禮服主要包括上衣、禮服褲、襯衣,上衣和褲子面料主要為毛滌貢絲棉。

常服是軍人在平時和一般禮儀場合穿著的服裝,分為春秋常服、夏常服和冬常服3類[12]。春秋常服主要包括上衣、常服褲以及制式襯衫[13]。軍官和士兵用面料略有不同,軍官為毛滌嗶嘰(滌/毛比例為55%/45%),士兵為仿毛滌綸材質(100%滌綸)。制式襯衫面料均為滌棉平布,棉含量占比約45%,滌含量占比約55%[14]。冬常服與春秋常服款式、面料基本一致,只是采用了加厚的面料及搭配針織保暖內衣來提升保暖效果,針織保暖內衣所用材料為多層棉/莫代爾的混紡織物,內部填充滌綸低彈絲來提升保暖性能。夏常服主要包括長(短)袖上衣、夏褲以及西服裙。長(短)袖常服面料為滌棉梭織布,夏褲、西服裙為滌絲凡立丁[15]。

作訓服相較于常服、禮服,更加突出作戰訓練的實用性功能。按照實戰環境,分為林地、荒漠、城市、叢林和海洋迷彩[16],典型的作訓服樣式如圖1所示。不同的迷彩不僅能夠模糊環境與偽裝對象的差異,而且在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具有較好的偽裝效果[17]。07式作訓服套裝包括帽子、冬夏兩款作訓服、棉絨衣褲、大衣、作戰靴和配飾。迷彩服面料為滌維棉梭織布,還添加了滌綸加強筋來提升強度和耐磨性,并嵌織導電長絲用來防止靜電[18]。除作訓服之外,體能訓練服也是士兵常用的訓練穿著服飾,軍隊現役的體能訓練服主體材料為滌棉針織布,為滿足士兵大幅度、高強度、高磨損、排汗多的體能訓練需要,面料具有良好的彈性、吸濕排汗性和耐磨性[16]。

圖1 07式作訓服Fig.1 Training uniforms of the 07 type

在常服、禮服、作訓服3個系列中,相較于僅配備于高級士官的禮服,其中面料為含滌或含棉織物的針織內衣、常服和作訓服配備數量占絕大部分,產生的大多數廢棄軍服均屬于這幾種類別[14]。以前廢舊軍服大多直接進行集中保存,嚴重占用倉庫資源;目前,已有部分企業與軍隊進行合作,對部分廢舊軍服面料進行回收再利用,但大多將其進行破碎再紡紗,用于制備軍用背包、床單等小部件,回收方式較為單一,產品也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若能在目前的軍服回收體系下,進一步分離廢舊軍服面料中的不同組分進行分類回收利用,如將含滌或含棉的作訓服、常服等面料高效分離并分別回收滌綸或棉組分,用于制備再生聚酯切片和再生棉漿粕等,并進一步開展紡絲再利用,將有利于實現廢舊軍服面料的高值化利用。

2 軍服面料回收再利用

與民用紡織品相比,軍服面料多為純滌或滌棉織物,其成分簡單、組成明確,相對而言更適合進行回收再利用。此外,隨著2009年正式實施《軍服管理條例》之后,為避免軍服流出,開始收繳所有退役軍人的軍服,同時對武警和公安的制式服裝也進行了集中收繳,產生了大量的廢舊軍服亟需處理。軍服面料的高值化回收利用不僅可緩解軍服庫存壓力,還可充分利用舊軍服的剩余價值,避免廢舊軍服的濫用[19], 基于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廢舊軍服面料的回收利用策略,但主要聚焦在物理回收或化學回收利用方面。

2.1 物理法回收

常規的物理回收主要是將廢舊紡織品簡單機械加工后制成短纖、再生紗線、無紡布、填充物等[20]。其中將廢舊織物進行開纖紡紗較為常見,且回收物較有價值[21]。開纖紡紗法主要是將廢舊織物開纖制成再生纖維,再對制備出的纖維進行轉杯紡紗、平行紡紗、摩擦紡紗或環錠紡紗等工藝將其制備成紗線[22],而后經由織造工藝制備再生織物。由于原料的顏色不固定,故此法制備出的紗線和織物顏色各異且多為深色,常用于對外觀要求較低的工業領域,應用領域相對較窄。

