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研究
——基于改進的整合技術接受模型

2024-02-03 11:49劉麗娜周發強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村大學生模型

劉麗娜, 周發強, 康 超

(內江師范學院 黨委辦公室, 四川 內江 641100)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返鄉創業、就業。然而,大學生在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收入水平較低等諸多問題。在英國,為鼓勵大學生創業,相關政策不斷向高等教育傾斜。英國政府認為,大學的技能培訓、創業孵化以及對初創企業的優惠政策是促成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礎工程[1]。為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激發創業熱情,韓國政府采取了許多保護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如建立扶持基金和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在韓國各種鼓勵措施中,效果最直接的是成立以大學為依托的“創業支援中心”。此外,為了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韓國政府為每個大學生農業創業小組提供1000萬韓元資金,并在道、市、郡成立“回鄉創業咨詢服務中心”,提供相關服務[2]。在國內,張橋、唐玉鳳建議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響應國家號召,到條件相對艱苦的農村地區去磨煉意志、發揮作用[3]。宋歡則著重強調農村環境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政府對大學生的“過程服務”力度不夠,大學生的創業技能和經驗不足,這些都需要在后期繼續加強[4]。涂淑芬認為,新時期要大力推動大學生返鄉創業,解決鄉村振興人才短板問題,需要國家加強政策支持來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產業[5]。何雯、李晨曦肯定大學生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大學生群體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人才支撐,高校應該豐富大學生返鄉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返鄉創業,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率[6]。

最新文獻也對大學生返鄉相關情況進行了研究。李團團認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地方政府應與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形成合力,科學合理整合與配置人力資源,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發展渠道[7]。墻艷紅強調,良好的返鄉就業創業氛圍能夠積極吸引人才,所以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營造良好返鄉就業創業氛圍[8]。周燕莉認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因此,應將先進理論知識與技能應用于創業實踐,進而帶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9]。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村現代化。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教師“優師計劃”“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等[10]。因此,引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農村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養職能的客觀體現。綜上,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立足農村現代化,以黨和國家事業各項政策為指引,了解大學生對返鄉就業期待程度,實踐認知程度等,探究在農村現代化背景下影響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一、研究設計

(一)理論基礎

一是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共同體理論。大學生作為參與者做出的決定是基于他們對于鄉村共同體的貢獻,而不只關涉個人利益[11]。二是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提出的動機理論。鄉村振興政策以一定方式引起并維持大學生行為的內部喚醒狀態,是大學生為追求自我目標的主觀愿望或意向,以及自覺意識[12]。三是情感理論。羅杰斯是情感理論的重要代表。很多大學生雖然到城市讀書,擁有較高學歷,但是對鄉村卻有獨特情感,他們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知識推進鄉村振興[13]。四是赫爾提出的誘因理論。大學生在就業時受到學歷、專業等外在因素刺激后,返鄉就業、創業會對大學生充滿誘惑,并具有持久推動力[14]。五是亨利·塔菲爾、約翰·特納等人提出的社會認同理論。當代大學生習慣性把自己對群體的認識擺在核心位置,認為社會群體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很有榮譽感[15]。

(二)研究模型與假設

整合技術接受模型是Avenkatesh, Morris,Davis等人在理性行為理論、技術接受模型等理論模型基礎上,將主要因素進行整合而形成的綜合模型[16]。變量包含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群影響、便利條件、行為意向、行為、性別、年齡、經驗和自愿使用。影響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因素很多。自我因素會影響大學生是否可以很好地進行返鄉創業。前期準備會極大影響大學生返鄉的意愿。政策宣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返鄉積極性。社群影響也是影響學生返鄉創業的重要因素。個人的努力預期會影響大學生對返鄉創業的認識。因此,根據前期文獻綜述和理論基礎,針對上述內容提出以下假設:

H1:返鄉政策實施情況(MA)對返鄉意愿呈顯著正向影響。

H2:返鄉政策實施情況(MA)對返鄉行動呈顯著正向影響。

H3:返鄉意愿(WH)對返鄉行動呈顯著正向影響。

H4:返鄉意愿(WH)在返鄉政策實施(MA)與返鄉行動之間起中介作用。

(三)變量及測量

本研究的七個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變量及其測量

表1(續)

這七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模型圖

(四)調查對象與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為在四川省內各高校在讀的大學生(包括研究生),并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形成相應的研究維度。然后針對研究維度,根據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就業創業的認知和接受程度,設計李克特量表,形成評價測量項目。為確保問卷準確合理,在正式發放問卷之前進行預收集并針對問卷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以保證問卷適合大學生填寫的同時兼顧科學性。問卷由41道封閉式問題、2道開放式問題和6道個人背景信息題組成[17]。

(五)調查實施

正式問卷(量表)設計好后,通過問卷星平臺發布問卷。利用隨機抽樣和滾雪球抽樣,將問卷推送給課題組日常掌握的工作群(QQ、微信等),前后歷時10天,共收回有效問卷1 017份?;ヂ摼W飛速發展和新媒體的便捷應用,大大消解了本次網絡調查的系統誤差、抽樣框誤差、重復或遺漏誤差及無回答誤差。樣本的性別、年級、家庭所在地、政治面貌、專業類別等特征如表2所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六)數據分析

使用SPSS 26.0和AMOS23.0對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情況進行定量數據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人口統計學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檢驗。

二、研究結果

(一)樣本描述性統計

從表2可知,1017個樣本中,樣本的性別、年級、學科類別、生源地、家庭月收入以及月薪資期望等分布符合實際情況,樣本代表性較好。

(二)各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2 樣本描述性統計

表3 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利用SPSS26.0對1017份有效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各測量題項的最值、平均值、標準差、中位數等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知,(1)各變量測量題項的平均值在3.669到3.847之間,即調查對象更偏向贊同的觀點;(2)調查數據的各個題項最大值為5,最小值為1,且峰值的絕對值都小于10,偏度的絕對值都小于3,樣本數據可以視為呈正態分布,滿足后續的分析條件;(3)樣本數據中自我因素的得分最高,返鄉行動得分最低。

(三)信度和效度分析

表4 研究模型所涉及變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從表4可知,研究模型涉及7個變量,共設計41個觀測題目。通過信度分析發現,在自我因素(SF)維度上,由于SF5“項已刪除的α系數”大于“Cronbach α系數”,因此予以刪除,最后保留40個觀測題目。

進一步對本研究所涉及的變量進行信度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來檢驗樣本優良與否,如表4所示。該表顯示,各變量的克隆巴赫系數在0.782到0.921內變化,均大于0.7,表明樣本信度較好;CITC值均大于0.4,說明分析項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關系,同時也說明信度水平良好。根據各潛變量平均萃取方差(AVE)及相應可觀測變量負載來檢驗收斂效度,KMO在0.672到0.941之間,說明研究樣本整體適合提取信息,效度較好;因子載荷系數在0.729到0.879之間變化,AVE值在0.546到0.632之間變化,兩者都大于0.5;CR值在0.791到0.923之間,均大于0.7,說明樣本收斂效度較好。

(四)回歸分析

1. 政策實施情況影響返鄉意愿的回歸分析

表5 返鄉政策實施情況影響返鄉意愿的回歸分析

從表5可知,將SA、CI、PD、PR和SF作為自變量,而將WH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從上表可以看出,模型公式為:WH=0.194+0.788SA+ 0.010CI-0.113PD-0.015PR+0.272SF,模型的R方值為0.752,意味著SA、CI、PD、PR和SF可以解釋WH的75.2%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F=614.755,P<0.05)。針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發現,模型中有VIF值大于5,但是小于10,可以進行回歸分析。具體分析可知,SA的回歸系數值為0.788(t=19.623,P<0.05),意味著SA會對WH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CI的回歸系數值為0.010(t=0.233,P>0.05),意味著CI并不會對WH產生影響關系。PD的回歸系數值為-0.113(t=-2.605,P<0.05),意味著PD會對WH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PR的回歸系數值為-0.015(t=-0.467,P>0.05),意味著PR并不會對WH產生影響關系。SF的回歸系數值為0.272(t=6.268,P<0.05),意味著SF會對WH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2.政策實施情況影響返鄉行動的回歸分析

