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話劇中的隱性育人功能與實施路徑研究

2024-02-18 14:23唐忠寶王志康
現代教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隱性教育

唐忠寶 王志康

[摘要]校園話劇以雙向教育、實踐教育和藝術教育的方式契合青年的成長規律,并因其主體廣泛性、過程現實性和系統完整性的特點使朋輩教育、氛圍營造和寓教于樂更好地貫通隱性教育的過程。其引領學生主體對自身道德品行、人文素質、藝術審美、實踐品格和創新精神進行自我培育、自我發展,對新時代高校育人工作賦能提質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校園話??;隱性教育;高校育人;雙向教育;藝術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4)01-0034-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1.006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保?]校園話劇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革命資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動能,提供了新參考。以歷史觀之,思想傳播和政治宣傳貫穿我國話劇的發展歷程,這就使得話劇與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天然的聯系和高度的契合。在眾多話劇分類和部門中,校園話劇與青年學生距離最近,教育效果最好。19世紀末,大學校園充當了話劇在中國土地上萌生和壯大的臍帶,為話劇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文化養分和源源不斷的行業生力軍。校園話劇不僅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擔負起啟蒙民智、教化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今天更以其生動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實踐進行補充。

一、校園話劇的隱性育人機理

校園話劇的育人模式高度契合青年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并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育人功能:在教育主體上,觀演雙方互教互學,擴大了校園話劇的育人道場;在教育結構上,外在壓力下的舞臺演繹呈現,是對精神內涵的有機演繹和自信力、表達力的雙重提升;在教育效果上,從思想萌芽到舞臺演出,話劇團隊在現實境遇中完成這一過程,并以話劇的精神內涵在現實中的持續影響為延續。

(一)教育主體:觀與演雙向教育

教育的過程在于喚起每一個主體全部的內在潛能。相比傳統的課堂灌輸式教育,校園話劇以其開放性和互動性,在觀眾與演出團隊的共同體中構建自身主體的實踐平臺,以滿足自身發展需要,達成教育與自我教育的融合[2]。話劇的育人屬性隱含于話劇的全部過程和各個方面,觀演雙方在整個話劇演出過程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一方面,話劇的演出團隊通過表演以直觀感性的方式向觀眾展現話劇的精神旨歸,一幅敘事畫卷向觀眾緩緩展開,舞臺變成了講臺,教授的內容是那樣的感性有趣、那樣的打動人,觀眾帶著強烈的精神渴求,恣意汲取精神養分。另一方面,觀眾不僅僅接受話劇的信息輸入,同時也在輸出他們的評價和感悟。觀眾在演出過程中的真實反應和演出過后的各種反饋都為演出團隊的演出生涯提供了寶貴的感性材料,是演出團隊提高演出技巧和進行演出設計的參考,而如果一出話劇引起了更大的反響并被復排演出,在話劇不斷改進和優化的過程中,這些材料也發揮著莫大的作用。

校園話劇在主題選擇上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但也直面青年學生的精神訴求:校園題材反映青年生活,體悟校園人生;經典名劇引發精神共鳴,體認生命意象;紅色話劇厚植家國情懷,深化文化認同[3]。這些精神內核首先由話劇編演人員內化之后再轉化為外在表達,觀眾在接受直觀表達后再進行內化吸收,完成話劇編演對觀眾的教育。在觀演中,通過舞臺互動和觀眾反饋,話劇的編演團隊也不斷從中獲得經驗,提升藝術表現水平。這種雙向互動教育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完成了一場雙主體的教育實踐。準確地說,一場深刻的、具有嚴肅價值的(哪怕是喜劇的形式)話劇,離不開話劇團隊對其精神內核的深刻把握,演出團隊要不斷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住人物的細膩情感,設計好舞臺布置來更好地襯托話劇敘事。當學生創作團隊為了上述的目的而進行準備工作時,影視的、文字的、經驗的、實踐的材料向他們展開,成為他們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的教材。因此話劇這場盛大的教育活動,在演出活動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且并不在謝幕的時刻終止,其延續和影響走得比話劇演出更加悠遠和深刻。

