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撫松縣木屋村后山遺址調查與試掘簡報

2024-02-21 02:28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撫松縣文物管理所
北方文物 2024年1期
關鍵詞:石制品石片楓林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撫松縣文物管理所

〔內容提要〕 2018年4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撫松縣文物管理所在撫松縣漫江鎮錦江木屋村后山新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通過地表采集到石制品86件、軟體動物殼標本1件,試掘出土石制品6件。石制品個體均較小,原料以黑曜巖為主,類型包括石片、石葉、細石葉、邊刮器、端刮器、尖狀器、凹缺器等。根據石制品類型、剝片技術和工具組合等特點,結合遺址所處位置,初步判斷遺址年代應屬舊石器時代晚期。

2018年4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撫松縣文物管理所對楓林遺址①開展復查,其間,在錦江木屋村后山采集到部分石制品。該地點與楓林遺址隔江相對,為了進一步確認遺址堆積情況,了解該遺址與楓林遺址的關系,調查人員對該遺址進行了小面積試掘,現將調查與試掘情況介紹如下。

一、地理位置、地貌與地層

1.地理位置

木屋村后山遺址位于撫松縣漫江鎮錦江木屋村后山,地理坐標為北緯41°59′49.57″,東經127°33′07.04″,海拔927米(圖一)。該遺址所在階地為頭道松花江右岸二級階地,高出松花江水面127米,與楓林遺址隔江相對,西南距楓林遺址觀景臺地點直線距離不足3千米,東距長白山天池40千米,向東肉眼可遠眺長白山天池主峰。

圖一 木屋村后山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

2.地貌

吉東低山丘陵以東的大部分地區屬于長白山山區,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為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等眾多水系的發源地,地貌上以平等山脈與山間盆、谷地相間分布為特征。撫松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松花江上游,長白山西麓,總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境內主要有頭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等水系。木屋村后山遺址所在臺地緊鄰頭道松花江,高出頭道松花江水面127米,屬松花江右岸二級熔巖基座階地。遺址地表現為耕地和針闊混交林,農作物有大豆、玉米等。

3.地層

根據實際情況,本次試掘區域共布1米×1米探方一個,方向沿地勢走向,發掘深度約70厘米,地層剖面可分為3層,由上至下分別為(圖二):

圖二 西壁地層剖面示意圖

第1層,耕土層。黃褐色粉砂質黏土,土質疏松,厚度約30厘米,出土石制品5件。

第2層,粉砂質黏土層。土色為黃褐色且偏深,土質致密,出土石制品1件,動物遺存1件。

第3層,黏土質粉砂層。夾玄武巖角礫居多,未見文化遺物,未見底。

二、動物遺存

軟體動物標本,1件,出土于第2層,邊緣風化嚴重,殘存左殼。通過對殘余部分的觀察推測,判斷為雙殼綱動物標本——毛蚶屬(Scapharcasubcrenata)。殼體較堅硬,殼面弧度較大,殘存殼寬27.58、殼高30.7毫米。

三、石制品分析

1.采集石制品

本次調查工作地表采集到石制品86件,包括石片30件、石葉19件、細石葉5件、邊刮器19件、端刮器2件、尖狀器3件、凹缺器5件、石鏃殘段3件。

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巖(97.67%)為主,此外還存在少量使用瑪瑙(2.33%)的情況。剝片類與工具類石制品的原料構成情況基本相同。

(1)石片

30件,原料均為黑曜巖,以錘擊法進行剝片。

完整石片11件,包括Ⅴ型石片1件、Ⅵ型石片10件。不完整石片19件,包括石片近端5件、石片中端5件、石片遠端8件、右裂片1件。

石片長度為3.9~44.9毫米,平均值約17.3毫米;寬度為7.8~30.5毫米,平均值約16毫米;厚度為0.5~10.2毫米,平均值約4.3毫米;重量為0.1~9.8克,平均值約1.9克。石片角為65°~120°,平均值約94°。

18FMJH采∶25,完整石片,Ⅵ型石片,黑曜巖,長18、寬19.5、厚4.3毫米,重1.2克。錘擊剝片,石片角116°,有疤臺面,臺面形狀為四邊形,臺面寬9.2、厚2.3毫米,打擊點、同心波、放射線明顯,錐疤3個,打擊泡顯凸,石片遠端形態呈羽狀外卷,無自然石皮。石片背面可觀察到同向片疤5個。邊緣存在疑似使用痕跡(圖三,1)。

