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使命 開新局 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藝術院校

2024-02-02 13:14李藝英苑聰雯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戲劇人才藝術

李藝英 苑聰雯

徐永勝,男,中共黨員,教授。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教育部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秘書長,中國戲劇文化管理協同創新中心召集人。

記者: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與生俱來地傳承了中國共產黨的延安精神血脈,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引領中國戲劇影視教育發展的重任,學校是如何將兩大使命交會對接,使其雙向建構、同向發力?

徐永勝:中央戲劇學院自1950年4月正式成立以來,在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一代代中戲人賡續延安魯藝紅色血脈,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現實主義美學原則,繼承中華民族美學傳統,博采眾長,厚基礎、重實踐,秉承“求真、創造、至美”的校訓,致力于為國家乃至世界培養戲劇影視藝術精英人才,為黨和國家文化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戲劇影視類專業院校,中央戲劇學院始終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戲劇影視精英人才的重任,同時也肩負著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的重任。多年來,中戲人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戲劇影視藝術教育之路。

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作為我們黨一手創辦的大學,學校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持續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努力夯實事業發展的根基。多年來,學校堅持將黨的領導放在首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文藝方針,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教育、文化的重大戰略,將全校師生的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學校在長期的辦學歷史中,始終堅持藝術教育的“人民性”,始終堅持培養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的藝術人才,也就是“人民藝術家”。學校堅持“德才兼備、德為藝先”的人才培養標準,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四個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創作導向和藝術教育方向,努力培養德藝雙馨的戲劇影視精英人才。

三是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中國大地辦教育,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融入到發展道路中,更加明確和清晰了中國特色戲劇影視藝術教育道路,牢牢把握辦學方向,為教育使命、文化使命的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學校黨委秉持“不忘本來、面向未來”,堅持將戲曲、曲藝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科研和創作實踐中,不斷吸收借鑒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形成了“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育人模式。

學校黨委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堅持民族化發展道路,對照“四個服務”要求,立足特色優勢,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以構建“中國演劇體系”為指引,努力構建完善的“話劇—戲曲—曲藝”教學體系和教學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近年來,學校涌現出了原創話劇《桃花扇》《青春之歌》、原創音樂劇《家》《八女投江》、歌劇《山村女教師》《冰山上的來客》、舞劇《沒有硝煙的戰場》等一大批優秀藝術作品。同時,學校廣大師生和校友在黨和國家重大活動以及戲劇、影視領域中的杰出表現和優秀成果,都充分證明了學校發展道路的正確性。

記者: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切實擔負起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央戲劇學院黨委如何引領學校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發揮其獨特作用,以高等戲劇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撐和推動教育強國、文化強國建設?

徐永勝: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將從以下方面努力推進貫徹落實: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組織全體成員開展集中研學,深刻領悟蘊含于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豐富內涵。同時,面向全院師生發出通知,要求各基層黨組織認真組織專題學習,形成濃厚氛圍,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切實將習近平文化思想學深悟透,并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中。

二是加強理論研究。高校具有人才和智力的集聚優勢,在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方面有不可替代乃至更加重要的作用。學校堅持“有組織科研”,從承擔黨和國家藝術基金等重大研究課題到北京市和學校的科研項目安排,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多維度、多角度進行研究闡釋,積極推出“構建中國演劇體系”等相關研究成果,不僅為國家的文化強國建設發揮智庫作用,同時也為學校的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三是強化教學實踐。對學校來說,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最重要的是要將其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落實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作為以戲劇影視為主的藝術院校,實踐教學也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學校通過強化教學實踐一體化機制,大力推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通過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舉辦北京市大戲節、組織原創民族經典劇目《家》進行巡演等一系列舉措,不斷強化藝術實踐,以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和實踐演出為教育強國和文化強國建設貢獻“中戲”力量。

記者:藝術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理念到行動,從內容到方法,既要遵循藝術傳承的一般規律,也要體現藝術院校各自的傳統和特點。您認為,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新時代又有哪些方面需要創新突破?

徐永勝:正如前面我提到的那樣,中央戲劇學院黨委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高度認識人才質量是學校取得良好的社會評價和聲譽的根本支撐?;仡檶W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一是高度重視思政育人。學校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師生,充分發揮藝術院校專業優勢,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發力,努力構建完善的“三全育人”思政工作體系。在思政課程建設方面,持續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發揮戲劇特色優勢,將傳統文化、戲劇影視藝術融入“情境式”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教學實習演出作為課程思政重要陣地,圍繞“四個謳歌”創作原創劇目。通過排演諸如《走過天涯還有路》《八女投江》等一系列紅色題材的原創作品,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學習革命歷史,了解黨史、校史、新中國史,培養學生們的家國情懷。

