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檔案史料的活化與民族敘事的創新

2024-02-18 17:19楊光
檔案與建設 2024年1期

摘 要:作為民族敘事不可或缺的素材,檔案史料扮演著再現民族記憶的歷史視窗角色、傳承民族傳統的文化載體角色、維系民族認同的社會紐帶角色、保障民族權益的法律依據角色。為激活檔案史料的價值和功能,文章提出了在思想意識層面更新檔案史料的傳統觀念,從空間再生角度改造古代檔案建筑的性質功能,借助數字技術方法優化檔案史料的物理形態,通過科教實踐應用檔案史料的信息內容四條路徑。這有助于拓展民族敘事理念的人文面向,深化民族敘事內容的歷史深度,提升民族敘事傳播的社會活力。

關鍵詞:檔案史料;檔案活化;民族敘事

分類號:G270

The Activation of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Innovation of National Narratives

Yang Guang

( 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

Abstract: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as indispensable materials for national narratives, play the role of a historical window to reproduce national memories, a cultural carrier to inherit national traditions, a social bond to maintain national identity, and a legal basis to protect national rights. Updating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at the ideological level, transforming the function and nature of ancient archival build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regeneration, optimizing the physical form of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methods, and applying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through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can help expand the humanistic aspect of national narrative concepts, deepen the historical depth of national narrative contents, and enhance the social vitality of national narrative dissemination.

Keywords: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Archive Activation; National Narratives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盵1]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盵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與中國敘事的指示,既為檔案史料價值的創造性激活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也為檔案史料與中國話語傳播的時代性結合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檔案史料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現代化敘事體系提供豐富的素材保障。喚醒“沉睡”的檔案史料,實現其作為獨特原始記錄的歷史憑證價值,激活其作為珍貴文化遺產的文化傳承價值,轉化其作為重要信息資源的決策支撐價值,是創作、講述和傳播中國故事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保護中華民族歷史文明,強化人民群眾文化認同感,提高中國國際影響力。

如何通過檔案史料的活化開發,實現中華民族政治形象和文化形象的故事化轉化和創新性傳播,既是檔案學在文化研究導向背景下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建設文化強國戰略賦予檔案學的文化使命?,F有成果在研究思路上側重以國家政策為理論導向[3],聚焦紅色檔案敘事的思想政治功能[4],對檔案史料的豐富類型及其多元文化向度缺乏關注;在研究主題上側重從學科內部角度探討檔案文創衍生物的敘事性[5],疏于從社會外部角度梳理檔案與國家宏大敘事之間的關系。鑒于此,本文通過梳理檔案史料在民族敘事中所扮演的多種角色,分析新的思想、技術、策略、學術因素對于檔案史料價值和功能的激活,進而探討檔案史料活化對于民族敘事創新的意義。

1 檔案史料在民族敘事中的多重角色

在學科交叉滲透的思考語境下,“敘事”不再局限于書面文本形式以及小說等文學體例,而是囊括了以各種符號語言為載體的表述事件的活動,如歷史寫作、社交媒體、新聞報道、電影、廣告等。正如米克·巴爾(Mieke Bal)所言:“就像符號學一樣,敘述學有效地適用于每一種文化對象。并非一切‘是敘事,而是在實踐上,文化中的一切相對于它具有敘事的層面,或者至少可以作為敘事被感知與闡釋?!盵6]同樣,中華民族敘事不僅是以國家為主體,通過故事化結構表達中華民族歷史和精神的一種宏大話語活動,也是中華民族認識自身歷史的一種文化理解方式,更是世界認識中華民族形象的一種交流方式。檔案史料作為民族敘事不可或缺的素材,承擔著再現民族記憶的歷史視窗角色、傳承民族傳統的文化載體角色、維系民族認同的社會紐帶角色、保障民族權益的法律依據角色。