表6 返鄉政策實施情況影響返鄉行動的回歸分析

從表6可知,將SA、CI、PD、PR和SF作為自變量,而將HA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模型公式為:HA=-0.044+0.485SA+0.012CI+0.177PD+0.448PR-0.126SF,模型R方值為0.787,意味著SA、CI、PD、PR和SF可以解釋HA的78.7%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F=746.366,P<0.05)。針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發現,模型中有VIF值大于5,但是小于10,可以進行回歸分析。具體分析可知,SA的回歸系數值為0.485(t=12.362,P<0.05),意味著SA會對HA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CI的回歸系數值為0.012(t=0.273,P>0.05),意味著CI并不會對HA產生影響關系。PD的回歸系數值為0.177(t=4.182,P<0.05),意味著PD會對HA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PR的回歸系數值為0.448(t=14.251,P<0.05),意味著PR會對HA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SF的回歸系數值為-0.126(t=-2.965,P<0.05),意味著SF會對HA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

(五)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運用AMOS 24.0軟件對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如圖2所示的模型路徑系數圖,并得到如表7所示實證檢驗結果。

圖2 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圖

通過表7可知,構建的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結構方程模型和數據擬合狀況良好,結構方程模型的因果模型得到實證數據支持,說明路徑分析假設有效。

表8 大學生返鄉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的標準化路徑系數及檢驗結果

根據標準化回歸系數判定,從表8可知,在影響政策實施的前期準備、自我因素、政策宣傳、社群影響和努力預期共5個因素中,社群影響>政策宣傳>努力預期>自我因素>前期準備。此外,還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政策實施(MA)對返鄉意愿呈現正向影響(β=0.916,P<0.05),因此假設1成立。

政策實施(MA)對返鄉行動呈現顯著正向影響(β=0.759,P<0.05),因此假設2成立。

返鄉意愿(WH)對返鄉行動呈現顯著正向影響(β=0.225,P<0.05),因此假設3成立。

表9 中介效應分析結果

根據表9可知,ab表示返鄉政策實施→返鄉意愿→返鄉行動路徑系數,由于Lower和Upper不包含0,且P值小于0.05,所以存在完全中介效果,假設4成立。

三、現代化背景下大學生返鄉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層面

1. 政策體系不夠完善

與城市相比,鄉村基礎設施、創業條件相對較差。調查顯示,僅有21.93%的大學生認為“國家大力推動鄉村振興,鄉村基礎設施等不斷完善,鄉村更加具有吸引力”。為改善大學生返鄉創業環境,國家出臺了大量優惠政策,提供了大量創業服務。但是,很多政策落實不夠到位,大學生無法及時獲得無息創業貸款、免費辦公場地或者便利的行政審批程序等;對于返鄉就業、創業的特殊性,國家政策還存在一些局限[18]。僅有16.91%的大學生認為“返鄉就業有補貼支持,薪資壓力得到緩解”。

2.服務體系不夠健全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政府在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調控作用[19]。由于大學生缺乏在創業就業上的經驗和具體認知,只有依賴政府宏觀調控,才能解決初期面臨的困難。但是,初期階段后,政府缺乏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運營階段相匹配的支撐和服務體系,缺乏相應的制度支持和資金支持。調查顯示,僅有19.7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返鄉創業有稅費減免等政策支持,20.8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政府補貼政策和銀行創業貸款可以減輕我的創業資金壓力”,16.91%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農村保險額度和范圍擴大,給我的創業提供資金保障”,23.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國家對大學生返鄉就業提供了各種政策支持”。