二是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多年來,學校黨委始終堅持牢牢把握人才培養核心任務,將人力、精力和資源集中到教育教學工作。學校一直堅持“厚基礎、重實踐”的教學理念,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為先。堅持狠抓基本功,狠抓教學督導,不斷提升教學質量。通過舉辦“專業基本功大賽”,激發學生勤學苦練的積極性。通過穩定辦學規模,優化辦學結構,合理調整本科生、研究生比例,科學配置教學資源。通過強化教學督導,完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同時,在保持學科專業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加強戲曲、曲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業建設,創新性地將戲劇教育專業轉為師范類專業。高標準、高要求地開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推動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加強教學實習演出劇目管理,不斷提高劇目制作和演出質量,完善教學實踐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不斷穩固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是大力發展“第二課堂”。作為藝術院校,學校擁有豐富的藝術和人文資源?!耙晕幕?,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睂W校堅持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如“5·23”青年戲劇節、“北京市大學生戲劇節”“校園歌手大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歌會”“慶祝建黨百年師生音樂會”“社團文化節”等系列品牌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專業特長,實現“以文化人”,達到“以藝通心”。堅持用好鄉村振興“大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推動鄉村教育振興、文化振興行動,深入基層感受新時代偉大成就,積極選派學生前往學校定點幫扶單位貴州省長順縣開展“藝術支教”“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其中,由學校學生創作完成的“雷壩村、中順情”文化活動廣場墻畫設計繪制項目榮獲“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活動”一等獎;以反映幫扶干部事跡為主題,完全由學校師生創作、排演的話劇《背篼里的春天》獲評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一等獎。

面向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學校黨委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一方面,是努力踐行“兩個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泵鎸π碌臍v史發展機遇,學校黨委將深入貫徹落實“兩個結合”的指導思想,更加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挖掘,在建設好京劇相關專業的基礎上,加強對其他傳統戲劇藝術的研究和運用;大力建設曲藝專業,廣泛吸收借鑒各種優秀的藝術形式,豐富學校的教學內容,激發教學活力。另一方面,是持續加強平臺建設。近年來,學校黨委積極拓展渠道和資源,先后與國家大劇院、國家話劇院、中央歌劇院、東方演藝集團等業內頂尖劇院團以及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地方政府機構通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舉辦學術交流、藝術節等方式,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引入豐富的資源支持教學、科研和創作實踐,不僅拓展了學生實踐、就業的平臺,而且更好地實現了“四個服務”的社會功能。

記者:學科建設關乎教育強國建設的進程和水平。在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全面建成“特色鮮明、世界一流”藝術院校的進程中,學校在學科體系構建方面進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徐永勝:2017年和2022年,中央戲劇學院兩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這既是學校學術能力、人才培養能力的體現,更是國家賦予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學校將“雙一流”建設作為重大任務,圍繞“特色鮮明、世界一流”的辦學目標,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升學科建設能力,推動中國戲劇影視藝術教育取得長足發展。

學校堅持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導向,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下的藝術學“三大體系”為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學科發展。堅持胸懷“國之大者”,主動承擔攀登文藝創作“高峰”、闡釋黨的百年歷史的藝術生產機制等重大課題;深入學習領會“兩個結合”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戲劇影視藝術民族化發展,努力構建“中國演劇體系”。

學校堅持加強戲劇影視藝術基礎理論研究,發揮專業特色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形成了《建黨百年藝術生產運行機制與制度研究》《跨文化戲劇四十年》等一批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通過推進藝術學、戲劇與影視學、戲曲與曲藝學科建設,堅持優勢學科和新興學科“雙驅動”,推動“雙一流”建設攀登新的“高峰”。學?!爸悄軕騽∷囆g空間”實驗室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通過以《當代中國話劇作品評價體系與質量提升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為龍頭,擴大橫向項目合作,加強校內高水平科研項目培育,形成了多層次的項目體系,為提升研究能力、產出重大成果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堅持加強平臺建設,成立“中國文旅演出研究中心”“中國戲劇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美育研究與傳播中心”等多個以提供政策咨詢、引導文化產業發展為目標的研究機構,為完善學校的學科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當下,信息科技、智能科技正在給戲劇藝術帶來新的數字化變革,學校先行先試,自主首創“數字戲劇”二級學科。將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系統性地融入學科建設,學校未來將如何發力?

