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喝動詞語義地圖模型研究

2024-02-04 13:58唐雨童
紅河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益處例句賓語

唐雨童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086)

吃與喝是維持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活動之一,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基本現象,往往成為各民族語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詞匯,中外先賢們也都對吃喝義動詞進行了各個方面的研究。隨著語言類型學的興起,我國學者也開始以類型學的眼光審視吃喝義動詞。目前,賈燕子和吳福祥[1]在這方面研究較為深入,借鑒詞匯類型學的理論框架,考察漢語“吃”“喝”概念的詞匯化和范疇化、“吃”“喝”類動詞的多義性及其所具有的形態句法特征,探求了漢語“吃”“喝”類動詞在歷時演變及共時分布中所呈現的共性傾向和個性特征

前人的研究成果十分可圈可點,但是仍有可供探討的空間。本文采用語義地圖模型的理論和方法,可以避免傳統語言類型學堆砌語料、脈絡不清、重點不明的缺陷。同時有利于將共時與歷時相結合,漢語與世界語言相結合,使漢語的研究成果豐富世界語言類型學研究。

語義地圖模型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不同語言對應或相關的多功能形式在語義組織上存在相似性,具有共同的制約和限制,目標則是揭示不同模式背后的跨語言規律性。因此,語義地圖模型理論與傳統類型學目標一致,都是通過跨語言比較揭示不同語言的內在規律性,但是又有獨有的優勢,那就是采用幾何圖形來表征語法形式的多功能性,能直觀顯示出不同語言在語義組織形式上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突破紛繁復雜的語言表象,幫助我們找到規律。

一、語言取樣

本文在賈燕子和吳福祥的研究基礎之上,系統考察了12種漢語方言和世界語言,共選取出19個吃喝動詞,并據此繪制語義地圖。12種語言分別是:5種漢藏語(普通話、冀魯官話、廣東方言、福建方言和海南方言①)、1種尼日爾-科爾多凡語系(Moore語)、1種亞非語系(阿姆哈拉語)、1種新幾內亞語言(Manambu語)、兩種印歐語系(英語、法語)、1種閃含語系(豪薩語)和韓語。我們從中選取了19個動詞來構建吃喝動詞的概念空間,進而繪制出語義圖。

二、功能界定和統計

根據這12種方言和語言的19個動詞的多義功能表現,我們可以確定出15個概念空間上的“節點”。對于選取這些節點的標準,我們采用de Haan[2]135的標準,他認為這些概念空間上的節點必須具有“基元”和“獨有”兩種屬性?!盎浴笔侵腹δ懿豢稍龠M一步切分,“獨有性”指編碼必須具有可區別性。有些特定功能在一種語言中用同一種語法形式表達,無法區分,但是在另外一種語言中卻是需要用不同的語法形式表達,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特定功能必須被視為不同的功能②。顯然,跨語言的比較是關鍵,我們歸納出的15個概念空間節點正是通過跨語言對比得到的。

不同于前人主要研究吃喝動詞自身的語義,本篇文章主要考察吃喝動詞的搭配對象,以此為基礎構建語義圖,具體分類界定如下③:

(1)固體類食物,通過口部咀嚼吞咽,如米飯、菜肴,簡稱固體類。

(2)半固體半流體類食物,如粥、湯、羹等,簡稱半固體類。

(3)流體類食物和飲品,如水、酒、茶等等,簡稱流體類。

(4)藥品類,包括固體的藥片、膠囊等,也包括液體的湯藥類,簡稱藥品類。

(5)香煙類,包括卷煙、雪茄和煙絲等,簡稱煙類。

(6)有口部咀嚼但沒有吞咽動作的非食物類,如口香糖、甘蔗、檳榔等等,簡稱口香糖類。

(7)經由口鼻呼吸道進入人體的粉塵類,如粉筆灰、灰塵等,簡稱粉塵類。

(8)經由口鼻呼吸道進入人體的氣體類,如風、空氣等,簡稱氣體類。

(9)物質和精神層面獲得的益處,簡稱益處類。

(10)物質和精神層面遭受的損失、折磨、不愉快不如意,簡稱損失類。

(11)可吸收消耗、吞沒、征服、破壞消滅的對象物體,簡稱可吸收類。

(12)需要閱讀、理解的思想、理論和知識,簡稱知識類。

(13)人稱代詞或指人名詞,簡稱指人類。

(14)各種非典型賓語,如“吃大碗”(工具)、“吃老本”(來源)、“吃零嘴”(方式)等,簡稱非典型類。

(15)表示年齡的詞語,簡稱年歲類。

(l6)努力想要建立、達成的目標,簡稱目標類。

三、吃喝動詞概念空間及語義圖

語義圖模型的分析步驟包括構建概念空間、繪制語義圖和分析解釋。

首先是構建概念空間。在確定功能的選擇之后,就要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將功能做出最合理的排列。