(二)學校層面

1.實踐條件不夠理想

當前,雖然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但與傳統的教學內容相比,這部分活動仍然處于一種弱勢狀態。一些部門雖然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卻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硬件條件,而且在環境建設方面資金投入不足。僅有21.5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在大學期間,我培養了較好的創新創業意識”,17.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參與過一些創新實踐活動,培養了創業職業技能,有一定的專業水平”,19.17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有過組建創新創業團隊的基礎,有一定的組建能力”。

2.師資隊伍存在不足

教師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理論指導以及實踐經驗指導。然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并沒有充足的實踐經驗,他們沒有豐富的創業經歷,因此僅僅能夠給學生們講解一些理論知識,當遇到實際的創業問題時,往往不能夠迅速地找到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現在高校對于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教學重點大部分放在了理論知識方面,導致大學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與掌握了返鄉創業就業知識理論,但是缺乏切實可行的創業就業實踐及創業思想思維。僅有19.7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學校鼓勵和支持我們返鄉創業,并為我們解讀相關國家政策”,21.7%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通過互聯網等途徑,讓我了解到了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許多故事并學習到了相關經驗”。

(三)社會層面

1.創業就業觀念相對保守

受傳統教育觀念、成才觀念和親戚朋友影響,大部分人把返鄉創業就業的大學生視為“沒出息”,從鄉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把“走出鄉村,走進大城市,在大城市扎根”視為評判成功與否的標準,尤其是名校畢業的大學生[12]。在這種“背井離鄉”教育觀、成才觀的影響下,大學生很少有因為熱愛鄉村工作,想要建設美好鄉村而返鄉的。僅有20.8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家鄉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使我有意愿返鄉就業”,僅有18.6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鄉村工作者在鄉村振興上取得的偉大成就使我有意愿返鄉就業”。

2.信息獲取渠道相對閉塞

大學生獲取創業與就業相關信息的通道較為閉塞和狹窄,無法了解何種崗位或領域需要何種人才。學生與社會、市場環境接觸有限,不能快速獲取創業就業機會和相關信息,導致他們無法根據自身的意愿快速融入鄉村環境[13]。

3.發展環境欠佳

近年來,鄉村經濟環境與城市經濟環境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部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雖然有所完善,但構建程度仍然較低,生活質量與生活環境較差;二是部分農村經濟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投入與產出不對等。僅有18.09%的大學生認為“鄉村發展具有很強的發展空間,發展前景好”;21.24%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從鄉村基層做起,可以更好地豐富和提升自己”;21.57%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返鄉就業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幫助鄉村實現現代化,找到適合鄉村發展的方向”。

根據大壩壩坡穩定分析計算結果表6,死水位及正常水位穩定滲流工況上下游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均大于1,說明壩坡尚未失穩,與工程運行實際相符;正常水位降落工況上游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小于1,說明該工況壩坡失穩,同時滑弧位置與工程實際病害相符。

(四)家庭層面

本次問卷調查得出來自縣級城市、鄉(鎮)、農村的學生有856人,占84.18%;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及以下122人,占12%;在3 001-5 000元242人,占23.8%;5 001-8 000元334人,占32.84%??梢?大部分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比較低,經濟條件大部分不算太好。此外,在影響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家庭因素中,僅有20.7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父母都是在家鄉,自己對鄉村的情況很了解”;20.0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父母希望自己以后能夠回鄉村工作,離他們近一點”;20.2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很多親人都在鄉村,以后在鄉村的工作支持率高”。在大學生返鄉創業影響因素中,家庭經濟條件和支持情況是比較關鍵的兩個因素: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好,大學生選擇返鄉就業創業的概率會增加,家長會充分給予精神鼓勵和資金支持;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差,資金和支持就很難提供。