圖三 部分調查與試掘出土石制品實測圖

(2)石葉

19件,包括完整石葉1件、石葉近端9件、石葉中段6件、石葉遠端3件。原料以黑曜巖為主,同時存在使用少量瑪瑙。

18FMJH采∶72,石葉近端,黑曜巖,長16.2、寬14.6、厚3.7毫米,重0.8克。壓制法剝片,石片角80°,有疤臺面,臺面形狀為橢圓形,臺面寬10.1、厚4.2毫米,打擊點、半錐體不明顯,同心波、放射線較明顯,打擊泡未顯凸,無自然石皮。石葉背面可觀察到5個片疤,其中,左側向片疤2個,右側向片疤3個,可觀察到“Y”字形脊和縱脊各1條(圖三,4;圖四,5)。

圖四 部分石制品照片

18FMJH采∶70,石葉中段,黑曜巖,長20.6、寬11.7、厚2.5毫米,重0.9克。同心波、放射線較明顯,無自然石皮。石葉背面可觀察到5個片疤,其中左側向片疤2個,右側向片疤3個,可觀察縱脊2條(圖三,5;圖四,6)。

(3)細石葉

5件,未見完整細石葉,包括細石葉近端2件、中段1件、遠端2件。原料均為黑曜巖。

18FMJH采∶77,細石葉近端,黑曜巖,長8.9、寬6.2、厚2.4毫米,重0.1克。有疤臺面,臺面形狀為三角形,臺面寬5.4、厚2.8毫米,臺面角72°,打擊點、同心波、放射線明顯,打擊泡外凸,無自然石皮。背面可觀察到4個片疤,同向1個、反向2個、右側向1個(圖三,6)。

18FMJH采∶76,細石葉中段,黑曜巖,長8.3、寬5.4、厚1.4毫米,重0.1克。同心波、放射線明顯,無自然石皮。背面可觀察到2個片疤,同向1個、反向2個(圖三,7;圖四,7)。

(4)工具

32件,包括邊刮器19件、端刮器2件、尖狀器3件、凹缺器5件、石鏃殘段3件。原料均為黑曜巖,加工方式包括錘擊法和壓制法。

邊刮器從刃緣數量看,包括單刃、兩刃和復刃三種,以單刃為主。從刃緣形態看,包括凹刃、直刃和凸刃三種類型,以直刃為主。均以石片為毛坯,刃部以同向單層修疤為主。長度為13.6~56.3毫米,平均值約32.2毫米;寬度為9~44.3毫米,平均值約24.7毫米;厚度2.3~13毫米,平均值約6.9毫米;重量0.4~18.3克,平均值約6.2克;刃角為26°~52°,平均值約35°。

18FMJH采∶6,單直刃邊刮器,黑曜巖,片狀毛坯,近四邊形,長53.4、寬27.7、厚13毫米,重18.3克,無自然石皮。刃緣加工部位位于石片腹面右側,由腹面向背面修理成直刃,同向單層修疤,修理方式為錘擊法,片疤較大,修疤均勻,刃緣規整較平齊,刃長40.1毫米,刃角40°(圖三,8;圖四,1)。

18FMJH采∶8,單直刃邊刮器,黑曜巖,片狀毛坯,形狀不規則,長46.4、寬24.1、厚5毫米,重4.1克,存在自然石皮。刃緣加工部位位于石片腹面右側,由腹面向背面修理成直刃,同向單層修疤,修理方式為壓制法,片疤較小,修疤均勻,刃緣規整較平齊,刃長9.4毫米,刃角27°(圖三,10)。

端刮器均以石片為毛坯,在石片遠端修理成圓凸刃,背面存在由石片近端向遠端錘擊形成的片疤。

18FMJH采∶10,匯聚型端刮器(匯聚型是指最大寬度在近端),原料為黑曜巖,片狀毛坯,近四邊形,長33.4、寬21、厚7.6毫米,重5克,無自然石皮。刃緣位于石片遠端,正向加工,修理成圓凸刃,修理方式為錘擊法,修疤均勻,刃緣較規整,刃長24.2毫米,端刃角42°。石片背面存在由近端向遠端修疤的情況,目的為器體減薄(圖三,12;圖四,3)。