(二)教育結構:形與意相輔相成

校園話劇的生命源于真實生活,靈魂核心在于思想厚度,兩者共同構成了校園話劇的教育結構。一場好的話劇,首先要讓觀眾“信以為真”,仿佛置身于敘事現場,簡而言之,要給予觀眾充分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有兩個來源:豐滿的人物形象和良好的舞臺布置。這就需要對話劇人物和情節不斷進行揣摩,不僅滿足整個話劇作品藝術性的需要,也意味著話劇各要素之間要進行良好的配合互動。情節上的細節如何處理、演員對于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如何把握,以及如何通過燈光音效的選擇與演員的表演配合——一場話劇需要把這所有的一切要素調動起來。青年學生主體在其中不僅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為整體的表達服務,更作為他自身,在其他要素的服務下完成自身形與意的融合表達。這場表達在正式演出的時候作為一個峰值完成,精神內核因為舞臺演出得到了具體的形象,舞臺表演也有賴于話劇的精神內核而靈動有神。在整個過程中,話劇的精神內核不僅得以完整和升華,而且感召的范圍也隨著演出得以擴大。其深度和廣度的提升不僅是精神內核被把握、塑造和表現的結果,也是其潛移默化、深入開展隱性育人的實證。

一方面,“形”的設計是基礎。人物形象的設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人物的樣貌特征如何?應該是一個怎樣的打扮?舉手投足間有什么動作細節?這些都關乎一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在話劇《嘩變》(北京人藝1988年版)中,朱旭扮演的魁格艦長在與格林渥對峙時,遇到思路混亂的時刻從口袋里掏出了兩顆鋼球在手中快速旋轉。這樣的一個細節動作極好地反映出魁格艦長在掩飾自己的慌亂和整理思路,而在理清思路以后,手中鋼球旋轉的速度又慢了下來,自信的、胸有成竹的感覺呼之欲出。正是這樣的細節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活豐滿。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演出團隊就需要關注生活,貼近社會。另一方面,“意”的深度是核心。一場校園話劇如果想實現有效的隱性教育,那么只有人物的形似是不夠的,還必須做到神似,也就是把握住人物背后的精神面貌。例如,西安交通大學校園話劇《追憶西遷年華——向西而歌》,通過講述西安交通大學老中青三代人扎根西部的故事,將西遷時艱苦創業之難與互幫互助之情娓娓道來,將西遷前輩們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生動詮釋了“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西遷精神。

(三)教育效果:知與行合而為一

教育效果“知”的層面體現在話劇精神內涵的內化。話劇的精神內涵包括精神內核、藝術追求和實踐精神。精神內核是話劇的旨歸,是話劇力圖表達的東西。從抽象的精神內核落地成為現實,思想的萌芽發育生長需要借助外在的形式,并最終借助形式的外殼呈現出來,這個過程經歷了兩次躍遷。一次是頭腦里的思考獲得文字的形式,一次是文字劇本成為舞臺演出的綜合現實。精神內核依附于話劇的情節設計和藝術表現,為話劇的編演人員所把握、塑造和表現,也為臺下的觀眾所感知、感動和感慨。

教育效果“行”的層面體現在話劇精神內涵的外化。劇本的創作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表達的內容與話劇的形式相互匹配的過程。創作者的表達意圖與思維起點不能直勾勾地呈現,那樣就全無了話劇的藝術性和美感。這些內容必須內蘊在話劇體裁中,劇本創作要通過合理的劇情安排、細節刻畫和藝術張力進行表現。而天馬行空的內容落回到舞臺表演的框架之中,如何突破舞臺限制滿足內容表達的需要又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劇本的創作不斷推動學生主體充分調動話劇的文學語言和舞臺形式等一切因素服務于內容,實現話劇的物質外殼和精神內涵相互結合。

校園話劇的隱性育人效果在于知與行的合而為一,尤其體現在知與行的相互轉化過程中。例如,從完成劇本創作到舞臺演出中間是演編排練的階段,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以完成劇組成員之間的磨合、劇本細節的打磨和舞臺效果的設計??梢哉f,這個階段是整個話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學生面對的是現實。而恰恰是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才得以深入作品精神內核,提升自身表達與人際交往能力,在時間與精力投入中錘煉實踐品格、收獲精神財富。

二、校園話劇的隱性教育特點

校園話劇的隱性育人功能不僅有效補充和彌合了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的短板,而且因其所具有的相對獨立性,使其具有自身特點,并在教育方式上表現出極大的優勢。校園話劇的育人功能附著于編演排練這一實踐過程之上并且表現出強烈的主體廣泛性、過程現實性和系統完整性,通過朋輩教育、氛圍營造和寓教于樂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為青年教育搭建起了堅實的平臺。

