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人工智能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及應對政策*

2024-01-31 08:56趙洪山陳錦其
統計科學與實踐 2023年12期
關鍵詞:就業者就業結構高技能

□ 趙洪山 陳錦其

人工智能是能夠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任務的計算機系統的發展,引起經濟結構深刻變革,對就業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會導致失業風險。目前人工智能影響就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就業的替代效應和抑制效應,重于學理推演和宏觀概述,對普查數據統計分析和區域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借助人口普查數據,探討浙江人工智能發展對就業結構的影響,有助于發揮人工智能影響就業結構的積極作用和協同提升低技能就業群體的獲得感。

| 人工智能影響就業結構的理論機制

人工智能作為新型通用目的技術,具有指數級發展速度,影響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被稱為“下一個大事件”。通用目的技術最終會得到廣泛使用,溢出效應巨大。與前三次產業革命相比,人工智能受到大數據、云計算和機器學習的極大促動,具有滲透性、替代性、協同性和創造性等技術經濟特質,能夠淘汰、替代、互補和創新一些工作崗位,最明顯的就是各行業就業數量的變動。人工智能對勞動力進行替代,使部分就業者失業(替代效應);能夠創造出研發、生產和服務等一系列新崗位(創造效應),能夠提升生產率,降低產品價格,增加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就業人員(恢復效應),創造效應和恢復效應抑制了就業的減少,被稱為抑制效應。在具體實踐中,替代效應和抑制效應一般會同時發揮作用,就業數量增減取決于二者的比較。目前的主流觀點是,弱人工智能(計算機的智力水平未超過人類)對就業數量的影響“中性”,但也有學者持悲觀態度,Frey & Osborne(2017)發現美國大約47%的就業者將面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高風險。

| 人工智能影響就業結構的浙江實踐

(一)浙江人工智能發展狀況

2015 年以來,浙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比較迅速,區域競爭力連續多年居于全國前列。一是產業規模效益增長快。2019—2021 年,全省人工智能企業增加了674 家,總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研發投入分別增加了1400 億元、198 億元和86 億元,研發投入占比上升到8.2%。二是產業鏈條日趨完善。

(二)浙江就業結構變動狀況

就業結構是按照某種分類的就業人員占比,本文主要分析行業就業人員的數量結構和技能結構。

一是就業數量結構變動。行業就業人員有增有減,變動較大,但就業總量增加。國家統計局將行業分為20 個門類,2010—2020 年,浙江只有3 個門類就業數量減少,分別是農、林、牧、漁業、采礦業和制造業,其中,農、林、牧、漁業和制造業分別減少了286.80 萬人和47.74 萬人;行業就業人數增浙江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和引領帶動下,實現了人工智能產業基礎層的躍升,前沿關鍵技術突破和應用范圍擴大,形成了從核心技術研發、智能終端制造到行業智能化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三是產業集聚效應顯現。浙江出臺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等一大批產業政策,產業集聚優勢明顯,已經形成了以杭州為核心,寧波、嘉興等地快速發展的態勢。加較多的有:建筑業和批發零售業均在100 萬人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67.89 萬人,住宿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教育業均在47 萬人左右(表1);就業人員總量增加了361.85萬人,并且不斷從農、林、牧、漁業和制造業向服務行業轉移,就業結構更加優化。

二是就業技能結構變動。高技能與中等技能就業人員占比不斷提升。文獻一般以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來區分其技能水平,將具有初中及以下、高中和中職、大學及以上作為低、中和高技能勞動者的認定標準。2010—2020 年,浙江低、中、高技能就業人員占比分別從73.23%、15.13%、11.64%變動為60.39%、16.26%、23.35%,高技能就業人員占比明顯提高;制造業中高技能占比從5.88%上升到11.55%,明顯低于總就業的高技能人員占比。

(三)人工智能影響就業結構狀況

由于人工智能能夠對程序性的工作內容進行編程,讓計算機來操作,而制造業的工作內容多具有程序性特質,更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2019 年,中國機器人新增139859 臺,存量達到782725 臺,其中,制造業新增106000 臺,存量達到626642 臺,制造業存量機器人占比高達80.06%。所以,本文主要描述統計人工智能對制造業就業結構的影響。

一是人工智能影響行業就業數量。人工智能發展與制造業就業數量負相關,制造業細分行業就業數量變動具有異質性。借鑒Acemoglu & Restrepo(2017)以機器人滲透率作為人工智能發展水平的代理變量,將IFR 的我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分解到浙江。2010—2020 年,基于浙江城鎮單位制造業就業人數測算的結果顯示,機器人滲透度從2.909 增加到59.807,使用量從2570 臺增加到61350 臺,機器人臺數與就業人數存在明顯的負相關(圖1)。2013 年,浙江制造業就業總量開始下降,這恰恰與2012 底“全面推進機器換人”密切相關。各級政府不斷出臺的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人工智能應用,紡織、非金屬礦物制品、農副食品加工等傳統行業就業總量減少了100多萬人。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使得金屬制品業、汽車制造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等新興行業就業人口增加了44.80 萬人,創造效應逐漸顯現,使得制造業就業人口曲線末端上翹。但總體而言,替代效應超過創造效應,制造業就業總量減少。

