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思路及實踐

2024-02-18 14:05蔣洪浪李宵歡張凱
中國內部審計 2024年1期
關鍵詞:內部審計人工智能

蔣洪浪 李宵歡 張凱

[摘要]隨著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在探索新技術在傳統領域的落地應用,在數字化審計加快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應用智能技術賦能傳統審計勞動力,促進審計工作提質增效,并推動數字審計向縱深發展,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本文通過構建以大模型技術為核心的審計數字員工體系,介紹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審計中心審計數字員工建設的具體實踐,總結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思路和創新特點,為建立新型數字化勞動力、推進審計行業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方法。

[關鍵詞]數字員工? ?數字審計? ?大模型? ?人工智能? ?內部審計

伴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大量數字

化審計的運用技術和方法,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員工”建設形成數字化勞動力,有效推進數字化審計的深化運用,形成新的審計模式、流程和形態。

一、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是數字化審計的新發展階段

(一)數字員工是新工作模式的必然選擇

數字員工尚無統一定義,業內普遍認為數字員工是以大模型為核心,綜合多種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軟件機器人,其能夠代替實體人員承擔相關領域任務。隨著科技快速發展,AI人工智能和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新興技術已成為新時代前沿行業必備的生產力工具,因此,數字員工建設既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解決企業發展所面臨人力短缺、成本上升及人力效果不足的必然選擇。

根據《麥肯錫數字化勞動力白皮書》(2022年9月)分析顯示,我國已經著手進行數字化勞動力相關布局的企業高達79%,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僅有12%左右,其中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企業僅占9%。當前,我國企業數字員工建設的主要應用形式包括:一是服務企業外部終端客戶,如虛擬主播、虛擬客服、虛擬教師等,其特點是利用虛擬人形象;二是支持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主要是協助企業員工處理各類事務,提供不同業務支持,其特點是賦能業務,構建與企業員工的工作協同。

(二)審計數字員工是數字化審計的實現載體

數字化審計是當前發展趨勢,數字化審計作為審計檢查的一種方法體系,需要有相應載體來保障數字審計方法體系得以落實,而審計數字員工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技術工具,是數字審計實現的最佳載體。在數字化審計實踐過程中,各種運用場景復雜、操作內容繁多,特別是大量數據規則模型使用、風險預警觸發、數據收集整理等工作,都非常適合審計數字員工按照流程化程序運行。

(三)審計數字員工將推動數字審計變革

一方面,審計數字員工作為數字人力將有效填補審計人力缺口,改變傳統人海戰術式的隊伍發展模式,構建“人防+技防”“人力技能+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數字化審計監督力量;另一方面,審計數字員工通過應用智能化核查方法、大數據式分析手段,突破傳統審計局限,揭示企業管理中的漏洞和制度缺陷,助力守住企業風險底線,實現精準化審計監督。因此,審計數字員工將推進審計在模式、流程和形態方面的革命性改變。

二、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思路

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是審計發展的新機遇,影響著新形勢下內部審計發展。審計數字員工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可以借鑒的實踐和模式不多。根據國內發展情況,做好數字員工建設工作,核心就是要明確數字員工建設思路,全面理解數字員工發展內涵、把握數字員工建設發展方向、全面梳理數字員工建設框架,并通過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充分運用,形成數字員工建設的完整思路和實施框架。

(一)審計數字員工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

1.風險多樣性與數字審計有限覆蓋相矛盾的問題。

一方面,雖然內部審計人員研發大量審計規則模型并進行了廣泛運用,但很多規則模型具有“見光死”的特點,邊際遞減效應明顯,數據運用效果不斷被弱化。另一方面,伴隨企業經營管理的創新發展,潛在的風險領域不斷擴展,而審計所需的關鍵信息常常是不可直接進行分析的非結構化數據,導致數字化審計的覆蓋范圍有限,數字化審計覆蓋速度遠低于業務發展速度。

2.虛擬化數字員工與實體員工工作關系的問題。

數字員工與實體員工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一種協同關系。未來發展數字審計時,人或機器都無法單獨推動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需要一支人與計算機混合的員工隊伍,并確保二者間的協作。因此,需要建立人機交互模式,針對檢查內容,進行不同分工與協同,形成“協同審”“交叉審”“獨立審”的審計檢查模式。

3.微觀運用和宏觀整體建設的問題。

數字員工建設絕不是將部分審計檢查環節系統化和自動化,而是要從理念上解決數字員工建設框架、全面梳理數字員工崗位職能、構建數字員工技能體系,形成數字員工綜合分析能力、有效判斷和評價的專業能力。

(二)數字員工建設的發展歷程

按照技術迭代特點,數字員工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即雛形階段、發展階段和升級階段。審計數字員工的建設,就是從“機輔人判”“機判人審”到“獨立審計”的發展過程。