(五)個人層面

1.自我認識不足

政策缺失、引導缺失和家庭感召缺乏屬于外部原因,真正導致農村籍大學生拒絕返鄉就業創業的內部原因在于大學生自己本身[14]。大部分農村籍大學生對自我的價值定位和職業發展規劃缺乏清晰的認識,在就業選擇時盲目從眾,隨大流。僅有22.52%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返鄉就業的所有成本都會比在城市的成本少,會使我有更多資金投入工作”;19.9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家鄉生活節奏慢、競爭壓力小,返鄉就業使我的工作前景廣闊”。

2.自我加壓不夠

大學生在返鄉創業的道路上面臨著許多挑戰,既要具有很強的能力,又要具有很高的素質[16]。大學生接觸比較多的除了同學,就是教師,參加的基本都是模擬創新創業比賽,無論是社會資源,還是創業能力都比較差。僅有22.91%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想通過在鄉村的工作更好地鍛煉自己,不怕苦,不怕累”。

四、現代化背景下促進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措施

(一)政府層面

1.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

政府可以從“五堅持”來改善農村發展環境: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分類施策;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統籌推進; 堅持立足農村,突出鄉土特色;堅持問需于民,突出農民主體;堅持持續推進,突出健全機制;從五個方面發力,不斷完善不足之處,逐步改善農村環境。

2.構建創業就業服務體系

地方政府應加強大學生創業就業后期指導。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風險,從而增加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動搖其返鄉信念。因此,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針對大學生創業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服務措施[16]。

3.加大返鄉政策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在執行創業管控措施的過程中,應當為大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扶持,簡化創業登記與注冊形式,開設獨立辦公窗口,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應當將國家最新的優惠政策與方針實時同步到創業必讀文件當中,引導大學生全面掌握國家政策。

(二)學校層面

1.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高校應加大政策引導力度,鼓勵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高校共青團、青聯等青年群眾組織要大力表彰大學生創業的先進典型,廣泛宣傳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經驗;高校媒體要運用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典型,大力弘揚“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務實圖強”的創業精神。

2.構建優良的師資隊伍

我國高校迫切需要從師資培訓目標、師資培訓主體、師資培訓形式、師資培訓資源等方面下功夫。高校創新創業師資培訓目標要聚焦于教師創新創業理論基礎、創新創業操作知識、創新創業專業課程教材建設、創新創業教學方法、創新創業形勢政策等綜合素養的提升。

3.強化大學生創業實踐

當代大學生具備較為豐富的文化理論知識,但在走出校門創業就業的過程中不僅缺乏創業實踐能力,還缺少相應的機會與平臺。因此,高??梢酝ㄟ^與社會企業進行對接與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就業實踐機會與平臺。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梢赃x派具有返鄉創業就業意愿的大學生到農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三)社會層面

1.轉變傳統就業觀念

在目前城市就業競爭環境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摒棄只追求在城市發展的思想觀念,可以將未來發展方向適當地轉移到農村地區。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應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抓住時代發展機遇,為鄉村振興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構建信息管理平臺

地方政府應構建對接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信息發布與管理平臺,及時發布相關政策,面向大學生公布不同領域的招聘信息[17]。鄉鎮政府需在該項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制定科學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在農村投資建廠。地方政府需將重要信息及時發布在網絡平臺,使大學生能動態關注與了解農村建設與發展現狀。

(四)家庭層面

農村、城鎮父母很多都不了解返鄉創業就業,傳統觀念認為創業就業難上加難。在此背景下,社區、村委可以聚集居民、村民一起,為他們講解現在創業就業的形勢,返鄉創業就業的優勢和好處,對于返鄉大學生政府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他們更了解大學生的返鄉創業就業,逐漸轉變他們以前的社會觀念。

(五)個人層面

在返鄉創業就業中,經常要做出各種各樣的決策。這些決策都會對最后的意愿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大學生需要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找出其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在下一次面臨類似問題時,做出更明智、更正確的決策。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因此,尋求他人的反饋和建議就顯得尤為重要??梢韵蛲瑢W、老師或者朋友請教,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

猜你喜歡
農村大學生模型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FLUKA幾何模型到CAD幾何模型轉換方法初步研究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