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研究
——基于企業生命周期視角

2024-02-03 06:15佟家棟趙思佳張俊美
關鍵詞:衰退期附加值市場需求

佟家棟 趙思佳 張俊美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貿易壁壘的削弱將中國企業引入更加廣闊的世界市場。自此,中國制造業部門從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并逐漸成為世界制造中心。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數據顯示①《國新辦舉行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圖文實錄》,http://www.scio.gov.cn/xwfb/gwyxwbgsxwfbh/wqfbh_2284/2021n_2711/2021n03y01rsw/twzb_2874/202208/t20220808_310044.html,訪問日期:2021 年9 月15 日。,“十三五”期間中國工業增加值達到了31.31 萬億元,蟬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長達11 年,對世界制造業貢獻占比接近30%。龐大的出口規模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國的出口競爭實力,而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企業出口附加值的獲取能力成為衡量一國真實出口貿易實力的重要標準。作為發展中國家,在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要素分工體系下,容易陷入為全球價值鏈環節中的低附加值組裝加工業務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困境②Gereffi G.,“The Global Economy: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160-182.,部分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浪潮中也未能幸免,存在“低端鎖定”現象③任保全、劉志彪、任優生:《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的內生原因及機理——基于企業鏈條抉擇機制的視角》,《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6 年第5 期。。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上升,貿易發展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不斷加深,這意味著國際市場環境變化會成為沖擊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來源。特別是近些年來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因素增加,逆全球化趨勢漸顯、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再現、貿易摩擦頻發以及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突發,都引致國際市場需求的反復波動。企業作為貿易活動的微觀主體,國際市場環境變化尤其是需求沖擊是否會對中國企業出口升級產生影響?事實上,外部市場需求上升可能會從兩個方面影響企業出口升級:一方面,外部市場需求上升會通過規模效應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從而促進企業出口升級;另一方面,外部市場需求上升帶來的市場規模擴大將導致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可能會引起價格加成的下降從而抑制企業出口升級。那么,外部需求沖擊到底會對企業出口升級產生怎樣的影響?附加值是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真實貿易實力的體現,本文將以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為研究對象,考察企業在遭受外部需求沖擊時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同時,企業所處不同生命周期的階段是否會影響外部市場需求沖擊對企業出口行為的作用呢?生命周期是企業發展階段綜合特征的體現,當企業處于不同階段時,管理側重、戰略需求、資源能力等都存在巨大差異,因此,不同階段的企業面臨外部市場需求沖擊可能會作出異質性反應,從而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產生異質性影響。納入該異質性視角有助于從更深層次了解外部需求沖擊是如何作用于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以及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在面臨沖擊時應該持有怎樣的預期。因此,本文從外部市場需求規模變化視角,研究市場環境改變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和作用機制,并從生命周期角度探討外部市場需求規模變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異質性影響。這不僅有助于進一步厘清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來源,也有利于理解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出口行為差異。

