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凌源市青龍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銅時代遺址調查簡報

2024-02-21 02:28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朝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凌源市博物館
北方文物 2024年1期
關鍵詞:素面夾砂陶片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朝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凌源市博物館

〔內容提要〕 青龍河是灤河重要支流,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在青龍河流域調查發現了一批重要的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墓地),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紅山文化遺址(墓地)均為2018—2019年調查新發現,根據采集遺物特征,該地區紅山文化遺存內涵與大凌河上游地區接近,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數量和遺物數量、制作水平均較夏家店上層文化發達。

青龍河是灤河的重要支流,發源于河北省平泉市抬頭山鄉,在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大河北鎮瓦房村進入凌源市境內,經三十家子鎮、三道河子鄉、刀爾登鎮,于楊杖子鎮出凌源市入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經青龍縣,于盧龍縣匯入灤河,屬于山溪性河流,礫石河床。在凌源市境內流長約50.49千米,流域總面積約為1504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三十家子河、松嶺子河和河坎子河。青龍河谷呈南北伸展的樹枝狀,南北長約33千米,主干谷地北部窄南部寬。河谷的走向與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由于河流的逆源侵蝕和下切侵蝕十分強烈,相對高差較大,許多地段形成深大的峽谷。流域內青龍河干谷以西和支谷以南地區,地形主要為山地,山體基本呈北—東方向展布,由長城系和薊縣系的石英砂巖、白云巖組成。山勢高聳,山谷幽深,是燕山的支脈①。

經過第二次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凌源市青龍河流域未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青銅時代遺址共71處。2018—2019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朝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凌源市博物館在凌源市青龍河流域開展考古調查,調查新發現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墓地)17處,并且在復查的2處青銅時代遺址中采集到紅山文化遺物,新發現青銅時代遺址29處,其中,26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1處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2處包含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內涵的遺址。下面對本次調查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青銅時代遺址做簡要介紹。在下文的遺址分布圖中,包含多種文化內涵的遺址在不同文化遺址分布圖中均有標注。

一、新石器時代遺址

調查在青龍河流域發現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墓地)19處,其中,生活遺址16處,墓地3處,主要分布在青龍河及支流兩岸平緩的山梁頂部(圖一)?,F選擇有代表性的遺址(墓地)進行如下介紹。

圖一 凌源市青龍河流域紅山文化遺址分布圖

1.大廟南山梁南坡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宋杖子鎮大廟屯南一道山梁南坡,面積約1000平方米。遺址分布于南側高山向北延伸大致呈南北方向山梁的南坡,地勢呈西高東低,現地表為耕地,種植農作物。遺址東部被沖擊溝破壞,遺物散落范圍不大,均較碎小,陶器有泥質紅陶口沿及腹片等。

采集紅山文化陶器標本4件,均為口沿。大廟南山梁南坡遺址∶1,缽口沿,泥質紅陶,手制。斂口,圓唇,素面。殘高1.6、壁厚0.5厘米(圖二,1)。大廟南山梁南坡遺址∶2,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圓唇,素面。殘高2.01、壁厚0.47厘米(圖二,2)。大廟南山梁南坡遺址∶3,泥質紅陶,手制。敞口,圓唇,殘損嚴重,器物形制不可辨。殘高0.93、壁厚0.61厘米(圖二,5)。大廟南山梁南坡遺址∶4,泥質紅陶,手制。直口,方圓唇,素面。殘高2.4、壁厚1.02厘米(圖二,3)。

