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視閾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的構建與實踐
——以膠東地區為例

2024-02-03 06:15林聚任
關鍵詞:膠東山東省人口

林聚任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黨的中心任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1 頁。。其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雹诹暯剑骸杜ㄔO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362 頁。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并將此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也得以確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作為一種新理念得到確立③《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http://www.scio.gov.cn/zdgz/jj/202308/t20230816_751195.html,訪問日期:2023 年10 月8 日。。而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并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56 頁。。因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已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的主要原則之一。這為新時代我國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確立了政策方向。

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視角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既古老又嶄新的話題,隨著人們對其認識的深入,相關理論觀點也在不斷更新進步。古代哲人就已關注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如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觀主張人類的生存與自然界是一體的,天、地、人三者是并存共生的,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需順應自然之道。但是,自近代工業革命以來,隨著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利用,人與自然的關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問題。特別是20 世紀以來,人口膨脹和無節制開發自然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壓力,全球范圍內普遍出現了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問題,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所出現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固然有自然界自身的原因,如資源的稀缺性、生態環境的脆弱性等,但更大的原因還是來自人類對自然界不適當的開發和剝奪,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結果。尤其是隨著人口急劇增多和人均消費的增長,人口壓力超過了某些限度后,原有的人與自然的平衡關系受到破壞,從而危及人類的生存。由于世界經濟危機和能源危機,人類社會發展又遭遇一系列嚴重問題——人口爆炸、生態惡化、能源緊張等。因此20 世紀70 年代后,世界范圍內的悲觀主義觀點曾一度高漲。典型代表是“羅馬俱樂部”研究者提出的“增長的極限”觀點,由此,他們提出了“零增長”理論,以維持一個“全球均衡”的世界①李寶恒譯:《增長的極限——羅馬俱樂部關于人類困境的研究報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19 頁。。隨后幾十年他們持續關注此研究,更新了相關數據資料和成果,盡管看到了人類發展的一些進步和成就,但是在2004 年發表的《增長的極限:30 年新版》中,仍然對人類生態足跡的日益擴大與影響表示擔憂,相應地提出了人類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人類必須提高這個世界上窮人的消費水平,同時減少人類總的生態足跡”②德內拉·梅多斯、喬根·蘭德斯、丹尼斯·梅多斯:《增長的極限》,李濤、王智勇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年,第XXVII 頁。。

在此背景下,為應對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各種新的理論觀點和發展政策應運而生。其中,“可持續發展”觀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可和接受。其核心觀點是,倡導各國和地區采取生產同環境保護和擴大資源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在人與自然關系和諧前提下尋求均衡適度發展??沙掷m發展觀雖然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之路,但是在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上,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討。因此,本文主要結合新人類生態學的空間觀,探討當前我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

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的經典人類生態學觀點,在對人類社區生活研究中雖然蘊含著一種生態學意義的空間觀,但是由于其觀點深受生物學思想影響,過于強調城市社區作為“自然區域”的生態特性,并且關注的是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20 世紀70—80 年代以來,各種“新人類生態學”觀點不斷涌現。比如,美國著名的人類生態社會學家阿莫斯·霍利(Amos Hawley)提出,人類生態學所關注的應是人口的組織方式及其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所以,人類生態學學科顯示出的一個強烈偏好是,把集體組織而不是個人作為其分析單位”③Hawley A., “Human Ecology,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icklin M., Poston D. P. (eds.), Continuities in Sociological Human Ecology,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8, p. 11.。即在霍利看來,新人類生態學更加關注作為組織形式的人口活動及其與環境系統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僅從生物生態學意義上關注人與環境的關系。他所提出的人類生態學原理中最基本的一條,是人類群體成員與環境的相互依存或共生關系,同時強調了由技術進步所帶來的人類生態系統的復雜性,指出人類生態系統是在人口所需的交通和通信技術具備的條件下,不斷發展至最大規模和復雜程度。