(一)主體廣泛性深化朋輩教育

話劇育人的教育是一種雙向教育,因為沒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以是雙主體的教育實踐。在校園話劇觀演中的所有參與者都在從事教育活動,而且在相當的程度上,這些教育活動是通過自我教育實現的,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除此以外,話劇育人還是通過朋輩教育以達到與傳統說教不同的教育目標。在話劇育人活動中,教育雙方具有相近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思想代溝比較小,彼此之間的趨同性使得受教育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來自朋輩的分享和教育,也就容易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因此,朋輩之間平等的交流式教育,不僅是對育人活動中青年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的尊重,而且也是對于學生成長教育規律的遵循。朋輩教育極大地調動了校園學生群體內的交流互動和教育熱情,推動了教育活動的開展。校園話劇中的精神內核,形成于青年創作者的經歷與思考,或者經過青年學生的思維改造,再由編演人員通過具有青年特點的方式進行演繹表達,更易被青年群體接受,以實現特定內容的育人功能。

(二)過程現實性賦能氛圍營造

話劇的隱性育人功能體現在其超越了話劇演出本身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其帶來的教育活動也同樣伴隨于學生生活的全部過程。優秀的、直達心靈的話劇并不局限于觀演的特定時空,其影響并不隨演出本身的落幕而終止。因為話劇的精神內核來源于學生的精神需要和現實生活,也在演出以后投映到學生精神需要和現實生活當中去,于是這種影響也一直伴隨其中而延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談、朋友圈里發文留念以及話劇復排,都圍繞精神內核營造出了濃厚的氛圍。濃厚的氛圍所收獲的不僅僅是話劇本身的宣傳,更重要的是在氛圍營造過程中,不同青年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經歷和生活體悟,各自以不同的視角對話劇的精神內核進行發掘和再創造,這就難免會與話劇創作者最初的表達意圖脫離。而精彩之處就在這里,在百家爭鳴中參與討論和思考的觀眾突破了創作者內容框架的限制,獲得了帶有他們自己獨特烙印的東西,完成了獨屬于自己的自我教育,一個話劇的生命也就真正鮮活了起來。

(三)系統完整性推動寓教于樂

校園話劇留給青年學生的不僅有關于某個話題的理性思考,整個教育過程中關于天生就屬于人的情感、倫理、道德的思考在嚴肅課堂外展開,同時也將精神內核以感性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在這里,藝術、美育、感官享受同邏輯、思維、理性水乳交融,青年學生在視聽享受和藝術感悟中得以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精神總是以感性的、活生生的東西為最佳載體。更重要的是,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沒有作業任務和考試壓力作為驅使,有的只是內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是好奇,是享受,是一種積極的內源。人在這視聽的感覺里,得到了超乎視聽的理性的結論,并在內源的驅動力下不斷地反思。

三、校園話劇的隱性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保?]話劇在走向現代化的伊始就以開放、進步的姿態沖擊舊文化、舊道德、舊思想,為塑造現代化國民思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時代的校園話劇同樣在培育新時代“年輕的革命人”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對青年學生的生命感悟和思想品性、人文素養和藝術審美、實踐品格和創新精神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助力青年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體悟生命意象,修煉自身品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保?]話劇的藝術性來源于現實性,話劇的藝術性要求學生主體深刻把握現實,從社會歷史宏大敘事和日常生活細節中汲取藝術材料,實現藝術表達。藝術來源于生活,個人也能從優秀的文藝作品中汲取養分,反哺生活。在校園話劇的藝術性與現實性的相互轉化過程中,話劇的精神內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指引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青春洋溢、情感熱烈的學生群體接觸社會的時間相對較短,人生閱歷相對較淺,校園話劇為青年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校園話劇向觀眾展示出了一種詩化的生命意象,通過舞臺布置、情節沖突和意境渲染將觀眾帶到一個特定的時空場景,這種場景與情節展現引起觀眾精神和心靈的共鳴,從而引發對生命的思考;而場景中的人物對白和動作細節則刻畫了具有鮮活性格的真實人性和道德情感倫理,為學生理解人性和人格要義描述軌跡、提供參考。在某種意義上,話劇和讀書一樣,可為有限生命旅程拓寬視野增加無限可能性。

