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化闡釋

2024-02-20 14:47張欣欣馬小騰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顧 嚴 張欣欣 馬小騰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引言

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范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強調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鮮明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從理論上揭示高質量發展的深刻邏輯、賦予高質量發展豐富的內涵,從實踐上制定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重大戰略舉措,推動各地方各行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關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斷以來,學術界以此為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形成了十分豐碩的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對內涵的闡釋、對水平的測度、對理論創新的提煉等方面。在內涵闡釋方面,有研究從發展階段、發展方式和發展特征的轉變切入[2];有研究認為高質量發展是物質資料生產方式順應時代潮流的偉大轉變,是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關系的變革的統一[3];也有研究從質量、效率、創新等幾個方面來理解[4];還有研究基于經濟發展規律的視角,認為轉向高質量發展是突破現實矛盾和瓶頸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總量和規模增長到一定階段之后的體現[5]。在水平測度方面,有研究從生產方式角度,測度供給水平、投入產出情況[6];有的從經濟增長質量角度,測度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7];有的從社會主要矛盾角度,測度高效、公平、可持續發展情況[8];有的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開發的衡量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的測度體系應用于評價我國的高質量發展[9];還有的研究構建了基于新發展理念五個維度的測量體系[10]。在理論創新提煉方面,學者們認為高質量發展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學說中汲取營養,拓展了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社會再生產理論等,在宏觀、微觀層面上為構建質量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11]。隨著研究的深入,高質量發展也成為行業、領域和地區、城市層面的研究熱點,學者們圍繞相關的理論機制、分析框架、實踐路徑、指標體系等開展了內容豐富、方法多樣的研究[12-13]。

隨著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不斷豐富、相關重要范疇之間的邏輯聯系越來越清晰、各領域各地區對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愈加明確,對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化闡釋具備了更堅實的基礎和更有利的條件。我們認為,高質量發展已經形成內涵豐富、原則明確、路徑清晰的理論體系。

一、高質量發展的提出和框架體系

“高質量發展”這一概念的提出經過了一段時期的理論醞釀和實踐孕育,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運用和對中國發展實踐的準確判斷之上的。在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理論與實踐交相輝映、相互促進,高質量發展逐漸形成由內涵、原則、路徑、載體和領導力量等方面組成的科學理論體系。

(一)重要論述概況

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對于高質量發展的強調通常以“更加注重發展質量”“提高質量和效益”來表述。例如,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2013 年4 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力度,更加注重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2014年7月,在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調整經濟結構,實現更高質量發展”。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此后,習近平總書記系統論述了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地位作用、實現路徑和實踐要求等。

(二)體系化建構

2023年6月,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在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梳理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擬從體系化的角度對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作出新的貢獻,主要是從內涵、原則、路徑、載體和領導力量五個層面,搭建一個綜合的框架,力求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體系作出新的闡釋和綜合集成式的創新,為進一步全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準確把握其原則要求、系統梳理其實施路徑、貫徹落實到重要載體以及強化黨對高質量發展的領導等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第一個層面是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14]。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學術界對于理論定義,也都把概念作為第一要素[15-16]。正如馬克思從商品概念出發,構建起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整座理論大廈。高質量發展作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新術語、新范疇、新理論,首先要明確的是其內涵。第二個層面是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出,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的能動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理論的產生,源泉只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只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秉h的理論創新源于實踐,也是為更好地指導實踐,科學理論總是與偉大實踐相互激蕩、彼此輝映。因此,將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管總的原則要求,對各領域各地區發展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引領作用。第三個層面是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從實踐角度來講,高質量發展必須在原則要求的指導下,明確可以落地落實的路徑選擇,才能夠真正將內涵和理念轉化為戰略策略和具體行動。第四個層面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即路徑選擇在領域層面和空間層面的承載。第五個層面是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力量。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范疇,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此高質量發展必然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對高質量發展的全面領導不僅體現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性質,也決定了發展的方向。從內涵、原則到路徑、載體再到領導力量,實際上回答了高質量發展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能實現、由誰來承載落實、由誰以及如何來正確領導等一系列問題,形成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

圖1 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體系框架圖

二、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和條件變化,首先將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發展階段的概念揭示出來,這是其本質屬性的邏輯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新的經濟形態、指導實踐的發展原則和發展主題、轉化為行動的發展戰略、發展成效的檢驗標準等概念先后被賦予到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中。在理論和實踐不斷互動中,高質量發展這個范疇在習近平經濟思想乃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大廈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至此,高質量發展從內涵上看,形成了發展階段、發展形態、發展理念(發展主題)、發展戰略、發展成效檢驗標準、首要任務、本質要求之一和新時代的硬道理等相統一,內容十分豐富的范疇。