新人類生態學家在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具有突出的空間分析色彩,而且隨著近年來社會空間研究觀點的盛行,生態空間觀為解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受法國馬克思主義者亨利·列斐伏爾(Henry Lefebvre)及部分人文地理學家關于社會空間研究的影響,目前學界已形成了一些不同取向的社會空間理論觀點。但在解釋人與自然生態空間關系上,關系主義取向可提供一種更合理的解釋。列斐伏爾突出強調從社會關系角度去認識社會空間,關注空間的社會屬性及其再生產過程。他指出:“(社會)空間既不是許多不同物中的一種物,也不是許多不同產品中的一種產品,倒不如說,它容納了各種被生產出來的物以及這些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即它們之間的共存性與同時性關系——它們的(相對的)秩序以及/或者(相對的)無序?!雹俸嗬ち徐撤鼱枺骸犊臻g的生產》,劉懷玉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109—110 頁。

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內在地具有空間屬性和特征,這不僅僅指人類的生存與空間環境資源息息相關,而且指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在空間意義上是一體互動的?!案鞣N過程(物理的、生物的、社會的和文化的)的集合(或‘包容性統一’)規定了空間、地方和環境?!雹诖骶S·哈維:《正義、自然和差異地理學》,胡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300 頁。人類組織和社會活動與環境資源要素具有空間上的共生性關系。這些關系可以反映在人們對空間環境和資源的利用、聚落點的分布、人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聯系方式等多個方面?;蛘哒f,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與一定的空間結構模式相適應,不同的空間結構意味著人們的空間活動方式和觀念也是不同的。因此,社會關系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通過空間構成的,并受到空間要素的制約和影響?!吧鐣皇且粋€抽象物,它自身會找到物理定位并確立組織方式,是一個具有自己內在空間邏輯甚至自身空間規律的實體?!雹跦illier B., Hanson J., 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 197.典型地,人居環境就是長期以來人們生活的空間營造的結果,具有突出的空間屬性。無論是聚落點的空間分布或是建筑物的空間樣態,實際上都包含有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中的某種空間邏輯或空間秩序。

在行政意義上,膠東地區包括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個行政市,而從空間分布意義上說,膠東地區構成了山東半島的主體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特的空間單元。根據有關統計數據,膠東三市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主要指標都位居山東省前列,生態環境指標也具有明顯優勢。膠東地區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中具有自身的空間特點,注重利用空間資源要素,發揮空間機制優勢,形成了生態良好的人居環境,人口增長與空間要素相協調,實現了空間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從而成為國內具有區域特征的現代化實踐案例。

二、膠東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表征

(一)膠東地區空間分布和結構特征

膠東地區地處山東半島,既有一定空間區位優勢,也具有空間資源分布的特點及限定。這些方面都會對人與自然的共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蛘哒f,人類所具有的空間環境和空間資源與社會生活存在共生性。從空間分布來看,膠東地區的空間環境特點和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

第一,膠東所處魯東半島三面環海,海洋資源非常豐富,這為人們從事海洋業和海上貿易運輸等活動提供了便利。膠東半島海岸蜿蜒曲折,近海島嶼眾多,自古以來當地就有出海作業的傳統。此外,沿海多深水港灣,有利于港口貿易,從而為發展海洋產業、對外貿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膠東地區與海洋業和對外貿易相關的經濟活動得到迅速發展。進入21 世紀后,發展藍色經濟被提升為重要的區域發展戰略。2011 年國務院批復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國內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的戰略發展區。而膠東地區作為山東半島的重要構成部分獲得了新的政策支持,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近年來在“經略海洋”戰略下,山東省提出了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提出利用海洋資源優勢“向海圖強”,由此膠東地區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第二,膠東地區在地理空間分布上多丘陵山地,少平原。低山丘陵主要分布于半島中部,沿海地帶多為沖積平原。這種多山地、少平原的地理分布特征,使其雖然不同于內陸平原地區發展規模性農業種植,但是卻為發展林果業提供了良好條件。與此同時,有限的耕地資源所導致的“人多地少”矛盾要求發展其他工、副業,因此相對來說膠東地區制造業較為發達。