18FMJH采∶16,匯聚型端刮器,原料為黑曜巖,片狀毛坯,近四邊形,長35.6、寬30.7、厚9.3毫米,重10.3克,無自然石皮。刃緣位于石片遠端,正向加工,修理成圓凸刃,修理方式為錘擊法,修疤均勻,刃緣較規整,刃長29.3毫米,端刃角54°(圖三,13;圖四,2)。

尖狀器均以石片為毛坯,修理方式為錘擊法,由兩條刃緣交匯形成尖部,刃緣修理方向包括正向修理和交互修理兩種,以正向修理為主,且均為單層修疤。長度為24.3~43.8毫米,平均值約35.6毫米;寬度為9.5~27.6毫米,平均值約18.2毫米;厚度5~8.8毫米,平均值約7.3毫米;重量1~7.3克,平均值約4.3克;尖刃角為43°~80°,平均值約58°。

18FMJH采∶18,正尖狀器,黑曜巖,片狀毛坯,近三角形,石片遠端呈尖狀,長43.8、寬17.6、厚8.8毫米,重4.6克,無自然石皮。刃1位于石片腹面左側,由背面向腹面進行同向單層修疤,刃緣修疤較規整,刃長31.2毫米;刃2位于石片腹面右側,交互加工而成,刃緣修疤略呈鋸齒狀,刃長21.6毫米。兩刃至石片遠端交匯成尖部,尖刃角50°(圖三,15)。

18FMJH采∶19,角尖狀器,原料為黑曜巖,片狀毛坯,近四邊形,長38.6、寬27.6、厚8.1毫米,重7.3克,無自然石皮。刃1位于石片腹面右側,由腹面向背面進行同向修疤,片疤較大,修疤連續,刃長31.5毫米;刃2位于石片遠端,由腹面向背面進行同向單層修疤,片疤較大,修疤連續性較差,刃緣較規整,刃長22毫米。兩刃交匯成尖部,尖刃角80°(圖三,16)。

凹缺器均以石片為毛坯,修理方式為錘擊法,在石片左右兩側或遠端修理出凹刃,存在兩側緣各修理出一處缺口的情況。長度為19.7~31.7毫米,平均值約26.3毫米;寬度為7.8~27.5毫米,平均值約18.8毫米;厚度2.3~6.6毫米,平均值約3.9毫米;重量0.4~4.1克,平均值約2.2克;刃角為25~37°,平均值約28°。

18FMJH采∶32,修理凹缺器,黑曜巖,片狀毛坯,近四邊形,長30.6、寬27.5、厚4毫米,重3.3克,無自然石皮。修整部位位于石片毛坯腹面左側,由腹面向背面進行同向單層修疤,刃長6.4毫米,刃角25°(圖三,11)。

18FMJH采∶3,一擊而成凹缺器,黑曜巖,片狀毛坯,近四邊形,長31.7、寬21.6、厚4.1毫米,重2.5克,無自然石皮。刃1修整部位位于石片毛坯腹面左側,一擊而成,刃長9.2毫米,刃角25°。刃2修整部位位于石片毛坯腹面右側,一擊而成,刃長9.9毫米,刃角30°(圖三,9)。

石鏃均為片狀毛坯,修理方式為壓制法,通體加工,凹底,尖部殘。殘余長度值范圍為16.3~41.4毫米,寬度值范圍為15.3~18毫米,厚度值范圍為3~4.9毫米,重量為0.9~3克。

18FMJH采∶13,石鏃殘段,原料為黑曜巖,片狀毛坯,長41.4、寬15.3、厚4.9毫米,重3克,通體加工,無自然石皮。凹底,兩側邊緣均經過壓制修理,尖部殘(圖三,14;圖四,4)。

2.試掘出土石制品

試掘出土石制品6件。第1層出土石制品5件,包括完整石片3件、石片中段1件和邊刮器1件,原料均為黑曜巖。第2層出土完整石片1件,原料為角頁巖。

18FMJH①∶1,Ⅵ型石片,黑曜巖,長15.9、寬22.9、厚3.1毫米,重0.8克。錘擊法剝片,點狀臺面,打擊點、放射線、同心波明顯,打擊泡顯凸,石片遠端形態呈羽狀內卷,無自然石皮,石片背面可以觀察到同向片疤2個,未見使用痕跡(圖三,2)。

18FMJH②∶1,Ⅴ型石片,角頁巖,長36.1、寬19.1、厚5.2毫米,重3.4克。錘擊法剝片,線狀臺面,打擊泡顯凸,同心波明顯,錐疤1個,石片遠端形態呈羽狀內卷,石片背面靠近遠端位置存在少量石皮,石片背面可以觀察到同向片疤3個,未見使用痕跡(圖三,3)。

