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中小學勞動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2024-02-21 02:08丁梅娟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踐

作者簡介:丁梅娟,沈陽市教育研究院義務教育研究部教研員。

課題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開發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G21CB023。

摘要:勞動教育具有明確的課程思政屬性。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探索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推進以“勞”育人、以“勞”樹德,是勞動課程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本課題組以“品悟針尖國粹”課程為例,分析中小學勞動課程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依據勞動素養培養目標,組建課程思政研究團隊,從“文化自信,知行合一,守正創新,共同富?!彼膫€維度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從“聯動開展課程思政,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開展價值引領教育;拓展課程思政范圍,探索網絡課程思政”三個角度提煉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路徑,構建“課程思政+思政課程”“案例+互動”“線上+線下”的課程思政模式。

關鍵詞:勞動課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踐

課程思政是當前思政教育的研究熱點與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22年11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提出:“強化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德育功能,準確把握各門學科育人目標,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各類課程教學,深入實施跨學科綜合育人?!薄读x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加強思想性?!庇纱丝梢?,課程思政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是黨和國家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提出的新方法和新要求。課程思政是當前思政教育的研究熱點和重點,但課程思政不是一門單獨的課程,而是強調以課堂教學為載體,以學科育人為目的,在授課全過程貫穿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基于文化自信培養,積極探索將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中國元素”有機融入勞動教育中,既是對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的積極回應,也是完善思政育人體系、提升育人質量的現實需求。

一、中小學勞動課程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是勞動課程落實育人目標的必然要求

文化認同是一個人對于民族文化價值的認同,強大的文化認同可以更好地促進文化的對外傳播,形成文化自信的合力。探索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小學勞動課程的途徑與方式,有利于在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使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樹立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在勞動實踐中培養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的淳樸情感,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追求,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勞”育人、以“勞”樹德是中小學勞動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更是中小學勞動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課程思政與勞動教育具有天然耦合性

課程思政與勞動教育目標一致,內容可融通實施,教育途徑可有效互補。

第一,勞動教育既注重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的培養,也注重思想性的引導,即傳承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美德,形成積極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情感。課程思政注重在各類學科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涵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進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科實踐項目,提升個人學科素養。因此,勞動教育所承擔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思政教育的目標一致。

第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強調勞動是一切財富、價值的源泉”“倡導通過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實現人生夢想”,注重引導學生構建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課程思政不僅在學科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還融入馬克思主義勞動關系、職業生活中的勞動道德等內容。因此,課程思政和勞動教育都蘊含了對勞動的科學認識、對勞動價值的認同以及對勞動精神的弘揚。

第三,勞動教育注重通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渠道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課程思政強調“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有機融合,強調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實現價值引領。因此,課程思政與勞動教育在教育途徑上均強調全過程育人,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統一。

二、“品悟針尖國粹”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依據《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基于勞動課程思政團隊的循證實踐,本課題組將“品悟針尖國粹”課程的思政內涵凝練為“文化自信,知行合一,守正創新,共同富?!彼膫€方面。這些思政點是由勞動課程立德樹人基本要求以及傳統手工藝任務群的課程目標共同決定的。

(一)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p>

“品悟針尖國粹”課程中的思政融合正是堅持把文化自信與傳統文化的發揚貫徹落實到對學生勞動素養的培養中去,使學生堅定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其具體的思政點有:一是探索刺繡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刺繡被稱為藏在針尖里的非遺手藝,是中國最古典、最具有標志性的元素之一。蘇繡、蜀繡、滿繡、湘繡等均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課程導入環節,學生匯報刺繡發展史,感受中國刺繡工藝的發展,理解刺繡背后代表的不僅是一件衣服或一門技術,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二是組織學生觀看“盛京滿繡”非遺宣傳片,親近家鄉獨有的刺繡技藝符號,體悟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藝以及滿族民眾對自然萬物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師生共賞《花鳥繡》《魚蝦圖》《貓戲圖》《松齡鶴壽》等經典刺繡作品,促進學生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刺繡藝術作品的魅力,潛移默化地為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打下深厚的根基。

(二)知行合一

知行問題自古以來是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等領域涉及人的成長的經典問題。知行合一的教育規律,既是人類思想史的智慧結晶,也是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更是人的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品悟針尖國粹”課程的實踐環節,教師指導學生強化規劃設計意識,引導學生對刺繡項目實踐進行整體構思和設計。教師結合刺繡圖案特點,在課程中綜合運用平針繡、緞面繡和回針繡的技術,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不斷優化和改進刺繡方案,經歷從刺繡作品的鑒賞到親自實踐的過程,將刺繡的文化底蘊與“生活世界”相連,從而感受實踐出真知這一道理。

(三)守正創新

守正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顯著標志。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處理好的若干重大關系作出深刻闡釋、提出明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堅持守正創新是傳承發揚好非遺文化的關鍵。

在“品悟針尖國粹”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分析現代刺繡業的發展現狀,幫助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守舊文化,非遺不是“活在博物館里的古董”,而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一方面,目前有很多刺繡藝術家將刺繡與時尚設計相融合,將傳統刺繡風格特點與現代紡織技術進行融合,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今的時尚元素相融合,加強刺繡在日常生活應用方面的實用藝術設計和服務支撐。另一方面,刺繡藝術也能與生活中的其他設計相融合,如包裝設計、文創藝術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載體,甚至跨界的融合與嘗試,如今刺繡文化已慢慢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的有機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始終堅定人民立場,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責任?!?/p>