圖二 紅山文化遺址采集遺物

紅山文化細石器標本1件,大廟南山梁南坡遺址∶5,褐色燧石,長條形扁平狀,刃部有二次加工痕跡。長2.9、寬1.54、最厚0.5厘米(圖二,12)。

2.大廟西坡地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宋杖子鎮翟杖子村的一處山坡上,面積約2萬平方米。遺址分布在一條呈東西走向的山梁朝西的坡地上,地勢西高東低,南北兩側各有一條沖擊溝,北約2800米有一條自西向東流注入大凌河西支的季節河,現地表為耕地,靠上區域修整為梯田,種植農作物。地表分布有紅山文化泥質紅陶片,陶片碎小,但散落范圍較大。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3件,均為口沿。大廟西坡地遺址∶1,泥質紅陶,手制。斂口,圓唇,唇部加厚,素面。殘高3.2、壁厚0.63厘米(圖二,6)。大廟西坡地遺址∶2,泥質紅陶,手制。斂口,圓唇,素面。殘高3.17、壁厚0.82厘米(圖二,7)。大廟西坡地遺址∶3,泥質紅陶,手制。斂口,圓唇,唇部加厚,素面。殘高1.71、壁厚0.67厘米(圖二,8)。

3.房杖子北山頂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四道溝村房杖子屯北側山頂部,面積約1000平方米。遺址所在山梁為河北省與遼寧省的分界線,也是大凌河與青龍河的分水嶺。山梁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兩側較為陡峭,山坡上長有松樹及灌木,地表雜草叢生。遺址分布在山梁頂部,地表有一較大的土坑,土坑周邊地表分布有較多的碎石塊和少量的泥質紅陶片,陶片均為素面。

采集紅山文化陶器標本1件,房杖子北山頂遺址∶1,泥質紅陶,手制,素面。殘高3.08、壁厚0.61~0.83厘米(圖二,15)。

4.郝杖子西山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郝杖子村西的山梁上,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所在位置位于北側大山梁向南側延伸出的一道低矮、寬大的小山梁,東側為坡度較平緩的扇形坡地,坡地修整為梯田耕地,種植農作物,西側山坡較陡峭,有多道沖擊溝,地表植被為松樹、杏樹等。遺址地處山梁陽坡上,山下即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地表散落遺物較少,破碎較嚴重,陶片胎體較薄,火候較低,手制痕跡較明顯,其中,可辨器物形制有罐、缽,多素面。此外,發現有少量打制刮削器。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2件??谘?件,郝杖子西山遺址∶2,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平沿,素面。殘高2.2、壁厚0.62厘米(圖二,14)。腹片1件,郝杖子西山遺址∶3,泥質紅陶,手制,素面。殘高5.16、壁厚0.58厘米(圖二,11)。

紅山文化細石器標本1件。郝杖子西山遺址∶1,棕紅色,河卵石,打制。形狀不甚規整。長4.01、寬2.64、最厚1.05厘米(圖二,13)。

5.穆杖子東南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宋杖子鎮穆杖子屯東南山坡上,面積約1000平方米。遺址位于南側高山向北延伸山梁中部的一個山丘南面陽坡,西側有一條沖擊溝。遺址地表現為耕地,種植農作物,地表遺物少且碎小,分布范圍小,陶片均為泥質紅陶片,有口沿、腹片、器底。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3件??谘?件,穆杖子東南遺址∶1,泥質紅陶,手制。斂口,平沿,素面。殘高2.06、壁厚0.71厘米(圖二,9)。穆杖子東南遺址∶3,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圓唇,素面。殘高1.64、壁厚0.65厘米(圖二,4)。腹片1件,穆杖子東南遺址∶2,泥質紅陶,手制。近口沿部分,素面。殘高2.34、壁厚0.85厘米(圖二,10)。

6.西杖子西北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宋杖子鎮翟杖子村西杖子屯西北一高山向東南延伸山梁上一個相對獨立的山丘頂部,面積約2000平方米。南面山下為一條自西向東流注入大凌河西支的季節河?,F地表植被為杏樹林,地表雜草叢生,可見度低,分布有少量泥質紅陶片。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1件。西杖子西北遺址∶1,口沿,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圓唇,素面。殘高1.75、壁厚0.41厘米(圖三,7)。