與本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獻主要有三類:一是關于微觀層面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簡稱DVAR)影響因素的研究?,F有文獻在準確測算微觀層面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基礎上,從貿易自由化①Kee H. L., Tang H.,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6, 106(6), pp. 1402-1436.、外資進入程度②③張杰、陳志遠、劉元春:《中國出口國內附加值的測算與變化機制》,《經濟研究》2013 年第10 期。、融資約束④呂越、呂云龍、包群:《融資約束與企業增加值貿易——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的微觀證據》,《金融研究》2017 年第5 期。、對外直接投資⑤劉海云、毛海鷗:《制造業OFDI 對出口增加值的影響》,《中國工業經濟》2016 年第7 期。、服務業開放⑥邵朝對、蘇丹妮、李坤望:《服務業開放與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理論和中國證據》,《世界經濟》2020 年第8 期。、中國市場體制⑦李啟航、董文婷、劉斌:《經濟功能區設立提升了企業出口國內增加值率嗎?》,《世界經濟研究》2020 年第12 期。等角度分析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因素及可能的作用機理?,F有研究大多關注本地市場特征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鮮有文獻涉及外部市場特征是否會影響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二是有關外部市場需求與企業出口行為的相關文獻。近年來有一部分文獻建立在Mayer 等⑧Mayer T., Melitz M. J., Ottaviano G. I. P., “Product Mix and Firm Productivity Responses to Trade Competi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21, 103(5), pp. 874-891.提出的衡量企業層面外部市場需求規模變量之上,探討了外部市場需求沖擊對企業績效的影響。Aghion 等建立了目的地國市場規模影響法國出口企業創新績效的理論模型,研究發現目的地國市場規模的擴張導致法國先進技術企業的創新增加⑨Aghion P., Bergeaud A., Lequien M., et al., “The Heterogeneous Impact of Market Size 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French Firm-Level Export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22, pp. 1-56.。朱小明和宋華盛在Aghion 等的模型基礎上引入出口產品質量,用中國數據驗證了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了需求擴張帶來的出口質量升級效應這一命題⑩朱小明、宋華盛:《目的國需求、企業創新能力與出口質量》,《世界經濟研究》2019 年第7 期。。除此之外,國內部分學者研究了外部市場需求變動對企業工資水平①侯欣裕、孫浦陽:《外部市場需求沖擊與企業工資調整》,《國際貿易問題》2019 年第10 期。、多產品企業定價、出口種類及質量②③鐘騰龍:《外部需求與企業出口產品質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0 年第1 期。、出口企業創新④顧國達、王蕾、李建琴:《外部需求與多產品出口企業創新:機理與事實》,《國際貿易問題》2022 年第1 期。等的影響。三是關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相關研究。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探索經歷了從存在論到階段論再到應用研究的過程。Haire 認為企業的生存發展與生物的“生命周期”過程相似,并最早將該理論用于分析企業問題⑤Haire M., Modern Organization Theor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59, pp. 272-306.。由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資源、能力、戰略方向等特征的不同,國內外學者結合生命周期劃分標準探討了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下企業股利支付決策⑥⑦Hauser R. P., “The Firm ‘Life-cycle’ Hypothesis and Dividend Policy: Tests on Propensity to Pay, Dividend Initiation, and Dividend Growth Rates”,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oQuest Dissertations Publishing, 2012, No. 3528932.、融資方式⑧黃宏斌、翟淑萍、陳靜楠:《企業生命周期、融資方式與融資約束——基于投資者情緒調節效應的研究》,《金融研究》2016 年第7 期。等戰略決策以及上市企業的創新績效⑨⑩Kueng L., Yang M., Hong B., “Sources of Firm Life-cycle Dynamics: Differentiating Size vs. Age Effect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4, No. 20621.等問題。

現有文獻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第一,已有文獻從多視角分析了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因素,但是忽略了中國企業在融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中外部市場需求環境的作用;第二,需求作為影響企業績效的關鍵因素,需求變動會影響企業的方方面面,然而,目前文獻中對外部市場需求變動如何影響企業出口行為的研究尚不全面,主要集中在企業質量、創新效應等方面;第三,目前關于生命周期理論的應用研究主要關注上市公司的戰略決策和創新績效,缺少以制造業企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異質性對企業出口行為調節作用的相關研究。

鑒于上述分析,本文可能的貢獻有:第一,結合現有理論框架,嘗試推導出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影響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理論機制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假說。第二,從外部市場需求角度詳細分析了其對中國制造業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并探析了其理論機制,既豐富了有關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影響因素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企業如何在滿足外部市場需求的同時提升附加值率,同時,也是對外部市場需求規模變化作用于企業出口表現的一個經驗補充。第三,在研究中納入了企業所屬生命周期階段的異質性分析,考慮了企業生命周期特性是否會調節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作用及相應的理論機制,可以在當前全球需求下降的背景下為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更好地利用外部市場機會提升附加值率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本文在Aghion 等?Aghion P., Bergeaud A., Lequien M., et al., “The Heterogeneous Impact of Market Size 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French Firm-Level Export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22, pp. 1-56.模型的基礎上結合Kee 和Tang?Kee H. L., Tang H.,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6, 106(6), pp. 1402-1436.的研究,提出外部市場需求規模作用于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理論機制。

(一)消費者最大化問題

參照Aghion 等用S代表出口目的地市場的消費者數目,目的地市場消費者可以消費的產品種類i∈[0,M],代表性消費者對產品i的偏好如下:

其中,qi為產品i的消費量α>0,β>0,代表性消費者收入標準化為1,在價格pi下最大化效用問題如下:

通過構造拉格朗日函數,求解(2)式最大化問題,可以得到如下所示的反需求函數:

(二)企業利潤最大化問題

對于邊際成本為c且面臨競爭程度為λ 的企業,通過選擇單位消費者產出q(c;λ)來最大化企業的出口利潤π=S(pq?cq)?f,f是企業固定成本。結合反需求函數(4)式,求解企業出口利潤最大化一階條件,可以得到:

(三)外部市場規模與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

參考Kee 和Tang②Kee H. L., Tang H.,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6, 106(6), pp. 1402-1436.、呂越等③呂越、盛斌、呂云龍:《中國的市場分割會導致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下降嗎》,《中國工業經濟》2018 年第5 期。的研究,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取決于企業出口中的國外附加值部分占企業出口收益的比重,具體表達式如下:

其中,出口收益的具體形式如(6)式所示。Aghion 等①Aghion P., Bergeaud A., Lequien M., et al., “The Heterogeneous Impact of Market Size 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French Firm-Level Export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22, pp. 1-56.表示目的地市場競爭程度λ 的增加是內生決定并非外生,取決于市場規模S的變化,S的增加會引起目的地市場競爭加劇,即?;诖?,將(7)式對市場規模S求導,可以得到:

研究假說1:外部市場需求規模沖擊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取決于出口規模效應與競爭效應的綜合作用。

(四)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對不同生命周期背景下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

由上述分析可知,外部市場需求會通過出口規模效應及市場擴大引起的競爭效應作用于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然而,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通過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階段特征的綜合判斷,可以將企業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資源基礎和能力不同⑤Helfat C.E., Peteraf M.A., “The Dynamic Resource-based View: Capability Lifecycl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 24 (10), pp. 997-1010.,同時,戰略需求使得企業對于盈余資金的運用、研發創新投入等在不同階段表現出差異,這可能會使企業對外部市場環境變化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具體地,成長期企業處于業務拓展早期,企業為了提高市場份額會擴張基礎資源⑥Hasan M. M., Cheung W. K., “Organization Capital and Firm Life Cycl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8, 48, pp. 556-578.,同時也會更加注重產品創新以積累客戶應對市場競爭,表現出較高的創新投入意愿①崔也光、唐瑋:《生命周期對R&D 投入的影響——基于創新驅動視角》,《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 年第9 期。。因而,外部市場需求的上升有助于企業獲取出口規模效應,加速企業成長,但是,可能會由于生產能力等內部資源約束限制企業規模效應作用的程度,而成長期企業的創新能力會有益于緩解外需上升可能帶來的市場競爭程度的增加。成熟期企業生產經營日趨成熟,基礎建設和銷售網絡已基本完善,積累了豐富的盈余資金和市場、研發經驗②黃宏斌、翟淑萍、陳靜楠:《企業生命周期、融資方式與融資約束——基于投資者情緒調節效應的研究》,《金融研究》2016 年第7 期。,同時,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專業分工能力及流程創新能力增強③Klepper S., “Entry, Exit, Growth, and Innovation Over the Product Life Cycl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86 (3),pp. 562-583.,當外部市場環境偏好時,標準化生產流程會幫助企業進一步提高規模,增加銷售利潤,有利于促進企業出口升級。然而,成熟期企業趨于穩定發展,存在慣性阻力④Koberg C. S., Uhkenbruck N., Sarason Y., “Facilitator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The Role of Life-cycle Stag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5, 11 (2), pp. 133-149.,這可能會降低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衰退期企業產能利用率低⑤Dickinson V., “Cash Flow Patterns as a Proxy for Firm Life Cycle”,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 86 (6), pp. 1969-1994.,銷售額和市場份額均呈下滑趨勢,容易陷入財務困境,企業會竭力尋求新的利潤點,加大對新機會的投資。外部市場規模增加對衰退期企業是一個積極信號,可以利用現有生產資源獲取規模經濟,但是,內部制度僵化、決策保守、創新意愿弱⑥Kueng L., Yang M. J., Hong B., “Sources of Firm Life-cycle Dynamics: Differentiating Size vs. Age Effect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4, No. 20621.可能會使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處于下風,遭受較大市場競爭風險。結合上述分析,本文預期外部市場需求增加對成熟期企業的規模效應較大,其次是成長期企業和衰退期企業;對衰退期企業的競爭效應較大,其次是成熟期企業和成長期企業。具體來說,當外需上升產生的規模效應發揮更大的作用時,會對成熟期和成長期企業的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相對有更大的促進作用,而對衰退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促進作用最??;同理結論相反?;谏鲜龇治?,本文提出:

研究假說2:外部市場需求規模沖擊對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會產生異質性影響。

三、實證設計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設定

在前文理論分析基礎上,本文構建了以下基準模型來檢驗外部市場需求變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及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下外部市場需求規模變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差異:

其中,下標i為企業,t為年份,dvar為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D為企業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回歸中取對數),δt為年份固定效應,γj為行業固定效應,θr為地區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誤差項,X為企業層面的控制變量,具體包括:企業勞動生產率(lnkl),用人均總產值對數表示,總產值用以1998 年為基期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進行平減;企業規模(lnsize),用企業員工人數對數表示;企業資本密集度(lncap),用人均固定資產總值表示,固定資產總值用以1998 年為基期的固定資產價格指數進行平減;企業融資約束(sa),參考Hadlock 和Pierce⑦Hadlock C. J., Pierce J. R., “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 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0, 23(5), pp. 1909-1940.的測算方法構造企業融資約束水平指數;是否為多產品企業(product),若企業出口產品種類數為2 種及以上設為1,否則為0;企業所在行業赫芬達爾指數(hhi),用企業產出占行業總產出的百分比的平方和表示。life1為是否是成長期企業虛擬變量,是為1,否則為0;life2為是否是成熟期企業虛擬變量,是為1,否則為0。模型(9)主要用來檢驗整體樣本及分組樣本下外部市場需求規模變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模型(10)通過引入成長期及成熟期企業各自虛擬變量與外部市場需求變量交互項可以進一步檢驗當以衰退期企業為基準組時,外部市場需求規模變化對成長期企業及成熟期企業與衰退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差異大小,主要關注交互項系數β2和β3的大小及顯著性,若β2顯著為正表示對成長期企業的影響比衰退期企業更大,同理β3。