此處構建概念空間的方法主要參考張定《漢語多功能語言形式的語義圖視角》[3],基本原則有兩點:第一,概念空間必須能反映不同功能間的親疏關系,而親疏關系主要通過不同語言間的對比得出。第二,任何多功能形式所表達的不同功能都要在概念空間上占據鄰接性的區域,也就是同一種語言中吃喝類動詞的不同功能都必須在語義圖上毗鄰,而不能有被隔開或切斷的情況,這一步也要借助跨語言對比。以上兩點保證了語義圖模型理論的優勢,即可以直觀體現多功能形式共時分布的親疏性和規律性。根據以上原則可將吃喝動詞的概念空間構建出來,并利用相關語料進行驗證(圖1)。

圖1 吃喝動詞概念空間

其次是繪制語義圖。我們選取一些方言或語言繪制出具體語言吃喝動詞的語義圖,并舉出相應的例句:

(一)普通話

普通話的“吃”具有固體類、藥品類、口香糖類、粉塵類、益處類、損失類、可吸收類、指人類、非典型類9項功能?!昂取本哂邪牍腆w類、流體類2項功能(圖2)。

圖2 普通話吃喝動詞語義圖

“吃”動詞例句:

⑴固體類:穆女士咂摸著咖啡的回味,想象著方先生吃過嫩雞蛋必能健康起來。(老舍《善人》)

⑵藥品類:她倒了一杯水讓他吃藥。(董妮《火爆佳人獵夫記》)

⑶粉塵類:然后,炮車一搖一顛,揚起大陣灰塵,讓步兵在后面吃土(劉白羽《第二個太陽》)

⑷口香糖類:他當年在吃甘蔗時,總是慢悠悠地不肯立刻去啃那多汁的精髓部分。(詹姆斯·希爾頓《消失的地平線》)

⑸可吸收類:印版畫,中國宣紙第一,世界無比。它溫潤、柔和、敦厚、吃墨。(第一版《漢語大詞典·卷一》)

⑹益處類:因為一些學校退書,實際上花了16萬元,吃回扣 4萬多元(《人民日報》,1999)

⑺損失類:因為報刊不愿因此得罪人,甚至因此吃官司、挨批評(《人民日報》,1998)

⑻指人類: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第一版《漢語大詞典·卷一》)

⑼非典型類:柳柳吃食堂 住單身樓,容容怕柳柳寂寞想家,退乘時就讓柳柳跟著自己回家,同吃同住,形影不離。(王雄《車轍》)

“喝”動詞例句:

⑴我每天都喝粥(微博,2005-03-19)

⑵流體類:一切都是從喝一杯水開始(微博,2002-08-10)

(二)廣東方言(粵語)

廣東方言中表示“吃”的動詞為“食”,具有固體類、半固體類、流體類、藥品類、煙類、口香糖類、益處類、損失類、可吸收類、知識類、非典型類11項功能。表達“喝”的動詞有“飲”“啜”“啉”三個動詞,具有流體類、藥品類、非典型類3項功能(圖3)。

圖3 廣東方言吃喝動詞語義圖

“食”動詞例句:

⑴固體類:食兩支黃豆就想上天(《方言大詞典》[4]2809)(下同)

⑵半固體類:食糖水(P2809)

⑶流體類:食奶、食茶(P2811)

⑷煙類:食一口水煙(P2816)

⑸藥品類:食藥(P2809)

⑹粉塵類:食粉筆灰(P2813)

為了驗證上述光伏逆變器設計的正確性,制作了一臺逆變器電路板,如圖8所示. 帶阻性負載時輸出電壓波形如圖9所示,可以看出,輸出電壓約為230 V,諧波含量小于3%,頻率為50 Hz,波形光滑,無毛刺,可以為供給設備作交流電用.實測在輸出功率為100 W時轉換效率達到95.6%,完全適用于民用,有著很好的推廣前景.