圖三 紅山文化遺址采集陶器

7.燒鍋地西北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白家油坊村燒鍋地屯西北的山梁上,面積約5萬平方米。山梁呈東北西南走向,遺址主要分布在山梁梁頂,地勢開闊平坦,整體呈東北高西南低,其南面和西面山坡上有數道沖擊溝。遺址地表現為耕地,種植農作物。地表遺物散落面積較大,陶片較為碎小,均為泥質紅陶,采集有口沿、腹片等。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5件??谘?件,燒鍋地西北遺址∶1,泥質紅陶,手制。斂口,尖唇,內抹斜。殘高1.41、壁厚0.62厘米(圖三,1)。燒鍋地西北遺址∶2,泥質紅陶,手制。敞口,圓唇,素面。殘高1.55、壁厚0.7厘米(圖三,2)。燒鍋地西北遺址∶3,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圓唇,唇部加厚,素面。殘高2.33、壁厚0.39厘米(圖三,4)。燒鍋地西北遺址∶4,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圓唇,唇部加厚,素面。殘高2.47、壁厚0.46厘米(圖三,3)。腹片1件,燒鍋地西北遺址∶5,泥質紅陶,手制,素面。殘高3.09、壁厚0.9厘米(圖三,5)。

8.通泉溝北坡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臥虎山村通泉溝屯北的一處山坡上,面積約2萬平方米。遺址位于西側大山向東延伸的山梁最前端向河流漫延的坡地上,東與青龍河相鄰,現地表為耕地,被修整成梯田,種植農作物。陶片散落范圍較大,梁頂及山坡上均有發現,陶片少且碎小,均為泥質紅陶素面陶片。

采集紅山文化陶器腹片標本1件。通泉溝北坡遺址∶1,泥質陶,手制,外壁紅,內壁呈青灰色,素面。殘高3.42、壁厚0.75~1厘米(圖三,6)。

9.西杖子西北山坡墓地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宋杖子鎮西杖子屯西北的一座高山向東南延伸漫長且平緩的坡地上,面積約2000平方米。墓地所在的坡地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南北兩側各有一道沖擊溝?,F地表植被為杏樹林和小面積耕地,地表分布有泥質紅陶筒形器口沿、器底及腹片等。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4件。筒形器口沿2件,西杖子西北山坡墓地∶2,夾細砂紅陶,手制。直口,圓唇。殘高1.61、壁厚0.88厘米(圖四,2)。西杖子西北山坡墓地∶3,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圓唇。殘高1.61、壁厚0.64厘米(圖四,4)。筒形器器底2件,西杖子西北山坡墓地∶1,泥質紅陶,手制。平底,底沿加厚,素面。殘高1.89、壁厚0.9厘米(圖四,5)。西杖子西北山坡墓地∶4,泥質紅陶,手制。平底,底沿加厚,素面。殘高2.14、壁厚1.05厘米(圖四,6)。

圖四 紅山文化墓地采集遺物

10.裂山梁北山積石冢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的一道山梁頂部,面積約2000平方米。積石冢分布山梁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南面延伸的山坡下有一條季節河自西向東流注入青龍河。地表植被為較密的松樹,松樹間長有低矮灌木,雜草叢生,松針覆蓋較厚。積石冢所在山丘頂部可見明顯的積石堆積,存高約半米,南、東、北三面有較緩的平臺。遺物主要分布在石堆四周,數量不多,均為泥質紅陶片。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2件,裂山梁北山積石?!?,泥質紅陶,手制,直口,圓唇,素面。殘高3.08、壁厚0.54厘米(圖四,1)。裂山梁北山積石?!?,泥質紅陶,手制。折腹,素面。殘高4.92、壁厚0.76~1.11厘米(圖四,3)。

11.八家子南山墓地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的一座山丘頂部,面積約2400平方米。墓地保存較好,由于農業耕作和挖樹坑對墓地有一定破壞。地表散落遺物較多,破碎較嚴重,遺物種類單一,主要以泥質紅褐陶為主,陶片胎體較厚重,火候較高,手制痕跡較明顯,其中,可辨器物形制均為筒形器。