廢舊軍服已有利用開纖紡紗法進行回收利用的產業化應用。如沈陽聯勤保障中心與企業合作,根據質量對廢舊軍服分揀之后,將無直接使用價值的軍服破碎后送入工廠進行再加工。企業對廢舊軍服進行消毒、分解、精梳后,將再生纖維進行紡紗織布,用于制備各種軍用小部件,實現廢舊軍服的循環利用。曹成輝等[23]也對廢舊軍服回收制備的滌綸進行了測試與紡紗研究,研究表明:軍服物理回收滌綸的斷裂強度、伸長率和吸濕性明顯低于普通滌綸;廢舊軍服制備的滌綸與純棉紗混合紡紗制備的紗線的條干均勻度、強伸度和毛羽也較普通紗線有所降低。開纖紡紗法操作簡單、技術成熟,制備出的紗線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但是其低強度、顏色不均勻等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關產品的應用范圍。

除了以上物理回收方法之外,還有直接的簡單再利用方法,主要是將完整度較高的軍服直接進行清洗回收,例如目前部隊會對部分舊軍裝進行簡單分解挑選,將部分部件如金屬扣等服裝配飾用于日常軍服修理補充,對于質量完好的軍服進行洗滌整理,作為堪用品使用[7]。

2.2 化學法回收

化學回收是指將滌綸組分降解為小分子單體,并進一步聚合獲得再生聚酯切片;或將棉組分降聚制漿后獲得廢舊棉再生漿粕,再通過粘膠紡絲、Lyocell紡絲等工藝制備獲得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方法。近年來,也有高校和企業進行了廢舊軍服面料中典型纖維的分離及化學法回收利用探索?,F階段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滌綸組分的化學回收利用,而對于滌棉等含棉軍服面料中棉組分的化學回收利用研究較少。

2.2.1 滌綸組分的化學法回收

目前化學法回收滌綸纖維主要有醇解法、水解法[24]。滌綸的化學成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化學法解聚滌綸的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醇解法是在一定的催化劑、溫度以及過量的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作用下,滌綸醇解生成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Bis(2-hydroxyethyl) terephthalate,BHET)及低聚物[25]。除了采用乙二醇醇解之外,也有使用甲醇進行酯交換得到對苯二甲酸二甲酯[26]。由于乙二醇醇解法工藝更為溫和,工藝也較為成熟,使用更為廣泛。水解法則是利用PET在高溫高壓或堿性環境下會水解的這一性質,可以直接得到單體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TPA)和EG。這些醇解或水解獲得的單體均可以進一步聚合生成PET切片,進而實現滌綸組分的高值循環回收利用,即滌綸的“醇解-聚合法”或“水解-聚合法”回收利用策略[27-28]。

圖2 化學法解聚滌綸技術路線Fig.2 Technical routes of the chemical depolymerization of polyester

根據上述滌綸組分化學回收利用策略,研究者對含滌組分廢舊軍服面料的回收利用也開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張敏杰等[29]利用純滌綸材質的廢舊陸/海軍常服布料作為原料制備再生PET切片(醇解-聚合法),并比較其與原生切片紡制纖維性能的差異。研究表明,軍服回收料制備的纖維性能與原生切片纖維性能相當。除純滌織物以外,滌棉織物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回收對象之一。滌棉混紡織物化學法回收中的首要問題是滌棉的有效分離。針對以滌綸組分回收利用為主的滌棉分離策略通常選用“除棉留滌”技術,然后利用“醇解-聚合法”或“水解-聚合法”實現滌綸組分的化學循環回收利用。

“除棉留滌”技術通常包括NMMO(N-甲基嗎啉-N-氧化物,N-methylmorpholine-N-oxide)法、離子液體法[30]等物理溶解分離方法和酸解、酶解、水熱法[31]等化學分離方法,典型的滌棉分離技術小結如圖3所示。NMMO能夠在不發生化學反應的情況下溶解纖維素,但由于NMMO溶解纖維素的溫度和溶解體系含水量等條件較苛刻,且纖維素/NMMO水溶液的黏度較高,過濾困難,進而導致分離效率較低[32]。除NMMO法外,離子液體法也是一種“除棉留滌”技術中的物理溶解方法。離子液體是一類完全由陰、陽離子組成的物質,由于離子液體中的陰離子能夠解離并與纖維素上的羥基形成氫鍵,破壞原有氫鍵網絡,因此纖維素能夠直接溶解于離子液體中[33]。滌綸無法溶解于離子液體中,因而可以實現滌棉分離。氯化鋰/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是一種較為常用的離子液體體系,此體系可以通過與纖維素形成強烈氫鍵作用致使纖維素溶解,溶解過程中沒有衍生產物產生,溶解性能和溶液穩定性好[34];1-丁基-3-甲基咪唑氯鹽(BmimAc)也是一種具有較強溶解能力的離子液體,不揮發、不氧化、穩定性好,可以結合纖維素羥基上的氧形成氫鍵,破壞原有氫鍵體系使纖維素溶解[35],從而實現滌棉分離。但是由于離子液體價格較為昂貴,溶解所需離子液體量較大,且步驟較為繁瑣,部分體系還需對纖維素進行活化,目前也難以大規模用于滌棉分離。