1.雛形階段。

在雛形階段,企業在進行數字員工建設時,可以傳統RPA運用為基礎,將具有固定程序、標準化操作的大量重復性工作等通過計算機加以實施。該階段的特點是由人工主導整體流程,由機器完成特定業務流程中的部分環節。這一階段的數字員工存在較多感知與認知層面無法自動化的阻斷點。

2.發展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以“人工智能+RPA”為技術基礎,由機器主導整體流程,機器能夠通過AI能力實現“端到端”自動化完成特定業務流程,解決感知與認知層面的流程阻斷點。

3.升級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以大模型為核心,融合多種人工智能、RPA等技術。其特點是機器主導整體流程,大模型賦予機器自主任務規劃能力,能夠解決限定場景下的任意流程,實現多場景融合運用,并實現“端到端”的自動化。

(三)審計數字員工建設的工作框架

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思路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明確數字員工建設目標;二是確定數字員工建設路徑;三是形成數字員工建設工作框架。

1.審計數字員工建設的工作目標。

工作目標是以大模型為核心,通過創新應用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及大數據等最新技術,構建自動化、智能化及標準化的智慧審計新模式,建立以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監督體系。

2.審計數字員工建設的發展路徑。

一是拓寬數字審計范圍。一方面,打造審計主體的標準化,即按照風險點全面梳理數字審計工作流程,形成系統可執行的數字審計檢查流程;另一方面,實現審計客體的標準化,形成審計關鍵信息的標準格式。二是構建人機編隊模式。創建“混合型”人機團隊,實現審計人員與數字員工協同。三是形成智能員工隊伍,逐步提高智能化水平,提高數字員工自主完成工作的能力。

3.審計數字員工建設的工作框架。

工作框架主要包括四個層次(見圖1),在開展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時,企業應按照不同層次要求,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一是審計數字員工崗位設計。建立審計數字員工的人員化管理模式,統一命名審計數字員工名稱及工號,確定工作職能,為未來數字員工管理打下基礎。圍繞審計工作流程,設置審計檢查數字員工、審計支持和服務數字員工、審計公文管理數字員工三種崗位并進行崗位職責劃分,便于審計人員隨時調用,實現數字虛擬員工與實體員工的工作協同。

二是綜合能力建設。審計數字員工的綜合技能建設是重要的工作任務,也是審計數字員工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企業要構建涵蓋審計主要工作職能的數字員工技能矩陣,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優化,以滿足不同審計工作需要。

三是打造人機對話工作平臺。這是審計數字員工建設的基礎平臺,能夠實現人機對話功能。企業需要根據審計工作場景和工作需求,不斷完善人機對話功能,從而實現數字員工與各種工作場景的融合和交互。

四是審計數字員工管理。數字員工也需要和實體員工一樣進行管理,企業可以通過開發審計數字員工管理平臺,對審計數字員工的工作狀態、工作效果等進行監控管理,實現資源統籌調配,保證平臺持續穩定運行;可以通過分析技術應用成效,不斷完善數字員工功能,持續拓寬能力覆蓋面。

三、審計數字員工建設實踐

相較于傳統自動化技術,審計數字員工基于大模型技術,具備更強大的互動交流、信息搜索和內容生成能力。企業通過對審計業務人員進行系統性建模,能夠使數字員工在思想、行動以及職業能力等方面與真實員工進行對照,使其針對通用領域和專業領域的不特定問題,具備理解、思考和解決能力,并可通過行動執行操作,完成不特定任務。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審計中心(以下簡稱太保審計中心)在開展審計數字員工建設中,通過搭建標準技術框架,打造審計數字員工技能體系,設置審計數字員工管理平臺等,實現了業務增值及管理效能的提升。

(一)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技術框架

在審計數字員工建設過程中,太保審計中心創建了以基礎層、行動層、應用層、業務層為主的標準技術框架(見圖2),各層級在審計數字員工運行過程中承擔不同角色和職責。

一是基礎層,主要包含基礎大模型及配套基礎設施,大模型是數字員工技術核心,是數字員工具備意圖識別、任務規劃以及任務執行的關鍵,而基礎設施中高吞吐量GPU集群,為千億級大模型的高效推理、數據并行、模型并行、張量并行和序列并行提供了保障。

二是行動層,基于基礎大模型,構建了包含數字工作環境及相應配套工具的審計數字員工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矩陣。其中,數字工作環境將Python標準函數庫、外部工具庫、各類系統API(應用程序接口)納入其中;而相應配套工具中,API選擇器可以根據任務指令篩選對應API接口,環境感知器則可以實時捕捉數字環境變化,使數字員工能夠編寫程序代碼,調用API完成任務,同時實時感知、理解工作環境變化,根據環境信息動態調整任務處理策略,自動糾正代碼編寫層面或任務規劃層面可能存在的錯誤,使任務順利完成。