(二)關鍵變量測度

1.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參考Mayer等①Mayer T., Melitz M. J., Ottaviano G. I. P., “Product Mix and Firm Productivity Responses to Trade Competition”,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21, 103(5), pp. 874-891.的做法構建企業層面的外生市場需求規模指標,具體如下:

其中,下標d表示企業出口的目的地國家,下標p表示企業出口的HS6 位碼產品。Impd,p,t代表在t年目的地國家d從世界(排除來自中國的進口以保證d國市場需求變化對中國出口企業的外生性)進口產品p的總進口額,用于衡量國家d對產品p的需求,wi,d,p,t0為企業i初始向d國出口產品p占企業總出口額的比重,比重越大,企業對d國市場需求依賴程度越高,這里采用樣本期間內初始值衡量,以避免企業出口活動的變化對外部需求變化的影響;Expi,t0為企業i初始出口強度,以樣本初始時期的企業出口總額與企業銷售總額的比值表示②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金額以人民幣為單位,中國海關數據庫與CEPII-BACI 數據庫中金額以美元為單位,本文中涉及的進出口金額均通過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每年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關系進行了轉換,將其統一為人民幣單位。。在對企業i的外部需求變化進行加權的基礎上,乘以企業i的初始出口強度,就可以得到企業層面相對外生的外部需求規模沖擊變量Dit。

2.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借鑒Upward 等③Upward R., Wang Z., Zhang J., “Weighing China’s Export Basket: The Domestic Content and Technology Intensity of Chinese Export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3, 41(2), pp. 527-543.、張杰等④張杰、陳志遠、劉元春:《中國出口國內附加值的測算與變化機制》,《經濟研究》2013 年第10 期。以及呂越等⑤呂越、盛斌、呂云龍:《中國的市場分割會導致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下降嗎》,《中國工業經濟》2018 年第5 期。的測算方法,本文測算時主要處理了以下幾個問題:①區分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②用BEC 產品分類對企業進口產品進行區分,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產品都視為中間投入,而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產品中僅中間品被視為中間投入;③處理貿易中間商的間接進口問題,識別出帶有“貿易”“進出口”“經貿”“外經”“科貿”字樣的企業為貿易中間商,計算出通過貿易中間商對某產品(HS6 位碼)的累積進口占該產品總進口的比重m,假設其為企業通過貿易中間商進口某種產品的間接比重,以此對企業的進口中間投入進行調整。另外,借鑒Kee 和Tang⑥Kee H. L., Tang H.,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6, 106(6), pp. 1402-1436.的做法在樣本中剔除存在過度進口與過度出口行為的企業。在此基礎上,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詳細計算公式如下:其中,M為企業進口,D為企業國內銷售額①企業國內銷售額=企業銷售產值-出口交貨值。,EXP為企業出口,上標P、O分別代表加工貿易方式和一般貿易方式,上標adj_p、adj_o分別代表調整后的兩種貿易方式下的進口中間品。

3. 企業生命周期階段劃分。參考Anthony 和Ramesh②Anthony J. H., Ramesh K., “Association between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tock Prices: A Test o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2, 15(2-3), pp. 203-227.對企業生命周期的劃分標準研究,選取與企業生命周期狀態相關的特征變量,并對特征變量按照綜合指標法進行賦值來劃分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紤]到已有數據情況,本文選取了三個企業生命周期特征:企業年齡、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③企業年齡=(企業當前年份-企業開業年份)+1;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本年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增長率=(本年固定資產-上年固定資產)/本年固定資產。,并采用綜合打分法將企業劃分為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三個發展階段。綜合打分標準見表1④綜合打分標準是根據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特征決定的,以成長期為例,成長期企業一般處于發展早期擴張階段,因而,年齡最小、收入增速和資產增速最快的企業賦值為0。那么,對樣本內企業賦值后的年度均值總得分在行業內排序,得分越低的就屬于成長期企業。。借鑒崔也光和唐瑋⑤崔也光、唐瑋:《生命周期對R&D 投入的影響——基于創新驅動視角》,《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 年第9 期。、宋躍剛和鄭磊⑥宋躍剛、鄭磊:《中間品進口、自主創新與中國制造業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升級》,《世界經濟研究》2020 年第11 期。的方法,考慮到不同行業的異質性,在行業內用三分位法賦予三個企業特征變量相應的年度分值,對樣本內企業的三個特征年度得分分別求均值,將其加總,再次分行業對企業總得分進行排序,以每個1/3 位置為界限,由低到高依次劃分,將不同行業內企業分為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三個階段。