1.1 歷史視窗:檔案史料與民族記憶再現

敘事是民族記憶的一種表達方式,而檔案史料是再現和傳遞民族記憶的重要歷史視窗。檔案史料是民族記憶的主要載體,具有原始記錄性的特征與文本化的形式,不僅能夠使民族記憶以一種受保護的狀態得以真實留存,而且能夠使民族記憶以一種可理解的方式得以長久延續。檔案誕生的原因之一便是人類保留和延續歷史的記憶訴求。[7]一部檔案形成、積累和流傳的歷史,也是一部有關民族記憶的歷史。例如,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所形成的檔案史料,既是對中華民族近代發展歷程的真實記錄,也是對中華民族榮耀和苦難的無聲紀念。戊戌六君子愛國救亡、少年中國呼喚民主和科學等事件都有相關檔案史料留存,并被系統編纂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五四運動檔案史料選編》等。當然,中華民族記憶的時間跨度不止于近代,內容范疇也不局限于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所形成和積累的文化和風俗、神話和傳說、經驗和教訓、信仰和道德、象征和符號等,都是民族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民族記憶產生的過程中,都有對應的檔案記錄以供后世追溯。

1.2 文化載體:檔案史料與民族傳統傳承

敘事是民族傳統的一種傳承方式,而檔案史料是保護和延續民族傳統的重要文化載體。檔案史料作為社會活動的“鏡像”,承載了民族傳統形成、發展和演變的痕跡,不僅能夠使民族文化得到穩定保存,而且能夠使民族文化以一種薪火相傳的方式得以延續,維護民族文化的連續性。中華民族傳統范圍廣泛,內涵深厚,涵蓋了各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節日與慶典、習俗與禮儀、文化與藝術、服飾與飲食等各領域中??梢哉f,民族傳統即中華民族的內涵,這些無處不在的傳統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根本族群特征和鮮明文化形象。而檔案史料是傳承民族傳統的一種實體形式,創建和保存檔案史料的過程也是延續民族傳統的過程。例如,近現代的蘇州絲綢檔案詳細記錄了傳統手工織造印染工藝和技術的歷史演變。[8]從另一個角度看,檔案史料本身也可視為民族傳統的一部分。留存檔案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民族在長期發展中逐漸形成并持續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方式。它代表的是民族留存歷史的一種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一種尊重自身起源和保持歷史連續性的價值觀。

1.3 社會紐帶:檔案史料與民族認同維系

敘事是民族認同的一種建構方式,而檔案史料是塑造和強化民族認同的重要社會紐帶。檔案史料記錄的是民族成員共同的歷史發展、文化傳統、集體記憶,它們成為聯結個體與群體、過去與未來的橋梁,為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形成和建立提供了客觀基礎,不僅能夠滿足民族成員被接納和理解的心理需求,強化個體在社會的自我價值感,還能夠增強民族成員彼此間的社會聯系,促進國家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民族認同建立在對民族文化、歷史、傳統等體驗的情感基礎上,具體表現為對語言文字的使用、對習俗風俗的傳承、對歷史事件的紀念等。作為保存歷史、文化、記憶的原始物證,檔案史料為民族認同提供了事實性基礎和共同性背景,使民族成員對民族的歸屬、國家的忠誠更加穩定深入。一是檔案記錄了連續的歷史事實,為民族成員提供了回顧民族歷史的途徑,有助于個體理解自身的起源,建立對民族身份的感知;二是檔案保存了多樣的文化,為民族成員提供了學習民族文化的資源,有助于個體繼承悠久的傳統,實現對民族文明的延續;三是檔案保留了共同的集體記憶,為民族成員提供了確認民族歸屬的基礎,有助于個體與群體產生共鳴,增強與民族情感的聯結。

1.4 法律依據:檔案史料與民族權益保障

敘事是民族權益的一種競爭方式,而檔案史料是證明和保障民族權益的重要政治工具。檔案史料是一種極具可信度和說服力的證明,不僅能夠為民族權益的申索提供證據支持,還能夠為民族交流提供重要的理解途徑。中華民族權益不僅指中國各個民族在國內所平等共享的權益,還包括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共同體在國際事務中所合法享有的權益。檔案史料在保障民族權益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一方面,檔案史料可為中華民族歷史主權的證實提供史實依據和法律支持。如處理釣魚島爭端、南海諸島爭端等問題時,古代地圖檔案、航海記錄、漁業檔案、近現代外交文件等可證實領土的歷史歸屬。

