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本科教學改革“十六字方針”的提出與確立

2024-02-02 13:14鄒儒楠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北京大學

鄒儒楠

摘 要:1988年,北京大學正式提出“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十六字方針,這一方針引領了市場經濟體制和科教興國戰略下北京大學乃至整個中國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轉型,回顧“十六字方針”的提出過程,對厘清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乃至中國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理念的發展過程,反思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北京大學;十六字方針;本科人才培養

1988年,在時任北京大學教務長王義遒的倡導下,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正式提出“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十六字方針。這個方針在20世紀90年代逐步得到校內廣泛認可,并被明確為北京大學本科教學改革方針。在這之后的二十余年中,作為北大教育創新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十六字方針”在北大本科教學改革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并對整個中國高等教育本科教學的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十六字方針”提出的時代背景

1.中外交流的沖擊

“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與西方國家的交流全部中斷,這加劇了我國各個領域特別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全面落后。1978年6月,鄧小平就派遣留學生問題作出重要批示;1979年,李政道教授代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委托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學,從近三十個校、所招收兩批研究生赴哥倫比亞大學學習[2]。由于這批學生表現很好,李政道于1980年提出舉辦聯合統一考試,推薦選派成績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到美國53所大學物理學系學習,“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項目”正式啟動。

從1979到1988年,共有915人通過CUSPEA項目派出赴美留學,其中北京大學學生198名,占總數的20%以上[3]。北大赴美學生分別來自基礎相近的物理類四個專業:物理學、無線電電子學、地球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雖同為物理類專業,但各專業一直堅持“基礎課要為專業課服務”“學以致用”的理念,這導致他們在四個專業的共同學科基礎課“四大力學”上要求差異極大。其中,物理學專業“四大力學”課要求最高,學時分配最多,而其他幾個專業的要求則弱化很多,僅要求掌握與自己專業對口的那一部分知識。于是,面對“CUSPEA項目”選拔學生的統一試題,物理學專業的學生占據絕對優勢。1982年,CUSPEA項目在北大的錄取情況顯示:在當年被錄取的40人中,物理學專業占了32人,技術物理專業6人,地球物理學和無線電電子學專業則分別只錄取了1人[4]。這種因基礎課要求不同導致的入選學生分配不均衡引起了當時技術物理、地球物理、無線電電子學專業學生對培養制度的不滿,三個專業紛紛要求加強物理類基礎課以增加本專業出國選拔考試通過的概率,這給了校方極大的沖擊。學校開始反思:同一類專業,是否應該如此細分培養目標?是否要加強同一類專業的共同基礎課,統一要求呢?

2.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的沖擊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大變革,高等教育體制也經歷了從“統包統分”到“付費上學、自主擇業”的變化,北大許多文理科基礎學科專業畢業生因無法滿足人才市場需要,適銷不對路,在分配問題上遇到了較大的困難。

以北京大學1988年北京地區理科供求情況[5]、1988年部分基礎文科專業全國供求情況[6]為例,分析發現:除了偏應用的應用化學專業之外,所有理科專業均出現供大于求的尷尬局面;基礎文科也存在著和理科同樣的困境。在就業形勢的強大壓力下,北京大學本科招生中文科第一志愿報哲學、理科第一志愿報數學的人數幾乎降到谷底[7](北京大學1988年招生理科平均分580分以上、文科平均分530分以上的專業中,鮮見基礎學科專業[8],詳見表1)。

鑒于北大培養的人才在市場上徹底失去優勢,且直接影響了招生狀況,學校亟須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適應時代的需求。為了更穩妥地展開改革,北大和原國家教委高教司一起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畢業生調查,調查結果暴露的問題給北大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加直接的啟示:重視寬厚基礎的塑造是學生能應付不斷變化工作的必需;增加接口技術和技能的訓練能幫助學生適應實際工作;提前進行實習實踐能塑造學生吃苦耐勞、尊重勞動的品性等。這些都是“十六字方針”提出的重要時代背景及現實基礎。

“十六字方針”提出的思想基礎

如果說現實的刺激是“十六字方針”提出的外因,那么主政北大的領導者對于高等教育內核和本質的把握則是“十六字方針”提出的更為關鍵的內在因素。1984年—1989年間,丁石孫任北京大學校長②。1986年起,王義遒開始擔任北京大學教務長③。這二位將其個人成長、工作過程中的經驗、國外留學過程中的感受帶到了北京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當中,這無疑推動了“十六字方針”的提出。