圖3 滌棉分離技術路線Fig.3 Technical routes of the polyester/cotton separation

“除棉留滌”技術中的酸解法主要采用硫酸或鹽酸[36],由于棉和滌綸對酸的穩定性差異,在粉碎和離心下可高效分離,該工藝操作簡單、能耗小、成本低。李莉等[37]采用硫酸-機械法分離滌棉混紡織物,先將織物用硫酸處理,再經機械粉碎可得到纖維素粉末和滌綸纖維團。研究表明:在95 ℃、10%硫酸濃度下處理40 min,分離效果最好,兩組分的回收率均高于90%。酶解法一般是將棉組分水解成還原糖,使其溶解或懸浮在溶液中,再通過洗滌過濾分離出滌綸組分,從而達到滌棉分離的目的[38]。陳友偉等[39]采用纖維素酶分離滌棉織物,研究表明:在弱堿性環境下,酶解法可以有效分離滌棉混紡織物,分離出的滌綸纖維性能沒有明顯的改變。水熱法[40]則是利用高溫高壓狀態下的亞臨界水為反應介質,催化H+與纖維素苷鍵的反應,相較于酸解法其具有反應效率高、對酸濃度需求低等優勢,是一種新型的纖維素高效降解方法[31]。杜永康[41]等采用水熱法分離回收滌棉混紡織物,采用實驗條件為質量分數4%的磷酸、溫度140 ℃、時間3 h,纖維素纖維回收率達到91.67%、滌綸纖維回收率達到96.63%,實現了滌綸組分和纖維素組分的有效分離。水熱降解后,纖維素纖維被處理為長度30~80 μm的棒狀纖維素粉末,滌綸則呈完整的纖維狀。

2.2.2 棉纖維組分的化學法回收

棉纖維的化學法回收通常是指將廢舊織物中的棉組分通過適當的降聚和制漿工序制備廢舊棉再生漿粕,然后進一步利用粘膠或Lyocell等紡絲工藝制備粘膠纖維或Lyocell纖維,進而實現棉組分的高值化化學循環回收利用[24,42-43]。

根據棉組分的化學回收利用策略,瑞典Re:NewCell公司基于廢舊純棉織物成功制備了廢舊棉再生漿粕,可用于制備綜合性能較優的粘膠纖維[44]。此外,周勇成等[45]基于廢舊純棉/滌棉織物,利用堿法制漿方法亦成功制備了廢舊棉再生漿粕和綜合性能較優的Lyocell纖維。與滌綸組分的回收利用類似,化學法回收滌棉混紡織物的重點仍然是滌棉的有效分離。針對以棉組分回收利用為主的滌棉分離策略通常選用“除滌留棉”技術,然后利用“制漿-紡絲”策略實現混紡織物中棉組分的化學循環回收利用。

“除滌留棉”技術通常包括二甲基亞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物理溶解分離方法和水解、醇解等化學分離方法(見圖3)。DMSO能夠溶解PET的同時保留棉纖維,滌棉織物在185~194 ℃的DMSO溶劑中溶解60 min,可將棉組分高效濾出,再進行“制漿-紡絲”。但是DMSO溶劑成本較高,工業化推廣難度較大[46]。因此,目前“除滌留棉”技術大多為水解、醇解等方法,其核心是將PET解聚后溶解去除。如Palme等[47]基于滌綸和棉纖維不同的耐堿性質,利用NaOH溶液水解分離滌/棉(52/48)混紡織物并保存棉渣,并研究了NaOH濃度、溫度和時間對滌綸水解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加入相轉移催化劑之后,聚酯在90 ℃、10% NaOH溶液中的水解可在40 min內完成,棉纖維的回收率可達97%以上。周勇成等[45]也利用堿性水解法對廢舊滌棉織物進行了分離,經過堿性蒸煮,滌綸纖維從部分解聚變細直至完全水解去除。利用這種燒堿法去除滌綸組分后制備纖維素溶解漿操作相對簡單,廢液的回收也較容易。除了水解法之外,醇解法對于滌棉分離也有較好的應用,劉紅茹等[27]利用醇解法分離廢棄滌棉織物(滌綸質量分數為76.9%),成功分離出其中的棉纖維,并得出適宜的反應參數。除采用乙二醇醇解之外,也有使用甲醇進行酯交換的方法,但是由于乙二醇醇解法工藝較為溫和,工藝較為成熟,使用更為廣泛。值得注意的是,此類“除滌留棉”技術中除棉組分可被化學回收利用外,其堿液或醇解液中的PET單體也可通過后續分離和聚合制備PET切片,從而同時實現滌綸組分的化學回收利用。