采集紅山文化陶片標本3件,均為腹片,八家子南山墓地∶1,泥質紅陶,手制。素面。殘高3.14、壁厚1.41厘米(圖四,9)。八家子南山墓地∶2,泥質紅陶,手制,素面。殘高5.73、壁厚0.81厘米(圖四,7)。八家子南山墓地∶3,泥質紅陶,手制,素面。殘高1.45、壁厚0.72厘米(圖四,8)。

二、青銅時代遺址

(一)青龍河流域共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78處,其中,41處為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37處為包含多種文化內涵的遺址,本次調查新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及包含夏家店下層文化內涵的遺址28處(圖五)。限于篇幅,下面選擇部分本次調查的遺址進行介紹。

圖五 凌源市青龍河流域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存分布圖

1.西溝腦西山頂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宋杖子鎮水泉村西溝腦屯西側一座高山頂部,面積約5000平方米。遺址所在山頂地勢較為平坦,東坡較為陡峭,巖石裸露。遺址現地表為荒地,雜草叢生。圍繞山頂堆有石塊,疑為石墻,石塊散落于山坡上,遺物散落于山頂及四周山坡,因雜草覆蓋尋找較為困難。

采集夏家店下層文化陶片標本3件。腹片2件,西溝腦西山頂遺址∶1,夾砂灰陶,手制,器表飾弦斷繩紋,殘高4.11、壁厚0.79厘米(圖六,3)。西溝腦西山頂遺址∶2,泥質陶,手制,外壁呈黃褐色,內壁呈青灰色,器表飾繩紋。殘高2.92、壁厚0.52厘米(圖六,2)。器底1件,西溝腦西山頂遺址∶3,泥質灰陶,手制,平底,素面。殘高1.16、壁厚0.78、底厚0.81厘米(圖六,6)。

圖六 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采集遺物

2.西溝腦東北山坡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宋杖子鎮水泉村西溝腦屯東北的一處山坡,面積約1萬平方米。遺址處于北側高山向西南延伸的一道山梁南坡,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東西兩側為較深的沖擊溝,南側山坡下有一條自西向東流的季節河,現地表植被為耕地和杏樹林。地表遺物以泥質紅陶片居多,均為素面,見有少量夾砂陶。

采集夏家店下層文化陶片標本3件??谘?件,西溝腦東北山坡遺址∶1,泥質紅陶,手制,斂口,圓唇,唇部加厚,殘高2.25、壁厚0.77厘米(圖六,1)。腹片2件,西溝腦東北山坡遺址∶2,泥質紅陶,手制,素面。殘高4.02、壁厚0.98厘米(圖六,9)。西溝腦東北山坡遺址∶3,泥質紅陶,手制,器表飾弦斷繩紋。殘高4.18、壁厚0.84~1.12厘米(圖六,4)。

3.高家溝東山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松嶺子鎮大場子村高家溝村民組東面一座山丘頂部,面積約3000平方米。遺址地勢較為開闊平緩,地表植被為松樹林和灌木叢。遺址地表遺物較為豐富,主要有夾砂紅褐陶素面陶片、夾砂灰陶飾附加堆紋帶繩紋陶片等。

采集夏家店下層文化陶片標本6件??谘?件,高家溝東山遺址∶1,夾砂紅褐陶,手制,敞口,圓唇,素面。殘高3.58、壁厚0.63厘米(圖六,5)。腹片5件,高家溝東山遺址∶2,夾砂灰陶,手制,器表飾附加堆紋帶繩紋。殘高4.80、壁厚1.13厘米(圖六,10)。高家溝東山遺址∶3,泥質黃褐陶,手制,器表飾附加堆紋帶繩紋。殘高6.76、壁厚1.1厘米(圖六,7)。高家溝東山遺址∶4,泥質黃陶,手制,器表飾附加堆紋帶繩紋。殘高5.03、壁厚0.73厘米(圖六,8)。高家溝東山遺址∶5,夾砂紅褐陶,手制,器表飾繩紋。殘高5.39、壁厚0.79厘米(圖六,11)。