在“品悟針尖國粹”課程的榜樣激勵環節,教師播放“盛京滿繡”傳承人講述“盛京滿繡‘非遺+扶貧’”項目的視頻?!笆⒕M繡”文化產業扶貧項目是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有力舉措?!笆⒕M繡”在遼寧省內多個鄉村建立“盛京滿繡技藝傳承扶貧(孵化)車間”,以非遺項目為引領,通過培訓、簽約、回收的合作模式,帶領村民找到了共同脫貧致富、壯大集體經濟的好路子,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為貧困縣實現跨越發展找到內生動力,帶領村民共同脫貧致富,實現了精準文化扶貧。

三、“品悟針尖國粹”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路徑

(一)聯動開展課程思政,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構建“課程思政+思政課程”育人模式

教師是思政教育中最活躍的要素,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決定著課程思政的質量與育人效果?!捌肺蜥樇鈬狻闭n程多舉措提升課程思政的內涵與水平。

一是組建“勞動教師+德育副校長+教學主任+市級道德與法治名優教師”課程思政團隊。團隊成員通過閱讀歷史經典書籍、參觀非遺文化展等形式,增強文化認同,借助學習強國APP、定期參與黨支部的主題教育等,增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并努力成為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實踐者與示范者。

二是為深入挖掘勞動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完善課程內容,每周校本教研時間,勞動課程思政團隊共同研討、深入挖掘刺繡主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選擇課程思政案例。團隊確定了從傳統文化視角入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情懷,使學生體悟匠人“止于至善”的勞動品質,感受傳統文化之美,體認知行合一等思政目標,以學生讀得懂、可接受、用得活的方式,將文化自信、守正創新等思政元素編入課程資源包。

三是課程授課結束后,勞動教師以“打造‘勞動+思政’協同育人新樣態”為題,將課程思政理念和實踐經驗在市、區、校三級勞動教研組進行分享,進而帶動全市勞動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升對課程思政的理解。

(二)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開展價值引領教育,構建“案例+互動”課程思政模式

為將“品悟針尖國粹”課程思政要求細化到具體教學計劃中,切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教育深度融合,教師通過積極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等形式,把價值觀塑造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保證思政教育真正“進課堂、進頭腦”。

在課程導入環節,教師設計“觀看盛京滿繡非遺宣傳片”的思政板塊,打破傳統課堂模式,結合課程內容引入思政案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引導學生懂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在講解說明環節,由學生分小組匯報刺繡的來源、門類與歷史發展,師生共同感受刺繡的文化底蘊與歷史傳承;而后,教師用幻燈片相機展示《花鳥繡》《魚蝦圖》《貓戲圖》《松齡鶴壽》等經典刺繡作品,帶領學生直接感受刺繡作品的美,品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學生心中埋下傳承刺繡技藝的種子。

在項目實踐環節,學生經歷“上稿—上棚—配線—繡圖”的完整過程,在勞動實踐中增長技能,收獲成長,感悟知行合一。

在課程收尾環節,教師向學生講述非遺傳承人傳承滿繡技藝,以優秀傳統技藝培養鄉村技能人才,帶領一群人脫貧致富的故事。教師通過榜樣激勵教學手段的應用,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所思所獲,引導學生感受匠人情懷,認識到美好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這些設計轉變了以往的灌輸式、說教式思政教學方法,以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案例+互動”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共同富裕的重大意義,使其認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三)拓展課程思政范圍,探索網絡課程思政,構建“線上+線下”課程思政模式

為夯實學生的勞動素養,提升思政效能,“品悟針尖國粹”課程打造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

一是進一步弘揚勞動精神,激發全體師生的勞動熱情,展現刺繡作為中國民俗文化重要裝飾載體的獨特魅力,營造良好的思政氛圍。課程結束后,教師及時收集并裝裱學生的優秀作品,在學校舉辦“指尖錦繡——非遺刺繡”作品展,將課程思政的育人領域從課堂拓展到校園。

二是提升思政效能,教師及時搜集各大博物館的刺繡文化展覽信息,定期在學校公眾號、年組群、班級群發布,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走進博物館實地參觀刺繡藝術展或“云游”博物館,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解鎖刺繡藝術展,使學生真切地感受針線的魅力,從而將課程思政育人領域從課堂拓展到文化場館以及線上。

三是在“品悟針尖國粹”課程中,學校聘請學生家長中的能工巧匠、刺繡非遺傳承人等作為校外第二指導教師,結合課程授課需要適時進校園為學生提供實操培訓、技能講授等,在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也將課程思政的理念根植于家長的育人觀念中,持續深化學校課程思政小課堂與家庭、社會大課堂的有機聯系,將課程思政育人領域從校內拓展到家庭和社會。

參考文獻:

[1]唐云紅,侯志中.課程統整視域下推進中小學思政一體化的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3(11).

[2]陳飛.新課標下思政學科有機滲透勞動教育的課程設計及教學轉化[J].中國德育,2023(13).

[3]朱布博,劉濤,孫少杰,等.高職專業課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22(9).

[4]胡成霞,加曉昕.課程思政視域下小學勞動教育的德育意蘊及其實踐路徑[J].教育評論,2023(3).

[5]郭元祥.知行合一教育規律:本質內涵與時代意蘊[J].人民教育,2022(2).

(責任編輯:趙春艷)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踐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