圖1 2010—2020年浙江城鎮單位制造業就業人員與工業機器人數量對比

二是人工智能影響就業技能結構。人工智能對低技能勞動者產生替代效應,對高技能勞動者具有互補和創造效應,并且高技能勞動者可獲取技能溢價(史丹等,2023)。高技能與中低技能就業人員的比值變動,以及與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相關行業的工資變動,是人工智能影響就業技能結構的判斷標準。浙江工業機器人使用數量明顯增加,導致了制造業高技能就業人員占比不斷提升,進而使就業人員工資持續提高。2019 年,我國金屬制品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機器人分別為29363 臺、285113 臺和230520 臺,三者總和占制造業機器人臺數的86.97%,人工智能在制造業的應用主要在這三個行業。杭州是浙江人工智能發展的排頭兵。據杭州分國民經濟行業企業歷年工資價位,2012—2020 年,杭州制造業年均工資增長8.29%,高于該數據的有:汽車制造業(11.0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0.31%);使用工業機器人多的行業,年均工資增長快,工資水平與勞動者技能呈正相關關系。

| 人工智能影響就業結構衍生的主要問題

盡管沒有必要過度擔憂人工智能導致的失業,但就業者技能不足成為阻礙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使就業者技能難以適應

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需要就業者擁有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識,對就業者的人際交往、團隊合作和創新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多數就業者并不具備。2023 年,OECD 進行的“雇員和雇主就人工智能制造業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的調查表明,45%的企業聲稱人工智能使他們的一些技能變得不那么有價值,51%的雇員聲稱自己的部分工作已經實現自動化,就業技能變得過時的比例較高。浙江采用人工智能的企業也普遍反映,員工缺乏基本的人工智能素養,擔心自己的技能過時。

(二)相關主體對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能供給不足

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能供給主體有企業和教育機構。企業培訓員工的方式主要有“干中學”、工作崗位外培訓和學徒制,受訓者培訓期間的生產率會下降,有些員工培訓后還會離職,使企業難以獲得培訓利益,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各級學校是長期供給適應人工智能發展所需人才的主要渠道,但從短期來看,職業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更為重要。由于高職教育多為政府主辦,主動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意識不強、動力不足,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不甚敏感,難以及時準確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對技能的新要求,培訓內容和模式變革滯后,供給的人才難以及時滿足社會需求。

(三)應對遭受失業的勞動者就業服務不到位

浙江從機器換人到智能化提升,再到“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極大地促進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但也使遭受失業風險的勞動者增多。政府對于該群體應該重點關注,做好他們的保障工作和就業服務。

| 浙江應對衍生主要問題的政策建議

(一)應使各相關主體重視適應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的技能

許多國家在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中提出,要提供公共資金,對可能被替代的人進行培訓。我國也提出要大力加強人工智能勞動力培訓。就業者應認識到,具備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能能夠獲得工資溢價,提高自身工作質量;企業應認識到,擁有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能人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擁有優勢;高職院校應認識到,供給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是服務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的重要體現,也是取得財政支持的基本依據。

(二)應激勵各相關主體主動供給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技能

企業是職業技能培訓的最重要主體。應從提高稅收優惠和培訓補貼標準,保障獲得培訓利益等方面,激勵企業采用多種培訓方式,提升員工適應人工智能的技能。應激勵高職院校發揮好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兩大職能,加大對教師人工智能培訓的投資,要求高職院校開設人工智能普適性課程,讓學生具備基本的人工智能素養,加大對高職院校培養適應人工智能發展人才的考核力度。

(三)應不斷完善失業勞動者的保障和就業服務

應為受人工智能影響而失業的勞動者制定專門的、扶持力度更大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政策。讓失業者從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凈收益中獲益,保障其在學習新技能和找到新工作期間的基本消費得到滿足。為失業者建立就業檔案,主動為其培訓技能和推薦崗位,縮短他們在職業間轉換所需的時間,保障順利再就業。

猜你喜歡
就業者就業結構高技能
實施“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
陜西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實證研究
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分析——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補齊高技能人才“短板”
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貴州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同關系研究
我國本科院校工科類專業招生規模研究——基于產業、就業結構偏離理論
城鎮化進程中靈活就業者養老保險模式的選擇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大覆蓋面的難點探究——基于靈活就業者繳費能力生命表的分析
淺議高技能人才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