4.文筆山東坡地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松嶺子鎮文筆山村東面的一處坡地上,面積約3萬平方米。遺址東倚高山,地勢東高西低,現地表植被為耕地,種植農作物。地表遺物較少,主要有夾砂紅陶素面陶片、夾砂灰陶飾繩紋陶片等。

采集夏家店下層文化陶片標本4件。腹片3件,文筆山東坡地遺址∶2,夾砂紅褐陶,手制,素面。殘高4.39、壁厚0.86厘米(圖七,4)。文筆山東坡地遺址∶3,夾砂黑褐陶,手制,器表飾細繩紋。殘高4.87、壁厚0.93厘米(圖七,5)。器底1件,文筆山東坡地遺址∶1,泥質紅陶,平底,素面。殘高2.95、壁厚1.07厘米(圖七,9)。

圖七 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采集遺物

5.機房溝東山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北店村機房溝屯東面的山梁頂部,面積約1萬平方米。遺址地勢呈東北向西南傾斜,南側山坡較陡。地表多為荒地,雜草叢生,少部分為耕地,山坡上長有灌木和杏樹。地表遺物散落面積大,陶器主要有夾砂陶口沿、器底、腹片等,器表多飾繩紋、附加堆紋。

采集夏家店下層文化陶器標本4件??谘?件,機房溝東山遺址∶1,夾砂紅陶,手制,敞口,圓唇,素面。殘高5.47、壁厚0.78厘米(圖七,1)。機房溝東山遺址∶2,夾砂紅陶,手制,直口,尖圓唇,素面。殘高3.64、壁厚0.73厘米(圖七,2)。器底1件,機房溝東山遺址∶4,夾砂褐陶,手制,平底,器表飾繩紋。殘高2.32、壁厚0.7、底厚0.59厘米(圖七,8)。器足1件,機房溝東山遺址∶5,夾砂紅陶,手制,錐狀足,器表飾繩紋,紋飾不甚明顯。殘高5.12厘米(圖七,10)。石器標本1件,石斧,機房溝東山遺址∶3,青灰色,磨制,扁平狀,頂端平,刃端殘,器身有一雙面對鉆孔。殘長5.63、殘寬5.13、厚0.93~1.22厘米(圖七,11)。

6.大四道梁子西北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刀爾登鎮三道梁子村大四道梁子村民組北面的一處山坡,面積約1萬平方米。遺址地勢西高東低,東面山下為河灘地,現地表為耕地,地表分布有少量的遺物,陶器有夾砂黃褐陶素面陶片、夾砂灰褐陶口沿等,兼有蚌殼殘片。

采集夏家店下層文化陶器標本3件??谘?件,大四道梁子西北遺址∶1,夾砂黃陶,手制,敞口,圓唇,素面。殘高3.02、壁厚0.54~0.76厘米(圖七,3)。腹片2件,大四道梁子西北遺址∶2,夾砂紅陶,手制,素面。殘高2.69、壁厚0.93厘米(圖七,7)。大四道梁子西北遺址∶3,夾砂黃褐陶,手制,素面。殘高2.52、壁厚0.73厘米(圖七,6)。

(二)青龍河流域共發現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46處,其中,18處為單純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28處為包含夏家店下層文化、夏家店上層文化內涵的遺址,本次調查新發現夏家店上層文化及包含夏家店上層文化內涵的遺址3處(圖八)。

圖八 凌源市青龍河流域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分布圖

1.小南宮南山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三十家子鎮北宮杖子村小南宮村民組東南一座獨立的山丘頂部,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所在山丘四周坡度較陡峭,東側為斷崖,斷崖下為寬闊的河道。南坡為人工開墾的土地,種植杏樹等,北坡為荒地,布滿雜草和低矮灌木等。遺址地表散落遺物較多,破碎較嚴重,遺物種類豐富,陶片以夾砂紅褐陶為主,陶片胎體較厚重,火候較高,手制痕跡較明顯,其中,可辨器物形制均為罐。