徐永勝:實際上,學校進行戲劇藝術數字化的探索比較早,招收戲劇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已經五年了。目前,學校擁有“智能戲劇藝術空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成立了數字戲劇系,設置了“數字戲劇”二級學科及相關專業,為將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系統性地融入學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未來的學科建設中,學校將繼續通過發揮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的作用,加強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穩妥有序地以數字化為動力深化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一是加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在藝術院校建設重點實驗室,對于學校乃至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學校將重點提供資源保障,通過多種方式擴大專業人才隊伍,健全工作機制,確保實驗室建設的順利進行。二是加強數字人才培養。以數字戲劇系為依托,完善相關專業建設與改革,培養能夠適應數字戲劇發展需要的人才。三是穩步進行探索。在做好實驗室、數字戲劇系建設的基礎上,探索將數字思維和數字技能融入整體學科建設的方法和渠道,保持學科發展優勢,塑造新的發展動能。

記者:教師是教學改革的先導和人才培養的關鍵,學校在人才工作上有什么特點?

徐永勝:人才是學校長期辦學歷史中最堅實的支撐和最牢固的基礎,歐陽予倩、曹禺等一大批藝術家、教育家以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高水平專家、學者和教師,奠定了中國戲劇藝術的堅實基礎。學校黨委繼承了重視人才、依靠人才、培養人才的優良傳統,堅持以人才工作為抓手,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貫通發展,建設高水平人才隊伍尤其是教師隊伍,建設世界戲劇影視藝術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夯實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人才之基。

學校堅持黨管人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黨的人才政策,扎實做好人才工作。召開新時代人才工作會議,以創新為驅動,全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戰略引導,優化人才結構,促進可持續發展。創新人才引進模式,增強事業、待遇吸引力,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營造良好人才使用和成長環境,激發高層次人才教學、科研創新活力,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管理人才隊伍能力,完善教育和激勵措施。鼓勵人才發展方向多樣化,促進不同類型人才差異化均衡發展。穩妥處置創新和穩定的關系,保持政策的延續性,關鍵環節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破除人才工作桎梏。

作為高校,教師隊伍既是事業發展的基礎,又是學校教學科研能力的重要力量。學校黨委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人才工作的核心任務,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筑牢思想根基。選樹宣傳德藝雙馨人才榜樣,發揮典型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在師資規模上,學校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的年齡、學緣結構。強化教育培訓,實施績效改革,堅持以教書育人為主業,突出教學主體地位,明確尊重知識、珍惜講臺的教師隊伍考核導向,激勵教師堅守教學崗位,提升引導和教育學生全面成長的能力。完善工作機制,搭建實踐平臺,引導教師成長為藝術領域的“名家”“大師”,既要能上講臺,還要能上舞臺。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堅守藝術理想,鍛造良好的道德修養,注重參與創作實踐,提升專業能力,創作優質作品,追求德藝雙馨的藝術成就,以實際行動感染和鼓舞學生成長成才。

記者:加強國際合作是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未來,學校將如何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雙向互動,更好地搭建全球藝術院校校際交流聯動的橋梁?

徐永勝:積極參與和舉辦國際藝術院校交流活動,打造“以我為主、廣泛參與”的國際交流平臺,是學校長期堅持的發展理念。中央戲劇學院創建初期,就邀請了前蘇聯、朝鮮等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到學院講學、授課以及進行師資培訓,留下了寶貴的教學方法和精神財富。

多年來,學校秉承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的原則,加強世界戲劇教育聯盟、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建設,開拓舞臺美術、戲劇評論、舞劇、演出制作、電影教育等專業國際交流平臺,打造國際戲劇“學院獎”品牌項目,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增強中國戲劇文化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目前,學校與世界著名的藝術院校建立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產生了眾多的合作成果,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已經成為了學校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重要標志。

2023年10月,學校舉辦世界戲劇教育聯盟暨國際大學生戲劇展演,來自俄羅斯、美國、德國、格魯吉亞、希臘、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頂尖戲劇藝術院校的青年學生共聚北京,并赴廣西桂林演出莎士比亞經典劇目和本民族劇目,以“相信戲劇的力量”為主題,中外青年藝術人才進行了交流和分享,推動了中國戲劇文化的國際傳播,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2023年11月,學校應邀參加由俄羅斯聯邦政府、俄羅斯聯邦文化部和圣彼得堡市政府主辦的第九屆圣彼得堡國際文化論壇,與瓦赫坦戈夫劇院和史楚金戲劇學院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開創了與國外劇院團建立合作關系的先例,標志著學校的國際合作交流取得了新的突破。

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進一步擴大高水平的國際合作交流,推動師生參與高水平的國際學術和實踐活動。同時,進一步開拓視野,引進更多高水平國際藝術人才到學校排演劇目、教授課程,打造世界戲劇人才高地;進一步強化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和國別區域研究,立足世界戲劇教育聯盟、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多個專業領域的國際交流平臺,加強國際戲劇影視藝術教育研究;進一步推動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為主動靈活的世界范圍內的戲劇教育、藝術創作等多領域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動原創優秀劇目赴海外參賽和展演,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好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戲劇人才藝術
人才云
有趣的戲劇課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紙的藝術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戲劇類
因藝術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