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實施高等教育強國戰略

2024-02-02 13:14柳長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柳長安

摘 要: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要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北京市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夯實高校人才培養根基,在重點領域深耕細作,培養卓越拔尖人才。北京高等教育要繼續以理念創新為先導、體制機制改革為支撐、重大改革項目為牽引,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為建設教育強國不懈奮斗。

關鍵詞: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教育強國

北京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績

1.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夯實高校人才培養根基

持續推進一流本科內涵建設,全力打造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教材,在國家“雙萬計劃”等評選中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實施本科教育教學重點實驗室建設等項目,進一步拓展實驗教學資源,提升專業實驗教學能力。持續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強化協同共享,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營造創新創業文化生態,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等國家級學科競賽上屢創佳績。設立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推動各高校對教育領域的重大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探索符合北京特色的教學改革建設路徑,在2022年全國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量和等級均取得重大突破。加強優質資源共享,持續開展“雙培”“外培”計劃,積極建設沙河、良鄉大學城內涵發展聯盟,充分發揮“北京學院”和“卓越聯盟”作用,共享教學資源,探索出一條北京特色的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新路徑。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持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開展廣泛深入交流合作,聘請海外知名學者、專家來校授課訪學,大力推動學生到知名高校交流深造,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推動市屬高校分類發展,各市屬高校研究制定本校綜合改革新機制,構建了市屬高校高質量研究型、特色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格局。

2.在重點領域深耕細作,培養卓越拔尖人才

持續推進“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在很多領域形成了卓越拔尖人才培養的北京模式。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北京科技大學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以專業人才培養特區建設為抓手,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實施本碩貫通培養,實施材料科學與工程高精尖班八年制本博貫通人才培養模式,開設“鋼鐵脊梁班”,扎實推進“一生雙師百企千人”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在卓越醫生培養方面,首都醫科大學開設“階平班”,對標國際一流標準,采取“5+X”培養模式,在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方向探索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較強科學研究和創新思辨能力的拔尖人才。在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方面,中國農業大學持續優化專業布局,首創生物育種科學等本科專業;重構全校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通識—大類—專業”三層次課程體系,實施“大課制”改革,深化交叉融合培養。在卓越教師培養方面,北京師范大學在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突出實踐育人導向,設置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實踐類必修課程,在教學計劃外,開展類型多樣的實踐活動,形成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在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方面,中國政法大學實施“一個專業、多個培養方案”的建設體系,創新“實驗班”“聯合培養”人才培養模式,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設立“涉外法治聯合培養實驗班”,培養“外語法學雙精通”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在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面,中國人民大學以新文科理念系統布局,打造六個以學生興趣、特色成長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特區,立足本碩博貫通的長周期視野,提升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方面,清華大學為落實國家“強基計劃”成立五大強基書院,為學生定制高水平通識教育課程,開展學科交叉、研究性學習,通過導師制等創新型培養模式,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

扎實推進新時代北京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以理念先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北京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正在經歷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轉變,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樹立和踐行創新發展理念。一是要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高校應摒棄唯考試評價、唯分數論的觀念,真正樹立起全面發展、人人成才、終身學習的理念,摒棄拼規模、比數量的觀念,真正樹立起以人才培養為根本、注重知識傳授、強調能力培養、關注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二是要突出需求導向的理念。高校應在教育與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中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注重以社會評價為導向來衡量人才培養質量,把社會需求及時反饋到人才培養環節上,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提升人才培養標準,不斷增強人才培養工作對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度。三是要強化學生為本的理念。高校應把培養學生作為事業來做,把關愛學生作為本能來要求;要關注學生發展需求,舍得在學生身上下功夫、花本錢;要多聽取學生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把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落到實處。

2.以體制機制改革支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適應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校應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多點發力,激發辦學活力。一是要深化質量保障機制改革。通過制度建設明確學校辦學理念、發展定位,健全完善教學管理、人才培養、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確教學標準和質量要求,規范教學過程,完善約束激勵、經費投入等保障機制。二是要深化協同育人機制改革。全面加強校企合作、校地協同,把社會資源轉化為學校發展資源和育人資源,優化產學研用深度協同育人模式,鼓勵學生在生產、研發、管理一線崗位上實踐創新。三是要深化教育評價機制改革。找準突破口,以教育評價改革支撐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的改革,樹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價值導向。在學生評價上,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圍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構建學生評價體系,回歸育人本質。

3.以重大改革項目布局牽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北京高校要堅持以落實國家和教育部重大改革任務為牽引,找到改革發展的切入口,以點帶面,統籌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向縱深發展,帶動本科教育質量整體提升。一是要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選拔分流機制、科教產教協同育人機制、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國際交流合作機制、長周期評價機制、穩定支持機制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建強一流核心課程、核心教材、核心師資、核心實踐項目等基礎要素,構建高質量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二是要加強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等示范性特色學院建設。高校根據國家戰略、區域及行業發展需求制定特色學院建設方案,在政策、機制、資源上給予支持。要充分發揮高校集群和專業集群的溢出效應,以特色學院建設為切入點,帶動北京乃至全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三是要深化“四新”建設,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以“四新”建設全面帶動學校人才培養理念、模式、方法變革創新,加快集成電路等國家產教融合平臺建設,做好“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建設工作,引領高等教育提質創新。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