(二)提升人文素質,訓練藝術審美

話劇是語言的藝術。話劇沒有現實的具體場景和書本中用大量筆墨描述環境和人物心理情感的便利,因而話劇語言不僅要在內容上極大地配合情節推進和人物性格表現,而且為了滿足其即時表達的需要和情緒氛圍的調動要具有更加明顯的藝術張力。這種張力既不同于日常簡單的、直白的敘事,又區別于那種隱晦的文學語言。話劇語言往往在形式上表現為簡潔精煉的對話性,而在內容上又豐富細膩地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和精神內涵。因此,校園話劇劇本創作不能不直面話劇對語言素養上的要求,這不僅是對于修辭句法的單純運用,更是對情節的感性觀照。同樣,作為表達輸出的關鍵環節,對臺詞的推敲、臺詞節奏和語調的藝術處理以及內心活動和情緒情感的灌注,都是對演員的考驗。在壓力與考驗下,青年學生不僅要提升語言技巧,更要在這個過程中對舞臺人物深入感知和把握,并從中汲取人文素養方面的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

(三)錘煉實踐品格,培育創新精神

青年的創造性實踐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對現實社會的觀察和個人角度的反思,青年學生從現實生活和抽象思維中汲取養分,在校園話劇中做出適當性改編和原創性演繹。例如,江南大學種子話劇團曾將蘇童小說《馴子記》改編成話劇《不醉不歸》,雖然因為各種問題導致資金匱乏,但演出團隊仍克服困難堅持排練,在該劇最終因不可抗力放棄演出以后,原班人馬又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復排紅色愛國主義劇目《狂飆》的排練演出任務中去。面對有限的資金條件,他們排練之余利用紙箱等廢舊物品自己動手制作演出道具,創造性地根據學校場地的實際條件進行適當性改編和增刪,最終成功演出并收獲大量好評??梢?,校園話劇的可貴在極大程度上源于那種連辛苦排練能否有結果都屬于未知卻仍為此損神熬心的義無反顧和每個日夜艱苦排練的實踐品格,這是校園話劇生生不息的精神根源。

四、以校園話劇進行隱性育人的實施路徑

我國校園話劇力量大都集中在高校,在高校校園利用好校園話劇這個育人資源,發揮好校園話劇對青年學生的育人功能,對引導當代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尤為重要。校園話劇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加強對校園話劇的全過程指導,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和保障體系;另一方面,要把握時代大勢、切中時代脈搏,進而從中抓住校園話劇的發展契機,通過形式創新吸引更多學生關注和參與校園話劇演出。

(一)打造創作主體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創作格局

參與校園話劇演出創作的學生主體大致可以分為3類。一是學校行政部門或是黨團委組織指導的從事話劇演出的部門組織。這些部門組織受學校直接指導和管理,他們的演出不僅僅面向校內的學生,也面向社會,承擔反映各自高校文化風貌,弘揚時代精神的任務。二是由學生在學校指導下自主發起的話劇類興趣社團。這種社團在高校尤其常見。興趣類社團是校園話劇的重要主體,社團成員通過共同的興趣愛好組織在一起,交流探討和話劇相關的內容或者是對文學、藝術、哲學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因此興趣類社團演出題材更加寬泛,表達內容更加多元,更貼近青年學生群體的所思所想。三是因話劇演出需要而臨時成立的話劇小組。這類主體往往是因為臨時的文藝演出活動例如學院組織的晚會或是省市校級舉辦的話劇類比賽的需要而排演話劇,課本劇也屬此列。他們之間水平不一,也通常會在這種臨時演出結束后就自行解體,不再從事與話劇相關的活動。

根據各類主體自身的特點,充分發揮其在校園話劇建設和發展中的不同作用。第一類主體是校園話劇的“風向標”,肩負著校園話劇方向引領的重要使命。要積極組建和完善第一類主體,培養敏銳的洞察力,提升政治站位,彰顯出當代青年學生的時代擔當和歷史使命感。第二類主體興趣類社團是校園話劇內容創新的有生力量、形式創新的中流砥柱,在校園話劇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催化劑”的作用。要大力鼓勵和支持興趣社團,不斷提升興趣社團的業務水平,以新穎優質的話劇作品,激發學生對校園話劇的興趣,為校園話劇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要廣泛引導和培育第三類主體,第三類主體是校園話劇的“毛細血管”,以“微形式”讓每一名學生獲得對話劇深入了解、親身接觸的機會。要通過舉辦各類文藝活動,引導成立臨時話劇組,挖掘對于校園話劇的興趣,壯大校園話劇的學生基礎。