⑺口香糖類:食檳榔(P2809)

⑻可吸收類:使車食馬(P2809)

⑼氣體類:食風(受風力而前進)(P2811)

⑽損失類:食氣(受氣)(P2813)

⑾益處類:食錢(P2816)

⑿非典型類:食工資、食食堂(P2816)

“飲”動詞例句:

(三)海南方言(閩語)

海南方言中表示“吃”的動詞為“食”,具有固體類、半固體類、流體類、煙類、口香糖類、粉塵類、益處類、指人類、非典型類、年歲類、目標類12項功能。表達“喝”的動詞有為“啜”,具有半固體類、流體類2項功能(圖4)。

圖4 海南方言吃喝動詞語義圖

“食”動詞例句:

⑴ 固體類:食飯(《方言大詞典》[4]P2809)(下同)

⑵ 半固體類:食糜(P2811)

⑶ 流體類:食水(P2809)

⑷ 煙類:食煙(P2810)

⑸ 口香糖類:食檳榔(P2809)

⑹ 粉塵類:食粉筆灰(P2813)

⑺ 可吸收類:食工(花費工時多)、食神(耗費精神)(P2810)

⑻ 益處類:食便宜(占便宜)(P2813)

⑼ 損失類:食拙(受損失)(P2811)

⑽ 指人類:食軟驚硬(欺軟怕硬)(P2809)

⑾ 非典型類:食軟飯(P2814)

⑿ 年歲類:食到九十歲(活到九十歲)(P2812)

⒀ 目標類:食志氣(立志)(P2811)

⒁ 氣體類:食風(呼吸新鮮空氣)(P2813)

“啜”動詞例句:

⑴ 半固體類:啜飲(喝米湯)(P3761)

⑵ 流體類:啜酒、啜湯(P3761)

(四)阿姆哈拉語(亞非語系)

阿姆哈拉語中表示“吃”的動詞為b?l,具有固體類、益處類、可吸收類、指人類4項功能。表達“喝”的動詞為t?t,具有流體類、煙類、氣體類、可吸收類4項功能(圖5)。

圖5 阿姆哈拉語吃喝動詞語義圖

b?ll例句:

⑴ 固體類:birtukan b?ll-acˇcˇ(轉引自John Newman&Daniel Aberra[5]256)(下同)

orange eat

she ate an orange

⑵ 可吸收類:m?kina-ye nedaj b?ll-a(P256)

car-my fuel eat

my car consumes a lot of fuel

⑶ 指人類:b?ll-ahu-t(P257)

drink him

I defeated him

⑷ 益處類:d?moz b?ll-acˇcˇ(P257)

salary eat

she received her salary

t?t例句:

⑴ 流體類:s?w-y?w bira t′?t′t-a(P265)

man beer drink

the man drank beer

⑵ 煙類:sigara t′?t′t-a(P266)

cigarette drink

he smoked cigarette

⑶ 可吸收類:m?kina-ye nedaj bell-a(P265)

car-my fuel eat

my car consumes a lot of fuel

⑷ 指人類:t′?t′t′a-hu-t(P267)

drink him

I punched him

(五)豪薩語(閃含語系)

豪薩語中表示“吃”的動詞為ci,具有固體類、益處類、損失類、可吸收類、指人類、目標類、知識類7項功能。表達“喝”的動詞為shaa,具有流體類、煙類、益處類、損失類、可吸收類5項功能(圖6)。

圖6 豪薩語吃喝動詞語義圖

ci例句:

⑴ 固體類:naa ci a‵ya‵ba‵(轉引自PhilipJ.Jaggar&Malami Buba[6]235)(下同)

eat banana

I ate a banana

⑵ 可吸收類:naaye‵e yaa ci ku‵rwar~ yaaro‵o‵(P235)

sorcerer eat spirit.of boy

the sorcerer has taken over the boy’s spirit

⑶ 損失類:mun ci zamaa ya^u(P236)

eat waiting today

we’ve suffered a long wait today

⑷ 益處類:Mazaa da‵ maataa duk zaa su‵ ci mo‵oriyar wanna‵n maaga‵nii(P236)

men and women all eat benefit.of this medicine

men and women will all gain the benefit of this medicine

⑸ 指人類:ko‵ogii yaa cii sh?‵(P235)

river eat

he drowned(the river ate him)

⑹ 目標類:dan sarkii za^i ci sa‵rauta‵a(P238)

son of emir eat kingship

the emir’s son will get/secure the kinship

⑺ 知識類:daali‵bii yaa ci litafii(P239)

student eat book

the student read the book thoroughly

shaa例句:

⑴ 流體類:za^n shaa ruwaa(P245)

drink water

I will drink some water

⑵ 煙類:kin daina` sha^n taaba`a`(P247)

stop drinking.of tabacoo

have you stopped smoking?