(一)作為發展階段的高質量發展

黨中央首次正式提出高質量發展時,側重從發展階段的角度進行表述。2017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具有鮮明的階段性,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來看,人類社會可以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等,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我們所處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高質量發展作為發展階段,必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與此前的發展階段相比,這一階段在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上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在經濟結構和發展動能上出現一系列新變化,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成為重要特征。

2017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進一步指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和內外部環境、社會主要矛盾等發生了深刻變化。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發展階段鮮明提出來,有利于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為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根本依據。

(二)作為發展形態的高質量發展

不同的經濟體及其所處的不同階段,發展往往呈現出不同的形態。比如,從經濟增長速度看,有的經濟體在一定階段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也有中高速、低速增長的態勢,有的國家還出現過持續多年的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又如,從發展動力看,有的經濟體主要依靠資源投入,有的主要依靠勞動力規模,有的主要依靠創新驅動,還有的經濟體在不同發展階段呈現出發展動力轉換的變化。再如,從收入分配看,有的經濟體國民總收入中資本報酬占比較大,有的勞動者報酬占比較大,也有不少經濟體在一定發展階段出現資本報酬占比上升、勞動者報酬占比下降或者與之相反的現象。

在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這些趨勢性變化表明,我國經濟正在向著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從供給、需求、投入產出、分配、宏觀經濟循環等方面系統論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呈現的新特征。以此為參照,高質量的發展形態還意味著產業體系的更高完整性和更強競爭力、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和不斷升級、科技進步貢獻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提高、收入分配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前提下更充分反映要素貢獻、宏觀經濟循環更加暢通有序,等等。

(三)作為發展理念的高質量發展

發展理念是對發展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要求,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形態下,需要有不同的發展理念與之相呼應,對經濟建設各種關系、各個方面規律更好地認識和運用。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在高質量發展這個階段,在朝著更高水平發展形態轉變的過程中,需要與之相適應、相適合的新的科學理念,作為指導發展實踐的原則。在深刻總結我國內外部環境變化、系統梳理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入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應運而生。這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管總的指導原則和發展思路,系統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

2017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4月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期間進一步指出,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發展主題和根本要求也屬于發展原則范疇,可看作是對發展理念在一定時期和重點領域的重申和具體化。

(四)作為發展戰略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發展原則的新發展理念以及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要落地實施、轉化為行動并形成成效,需要制定實施適宜的發展戰略,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進而有力推進各項工作。2019 年8 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次會議上,他還明確要求,要形成幾個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實際上,高質量發展在我國重大發展戰略中都有充分的體現。比如,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必須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以產業振興為關鍵,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以及質量、效益、整體素質;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就要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就要以人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就要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高質量發展,還要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這些重大發展戰略也構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戰略路徑,下文將展開論述。

(五)作為發展成效檢驗標準的高質量發展

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向更高水平發展形態演變進程中,我們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的戰略行動,最終的成效也要以高質量發展作為標準進行衡量和檢驗,以更好地與發展階段相適應,與發展形態相呼應,與發展理念和戰略保持一致性。衡量發展質量和效益,就是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這才是我們要的發展。2023年4月,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只有堅持高質量“結果導向”,才能確保經濟社會發展不偏向、不打折、不走樣,才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胸懷“國之大者”,把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作為衡量標準,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聚焦問題、知難而進。

(六)作為新征程上首要任務和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之一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通過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2 年10 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7]。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2023 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從發展階段、發展形態,到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成效檢驗標準,再到首要任務、本質要求之一和新時代的硬道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按照層層遞進的邏輯線索不斷豐富,高質量發展作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范疇越來越具有統領性和樞紐性。

三、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

理論創新來源于實踐創新,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之后又對新的實踐創新提供理論指導,進而形成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高質量發展不是一個玄奧的概念,而是從實踐中來,并且指導實踐的科學理論。各行業各地區都要在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理論內涵的基礎上,正確把握其實踐上的原則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 年3 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四個必須”。我們認為,這“四個必須”為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征程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

(一)以理念引領為先導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都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新發展理念為指揮棒和紅綠燈,努力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各行業各地區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行為要堅決糾正、做法要徹底摒棄,真正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新時代以來,我國以發展理念作為發展行動的先導,引領發展實踐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例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堅定不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過去十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18]。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和清潔發電體系,高質量發展跑出了綠色“加速度”。