表1 企業生命周期階段劃分標準⑦ 本文對劃分生命周期階段后的三個企業特征進行了組間均值差異t 檢驗,結果顯示t 值均顯著,說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兩個企業特征的排序為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企業年齡特征則正好相反,表明按標準劃分后的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具有階段特征差異。

(三)數據說明

本文主要使用了三套數據庫,分別為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中國海關數據庫和CEPII-BACI 數據庫。將三個數據庫進行匹配合并,首先,將每年的工業企業數據進行合并,識別出不同年份中的同一家企業。其次,通過對應一致的產品編碼及國家代碼將CPEII-BACI 貿易數據與海關數據庫進行匹配,以便計算外部市場需求。最后,則是根據Yu⑧Yu M., “Processing Trade, Tariff Reductions and Firm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 The Economic Journal,2015, 125(585), pp. 943-988.的方法對海關數據及工業企業數據庫進行匹配。匹配合并后的樣本跨度為2000—2013 年,本文僅保留了制造業行業出口企業樣本進行分析。同時,參考聶輝華等⑨聶輝華、江艇、楊汝岱:《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使用現狀和潛在問題》,《世界經濟》2012 年第5 期。的做法并結合本文實際需求對樣本做基本刪除工作。除此之外,考慮到企業在樣本期間的進入退出出口市場問題,回歸中將重新進入出口市場企業視為新企業個體,同時刪除僅存在一年的企業個體,以便計算劃分企業生命周期階段所需指標。在上述基礎整理工作后,共得到2000—2013 年45083 家制造業企業,共202658 個觀測值。

四、基準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基準回歸

本文將標準誤聚類在企業層面,對基準模型(9)式進行回歸。從表2 第(1)列僅控制年份、行業、地區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顯示,外部市場需求增加會提高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表2 第(2)列進一步引入了相關控制變量,結果顯示外部市場需求變量估計系數雖然略有減少但依然顯著為正,具體地,外部市場需求增加1%,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平均會提高0.59%。表2 第(3)—(5)列,本文分別使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樣本對基準模型進行回歸,依次為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業樣本,在控制相關變量及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顯示,外部市場需求變量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再次說明外部市場規模的擴大可以提高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除此之外,本文通過引入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與外部市場需求變量的交互項,檢驗外部市場需求變化對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異質性影響。模型(10)中以衰退期企業為基準組,交互項系數可以反映外部市場需求對成長期、成熟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與衰退期企業之間的差異。表2 第(6)列僅控制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及第(7)列引入相關控制變量的結果均顯示,兩個交互項系數都顯著為正,說明外部市場需求變量對成長期、成熟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高于衰退期企業。同時,從第(7)列的交互項系數大小可以看出,外部市場需求上升1%對成長期企業的邊際影響要比衰退期企業高0.25%,對成熟期企業的邊際影響比衰退期企業高0.30%,說明外部市場需求上升對成熟期企業的正向邊際影響相對較大,其次是成長期企業,對衰退期企業的正向邊際影響最小。驗證了本文的假說2,即外部市場需求增加對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程度存在異質性。

表2 基準回歸結果

(二)穩健性檢驗① 限于篇幅,正文中不再報告穩健性和異質性部分檢驗的結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向作者索取。

1.外部市場需求變量的再測算。前述測算中,為了緩解內生性,排除了外部市場從中國企業的進口規模,然而,如果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在目的地市場進口中占比較大,前述測算方法就會低估企業的外部需求規模。因此,參考鐘騰龍和余淼杰①鐘騰龍和余淼杰(2020)計算了中國每個企業每個產品在目的地市場的出口份額,發現中國只有不到3%的企業產品的出口目的地市場份額高于0.01,說明其實目的地市場進口產品總需求受中國企業影響不大,佐證了外部需求變量測算的外生性。的做法,將企業-產品-國家層面的出口份額在0.01 以上的企業產品樣本進行剔除,重新估算企業面臨的外部需求,進而排除企業出口產品在某一市場占統治地位時對外部需求估計帶來的偏誤。重新對(9)式及(10)式進行回歸,所得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相似,表明考慮企業出口某產品在目的地市場占統治地位引起的內生性問題后,外部市場需求增加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以及該作用在企業生命周期階段上的異質性依然存在。