(二)在加大支持的基礎上加強對創作主體的指導

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話劇這一重要的文化藝術資源。一方面,應將校園話劇納入“三全育人”的工程之內,重視學生文化素養和審美教育,在有條件的校園積極引導組建創作主體團隊,舉辦話劇比賽、話劇技能培訓、話劇文化宣傳等活動,營造熱烈活潑的良好氛圍和創作環境,為校園話劇的發展保駕護航。另一方面,需要重視校園話劇發展的制度建設,建立良好的學校領導機制、師生參與的運行機制,讓各主體充分參與;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機制,給予和加大資金支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現有條件支持話劇演出。在此基礎上,還應充分尊重青年學生主體的創作意愿,使其思維活泛起來,在思維碰撞中打破常規,產出帶有青年特質的好點子、好作品。

加強對創作主體的管理和指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校學生每天通過各種方式接收大量的信息。一方面,這些信息和觀點良莠不齊,有些媒體和個人為了博取流量,其發布內容中充斥著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等庸俗甚至反動的內容;另一方面,青少年的認知結構還不夠完善,許多學生沒有意識到或者有能力甄別信息的真偽,容易偏聽偏信。因此,必須在價值觀和政治方向上明辨是非善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引導和鼓勵青年學生創作有內涵的作品,重視話劇的藝術高度和人文深度,將國家民族的宏大敘事和社會現實的微觀視角結合起來,主動鄙視和摒除低俗媚俗惡俗的題材和內容。

(三)在時代發展大勢中講好中國青年的校園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保?]校園話劇的發展需要把握時代大勢,切中時代脈搏,勇于面對社會現實問題,以自信自強的姿態,成為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力量。緊扣時代主題,需要堅持宏大敘事視角,用更多優秀的話劇作品回應時代問題,擁有回答時代之問的青年之聲。只有這樣,校園話劇才會獲得旺盛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才能真正在青年學生心中扎得下根,開得出花,結得出果。離開了時代命題和現實根基,話劇就再也沒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也失去了自身生命的亮度。

校園話劇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尤其是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擔起弘揚社會先進文化的責任,成為黨凝聚青年力量的重要陣地。一方面,對于不良的社會思潮和青年學生思想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地、深刻地分析并堅決地反對和斗爭。校園話劇要重點觀照青年關心、重視和疑惑的問題,要成為整個青年學生群體的喉舌,為青年學生思想的正本清源,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理論支撐。另一方面,要利用好飛速發展的科技力量創新話劇的表現形式,善于利用新技術、新手段豐富話劇的表達方式,利用好互聯網這一重要陣地,突破話劇的時空場域限制,更好地為內容服務。

話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許多青年學生,為青年學生思考、創作、表達提供了優秀的載體和廣闊的舞臺。話劇和校園的血脈在今天這樣一個文化繁榮、思潮迭起的格局中得到了新的發展,這種新的發展既站在過去的理論發展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之上,更是在表達內容和主體思維方式方面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樣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好校園話劇的隱性教育功能,使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精神文化建設和學生精神表達需要,產出更多積極向上、富有藝術價值和展現青年精神風貌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331.

[2]唐忠寶,閆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定位[J].教育評論,2021(10):93-98.

[3]施暢.當代中國校園話劇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作用[J].藝術百家,2014(05):206-208.

[4][5][6]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1;8;9.

(責任編輯:姜佳宏)

Research on the Implicit Education Fun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in Campus Drama

TANG Zhongbao, WANG Zhika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Abstract: School drama meets the growth law of youth in the form of twoway educ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and makes peer education, atmosphere creation and edutainment bette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mplicit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 extensiveness, process realism and system integrity.Leading students selfcultiv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moral character, humanistic quality, artistic aesthetics, practical character and innovative spir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mpowerment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campus drama; implicit education; university education; twoway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猜你喜歡
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方式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
試論高校思政隱性教育資源的效能擴展
中職思想政治課隱性教育探討
隱性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社團對大學生契約精神的培養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淡化教育痕跡,強化隱性教育
美國隱性教育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淺談隱性教育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見:如何做好隱性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