采集夏家店上層文化陶器口沿標本2件,小南宮南山遺址∶1,夾砂灰褐陶,手制,直口,圓唇,素面。殘高4.97、壁厚1.4厘米(圖九,1)。

圖九 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采集遺物

2.龍頭山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松嶺子鎮松嶺子村東的山丘頂部及西坡,面積約5萬平方米。遺址分布區域山頂平坦,山坡平緩,視野開闊,東面、南面山坡較為陡峭,南面山下為龍頭山水庫。遺址靠上區域為一片松樹林,靠下區域為杏樹林和耕地。地表分布有較為豐富的陶器殘片,有夾砂紅陶飾附加堆紋陶器腹片、夾砂紅褐陶器底等。

采集夏家店上層文化陶片標本3件,其中,口沿2件,龍頭山遺址∶1,夾砂紅陶,手制,敞口,方唇,素面。殘高3.26、壁厚0.7厘米(圖九,2)。龍頭山遺址∶2,口沿,夾砂黃陶,手制,敞口,方唇,素面。殘高5.89、壁厚0.88厘米(圖九,3)。器底1件,龍頭山遺址∶7,夾砂灰陶,手制,平底,素面。底徑6、殘高2.44、壁厚2.06、底厚1.24厘米(圖九,5)。

3.三道梁子村西南遺址

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凌源市刀爾登鎮三道梁子村西南的一處坡地上,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址地勢南高北低,視野開闊,現地表為耕地,地表分布有少量夾砂灰褐陶素面陶片、泥質紅陶素面陶片等。

采集夏家店上層文化陶器口沿標本1件,三道梁子村西南遺址∶2,夾砂黃陶,手制,敞口,方圓唇,素面,殘高5.83、壁厚0.83~1.14厘米(圖九,4)。

三、幾點認識

1.凌源市青龍河北部河谷較寬,兩岸地形為平緩的慢梁,地勢開闊平坦,河谷越向南越窄,兩岸地勢越陡。調查在青龍河流域僅發現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存,紅山文化遺址(墓地)基本分布在北部地區河流兩岸的慢梁狀丘陵頂部,部分遺址集中分布在青龍河與大凌河西支交界處,南部地區未發現紅山文化遺址,該區域東部與大凌河南源地區隔山相鄰,大凌河南源地區分布有較為豐富的紅山文化遺存,青龍河南部地區基本不見紅山文化遺存,應該是受河谷變窄且兩岸主要為較為陡峭的山地和丘陵地形地勢限制,這樣的地勢不是紅山文化先民首選的居住地。

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在凌源市青龍河流域均有分布,遺址數量遠高于紅山文化遺址。北部地區遺址分布密度高于南部地區,應該也是受到北部地區河谷較為開闊且兩岸平緩、南部地區河谷變窄兩岸較為陡峭的自然地勢影響。雖然南部地區不是首選的宜居地,但是,在環境相對較差的情況下仍然有一定數量遺址分布。調查結果顯示,在內蒙古東部地區以及遼寧境內大、小凌河流域,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數量較新石器時代遺址有非常大的增長,遺址中出土大量石質農業生產工具,動物骨骼中豬的骨骼數量和比例大,還有豐富的牛、羊、狗骨骼,浮選結果表明當時粟是主要的農作物②,以上都說明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人口數量有了很大的增長,農業生產也已經很發達。氣候適宜加上生產力的提高,讓夏家店下層文化先民有能力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活動。

夏家店上層文化時期遺址主要沿青龍河及支流兩岸分布,多分布在丘陵頂部或靠近河流的山前臺地,數量高于紅山文化遺址,但是,不及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與遼寧、內蒙地區以往調查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數量較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數量趨減的結果較為一致。陶器普遍陶質較為疏松,火候不高,遺址內農業生產工具較少,說明夏家店上層文化不論是陶器生產,還是農業生產能力均較夏家店下層文化變弱,這也是遺址數量變少的重要原因。

2.青龍河流域紅山文化生活遺址采集陶器標本較為單一,基本為泥質紅陶素面陶片,與大凌河上游地區紅山文化生活遺址陶器特征相同,青龍河地區東部和東北部與大凌河上游地區相鄰,上游北部地區與大凌河西支地區之間沒有險峻的天然屏障,兩個地區紅山文化遺存內涵接近。根據墓地(積石冢)采集筒形器標本形制判斷,3處墓地(積石冢)時代應該較晚。