四、小結與討論

1.石制品特征

本次調查、試掘發現的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巖為主,同時,也存在少量使用瑪瑙、角頁巖為原料的情況。剝片技術以錘擊法為主,剝片類石制品包括石片、石葉和細石葉,其中,石片數量最多,以Ⅵ型為主,石葉和細石葉數量較少(圖五)。工具類石制品包括邊刮器、端刮器、尖狀器、凹缺器和石鏃殘段,石制品毛坯均為片狀。邊刮器數量最多,以單直刃為主,也存在少量兩刃和復刃的情況。加工方式以正向加工為主,且工具刃緣多為同向單層修疤。從石制品組合特征分析,屬細石葉工業類型。

2.相關思考

撫松縣舊石器考古工作的開展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目前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包括新屯子西山遺址②、仙人洞遺址③、漫江鎮楓林遺址④和漫江村魚池地點⑤。仙人洞遺址發現的石制品類型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等,其中,砍砸器比重較大,且加工相對粗糙,屬大石器工業類型。新屯子西山遺址發掘出土的石制品類型包括錘擊石片、石葉石核、細石葉等,楓林遺址發掘出土的石制品類型包括石片、石葉、邊刮器、端刮器等,均屬于細石葉工業類型。從年代上看,三處遺址均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木屋村后山遺址與楓林遺址距離較近,石制品風格也十分接近,地層堆積中的黃褐色或紅褐色亞黏土層均為主要文化層。因此,根據石制品特點和楓林遺址的測年結果⑥,初步推測,本次調查試掘的遺址主體處于晚更新世晚段。但地表采集到的壓制凹底石鏃年代很可能已經達到新石器時代⑦。

此次調查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撫松縣舊石器遺存的數量,擴大了撫松縣舊石器晚期遺存的分布范圍。木屋村后山遺址距離長白山天池僅40千米,與楓林遺址隔江相望,該遺址的發現,對于了解舊石器時代晚期長白山西麓頭道松花江流域古人類遺址的空間分布和流動方式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長白山地區陸續發現了大量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這些遺址多數以黑曜巖為主要原料,以石葉和細石葉技術為主要特點,并且表現出距離長白山天池越近,黑曜巖原料比例越高的趨勢⑧。木屋村后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距離長白山天池最近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通過對該遺址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調查,對于明確長白山黑曜巖原料產地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對于漫江鎮木屋村周邊的調查工作,調查區域和試掘范圍比較集中,時間相對有限,所以,對于該遺址的地層情況、遺址范圍、石制品組合、剝片與加工技術、動物遺存特征等均是初步認識。調查和試掘工作所在位置位于河流附近階地,地表因后期人為耕種、自然因素等綜合影響使地層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地表采集到的石制品因缺少原生地層,因此,無法與地層內出土的石制品進行直觀的對比分析。今后期望能夠對該遺址的分布范圍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與發掘,對該遺址的文化面貌有更加翔實的認識。

注 釋:

① 徐廷:《吉林撫松發現楓林舊石器遺址》,《中國文物報》2016年10月21日第8版。

② 陳全家、趙海龍、王春雪:《撫松新屯子西山舊石器遺址試掘報告》,《人類學學報》2009年第2期。

③ 王文興:《吉林撫松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人類學學報》1993年第2期。

④ 田川、徐廷、關瑩、高星:《吉林撫松楓林遺址細石核研究》,《人類學學報》2019年第1期。

⑤ 李萬博、陳全家、張福有、劉哲:《吉林撫松縣漫江村魚池地點發現的石制品》,《北方文物》2020年第5期。

⑥ 根據BETA實驗室對楓林遺址DSP地點文化層炭屑進行的碳十四年齡測定,年代為距今17000年前后。

⑦ 賈偉明:《東北地區的石鏃》,《北方文物》1985年第2期。

⑧ 徐廷:《高分辨率環境背景下的和龍大洞遺址石器工業研究》,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2年。

猜你喜歡
石制品石片楓林
河北泥河灣盆地西白馬營遺址1985-1986年出土的石制品
想唱歌的小石片
內向的小孩
內向的小孩
紅楓林
衢州市楓林機械有限公司
想唱歌的小石片
許家窯—侯家窯遺址遺物再研究
楓林建社30周年
泥河灣盆地黑土溝遺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