2.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其他測算方法。前述測算方法并未考慮到企業使用國內中間投入也可能包含一定的國外產品,即國內中間投入品中含有國外附加值部分,根據張杰等②張杰、陳志遠、劉元春:《中國出口國內附加值的測算與變化機制》,《經濟研究》2013 年第10 期。的研究,設定這一比重為5%,則考慮國內中間投入中含有國外附加值的企業出口附加值率的測算公式為:

其中,M為企業的中間品總投入,由于數據受限,這種測算方法僅限于2000—2007 年企業樣本,替換測算方法的回歸結果與本文基準結果一致,表明本文基礎結論并不受樣本涉及年份及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測算方法的影響。

3.重新劃分生命周期階段??紤]到企業生命周期的動態演化過程,本文在穩健性檢驗中,重新調整綜合指標法,參考宋常和劉司慧的做法③宋常、劉司慧:《中國企業生命周期階段劃分及其度量研究》,《商業研究》2011 年第1 期。,以企業三個指標每三年均值(移動平均)按每年分行業內排序后賦值的綜合得分為依據重新劃分企業生命周期階段,得分0—1 分為成長期企業、2—4 分為成熟期企業、5—6 分為衰退期企業。對動態劃分生命周期階段的樣本進行檢驗,結果依然穩健。

4.排除其他同期事件的影響。自2000 以來,中國外資開放程度和貿易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大規模外資進入和關稅水平的下降也是影響企業出口升級的重要因素④⑤⑥白光裕、莊芮:《全球價值鏈與國際投資關系研究——中國的視角》,《國際貿易》2015 年第6 期。,在回歸中引入相關變量以控制外資進入及投入品關稅下降可能帶來的影響。具體地,用企業是否有外資進入的二元變量表示外資帶來的影響,即如果企業外商資本金大于0,則fdi=1,否則為0。同時,參考Amiti 和Konings⑦Amiti M., Konings J., “Trade Liberalization, Intermediate Inputs,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Indones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 97 (5), pp. 1611-1638.的做法,用四分位行業層面的中間品投入關稅率(inputtar)來表示企業所處行業中間品貿易自由化程度。引入外資變量與投入品關稅率后,基準結果沒有發生變化,表明本文的結論具有一定的穩健性。

5.其他穩健性檢驗。為了避免國內市場規模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在實證回歸中控制了國內市場需求變量lndomestic(用企業銷售總收入減去企業出口額的對數表示)。在控制國內市場需求后,不影響得到的基礎結論。另外,被解釋變量由于衡量方法特性取值在[0,1]之間,具有明顯的范圍限制,因而,重新使用雙限制Tobit 模型并以企業層面聚類重新進行回歸,由于Tobit 模型中解釋變量的估計系數不反映邊際效應,所以,本文測算了核心解釋變量的邊際效應?;A結論仍然保持,說明計量模型的替換不影響基本結論。

(三)異質性分析

企業出口行為還可能與產業技術水平、貿易模式、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場有著密切聯系,因而,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在這幾個方面存在的差異也值得進一步討論。首先,對產業技術水平異質性進行檢驗。按照國家統計局在2017 年頒布的《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2017)》目錄將企業所在產業分為高技術產業與低技術產業兩種,分組結果表明,外需增加可以顯著提高低技術產業的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而對高技術產業的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影響為正但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這可能是由于高技術產業使用前沿技術,自身就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外需增加對其附加值提升空間小,而低技術產業擁有的創新性資源相對較少,企業附加值水平提升空間大,外部市場需求增加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資源和機會,有助于企業發揮規模效應,增加盈收能力,提高企業創新和競爭力水平,從而有利于企業提升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其次,將樣本企業按照所屬貿易方式分為加工貿易、一般貿易、混合貿易三種。分樣本回歸結果顯示,外部市場需求上升對不同貿易方式企業的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促進作用均顯著為正。進一步通過引入一般貿易、混合貿易方式與外部市場需求變量的交互項形式,來考察邊際效應差異。結果顯示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說明與其他兩種貿易方式相比,外部市場需求增加更有利于加工貿易企業的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不同于一般貨物貿易,加工貿易主要依靠低價勞動要素,以進口原料的組裝加工業務為特征,國際需求上漲降低了加工企業生產成本,也可能使得一些關鍵零配件生產引入國內①張杰、陳志遠、劉元春:《中國出口國內附加值的測算與變化機制》,《經濟研究》2013 年第10 期。,從而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作用。最后,本文檢驗了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場異質性。采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2010 年人類發展報告》中對世界各地區的分組,確定的發達國家或地區共44 個,新興市場國家15 個②由于新興市場國家中包含了發達經濟體韓國,為了避免重復,這里將韓國劃在新興市場國家組。,包括除中國以外的“金磚四國”和“新鉆11 國”,其余為發展中國家。這里使用企業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家屬性,即“企業-目的地”層面出口比重最高的目的地市場性質來區分企業出口市場類型。實證顯示,外部市場需求增加對不同出口目的地的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同樣,進一步引入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國家與外部市場需求變量的交互項形式,來考察差異邊際效應。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的結果進一步反映出外部市場需求增加對以發達經濟體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企業具有更突出的積極效應??赡艿慕忉屖牵褐袊鳛榘l展中大國,同時也是新興國家一員,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具有相似性,企業出口優勢更多在中偏低技術制成品方面,技術創新不夠③洪世勤、劉厚俊、葉玲等:《拓展中國與主要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貿易關系——基于制成品出口技術結構的比較分析》,《財貿經濟》2012 年第10 期。。而那些出口到發達經濟體市場的企業可以了解更加先進的產品需求和技術經驗,進而,來自發達市場的技術溢出效應強化了市場需求增加對出口企業國內附加值率的促進效應。