綜上,目前針對廢舊軍服面料的回收利用研究主要聚焦在直接簡單利用、開纖紡紗法制備再生紗線或利用其中滌綸組分的回收再利用,而針對棉組分回收利用的研究較少。就目前已有的回收方法而言,降解棉纖維而保留滌綸纖維的方法雖然能夠使滌綸保持完整形態,更有利于滌綸組分的進一步回收,但是棉纖維素被溶解后纖維素結構被破壞,難以再進行棉的高值回收再利用。其中,僅NMMO法能夠溶解棉組分用于紡絲[48],但此法對于NMMO水溶液的濃度、溶解溫度等都有較高要求,且溶解效率低下,難以實現規?;纳a利用。為了更好地回收利用滌棉織物,采取溶解滌綸組分保留棉纖維的技術路線更為適宜,如采用水解法、醇解法等化學分離方法,將滌綸解聚成小分子溶解于溶液中,過濾出完整棉纖維后,溶液中的小分子可以重新聚合成再生聚酯進行高值回收利用,而過濾出的棉纖維可用于制備再生漿粕,繼而紡絲制備粘膠、Lyocell等再生纖維素纖維。此類策略無疑會顯著提高滌棉等混紡廢舊軍服面料的高值化利用程度。

3 軍服面料回收再利用的發展前景

在常見服裝面料的回收領域方面,通過整合目前常見的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路線的相關文獻,常見廢舊服裝的回收利用流程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數廢舊服裝,除去二手利用外,大多用于汽車內飾填充物、建筑材料、拖把等低附加值產品。其中的紐扣等配飾品通常采用二手利用、粉碎煉油或被當做填充材料加以回收利用,回收程度和效益均較低。

圖4 常見廢舊服裝回收利用流程Fig.4 Common process of waste clothing recycling

依據目前常見廢舊服裝的回收利用流程,針對07式廢舊軍服面料,較有前景和價值的策略是根據服裝質量和成分進行高效、高值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綜合文獻報道和作者研究基礎,我們提出廢舊軍服面料的高值綜合回收利用發展參考路線。如 圖5 所示,對于質量較好的廢舊軍服,可清洗后進行回收處理;對于磨損度較高的廢舊服裝按照其面料成分進行分揀,進行分類回收。

圖5 廢舊軍服面料的高值綜合回收利用發展路線Fig.5 Development routes of the comprehensive high-value recycling of waste military uniforms

對于如士兵常服等純滌綸的廢舊服裝,可以采用水解法或醇解法對其進行解聚,通過再聚合制備再生聚酯切片,從而制備再生聚酯產品。對于如毛衣這種純毛的服裝,可以通過開松后制備羊毛氈或進行重新紡紗,雖性能有所降低,但是仍舊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對于如春秋常服等毛滌材質的軍服,可以通過機械開松、分揀出羊毛纖維后再采用醇解法或水解法解聚其中的滌綸纖維,再進一步加以回收利用。對于常服中的制式襯衫和作訓服等滌棉材質的廢舊軍服則可以采用堿性水解法或醇解法解聚滌棉織物中的滌綸組分,并過濾出棉纖維,含有滌綸解聚物的廢液可以進一步用于制備再生聚酯,過濾出的棉纖維可以經過去金屬離子[49-50]、漂白等步驟進一步精制,從而得到再生棉漿粕[51-52]用于制備粘膠、銅氨纖維、Lyocell纖維[53]等再生纖維素產品,從而實現廢舊軍服的高值化利用。