另一方面,檔案史料可為文物追索工作的正當性提供有力證明。如在涉及國際訴訟和外交交涉時,出土報告、考古記錄、走私和購買記錄等檔案史料提供了文物來源、歸屬和流失過程的信息,是促成文物歸還的有力法律依據。

2 檔案史料在現代社會中的活化路徑

“檔案史料活化”是在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轉型、數字技術進步、社會歷史文化素養提高等多因素合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種檔案理念。這種檔案理念也代表了檔案事業的發展思路,即通過融入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強化檔案史料的傳統功能或賦予其新功能,從而增益檔案史料的價值,使檔案史料更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保持持續的生命力和高效的實用性?!皺n案史料活化”不能狹隘地理解為針對檔案史料內容的開發利用,而是由“思想更新”“空間再生”“數字轉化”“科教應用”共同構成的一種多維度的檔案理念。

2.1 觀念-思想更新層面:檔案社會形象活化

“檔案社會形象活化”是指從思想意識層面轉變對檔案史料的傳統理解和僵化認識,為檔案史料在現實社會重新煥發活力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礎。這要求以現實需求為基點,結合跨學科的視角,重新評估檔案史料的價值,使其定位更契合發展要求。

檔案觀念的活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隨著現代民主政治的深化,檔案工作者逐漸從以國家為中心的權力檔案觀轉向以公民為中心的公共檔案觀。古代社會的檔案是專屬于精英階層的權力工具,而現代社會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使檔案的定位被重新定義。一方面,檔案代表著一種平等的歷史書寫權利。每個個體的社會化過程都有一套完整的檔案記錄,這意味著個體記憶得以與社會和國家記憶一同留存。另一方面,檔案代表著一種開放的公共信息資源。隨著政務信息公開制度的推進,政務文檔的訪問范圍和權限被擴大,公民得以參與政府管理。二是隨著公民文化需求的提高,檔案工作者逐漸從為政治服務的行政檔案觀轉向為文化服務的社會檔案觀。中國政治制度結構、近代行政改革運動等客觀因素孕育了檔案工作鮮明的政治性格[9],但在公共文化消費需求和文化產業市場的驅動下,檔案領域呈現出鮮明的“文化轉向”。不僅研究者致力于探討檔案文化形式的社會傳播,檔案部門也積極推動檔案元素的文創轉化。三是隨著國家政策導向的調整,檔案工作者從關注物理屬性的檔案記錄觀轉向探索文化價值的檔案文化遺產觀。在傳承文化傳統和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雙重要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等法規政策相繼頒布,不僅為檔案的保護傳承提供了法律依據,還推動檔案界從單純關注檔案內容和形式的物理屬性,轉向重視其文化和歷史價值的延伸意義,將其視為文化遺產。

2.2 環境-空間再生層面:檔案建筑遺產活化

“檔案建筑遺產活化”是指對現存古代檔案建筑或遺址進行適應性規劃和功能性改造,保護檔案史料原始的物理保存空間和歷史文化背景,從而為其保存、傳承以及深入研究提供環境方面的支持。這要求在尊重歷史特征和保留文化意涵的同時,結合當下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地方特色,將古代檔案場所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建筑進行修繕、開發、利用。通過加固物理結構、修復歷史細節、改造空間布局、融入現代化設計元素,推動古代檔案建筑的性質時代性轉型和功能創造性再生,以便融入現代社會的城市空間和文化生活。我國古代檔案場所名類繁多,源流復雜,既有中央機構、地方官署等官方檔案庫,也有散布于私第、書院、廟宇、祠堂等內部的民間檔案場所。前者是國家政治框架的行政元素,后者是維系家族記憶、根親教育、地方民俗、宗教信仰體系的文化紐帶。[10]這些古代檔案建筑經過重新規劃,可轉化為現代文化、教育、旅游和商業綜合體,如保護性的文物單位、紀念性的歷史名勝、德育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古代檔案建筑的活化不只是一種歷史遺產保護手段,更是一項城市更新策略和傳統文化復興戰略,可以為古代檔案建筑注入新活力,實現其歷史價值和現實功能的和諧統一。