五、機制分析

(一)外部市場規模作用于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機制檢驗

本文采用模型(16)—(18)式來驗證這兩個機制,其中,ME為機制變量。

1.出口規模效應。前文理論部分表明外部市場規模擴大會增加企業的出口規模,出口規模效應可以改善企業的收益能力,使得企業有更多的資源支持研發創新活動,從而促進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這里用企業層面的目的地平均出口額(mean_market_export)度量企業出口規模。表3 匯報了機制檢驗結果,由于(15)式結果與表2 第(2)列結果一致,這里不再展示。表3 第(1)列核心解釋變量系數顯著大于零,說明外部市場需求增加會帶來企業出口規模擴大。表3 第(2)列在引入出口規模機制后,核心解釋變量系數變小,說明中介效應顯著,即外部需求上升通過作用于企業出口規模效應帶來了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

表3 機制分析

2.競爭效應。本文用成本加成率度量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程度。借鑒李啟航等用價格加成比來衡量企業成本加成率①李啟航、董文婷、劉斌:《經濟功能區設立提升了企業出口國內增加值率嗎?》,《世界經濟研究》2020 年第12 期。。同樣,通過上述模型檢驗市場需求增加是否影響到企業成本加成率從而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產生負面效應。表3 第(3)列顯示外部市場需求變量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外部市場需求增加造成了企業成本加成率的下降,第(4)列顯示在控制企業成本加成率后核心解釋變量系數有提高,且成本加成率系數為正,表明外部市場需求通過加劇市場競爭降低了企業成本加成率從而抑制了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

(二)企業生命周期的調節作用

為了進一步檢驗企業生命周期階段不同是否調節出口規模效應或者競爭效應,從而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本文參考Preacher 等設定(19)式②Preacher K. J., Rucker D. D., Hayes A. F.,“ Addressing Moderated Mediation Hypotheses: Theory, Methods, and Prescriptions”,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2007, 42(1), pp. 185-227.,引入出口規模效應(或者競爭效應)與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的交互項,同樣,life1=1 代表成長期企業,否則為0,life2=1 代表成熟期企業,否則為0。交互項系數表示了與衰退期企業相比,其他生命周期階段企業的出口規模效應(或者競爭效應)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

表3 后兩列匯報了相應的實證結果,第(5)列結果顯示各交互項均顯著為正,意味著與衰退期企業相比,成長期、成熟期企業出口規模效應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更加突出,尤其是成熟期企業??赡艿慕忉屖?,相比衰退型企業,成熟和成長期企業都處在良性發展階段,市場表現能力更強。成長期企業處于增長階段,擴張的市場需求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加速成長;成熟期企業處于穩定階段,擁有基本完善的生產建設和銷售網絡以及一定的出口經驗,因而,在面臨外部市場需求擴張時,二者可以通過規模效應獲得更高的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同時,規模效應對衰退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也表現出了促進作用,但明顯低于其他兩類企業,這可能是由于衰退期企業處于發展困境,雖然對好消息的反應會比較敏感①Charitou A., Lambertides N., Trigeorgis L., “Distress Risk, Growth and Earnings Quality”, A Journal of Accounting Finance and Business Studies, 2011, 47 (2), pp. 158-181.,會把握市場機會來謀求生存獲取收益,但是,衰退期企業在市場中經歷了一定時期的發展,由于內部低效、產能利用率低、管理策略侵蝕等原因限制了規模效應的發揮,使得企業從外部需求上升的規模效應中獲得相對較低的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增長。