(二)以質量互變為依托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質量互變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中國經濟不斷續寫快速發展奇跡,總量的長期積累日益接近質的飛躍,必須把提高質量和效益作為中心。與此同時,強調質量并非不要數量和速度。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2035 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都要求經濟發展必須保持一定速度,質量提升必然以總量增長為基礎。各行業各地區都必須正確把握質量互變規律,以量的積累支撐質的飛躍,以質的提升帶動量的增長。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領域都體現出質量互變的發展態勢。以創新發展領域為例,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創新主體不斷擴展,有力支撐了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而新技術的突破又有力帶動了新產業、新業態、新場景的涌現。全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 年的1 萬多億元增長到2022 年的3 萬多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經超過歐盟、接近OECD 國家平均水平[18]。蛟龍入海、嫦娥探月、羲和逐日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問世,集成電路、高鐵、大飛機等“卡脖子”技術難題加快解決,5G 應用已融入國民經濟三分之二行業大類,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三)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高質量發展要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更為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必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然要求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各行業各地區都必須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以改革開放為高質量發展集聚新的要素、激活新的動能、開辟新的賽道、塑造新的優勢,讓國內和國際市場、傳統和新興產業、國有和民營企業的活力充分涌流。

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集中體現了新時代改革開放創造出的新動力。2022 年,21 個自貿試驗區共實現進出口總額7.5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200億元,以占全國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國17.8%的進出口,實際使用全國18.1%的外資[19]。

(四)以美好生活為取向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也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高質量發展內在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各行業各地區都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產生的更加個性化、多樣化、高層次需要,積極回應群眾對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人均預期壽命已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人類發展指數正從“高人類發展水平”邁向“極高人類發展水平”。同時,垃圾分類、“廁所革命”在城鄉大地蓬勃開展,一件件民生“小事”涓滴匯流,點亮人民美好生活夢想。

四、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在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指引下,要付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行動,必須走可行性高、有效性強的實施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對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戰略基點、必然要求等作出系統闡述,謀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我們認為,可以將這些論述和舉措歸結為相互協作配合、互為補充支撐的八個方面,形成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其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可以看作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先導,高標準市場體系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動力源泉,高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和高度協調的區域經濟布局是重要載體,高品質生態環境是有力支撐,高品質生活是最終目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是根本保障。

(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質量發展內在要求在科技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新時代以來,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大幅上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正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領跑者”轉變。能不能加快實現這個轉變、能夠轉變到什么程度,歸根到底靠的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從國內發展條件看,過去主要依靠資源要素和勞動力低成本高強度投入的粗放式增長難以為繼,迫切需要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尤其需要依靠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國際環境看,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戰爭甚至沖突頻發,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特別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我國發展既面臨美西方打壓遏制、“卡脖子”問題凸顯,同時也需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因此,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高質量發展中具有戰略先導、開路先鋒的作用,決定了高質量發展之路能走多遠。

(二)高標準市場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我國的發展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上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與之相匹配的高標準市場體系,使要素配置更加高效有序,使產權激勵發揮更大作用,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完善,但也存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流動不暢、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尚未完全形成、社會信用體系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問題,都與高質量發展的更高標準有差距。這就要求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基礎,形成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和有活力企業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完善產權和市場準入等基礎性制度安排,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堅實。

(三)高水平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實現的,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條件下才能實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可以引進前沿科技和技術、知識、人才等高端要素,為高質量發展補短板、鍛長板。同時,逆全球化思潮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給我國對外開放帶來新的挑戰,客觀上增加了中國企業、中國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風險,也增加了“引進來”的障礙。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緊緊依靠高水平對外開放突破“小院高墻”,始終做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擴大制度型開放,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港,有力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這樣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新局面、拓寬新路徑。

(四)高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產業體系在經濟體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發揮著創造供給、滿足需求、促進流通、協調分配的作用。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能否贏得戰略主動。沒有產業體系的現代化,就沒有經濟的現代化,也就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換言之,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經濟體系必須強,產業體系必須有高競爭力。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產業體系還存在諸多弱項,突出表現為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產業鏈整體上處于國際分工體系的中低端,大而不強、寬而不深,對全球資源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足,產業鏈工業鏈的穩定安全不時受到沖擊。要讓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必須把打造高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放在突出位置,特別是要強化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代工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科技、產業與金融良性循環,進一步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合作,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五)高度協調的區域經濟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區域經濟布局是國家發展目標和戰略在空間上的體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載體。區域經濟布局是否合理,決定一個國家能否長期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新時代以來,我國城鄉差距持續縮小,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總體縮小,城鄉區域發展的平衡性明顯上升。也應看到,與高質量發展所要求的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優勢互補、融合互動新局面相比,城鄉、區域差距依然偏大,協同性和一體化程度仍然不足。要讓高質量發展獲得更有力的空間承載和支撐,必須加快構建高度協調的區域經濟布局,用好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在持續縮小發展差距、強化區域聯動過程中找準主要發力點,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讓各地區立足比較優勢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六)高品質生態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高質量發展是綠色發展方式成為普遍發展形態的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秉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窗口偏緊。與此同時,綠色低碳轉型正成為世界經濟結構升級的新方向,厚植著經濟增長新空間,綠色產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新技術、催生新業態、創造新供給、形成新需求。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至關重要,可以重構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函數,讓資源環境壓力轉化為新的增長動力,走通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