三是應用層,主要包含自然語言交互平臺及遠程監控管理平臺,自然語言交互平臺是業務任務與數字員工進行溝通的主要渠道,可以通過指令向數字員工進行工作描述和任務發布,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提升用戶體驗。遠程監控管理平臺,提供了一系列業務管理及成效統計功能,幫助審計人員與數字員工更好地協同工作。

四是業務層,針對實際業務需求進行崗位和職能設計,建設了前臺檢查、中臺助理、后臺管理三大工作組,并針對不同崗位要求,為數字員工進行了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構建。

(二)審計數字員工建設主要內容

在審計數字員工建設過程中,太保審計中心采取數字員工與真實員工人機編隊的工作方式,通過打造審計數字員工技能體系,建立自然語言式的人機交互界面及可視化遠程監測管理平臺,生成了涵蓋審計檢查、公文質檢、綜合分析等多名審計數字員工(見圖3),實現了審計監督效能提升、質量管理效果增強、審計項目管控完善的工作目標。

1.構建審計數字員工技能體系。

建立涵蓋100余項通用技能的審計數字員工能力矩陣,有效覆蓋三大類核心審計崗位要求,建立全新的虛擬化數字審計人力,通過軟件來輔助審計人員高效完成遠程審計核查、自動化報告撰寫以及高效化審計質檢等工作。

一是“智能核查”審計數字員工。實現對相關審計領域重要風險問題的自動化監測及智能化審計,以及審計問題的有效揭示和及時預警。

二是“綜合分析”審計數字員工。支持對企業經營數據及審計發現問題的智能化分析,實現一鍵式生成分析報告,助力解放傳統審計人力。

三是“數字質檢”審計數字員工。實現對報告、底稿等審計成果的自動化質檢,提升管理效能和審計質量。

2.建立自然語言式的人機交互界面。

太保審計中心通過應用自然語義理解、任務泛化、強化學習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了人機對話技術,以對話聊天方式向審計數字員工發布工作任務,形成與場景緊密融合的數字員工統一交互界面(見圖4)。

3.建立可視化遠程監測管理平臺。

通過建立可視化遠程監測管理平臺,太保審計中心實現了對審計數字員工運行狀況、遠程審計發現問題、系統資源分配情況等的持續性監測,以及數字員工工作成效的直觀統計和資源的有效調配。

(三)審計數字員工建設技術創新特點

1.具有更強的行動能力和更高的泛化能力。

大模型技術的應用使得審計數字員工具備更好的自適應能力、規劃能力和泛化能力。傳統RPA自動化技術,采用硬編碼定制方式處理操作,即使是相同任務因流程存在差別也需要重新開發,容錯低、復用性差、泛化性不足。應用大模型技術使數字員工掌握行動力,能夠編寫程序代碼,調用相應API完成任務,自動糾正代碼編寫層面或任務規劃層面可能存在的錯誤,有效覆蓋更多的長尾作業場景,帶來更大的業務價值。

2.具備靈活化的思考模式以及多領域的任務處理能力。

通過大模型的應用,太保審計中心對審計數字員工思維模式進行了全面訓練,使其更好掌握快思考與慢思考相結合的思維方式,具備更強的專業問題和通用問題處理能力。審計數字員工不僅可以基于經驗和直覺的反應快速作出決策和判斷,同時可以快速響應高頻工作內容。另外,審計數字員工還能通過更加深思熟慮、理性、緩慢的思考模式,解決需要較高認知負荷的任務,如復雜任務規劃、上下文語境理解、自我反思、模糊澄清等,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問題和任務,進行邏輯推理和作出理性決策,提供更準確的解決方案。

3.構建了更為完備的數字員工工作環境。

在大模型基礎上,太保審計中心為審計數字員工構建了完備的工具庫和代碼可執行環境,賦予審計數字員工更全面、更廣泛的能力。整個工作環境包含完整的Python標準函數庫、外部工具庫、各類系統API等,有效結合了實體操作類API和邏輯推理類API,具備更強的完備性,能夠有效發揮大模型能力,助力各項任務完成。

4.實現了大模型技術與審計場景的融合化應用。

通過大模型技術的場景化運用,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太保審計中心在審計數字員工建設過程中,針對審計場景進行了領域微調,利用數字員工處理規則明確、邏輯清晰、重復性強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將審計人員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審計場景與底層技術無縫銜接,達到管理效率提升、生產力有效釋放以及人力成本降低的效果。

[作者單位: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郵政編碼:200010,電子郵箱:lixiaohuan@cpic.com.cn]

猜你喜歡
內部審計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淺析SAP系統在石化企業內部審計中的運用
新常態下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研究
圖書館內部控制建設的深度思考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