進一步,本文通過(19)式檢驗企業生命周期階段不同是否調節競爭效應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由表3 第(6)列結果可以看到,交互項系數均顯著為負,表明當外部需求引起競爭加劇時,衰退期企業受競爭效應的負面影響更大一些,其次是成熟期企業,成長期企業遭受競爭效應的負面影響相對最小??赡艿慕忉屖牵核ネ似谄髽I由于管理老化、忽視創新等問題,市場競爭能力弱,更容易遭受競爭風險;成熟期企業處在穩步發展階段,經營模型趨于固化、變革阻力大、競爭意識弱化,從而競爭效應的負向影響程度次于衰退期企業;相對來說,成長期企業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有更強的競爭意識,在產品創新、研發等方面投入強度大,可以緩解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因而成長期企業受到競爭效應的影響較小。

整體來看,外部需求擴張的出口規模效應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作用表現為正向的積極影響,而競爭效應則對其產生了負向作用,而且,出口規模效應的正向作用要強于競爭效應產生的負向作用,因此,基準回歸中發現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增加提高了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但是,由于企業所處生命周期階段的不同,外需市場需求變化產生的出口規模效應和競爭效應對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邊際影響不同,使得外部市場需求變化對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企業的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存在異質性。由于出口規模效應占主導,進而這兩種相反效應的綜合結果是,外部市場需求擴張對成熟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正向作用相對較大,其次是成長期企業,而對衰退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正向作用相對較小。

六、結論與啟示

本文在構建外部市場需求沖擊作用于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理論基礎上,通過使用2000—2013 年CPEII-BACI 數據庫、中國海關數據庫以及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探究了外部市場需求變化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作用和可能的影響渠道,并在分析中納入了企業生命周期異質性,詳細分析了外部需求對不同階段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差異化效應。得到如下結論:第一,從整體看,外部市場需求增加會帶來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機制檢驗表明,雖然市場競爭效應存在抑制作用,但出口規模效應的促進作用占主導,因而,最終表現為外部市場需求規模增加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積極影響。第二,外部市場需求擴大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促進作用對處于成熟期企業更加明顯,其次是成長期企業,而對衰退期企業促進作用最小。這個結論在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具體地,由于出口規模效應對成熟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作用更大,進而外部市場需求擴張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促進作用也較大;衰退期企業從規模效應中獲益較小且抵御市場競爭風險能力也較弱,所以外部市場需求擴張對其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促進作用最小。第三,從其他維度的異質性分析發現,低技術產業的企業、加工貿易企業以及企業出口到發達經濟體,會強化目的地市場需求、增加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促進效應。結合本文結論,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推動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為企業提供穩定的貿易環境。由于當前國際市場環境惡化,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漸起,中國與美歐等發達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貿易摩擦頻發,不確定因素增加,在此形勢下,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的構建非常關鍵。中國要與更多國家建立貿易合作關系,簽訂自貿協定,并積極推進CPTPP 或DEPA 等區域貿易協定進程,幫助企業擴大自貿圈,推動企業出口市場多元化。同時,企業也要發揮數字貿易平臺的作用,通過線上展會、遠程協商等進行自我推薦,增加拓展新市場的機會。

(2)企業要加強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促進企業持續健康成長,葆有充沛的市場活力。企業生命周期會隨著企業的強化管理、戰略調整、不斷創新等而實現跨越。成長期的企業可以通過加強企業資金管理,布局企業生產銷售網絡,利用企業競爭優勢不斷擴大企業市場份額;成熟期企業要注重企業競爭優勢的培養,提高企業創新活力,以避免企業走向衰退;衰退期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前期經驗積累,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提高產能利用率,把握好新的利潤增長點,努力擺脫當前發展困境,使企業重獲新生。

(3)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是提高我國綜合實力,應對國際競爭的根本選擇,只有提高核心實力,企業才能在市場中長久立足。本文在機制部分發現,市場競爭效應降低了企業價格加成比,抑制了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提升,這一結論表明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將有利于企業在面臨外部需求擴張時更好地把握機會,在競爭中拔得頭籌。因此,企業需要掌握核心技術來增強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一方面,企業作為技術創新和創新成果轉化的主體,要主動加強與科研機構等的合作,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工藝或產品;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幫助企業構建完善的創新體制及創新平臺等基礎支撐,并為企業創新方向提供引領作用。

猜你喜歡
衰退期附加值市場需求
麻紡標準緊貼市場需求
煉廠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瀝青穩定劑的探索研究
市場需求不旺 紅棗行情暫穩
全球磷肥市場需求減少
附加值
附加值
股權激勵在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各階段的運用
企業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戰略選擇
短生命周期產品衰退期訂貨策略研究
輝門:用品牌拉動市場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