2.3 技術-數字轉化層面:檔案物理形態活化

“檔案物理形態活化”是指通過數字技術和方法改變檔案史料外在的物理形態,將僵化固定的實物轉化為靈活方便的文本或圖像,提高可讀性、可用性和可持續性,從而為檔案史料的保存、傳播和應用創造條件。檔案史料活化的最終目標是使處于“邊緣化地位”或有限應用場景的檔案史料,在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文化環境和學術研究中重新扮演起重要角色。

數字化不僅為檔案史料活化提供了基礎性資源,還是檔案史料活化的關鍵性步驟,是將檔案史料引入現代社會,促進大眾和研究者對其產生興趣的一個前提。數字化技術通過改變檔案史料的物理形態,為檔案史料的信息組織、知識發現和長期保存創造途徑和契機,進而為檔案史料價值的挖掘提供先決條件。一是將檔案史料的形式從僵化固定的實物轉化為可靈活使用的數字文本或圖像,如掃描、數字攝影等圖像處理技術可還原檔案史料原始外觀、改進檔案史料信息的清晰可讀性,光學字符識別、標記語言等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可將檔案史料轉變為文本或圖像數據,使檔案史料信息具有可編輯性、可復制性和可檢索性。二是將檔案史料從非結構化的信息轉化為標準化的數據,如通過元數據管理技術將不同來源、載體和形式的檔案史料統一到規范化的數據結構中,提高用戶利用和檢索的效率,并借此實現跨平臺操作,拓展檔案史料數字資源的流通方式和共享空間。三是將檔案史料從相對孤立的信息單元轉化為相互聯系的知識資源,如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挖掘、抽取和組織檔案史料數據之間的隱性知識關聯,為學者提供直接的知識參考,同時為大眾呈現更易理解的知識體系。

2.4 實踐-科教應用層面:檔案信息內容活化

“檔案信息內容活化”是指對檔案內在的信息進行闡釋注解和重新呈現,將晦澀艱深的內容轉化為更易理解的形式,以提高其可理解性、可用性和吸引力,從而實現與現代社會更緊密的聯結。檔案史料的特殊性導致其局限于有限受眾,且難以直接應用于現實問題。一方面,檔案史料具有高度專業性。其文體格式、字體形式、語法結構等顯著區別于現代文獻,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歷史學、文獻學等領域的知識基礎。

另一方面,檔案史料的原始功能從屬于過去社會的結構。其所反映的文化、思想可能脫節于現實。同時,在信息過載的數字時代和追求即時效應的功利社會,檔案史料的復雜艱深導致其不僅難以與流行性信息競爭社會大眾的關注,也失去了對部分研究者的吸引力。因此,檔案史料內容的活化必須借助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干預。

科研和教育工作為檔案史料活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支持和實踐基礎,是促進檔案史料融入現代社會,與當下歷史研究、文化傳承和管理活動緊密結合的重要途徑。具體而言,科研和教育工作可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檔案史料的注解。根據檔案史料內容的語法結構和語義邏輯進行句讀,并通過文字注釋、背景注釋、人物注釋提供相關性知識,幫助讀者克服因文體、字形、語法等差異所導致的認知障礙,準確理解檔案史料內容。二是檔案史料的研究。通過系統性地分析和解讀檔案史料,揭示歷史事件、社會發展、制度變遷、人物經歷的真實情況和內在規律,將靜態的檔案史料轉化為更有益的資源,在還原歷史原貌、傳承民族文化和啟示當代問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三是檔案史料的出版。通過檔案史料的編纂出版,將傳播范圍從專業群體擴展至社會公民,培養社會大眾的歷史文化素養和民族認同感。四是檔案史料的教學。通過課程教學、講座、研討等方式傳播檔案史料的內容,使檔案史料從陳舊無聲的形象中解放,成為具有教育性和啟發性的資源,提高公民的信息素養和歷史興趣。

3 檔案史料活化對民族敘事的創新意義

檔案史料是創作、講述和傳播民族敘事的重要基礎,檔案史料活化有助于拓展民族敘事理念的人文面向,深化民族敘事內容的歷史深度,提升民族敘事傳播的社會活力。

3.1 人文化:民族敘事建構理念的拓展

人文主義轉向的檔案史料觀念和研究,強調在內容上更多地呈現文化元素和文化內涵,在視角上更多地引入底層故事和個體視角。這有助于擴展以政治權力為中心主題、以英雄主義史觀為指導思想的傳統民族敘事理念,推動民族敘事反映歷史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包容性。