(七)高品質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新動力蘊含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中。進入新時代,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仍面臨不少難題,美好生活的需求需要更高質量的供給予以匹配。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以高品質生活為牽引,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樣才能為高質量發展之路夯實群眾基礎、匯聚人民力量。

(八)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發展是基礎,安全是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我們面臨的形勢異常復雜嚴峻,外部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前所未有,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繁重艱巨,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面對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生的風險環境,必須強化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抓住關鍵環節,重點防范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金融等領域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讓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在良性互動中動態平衡、相得益彰,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穩。

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貫徹高質量發展的原則要求,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需要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東中西部各個地區切實承載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一方面,要堅持全方位提升,一個領域都不能缺;另一方面,要堅持全國一盤棋,一個地方都不能少。

(一)從領域和行業看:高質量發展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在經濟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指出“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在政治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指出“深入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提供堅強保障”等。在文化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強調“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等。在社會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出“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求“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钡?。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等。在黨的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要在提高質量上下真功”,提出“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以高質量黨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等。

邁上新時代新征程,我國各領域各行業都應該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主動提高本領域本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經濟社會整體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貢獻更大的力量。

(二)從空間和區域看:高質量發展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

圍繞重點區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關于京津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提出“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強調“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要求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強調黃河流域必須“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并對成渝地區、東北地區等高質量發展提出明確要求。

圍繞省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江蘇“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親自謀劃推動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要求湖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要求青?!白叱鲆粭l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求西藏“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并對其他省份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出明確要求。

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區,從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到城市群發展、省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都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明確要求,并針對區域和省域特點提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特別是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到地方考察,都突出強調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六、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力量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統籌謀劃和協同推進。中國共產黨作為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擁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具有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到高質量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化黨領導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保障,才能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只有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才能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地發揮經濟治理效能。只有提升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才能確保高質量發展的各項任務得以高質量貫徹落實和圓滿完成。

(一)完善黨領導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安排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體制機制是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離不開制度這個根基,離不開體制機制的保障和促進。必須在高質量發展相關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等方面,充分發揮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必須健全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堅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經濟形勢、決定重大經濟事項,中央財經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及時研究經濟社會領域重大改革等體制機制,充分提高各級黨組織落實中央重大經濟決策的戰略一致性和協調性。

(二)按高質量發展要求完善宏觀經濟治理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中,經濟形勢更趨瞬息萬變,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都可能存在由于市場機制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而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者資源配置失當的市場失靈情況,黨和政府必須科學合理地干預,不斷完善宏觀經濟治理,確保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穩步前行。要更好發揮國家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以此將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正確引導市場預期,充分凝聚發展共識。要促進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科技環保、就業民生等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強化宏觀政策一致性評估,把各方面資源集中到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來,依靠高質量發展來解決問題、實現突破、取得更大成績,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三)提升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

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的因素。在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也是最為重要的本領之一。要切實提升這項本領,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著手。一是政治能力方面,要善于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確保高質量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二是調查研究能力方面,要在深、實、細、準、效上下功夫,發掘真問題、認真解難題,讓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牢、成色更足、質量更優。三是科學決策能力方面,要以戰略眼光和大局意識,謀劃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思路和政策舉措。四是改革攻堅能力方面,要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以全面深化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添動力、求突破。五是應急處突能力方面,要做好應對高質量發展階段上隨時可能發生的風險挑戰的準備,有效掌控局勢、化解危機。六是群眾工作能力方面,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人民群眾共建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七是抓落實能力方面,要以上率下、真抓實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扎實業績。

結語

綜上所述,高質量發展從發展階段和發展形態,到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再到發展戰略和發展成效檢驗標準,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和新時代的硬道理,內涵越來越豐富。高質量發展以“四個必須”為原則要求,理念引領是先導,質量互變是依托,改革開放是動力,美好生活是取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包括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標準市場體系、高水平對外開放、高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度協調的區域經濟布局、高品質生態環境、高品質生活及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重要載體可以劃分為領域(行業)和空間(區域)兩大類、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和全國所有地區。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完善黨領導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安排、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來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提升廣大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是鞏固增強高質量發展領導力量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已經具備豐富的理論內涵、明確的原則要求、清晰的路徑選擇、廣覆蓋的領域和空間載體以及強有力的領導力量,形成了框架完整、邏輯嚴密、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與實踐中越發展現出統領性和樞紐性??梢灶A見,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將持續成為學術界和政策界的熱點,在原創性理論貢獻的梳理提煉、定量測度及國際比較的深化拓展、各行業各地區實踐的跟蹤分析上,有望取得更進一步的突破進展。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國有企業如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