1.對“打好寬厚基礎”的認識

1948年8月,丁石孫轉學到清華大學。他回憶,“當時清華選課很隨便,學校對學生選課只有兩點限制,一個是總學分要達到多少,再一個是專業課學分要達到多少。所選的課中,有幾門是必念的,包括中國通史、社會科學類的經濟或政治要選一門?!盵9]根據自身的經歷,丁石孫認為,本科生打好堅實寬厚的基礎最為重要,其他課程不必做過多限制。

丁石孫的得力助手,時任北京大學教務長的王義遒也持同樣的觀點。他在回憶錄中說:“(北京大學)地質系作為一個規模較小的系,為地質學界培養了近50名學部委員。我跟王鴻禎、董申保等前輩地質學家聊天,知道當年李四光、孫云鑄等人辦北大地質系,學生的數學課在數學系上,物理課在物理系上,化學課在化學系上,還在生物系聽課做實驗。因而數理化生等課程基礎扎實,而對地質規律的認識和研究是要建立在這些學科基礎之上的,所以他們做起工作來反而能得心應手、思路開闊、心靈手巧。他們說,那時候真正屬于地質的專業課上得不多,就四五門。而當時(20世紀80年代)我們地質系的專業課就有30多門,從這些比較中我領悟到給學生打下寬厚、扎實的基礎的重要性?!?[10]

2.對“啟發自學能力”的認識

由于求學期間政治活動很多,無論在上海大同大學,還是在清華大學,丁石孫差不多沒有什么課程是從頭到尾全都學了的,往往學期還沒有結束,還沒有復習考試就停課了。一些學完的課也存在聽不懂的情況。丁石孫回憶說:“當時段先生(段學復,曾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后調任北京大學數學系系主任)沒有把伽羅瓦理論的實質講清楚。學完這門課(伽羅瓦理論課),我對伽羅瓦群的具體例子一個都不知道,過了很多年,我通過自學才把伽羅瓦理論弄懂?!盵11]華羅庚“講課經常會講不下去。遇到這種情況,他就會說我證不出來了,你們證一證?!盵12]由于課上并未全部掌握,丁石孫認為后來自己教的課都是他邊教邊學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交給他的,而這種自學對自己是很好的鍛煉。1982年11月,丁石孫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學習。通過聽課,他發現,“美國人講課也不細致。比如講證明,不詳細講,只講大意?!边@和丁石孫的個人經歷十分契合,他認可這種講課方式,認為“這種講課方法很不錯,啟發學生自學能力,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培養?!盵13]

這一點也得到了王義遒的認同。王義遒回憶說:“(20世紀)80年代北大化學系1963級畢業聚會上,大家公認學得最好、記得最牢的課程是黃子卿先生的物理化學。黃先生是大牌化學家,中科院首屆學部委員。我問:黃先生的課好在哪里?他們哈哈一笑:我們從來沒有聽懂過他的課!我大吃一驚,那為什么說好呢?他們說:學化學的不懂物理化學等于白學了。他講課題目明晰,但條理不太清楚,再加上口音,課堂上總聽不太懂。他有一本講義寫得很好,不懂的地方我們課后反復鉆研,還相互討論,結果理解得就很深刻。由此,我覺得知識要通過學生自己鉆研,反芻消化,才能為自己所掌握。如果教師上課講得頭頭是道,天衣無縫,學生全懂,沒有問題,不需深入思索了,這樣的課對北大好學的學生來說是不合適的?!盵14]

3.對“尊重自由選擇”的認識

如果想讓學生真正成才,那么在某些時候就應該允許他選擇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清華就讀期間,丁石孫有極大的選課自由,他回憶說,“我把錄取通知書交給段先生,他讓我從各系貼在體育館墻上的課表中選課,并把我想上的課記下來?!^了兩天,我把選好的課告訴他,請他看看選的課是否合適就行了?!倍∈瘜O根據自己興趣選修的社會學、邏輯學、法文等課程對他后續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任北大校長之后,丁石孫結合自身經歷提出:“北大精神最核心的東西是尊重人,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自由發展,其他方面都由此生發出來。一個人的成長可以有不同的道路。有的人喜歡鉆研一些問題,不喜歡廣泛地吸納;有的人卻喜歡東看一點,西看一點,博采眾長;學習過程中有的人領悟得快一點,有的人領悟得慢一點。但很難說,哪一種人將來會取得更大的成就。教育的關鍵在于引導,而不能規定。如同工廠生產產品一樣,學校也是大規模生產,但學校輸出的是人,因此不要管得特別死,要有較大的活動余地。這是培養人才和繁榮學術非常重要的條件?!盵15]