一方面,有助于推動民族敘事的創作目的從一種政治形象形塑方式,拓展為一種歷史文化傳播方式。傳統的民族敘事總體上是一種政治化敘事,以統一公民認知、鞏固國家政權穩定等為目的,敘事主題圍繞描繪領導者權威、展示軍事力量、宣傳意識形態等展開,往往對內展現出強化控制的色彩,對外展現出競爭對抗關系。隨著檔案史料的文化角色日益凸顯,以及數字技術對檔案史料中各種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民族敘事的建構具備了更豐富、多面向的文化資源,民族敘事的焦點從強調國家政治權力拓展到強調民族文化遺產,民族敘事的功能從爭取政治認可拓展到爭取文化認可。民族敘事理念的拓展,不僅有利于在對內傳播中多元化地呈現不同民族、群體、階層的歷史貢獻和經驗,展現中華民族更全面和真實的歷史圖景,還有利于在對外傳播中展現中華民族在政治領域之外的多樣性和創造力,塑造中華民族富有人文魅力的國際形象。

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民族敘事的指導思想從一種英雄主義史觀,拓展為一種社會歷史觀。傳統的民族敘事表現為軸心化的宏大敘事,強調民族起源、民族英雄等突出事件或人物。隨著檔案史料研究的發展,研究者日益注重文化層面的研究,致力于挖掘普通個體、家庭、社群等局部層面的歷史。例如,從個人史角度對普通個體經歷的關注,從社會史角度對底層階級和邊緣群體故事的挖掘,從記憶角度對非官方檔案史料的重視。這種兼具文化向度和微觀視角的檔案史料研究使民族敘事得以從單一的宏大話語中解放,拓展到普通群眾的微觀歷史經驗之中,使民族敘事與個人故事結合,為民族敘事增添日常生活細節和人文情感聯系,進而強化民族敘事的認同功能。

3.2 內涵化:民族敘事歷史深度的深化

學術研究活動對檔案史料內容的深入闡釋,既能從事實層面提供翔實可靠的史實依據,也能從學理層面深入揭示民族歷史的內在邏輯和根本規律。這有助于建立更具深刻歷史支撐和深厚文化基礎的民族敘事,提升民族敘事在國內外的事實說服力和文化認可度。

一方面,有助于推動民族敘事的內容闡釋程度更深入透徹。盡管數字化技術可以挖掘大量嶄新的信息和數據,具備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但檔案學研究者的創新能力、深度理解能力和對研究質量的控制是數字化技術難以取代的。檔案學研究者能根據檔案史料對歷史事件背后深層次動因和長期性影響進行深入解讀,對歷史事件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進行合理分析,以及對歷史事件的起源和形成進行準確追溯,等等。這些深層次的理論解釋,為民族敘事提供了深厚的歷史支撐,既可以保證民族敘事建立在事實性基礎之上,又可以避免民族敘事停留于空泛的政治口號或意識形態宣傳,通常以翔實的故事作為媒介,將人們帶入真實的歷史語境,進而通過共同性的價值觀念、互通性的文化元素等聯系,促進民族內部的自我認同。

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民族敘事的歷史表達視野更豐富立體。檔案史料來源的廣泛性和內容的復雜性使得跨學科研究成為一種常態,涉及管理學、歷史學、社會學、文學等多個學科。各學科獨特的理論框架、分析方法和專業視角在檔案史料研究中的綜合應用,為民族敘事建構視野的拓展提供了基礎。其一,通過檔案史料跨學科研究的交叉分析,有效解釋復雜的歷史問題,提供更準確的素材支持,有助于提高民族敘事歷史解釋力,反映民族歷史多因素、多線索、多群體相互交織的過程。其二,通過檔案史料跨學科研究的多元視角,多維解釋歷史事件的不同方面,提供更為豐富的歷史語境,有助于推動民族敘事在社會、文化、政治等各個層面的均衡延伸,避免民族敘事歷史觀的單一性。