第三,膠東半島特殊的空間結構既具有空間資源稟賦的優勢,同時也具有發展的空間限定性。山東半島沿海地區海洋業相對發達,近代開埠以來的發展具有外向型特征,形成了開放性的發展格局和特征。改革開放以來,膠東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并成為韓日投資聚集區。但是在半島內陸丘陵地區,受制于地理分布、交通和資源條件,經濟社會活動受到空間制約。由于資源要素空間分布的差異,我們既可以看到膠東地區發展的空間優勢,也可以看到其沿海與內陸之間的一些空間分化??傊?,膠東在依托利用空間要素尋求差異性發展中,因時空資源條件而形成了一些獨特優勢。這種空間發布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在膠東地區人與自然的共生發展之中。

(二)人居環境的生態宜居性

宜居性是體現人居環境狀況的重要指標,良好的生態宜居性可以反映人居環境質量高。膠東地區體現出良好的生態宜居性,這既說明膠東具有好的人居環境,同時也說明人與環境之間形成了和諧共生關系。例如,作為著名的沿海旅游城市,威海市于2003 年、煙臺市于2005 年分別榮獲年度“聯合國人居獎”。作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在由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共同發布的《2019 中國內地及港澳臺100 座城市宜居指數排名》中,煙臺市位居100 個大中華城市總體宜居性排名之首,被評為最宜居城市,威海排名第4、青島排名第14,都位居前列。而2016 年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的《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中,在中國40 個宜居城市排名中,青島位列榜首。青島市長期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

膠東地區在合理利用空間資源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形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而衡量生態宜居性的指標,主要包括環境綠化和環境保護好、環境污染指標低、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滿意度高等方面。

從環境保護指標來看,膠東地區的人居環境優美、氣候溫和、污染指標低。膠東三市的空氣質量良好率等指標均排在山東省的前列。根據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的《2017 年山東省環境狀況公報》,威海市的良好率最高,為88.1%,其次是煙臺和青島。威海市2020 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0.4%,穩居山東省第一位,成為全省唯一連續5 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地級市①辛樹人主編:《山東發展統計報告·202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年,第159 頁。。從反映城市環境狀況的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等主要指標來看,近年來青島市和威海市明顯好于山東省平均狀況(詳見表1)。

表1 膠東三市主要年份城市綠色環境狀況

表2 反映了膠東環境污染物的排放及綜合利用情況。與山東省其他地區相比,膠東環境污染物排放量少,而廢物綜合利用率較高。盡管在一定階段隨著經濟發展和工業生產,年廢水排放量曾呈現上升趨勢,但是近十年來,廢水排放量、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開始明顯降低(詳見表2)。而固體污染物的綜合利用率基本維持在85%以上,在青島、威海、煙臺三市之中,青島市的綜合利用率是最高的,近十年年平均利用率在95%以上。

表2 膠東三市主要年份污染物排放情況

在城鄉居民生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方面,近年來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市都非常重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投入,生活環境條件顯著改善。因此,膠東在交通、通信及公共文化建設等方面得到很大發展,城鄉居民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普遍得到改善(詳見表3)。近年來膠東重視環境保護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宜居性得到了顯著提高。

表3 2020 年末膠東地區居民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與文化生活狀況

三、人口增長與環境資源相協調的空間機制

人口增長需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因為一方面人們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另一方面空間資源條件和質量對人口數量、空間分布及生活質量具有顯著影響。因此,在人與自然的共生發展中,既要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同時也要重視人口增長與空間資源條件相協調,遵循一定的空間協調機制。

總體來看,膠東常住人口增長速度比較穩定,人口增長率處于比較合理的水平。歷史上膠東地區作為山東省相對偏僻的沿海地區,人口密度較低。例如,“1820 年(清嘉慶二十五年),人口密度最低的膠東登州府人口數量占山東總人口的6.7%,人口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1.8 人;密度最大的魯西東昌府,平均每平方公里為537.7 人。東昌府高出登州府3.8 倍?!雹偕綎|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山東省志·人口志》,濟南:齊魯書社,1994 年,第154 頁。而且,膠東地區各縣區人口的空間分布差異也較大,早期主要集中在偏內陸的中西部地區,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不高。1949 年新中國成立后,膠東地區的人口增長明顯,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的空間分布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例如青島已由原來即墨縣管轄的小漁港,變成了沿海開放的大都市人口稠密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 年青島市常住人口總量達1007.17 萬人,首次突破千萬,進入全國“千萬人”城市行列,增量居全省首位,青島目前已成為膠東地區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但比較而言,膠東人口的增長與環境資源總體是相協調的。