⑶ 益處類:ya^araa sun shaa daadii(P247)

children drink happiness

the children had a really good time

⑷ 損失類:suna`a sha^n wa`hala`a(P250)

drinking.of trouble

they are really suffering trouble

⑸ 可吸收類:zane`e` yaa shaa baabaa(P253)

cloth drink indigo dye

the cloth has taken/absorbed the indigo dye well

(六)韓語

韓語中表示“吃”的動詞為mek-,具有固體類、煙類、益處類、損失類、可吸收類、指人類六項功能,表示“喝”的動詞為masi-,具有流體類、氣體類兩項功能(圖7)。

圖7 韓語吃喝動詞語義圖

mek-例句:

⑴ 固體類:Chelswu-ka pap-ul mek-ess-ta(轉引自Jae Jung Song[7]198)(下同)

Chelsoo meal eat

Chelsoo ate a meal

⑵ 煙類:ku salam-un tampay (sa) meknun ton-i emcheng-nata(P198)

the man cigarette (buy) eat money substantial-is

the man spends a lot of money on (buying and)smoking cigarettes.

⑶ 益處類:ku cengchiin-un noymwul-ul emcheng mek-ess-ta(P199)

the politician bribe many eat

the politician took many bribes.

⑷ 損失類:ku salam -un nam-uy il-lo yok-ul mek-ess-ta(P199)

the man- others business-because.of criticism eat

the man received criticism because of someone else(‘s fault)

⑸ 可吸收類:ku salam-un caki pwumo-uy caysan-ul ta tul-e-mek-ess-ta(P205)

the man self parents assets all lift-eat

the man used up/wasted all of his parents’ assets

⑹ 指人類:na-num ce yeca-ka mek-epo-ko(P206)

that woman eat-try

I like to try to have sex with that woman

masi-例句:

⑴ 流體類:Chelswu-ka mwul-ul masi-ess-t a(P214)

Chelsoo water drink

Chelsoo drank water

⑵ 氣體類:ku ai-num chan kongki-lul memwu manhi masi-ese(P215)

the child cold air too much

drink-because

kamki-lul keli-ess-ta

cold- catch

the child caught a cold because he took in too much cold air

四、規律及蘊含共性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如下規律和蘊含共性:

(一)吃類動詞功能項多于喝類動詞

在考察的12種方言和語言中吃類動詞的功能都明顯多于喝類動詞,如漢語普通話“吃”有9項功能,“喝”只有2項,法語“manger”有4項,“boire”只有1項,只有阿姆哈拉語吃動詞和喝動詞的功能都是4項。

對此,我們可以從語言本身和語言之外兩個角度進行解釋。

首先,這是語言自身特點和詞匯發展演變的結果。以漢語普通話為例,賈燕子和吳福祥[1]指出,“‘吃’帶非典型賓語的現象應該與漢語作為孤立——分析型語言的類型特征密切相關”。唐宋元時期,動詞“吃”的賓語在語義上都是受事。明清時期,“吃”所帶賓語的語義范圍開始擴大[8],新出現了工具賓語如“吃癲碗”(《水滸傳》)、處所賓語如“吃過十來處好酒肆”(《水滸傳》)、來源賓語如“管山吃山,管水吃水”(《樸通事》)。到了現代,無論是普通話還是方言中,“吃”都可以帶非典型賓語類,非典型賓語在漢藏語系的載瓦語、越南語、苗語、壯語、泰語等分析型語言中也有出現,但在阿爾泰語系、印歐語系等屈折型語言中暫未發現。因此,語言類型是決定“吃”類動詞帶非典型賓語這一功能的重要因素。

詞匯發展演變也導致了“吃”與“喝”在功能上的差別。在現代漢語吃喝類動詞中,“食”與“飲”最早出現于甲骨文和金文中,至遲到晚唐五代,“吃”已經完成了對“食”和“飲”的替換[9]。上古時期人們認為“吃飯”和“喝水”是有區別的,分別用“食”和“飲”表示;近代人們認為這兩個動作沒有區別,屬同一類,都用“吃”表示;到了現代普通話中,人們又認為這兩者有區別,分別用“吃”和“喝”表示。所以現在廣東方言、海南方言、廈門方言中使用的“食”承自上古,比普通話中承自中古晚期的“吃”時間要久得多。因此“食”既保留了上古漢語的一些用法④,又在歷時演變的過程中受普通話“吃”的影響,發展出新的功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語義圖中“食”的功能比“吃”要多。