3.3 互動化:民族敘事傳播活力的提升

數字技術對檔案史料物理形式和表現方式的創新性變革,不僅使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民族歷史,為民族敘事的傳播創造更廣泛的受眾群體,還能夠促進公民的參與和互動,使公民不再只是民族敘事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成為民族敘事的共同創作者和主動闡釋者。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民族敘事傳播的情感共鳴性,促成一個更加緊密的民族共同體。在檔案史料活化過程中,對普通個體、邊緣群體、底層階級等微觀歷史的挖掘,以及對社會風貌、人物內心等歷史細節的呈現,有助于為民族敘事提供一個兼具歷史性和現實感、文化深度和社會溫度的故事語境。當民族敘事在內容上容納了多元化的聲音,同時在視角上更貼近生活時,更利于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既能促使公民更易于接受民族敘事的傳播,也能促使公民積極參與民族敘事的傳播,從敘事的受眾轉變為敘事的講述者。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民族敘事傳播的社會互動性,促進普通公民對民族歷史的共建。其一,開放式檔案史料專業數據庫可以鼓勵公民對于民族歷史的探索性研究。開放式檔案史料數據庫的建立意味著檔案史料更易被獲取和利用,可激發公民對歷史的探索興趣。公民的群智既可以幫助修正可能存在的缺漏或誤解,為民族敘事的建構提供更準確的歷史素材,也可以從不同群體、階層和背景認識歷史,為民族敘事的理解提供更多維的歷史解讀。其二,檔案社交媒體等互聯網平臺可以促進公民對于民族歷史的主動性分享?;ヂ摼W平臺不僅擴大了民族歷史的傳播范圍,還借助跨平臺交流、虛擬社群分享促進了公民對民族歷史的主動傳播。同時,互聯網平臺提供了政府與公民、公民與公民之間對話的機會,使公民的關切、社會的聲音能反饋到民族敘事的傳播設計中,推動民族敘事傳播理念的民主化。其三,口述檔案工程等公共性項目可以推動公民對民族歷史的參與式建構。民族歷史不只是王侯將相的英雄史,也包括市井百姓的平民史,后者同樣是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谑鰴n案工程對于普羅大眾的采訪記錄,不僅能填補傳統民族敘事中平民史的空白,還使更多人成為民族敘事的一部分。同時,這種開放共建的敘事機制可反過來激發公民傳承民族歷史的熱情,實現民族敘事建構與傳播的良性循環。其四,檔案與數字媒體技術的結合可以激發公民對于民族歷史的深層次思考。依托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等現代科技手段,以某個主題為主線整合相關檔案史料,并通過數字展覽的形式呈現,已成為民族敘事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數字化的民族敘事具有深刻的沉浸體驗、豐富的信息呈現和個性的觀看機制,有助于激發觀眾對民族歷史深刻思考的欲望和動力,使民族敘事更深入人心。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聶n案思想及其學術價值研究”(項目編號:23YJC870008)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EB/OL]. [2023-11-17]. https:// www.gov.cn/ldhd/2013-12/31/content_2558147.htm.

[2]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EB/OL].[2023-11-17].http://www.cac.gov.cn/2018-08/22/ c_1123311137.htm.

[3]董韶華.講好中國故事的檔案敘事理論與實踐考察——國際檔案日活動評析[J].檔案管理,2023(3):12-13,16.

[4]黃夏基,盧澤蓉.我國紅色檔案數字敘事研究——基于省級綜合檔案館門戶網站的調查分析[J].檔案與建設,2023(6):31-34.

[5]李穎.檔案展覽的視覺展示與文化敘事——以“江南再造”系列展覽為例[J].檔案與建設,2023(2):72-73.

[6]譚君強.文化研究語境下的敘事理論[J].文學評論,2003(1):104.

[7]周雪恒.中國檔案事業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4.

[8]卜鑒民,吳飛.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檔案文獻遺產的忠誠守護者[J].檔案與建設,2022(10):71-73.

[9]陳建.中國檔案學的政治性格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5(5):79.

[10]楊光.中國古代地方詔敕文書專藏場所的功能流變考述[J].中國檔案,2023(8):67.

(責任編輯:張 帆 李倩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