(一)人口增長與空間分布特征

1.膠東人口變化基本趨勢。膠東地區的人口增長與變化趨勢既受我國總體人口發展政策的影響,具有一些共同的階段性特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地方空間特征。比如,膠東地區的人口增長率與山東省和全國水平都有比較一致的變化趨勢,而且在20 世紀60—70 年代和80 年代后期都曾出現過生育高峰。但從20 世紀70 年代末開始,膠東地區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比較早,推行力度較大,人口的增長趨勢變緩,而相應的老齡化問題出現得也比較早。

首先,從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階段性特征來看,膠東三市的自然增長率低于全省水平。相比于山東省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膠東保持較低的增長速度。三地市比較來看,青島市的增長率高于其他兩市,進入21 世紀以來,煙臺市和威海市都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見圖1)。根據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三市之中,青島市保持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而威海市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較早出現了負增長。

圖1 1949 年以來膠東地區與山東人口增長率變化趨勢②(資料來源:根據《山東統計年鑒·2021》《青島統計年鑒·2021》《煙臺統計年鑒·2021》《威海統計年鑒·2021》整理。)

其次,從膠東地區的人口素質特征來看,相比于山東省其他地市,膠東三市的人口素質普遍較高。比如在人口預期壽命方面,自1949 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1990 年全省已到達70.57 歲,到2020 年到達79.13 歲,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膠東三市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又都略高于全省水平(見表4)。

表4 2000 年以來全國、山東省與膠東地區預期壽命變化(歲)

反映人口素質的另外一個常用指標是每萬人中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從統計數據來看(見表5),近幾十年來膠東三市每萬人中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比例增加較大,到2020 年明顯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

表5 1982 年以來山東省與膠東地區每萬人中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數變化

另外,從人口老齡化方面來看,由于煙臺市和威海市近幾十年來人口自然增長率偏低,并較早出現了人口的負增長,因此膠東地區的老齡化趨勢明顯。特別是威海市的老齡化程度最高,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①參見《山東統計年鑒·2021》《青島統計年鑒·2021》《煙臺統計年鑒·2021》《威海統計年鑒·2021》。。到2020 年,65 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已到達19.26%,位列全省第一。老齡化程度高也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水平的提高產生了較大壓力。

2.人口空間分布特征。人口變化既受到國家及區域人口發展政策影響,同時又與空間資源環境相關。特別從人口的空間分布來看,受空間因素的影響較為明顯。通常影響人口空間分布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環境、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因素,其中經濟、社會等因素起著重要作用,而自然因素是其前提基礎。膠東地區人口空間分布變化的基本趨勢是,由相對不發達的中西部向發達的沿??h區遷移,由農村地區向城市遷移。這些變化趨勢可以通過人口密度的時空差異得到說明。

首先,合理的人口密度是一個地區維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指標。從山東省人口密度比較看,膠東地區特別是威海和煙臺早期的人口密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見表6),環境資源壓力相對較小。但是,近年來膠東地區的人口密度超過了山東省平均水平,青島市的人口密度增加最明顯。目前青島市的人口密度最高,明顯高于煙臺和威海,因此面臨著更大的發展壓力。

表6 膠東三市主要年份人口密度與山東省對比(人/平方公里)

其次,從膠東地區人口密度的時空變化看,我們根據1990 年、2000 年、2010 年、2019 年四個時期的人口普查等數據資料,對比分析煙臺市、青島市和威海市各區縣的人口密度30 年來的時空變化趨勢①參見《山東統計年鑒·2021》《青島統計年鑒·2021》《煙臺統計年鑒·2021》《威海統計年鑒·2021》。,主要可以發現如下三個特征:

第一,從1990—2019 年的30 年間,各縣區之間人口密度明顯發生了增加和降低的分化。一是膠東地區的沿海中心城區尤其是西南部和北部,即大致為膠州灣、芝罘灣港區、龍口港區、威海環翠區,人口密度有顯著增加。這些人口密集區基本上都在交通上擁有優良港灣或機場,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吸引了大量流動人口,屬于人口流入集中區。二是有的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并沒有顯著增加,甚至有所下降,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如萊山區、文登區(市)、乳山市、榮成市等。這些地區雖然沿海,但由于交通、配套設施方面的短板等原因,人口密度不增反降。

第二,非沿海地區人口密度變化情況不一。如平度市、萊西市的人口密度略有增加,而萊陽市、棲霞市等地人口密度降低明顯,尤其是棲霞市,近十年來人口流失近15 萬。這些地區受制于空間區位因素影響,沒有明顯獲得藍色海洋經濟和快速城鎮化發展的紅利。

第三,一些地區人口密度不合常規的變化也應引起注意。如蓬萊市作為一個縣級市獨占5A 級景區兩個,4A 級景區兩個,3A 級景區若干,同時長島于2020 年6 月經國務院批準與蓬萊市合并為蓬萊區,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個典型的旅游區域。旅游和自然保護的雙重要求,導致該地區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同時地形、產業發展和區位特征等因素也影響到該地區,出現人口外流。

根據山東省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省登記在冊的流動人口2074.3 萬人,其中以省內流動為主,共1661.4萬人,占全省流動人口的80.09%;與2010年相比,增加739.3萬人,增長80.18%②辛樹人主編:《山東發展統計報告·2021》,第8 頁。。同時人戶分離人口中,轄區內人戶分離占1/4,與2010 年相比,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加492.2 萬人,增長208.38%,高于全國平均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山東省人口流動以省內流動為主。膠東地區發展狀況在山東省內水平較高,更為發達的地區如青島膠州灣地區、威海環翠區、煙臺芝罘港區等,不僅吸引來自省內其他地區的人口,還吸引來自周邊區縣的人口,如威海市區優異的空間區位和發展條件對周邊縣市人口的集聚非常明顯。

關于區域范圍內人口密度的時空演變,除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因素之外,還可以將建成區面積、空間利用類型等因素納入分析。因為人口的聚集或流失除了受到較為顯著的經濟發展因素的推拉作用之外,還受到城市發展空間布局的影響。尤其是對膠東地區來說,新的交通區位優勢使得外向型港口經濟發展迅速,這些區域內港區、工業區、居住區等功能區的聚集對人口密度的空間分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

(二)人口與空間資源的協調性特征

20 世紀中葉之后我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對資源環境帶來了較大壓力,特別是膠東地區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或對空間資源的過度開采利用曾一度帶來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因為資源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長和規模需與空間資源的供給相平衡。這就要求人口增長需要跟資源環境各系統之間協調發展,建立良好的平衡關系?;蛘哒f,人口的增長模式需要與空間資源利用模式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相協調。

為了說明人口增長與空間資源之間的協調性關系,可以用人口壓力指數來表達。所謂人口壓力指數,是指一定區域內人均資源量狀況。如果人口壓力指數小于1,意味著資源承載力相對有余,而人口壓力指數大于1,說明相對于資源承載力,人口超載。比如,從山東省綜合人口壓力指數來看,青島、煙臺和威海三市的綜合人口壓力指數都小于1,其人口與經濟、資源的關系比較協調①《跨世紀的中國人口(山東卷)》,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 年,第166 頁。。因此,人口規模受到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特別是土地資源(耕地)的承載力對人口發展影響較大。

膠東半島海岸線長,具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但是陸地多山地丘陵,平原少,耕地面積有限,淡水資源少,所以在發展種植業等方面存在劣勢(圖2 和表7)。從自然資源方面看,膠東地區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海洋資源,這是發展上的突出優勢條件。