粘膠纖維是以木纖維、棉短絨或廢舊棉纖維為原料,經制漿、堿化、黃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纖維素黃原酸酯[32-33],溶于稀堿液中制成粘膠,再通過濕法紡絲制備而成[54]。粘膠纖維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纖維素纖維產品,產量最高,同時具有較好的吸濕性、染色性能和介電性能,在服裝領域應用廣闊。

銅氨纖維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具有較好的吸濕性和穿著舒適性。銅氨纖維可以以棉短絨或廢舊棉漿粕作為原料,用氫氧化銅或堿性銅鹽的濃氨溶液溶解配成紡絲溶液后進行濕法紡絲,在凝固浴中凝固成型。所制得的纖維素纖維經水洗后,再用稀酸溶液處理除去殘留的銅跡。銅氨纖維性能優于粘膠纖維,其產品性能與外觀更加多樣,常用于高檔服飾產品[55]。

Lyocell纖維是一種綠色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工藝綠色環保,所用溶劑NMMO的回收利用率可以超過99.5%,紡出的Lyocell纖維具有棉纖維的舒適性、粘膠纖維的懸垂性、滌綸纖維的強伸性、真絲的手感和光澤度等優異的綜合性能[56],且具有較為成熟的生產工藝,被稱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相較于粘膠纖維、銅氨纖維等再生纖維素纖維,Lyocell纖維的制造流程更為簡便,僅需將纖維素在負壓下加熱溶解于NMMO水溶液形成紡絲液即可進行紡絲。

目前也已經有利用廢舊服裝為原料制備Lyocell纖維的研究,如Haule等[57]就以廢牛仔面料作為原料制備再生棉漿粕,并紡制Lyocell纖維,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廢舊軍服面料制備的再生棉漿粕也可以用于制備Lyocell纖維,制備過程綠色環保,不僅可以擴展廢舊棉漿粕的應用范圍,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雖然相較于粘膠產品,Lyocell纖維對于漿粕的灰分、金屬離子含量等參數都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經干噴濕法紡絲制備的Lyocell纖維具有機械性能優良、舒適性好和手感柔軟等特性,比粘膠纖維和銅氨纖維擁有更好的性能[58],市場前景廣闊[59]。

由于棉纖維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纖維素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是良好的碳微球制備原料,因此廢舊棉漿粕除了可用于制備再生纖維素纖維以外,也可用于制備碳微球。碳微球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熱穩定性、吸附性能和優良的導電、導熱性,在電磁學、醫學、光學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60-61]?;厥盏拿蘩w維也可用于制備廢舊棉增強復合材料,應用于汽車、家具、建筑等領域[62]。除此之外,以回收的棉纖維為原料亦可分離制備納米纖維素。因其具有高結晶度、高機械強度、良好的熱穩定性以及可生物降解等優點,納米纖維素在生物醫學和食品工業等領域也應用廣泛[63-64]。

4 結 語

廢舊軍服量大且款式較為統一,將其面料進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廢舊軍服面料的回收主要為直接的簡單再利用回收或者將其進行開纖紡紗,用于制備軍用小部件的布料,以及回收軍服面料中滌綸組分制備再生聚酯。綜合來看,目前對于廢舊軍服面料的綜合利用程度和經濟效益仍然較低,需要進一步對廢舊軍服面料進行綜合的高值化回收利用探索。其中較有前景的策略是根據服裝質量和成分等進行高效、高值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對于質量較好、完整度較高的廢舊軍服,可清洗后作為堪用品進行回收利用;對于磨損度較高的廢舊軍服按照其面料成分進行分揀,進一步開展分類回收再利用。07式軍服中常服和作訓服的使用量最大,產生的廢舊服裝也較多,其中常服中的制式襯衫和作訓服等均為滌棉面料,若能高效地分離其中滌綸和棉組分,并分別制備再生聚酯切片和再生棉漿粕,進而紡絲制備再生滌綸纖維、再生粘膠纖維、再生銅氨纖維、再生Lyocell纖維等再生產品,將對實現廢舊軍服面料的綜合高值化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滌棉軍服棉纖維
精梳滌棉混紡本色紗單紗斷裂強力測試與評估
關于“雙顯法”對木棉纖維和棉纖維定性鑒別的探討
羊毛/腈綸/棉纖維混紡產品定量化學分析方法探討
國防小課堂 軍服標識
氧化石墨烯改性滌棉織物的制備及性能
滌棉面料和棉滌面料不是一回事
難忘“的確良”軍服
解放軍的軍服
ICAC: 全球棉纖維消耗增速放緩
棉纖維長度指標電算化程序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