夏家店下層文化廣泛分布于遼西地區,北至西拉木倫河,南至大、小凌河流域,東到醫巫閭山地區,西到燕山山脈③。本次調查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陶器標本殘損嚴重,可辨器物形制較少,主要有陶甕、罐、鬲,陶器特征與大凌河流域夏家店下層文化陶器特征接近??ψ罂h土城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存中包含大坨頭文化因素遺物④,說明大凌河流域夏家店下層文化與燕山南麓大坨頭文化有著緊密的互動交流。青龍河是灤河支流,流域范圍位于燕山北麓,地處灤河流域與大凌河流域的中間地帶,有與燕山南麓同時期文化交流互動的有利地理條件。但是,調查采集陶器標本較殘,可辨器物形制少,沒有明確的大坨頭文化遺存信息。相信隨著田野發掘工作的開展,該區域夏家店下層文化內涵會更為清晰。

夏家店上層文化開始于西拉木倫河流域,后向南發展,南部可達灤河上游地區,中心分布在努魯爾虎山以西老哈河流域⑤。有學者將大、小凌河流域出青銅短劍的墓葬歸入夏家店上層文化,將其命名為十二臺營子類型⑥,但是,該類型遺物基本為青銅器,陶器數量很少。西拉木倫河流域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以大井遺址為代表,陶器陶質多為夾石英砂巖的夾砂陶,器表飾錐刺點紋和壓印幾何形紋飾⑦。老哈河流域夏家店上層文化陶器皆為夾砂陶,有紅褐陶和灰褐陶兩種,質地疏松,素面為主,器表多經打磨。調查在青龍河流域采集夏家店上層文化陶器以夾砂陶為主,陶質疏松,陶色以紅褐、黑褐為主,多為素面,不見西拉木倫河流域夏家店上層文化陶器常見的附加堆紋和幾何形紋飾,在陶質、陶色上表現出與老哈河流域夏家店上層文化陶器較大的一致性。學者較為一致地認為,夏家店上層文化經歷了從北到南發展的過程⑧,所以,該地區夏家店上層文化應該屬于夏家店上層文化較晚階段。

注 釋:

① 凌源縣志編纂委員會:《凌源縣志》,遼寧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第83—134頁。

② 王立新:《遼西夏至戰國時期文化格局與經濟形態的演進》,《考古學報》2004年第3期;王立新:《大山前遺址發掘資料所反映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經濟形態與環境背景》,《邊疆考古研究》(第6輯),科學出版社2007年;樸真浩:《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經濟與社會形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20年。

③卜工:《燕山地區夏商時期的陶鬲譜系》,《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王立新:《夏家店下層文化淵源謅論》,《北方文物》1993年第2期。

④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喀左縣博物館:《遼寧喀左土城子遺址2014—2015年發掘簡報》,《文物》2018年第4期。

⑤ 朱永剛:《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初步研究》,《考古學文化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下同,第99—128頁;

⑥ 靳楓毅:《夏家店上層文化及其族屬問題》,《考古學報》1987年第2期。

⑦ 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遼寧林西縣大井古銅礦1976年試掘簡報》,《文物資料叢刊》第7輯,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138—146頁。

⑧ 朱永剛:《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初步研究》,《考古學文化論文集》,第99—128頁;靳楓毅:《夏家店上層文化及其族屬問題》,《考古學報》1987年第2期。

猜你喜歡
素面夾砂陶片
李蕾作品
稷山郭家棗園遺址東周時期圓陶片用途淺析*
天降大福喜成雙
鑄件夾砂缺陷原因分析及對策
素面
雅典陶片放逐法考辨
消失模常見夾砂夾渣缺陷的解決
素面
玻璃鋼夾砂管管土摩擦系數室內模型試驗研究
高鉬高鎳氣缸套夾砂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