“十六字方針”的正式提出與真正落地

1.“十六字方針”的正式提出

1985年,丁石孫校長就已經結合自身的成長和教學管理經驗提出了“加強基礎,適當擴展知識面,注重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創造精神,增強適應性”的全新人才培養指導原則[16]。1987年,黨的十三大正式出現市場經濟的提法后,教育部通過《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市場經濟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定位,這給了北京大學進一步的沖擊。在市場經濟大潮下,如何培養具有真本事的畢業生、培養人才市場上的“搶手貨”,成了北京大學急需進一步思考與解決的問題。在對南京大學、復旦大學進行調研、聽取北大各個院系關于教學問題的匯報以及對美國、加拿大兩國的考察之后,時任北京大學教務長的王義遒進一步發展了丁石孫校長提出的上述原則,于1988年北京大學黨委常委擴大會上首次正式提出北大本科人才培養“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 的十六字方針,其具體實施路徑更是寫進了1990版北京大學本科教學計劃:低年級(一年級、二年級)要按照相近專業或系進行寬口徑的基礎訓練,保證基本素質訓練,造就后勁的根基。多數系實行按系招生,不分專業。高年級分流選學不同方向課程,以靈活適應變化的社會需要[17]。

2.“十六字方針”的真正落地

十六字方針提出后,“加強基礎、分流培養”立即得到學校絕大部分教師的認同,“淡化專業”的提法卻遭到了許多北大教師的強烈抵制。雖然王義遒一再強調 “淡化專業”是放棄計劃經濟時代將專業作為人才培養的基點,一切以專業是從的做法,轉而幫學生夯實基礎,拓寬視野,獲得獨立的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和自我發展的能力[18],淡化專業“并不是不要專業”,只是我們“不能將專業看得過于狹窄、死板,高于一切,不能讓專業之間壁壘森嚴,不可逾越” [19];但大家仍堅持認為專業不能淡化,如中文系有教師指出:“我們中文系全國有名,就是專業教學搞得好,專業淡化了,我們靠什么???”還有教師認為:“大學必須先搞好專業教育才算有水平?!盵20]

1993年之后,在市場經濟的巨大沖擊和科教興國的重大機遇與挑戰面前,北京大學必須進一步破除大學本科培養專家的觀念,樹立本科階段培養素質、奠定基礎的觀念和主要任務[21]。于是,十六字方針中“淡化專業”的理念開始逐漸被大家理解與接受,“十六字方針”的各項主張通過面向學科的專業設置、壓縮總學分以提倡自主學習、加強所有學科的共同基礎、加強素質教育通選課、探索文理科試驗班培養創新人才等多種渠道和形式全面鋪開。至此,北京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十六字方針”在理念和實踐層面全面落地,開始成為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指導北京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原則,并引領北京大學乃至中國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注釋:

①物理系生源仍較有保證,原因在于:一是社會上還流傳著物理專業出國容易;二是物理基礎全面,轉其他工作容易;三是中學生中還是有不少優秀學生喜歡物理(參見招生工作總結[Z].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檔號:30388008).

②丁石孫,1948年,由上海大同大學轉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學習;1950年,留校任教;1952年,調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工作。在數學系系主任任上,丁石孫被派往美國學習,于1984年3月回國后便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

③王義遒,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61年研究生畢業于蘇聯列寧格勒大學(今圣彼得堡大學)物理系。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擔任北京大學行政管理工作,先后擔任教務長、副校長和常務副校長(分管本科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林建華,李克安,關海庭,等.北京大學開展教育創新提高教育質量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4(3):30-32.

[2]教外字325號.關于推薦學生參加赴美研究生考試的通知(1980)[Z].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檔號:30380001(13).

[3][17] 杜勤,睢行嚴.北京大學學制沿革1949-1998[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56,198.

[4]CUSPEA1982年考試推薦統計(1982)[Z].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檔號:30382009.

[5]1988年教學研討會紀錄(1988)[Z].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檔號:30488001(7).

[6][20]教學研討會文科組討論記錄(1988)[Z].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檔號:30588025(2).

[7][10][12][16][19]王義遒.行行重行行——王義遒口述史[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84,133,135,294,129.

[8]1988年招生工作總結(1988)[Z].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檔號:30388008(13).

[9][11][13][14]丁石孫口述.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M].袁向東,郭金海,整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41,46,48,180.

[15]弗里德里?!ぐ鼱柹?德國大學與大學學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93.

[18]北京大學教學計劃(1990)[Z].北京大學檔案館館藏,檔號:3031990023.

[21]王義遒.北京大學1993年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的主旨發言[M]//王義遒.探索新型綜合大學——王義遒教育文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61-79.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檔案館收集指導辦公室)

[責任編輯:苑聰雯]

猜你喜歡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新年論壇(2022)舉行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新年論壇(2021)舉行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給主人的一封信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簡介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西夏文課程開設始末
一道北京大學數學金秋營試題引發的思考
Le r?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