除此之外,“吃”“喝”語義類型雖然十分相似,但語義卻有不同。從語義上看,“吃”表示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經過咀嚼咽下去,“喝”表示把液體或流食咽下去。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吃”包括咀嚼和吞咽兩個動作,“喝”只需要吞咽一個動作。第二,二者所指對象存在模糊邊界,有些食物如“粥”“羹”“湯”等,介于固體食物和純液體食物之間。因此,“吃/食”可以入侵“喝/飲”的義域,反之則不可以。這一點也可以用來解釋其他語言中“吃”類動詞功能多于“喝”類動詞的現象。

其次,語言之外的原因也有很大的影響,這里主要涉及使用頻率因素。

前面談到,“吃/食”可入侵“喝/飲”的義域,因此一些本可與“喝”搭配的賓語也可與或者只能與“吃”搭配,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吃”的使用頻率。詞語高頻率的使用往往會更容易通過隱喻或轉喻帶來語義上延伸發展,進而能夠表達更多的概念范疇。英語中,無論是“eat”還是“drink”,功能項都很少,這是因為英語中還有have和take這兩個使用頻率極高的動詞參與競爭,所以“eat”和“drink”的使用頻率遠不如漢語中的“吃”“喝”,難以發展出各種功能項。

(二)蘊含共性

語義圖模型理論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直觀反映出詞語各功能項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而提煉出蘊含共性。通過觀察以上吃喝動詞語義圖,我們可以概括出9條蘊含共性⑤(表1)。

表1 吃喝動詞蘊含共性表

表1中蘊含共性在我們考察的12種方言和語言中均得到了驗證。

由此我們看出,除“固體類”功能項之外,“可吸收類”最為頻繁地作為被蘊含項出現在箭頭右側,因此是吃喝動詞關聯范疇最多的功能項。

由此可推測,“固體類”和“流體類”是吃喝動詞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功能,在頻繁使用的過程中發展出“可吸收類”功能項,進而發展出諸如“知識類”“益處類”“損失類”等功能項。

吃類動詞賓語由食物類發展到可吸收類,背后主要是隱喻機制在起推動作用。食物經過咀嚼吞咽被人吃掉,與事物被消耗、征服、破壞的過程具有相似性,因而觸發了人們的認知聯想,運用隱喻推動了吃類動詞賓語類型的擴展,也就促使吃喝動詞擴展出“可吸收類”功能項。這類隱喻機制普遍存在于人類認知中,因此各個語言或方言里的吃喝動詞才存在此種共性。

如果單獨觀察普通話中“吃”的發展歷程,可能很難發現可吸收類功能項與吃喝動詞的親密關系。謝曉明和左雙菊[8]指出在“吃”的非食物類賓語中,首先出現的是損失類和氣體類,如“吃虧”“吃虛”“吃東西風”,可吸收類賓語一直到白話文運動后才出現,如“吃力”“吃心”等。但是當我們把研究視野擴大到世界語言范圍內,就能看到更普遍的規律。

注釋:

①冀魯官話主要取河北方言,是筆者母語方言,語料來自于筆者自省。廣東方言屬粵語,包括廣州話和東莞話,福建方言屬閩語,包括福州話(閩東次方言)和廈門話(閩南次方言),海南方言屬閩語,主要取??谠?,語料來自于《方言大詞典》。

② 如廣東話中吃類動詞“食”可與流體搭配,構成“食茶”“食糖水”等搭配,但是普通話中吃類動詞“吃”不可與流體搭配,只能說“喝茶”“喝糖水”,所以通過這樣的比較,我們可以確定“流體”可作為概念空間的節點之一。

③在確定功能節點時,我們考察的對象主要是各類語言中吃喝動詞的自然搭配,而不包括習語或使用范圍過窄的搭配。如漢語普通話有“喝西北風”的說法,這屬于習語,沒有“喝西南風”或者“喝東北風”這樣的說法,因此不能納入考察范圍。

④ 東漢到隋朝時期,“食”就發展搭配“流體和液體食物的用法”,詳見賈燕子.也論“吃”對“食”“飲”歷時替換的不平衡性[J].漢語史學報,2013(00):105-114.

⑤ “固體類”屬于“吃”類動詞最核心和基本的功能,因此在提煉蘊含共性時我們不將此項功能列入被蘊含項,因為理論上所有“吃類動詞”都具有“固體類”。

猜你喜歡
益處例句賓語
硝酸鹽并不致癌還或有益處
連詞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
賓語從句及練習
發燒對人體有益處嗎?
中考試題中的賓語從句
好詞好句
多翻書刊益處大
好詞好句
好詞好句
滑雪益處多 防護要做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