圖2 膠東地區三市土地類型分布(2020 年)(資料來源:根據《山東統計年鑒·2021》《青島統計年鑒·2021》《煙臺統計年鑒·2021》《威海統計年鑒·2021》整理。)

表7 2020 年膠東地區基本資源狀況

從人均耕地面積來看,與山東省平均水平相比,膠東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偏小,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膠東各市面臨著較大的土地承載壓力。2020 年山東省人均耕地面積1.2 畝,低于全國1.4 畝的平均水平。膠東三市的人均耕地面積又均低于全省平均數,如青島市人均耕地面積明顯低于全省,煙臺市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94 畝。從濕地面積看,膠東地區的濕地面積占行政面積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但膠東半島的海洋資源相對非常豐富,沿海地區人們非常重視開發和利用各類海洋資源。特別是20 世紀中葉以來,沿海城市發展速度快,人口大量向沿海地區集中,海洋資源重要性凸顯。改革開放和外向型經濟的興起,又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出了更大需求。山東省于20 世紀90 年代提出了“建設海上山東”,2011 年獲批國內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的國家戰略經濟區,開始實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2022 年進一步制訂實施了《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膠東地區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階段。當然,以往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也存在對近海資源保護不夠、開發過度、資源浪費或緊張的問題。近年來各地開始重視對海洋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在追求海洋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了社會生態效益,取得了區域空間協調發展的新成就。

四、結語

膠東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踐,既具有自身發展的空間邏輯和空間秩序,同時也帶來了生態和經濟社會效應,形成了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蛘哒f,膠東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了空間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這種協調發展的結果,首先是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產業結構。膠東地區依賴空間資源要素和條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確立了與區域空間結構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高。例如,從人均GDP 指標來看,膠東地區一直處于山東省前列,近幾十年來增長趨勢明顯,特別是青島市居于領先位置,生產總值2020 年已達到12400.56 億元,穩居全省第1 位。

在地區生產總值的產業結構方面,膠東三市的產業結構構成情況存在差異,例如2020 年,威海市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煙臺市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而青島市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高于全?。ㄒ姳?)。但是,從膠東三市的產業結構構成的歷史變化來說,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產業融合較好,結構關系的變化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新中國成立初期,膠東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和服務業非常薄弱。特別是煙臺市和威海市,當時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占比約80%,第二產業占比遠遠低于青島市,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改革開放以來,膠東地區重視工業,并兼顧農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因此在第二產業比重不斷上升的同時,產業結構也更加合理,成為山東省乃至國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良好的地區之一。

表8 2020 年膠東三市產業結構構成情況(%)

三產增加值變化可反映產業結構轉型中各類產業的發展速度,其中第三產業比重可反映一地區經濟發展的先進程度,其比重的上升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和融合的主要表現。綜合來看,膠東三市近20 年來第三產業增加值上升速度最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0 年以來,青島、威海、煙臺三市第三產業比重分別上升了19、19.2、19.7 個百分點,而第一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明顯下降。比較而言,青島市經濟發展程度一直比另外兩市領先,早期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也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次,膠東地區以海洋業為特色,走綠色發展之路,取得了生態效益與經濟社會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結果。膠東地區現代化進展的主要特點表現為:一是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優勢,發展藍色海洋經濟。近年來膠東三市海洋產業快速發展,并不斷轉型升級,海洋經濟總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提高,藍色經濟的優勢更加凸顯。二是走“綠色化”發展道路,重視空間資源保護和開發,旅游業等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三是膠東各市注重區域及城鄉協調發展,近年來在發展“藍色經濟區”和“海洋強省”等戰略下,形成了良好的區域合作關系,使空間資源要素得到合理開發與配置,促進了區域及城鄉間的良性互動和發展。

猜你喜歡
膠東山東省人口
山東省交通運輸研究會正式成立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眷 戀
——山東省濟寧市老年大學之歌
膠東面塑——花餑餑
人口最少的國家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據下滑引關注
山東省即墨市
誕生于抗戰時期的膠東育兒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