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中國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策略研究

2024-02-24 13:30董謙田陽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人才培養

董謙 田陽

收稿日期:2023-12-22

作者簡介:董謙(1988—? ),山東省政協文史館館員;田陽(1992—? ),山東省政協文史館館員。

摘? 要:數字中國背景下,智慧化轉型是驅動圖書館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路徑之一,轉型之后的圖書館將為社會提供更具智慧化、更加便捷化的知識與信息服務,更深層次發揮城市信息“大腦”的功能。文章概述了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標準,闡述了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的核心理念與發展規劃,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轉型過程中的基本原則、建設內容和人才支撐策略。

關鍵詞:數字中國;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1-0044-03

《全球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21)》公布的信息顯示,世界數字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各國同步制定數字發展戰略,推動人類社會進入數字化新常態[1]。在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我國也著眼未來,把握社會數字化發展的難得機遇,制定了數字中國戰略。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構建“智慧圖書館”的目標,并將其作為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當前,我國正在經歷一場以5G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智慧理念迅速蔓延,公共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成為必然趨勢。積極發展智慧圖書館是數字中國戰略中強化社會信息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為未來圖書館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笆奈濉笔枪参幕聵I向智慧化方向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館應在國家政策和行業規范引導下,全面升級智能化水平,使圖書館應用與服務朝著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方向發展。

1? 智慧圖書館建設標準概述

1.1? 智慧圖書館

“智慧圖書館”概念最早由芬蘭奧盧大學學者艾托拉(Aittola)等人提出,其內涵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能使用戶具體感知的移動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的智能性、便捷性明顯[3]。智慧圖書館概念進入我國后,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研究與探討。陳進認為智慧圖書館是一個智慧協同體和有機體,是智能圖書館的升級,能夠有效地將資源、技術、服務、用戶、館員等集成在一起,將互聯網和AI作為核心支撐,通過智慧平臺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4]。王世偉認為智慧圖書館的特點是便捷、高效、互聯,便捷層面上體現為智慧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高效層面上體現為擁有智能感知、靈活調整的系統;互聯層面上體現為以互聯網為基礎形成泛在、互動的整體[5]。結合我國主流學者的研究觀點與圖書館轉型發展實踐,本研究認為智慧圖書館是以智能技術為基礎,將用戶感知、資源管理、服務供給等與計算機相結合,為讀者提供知識深加工服務,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全新文化空間和共享空間的文化有機體。

1.2? 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標準

從國外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實踐看,IFLA、美國、英國等的資源建設標準較完善,尤其在元數據保存、管理與描述方面值得我國圖書館學習[6]。近年來,我國參照世界先進圖書館的實踐與研究成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智慧資源建設的標準,其中涵蓋《專門數字對象描述元數據規范》《網絡資源描述元數據規范》《電子圖書描述元數據規范》等。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印發的《科學數據管理辦法》,從國家層面對圖書館科學數據全生命周期的采集、保存、共享等環節做出了科學、系統的規范,標志著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理論邁上了新臺階[7]。在用戶服務體系方面,我國強調以智能設備為基礎對空間變化、用戶需求等做出靈活反應,實現感知式、發現式的智慧服務,全面突出人性化、自動化和交互性特征。我國用戶服務體系建設標準主要由政府政策和行業規范兩部分組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上海市公共圖書館行業服務標準(試行)》《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等。從實踐角度分析,上述標準強化用戶資源供給服務中的全面性和便捷性,但對多元化服務、自助服務及數據安全服務等涉及不多。技術是智慧圖書館的支撐,當前圖書館主要運用的技術有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等,我國對智慧圖書館技術標準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基礎設備、資源管理和應用服務層面,代表性的規范有《信息與文獻圖書館射頻識別(RFID)》《數據元素及實施通用指南》《基于ISO/IEC15962規則的RFID數據元素編碼》等。

2? 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核心理念與發展規劃

2.1? 統籌兼顧普適化和個性化需求

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必須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原則,力求實現數字惠民服務,著眼整體、群體、個體三個基本層面,滿足民眾對圖書館服務的普適化和個性化需求。在布局上,首先,圖書館要顧全整體,即在智慧化轉型過程中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按照《規劃》所提出的“需要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和“改善民生福祉”等核心要求,將創新作為發展驅動力,對圖書資源、非遺資源、古籍資源等智慧化轉型工作進行分類部署[8]。其次,智慧轉型要滿足不同群體用戶的需求,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群體、殘障群體,為不同群體打造特色文化空間,使全民能夠共享文明進步成果。再次,智慧化轉型應關注每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讓智慧化服務惠及每個用戶,不僅要在設備引入與功能優化上考慮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還要為民眾提供相應的智慧培訓服務,使每位用戶都能獲得優質的閱讀體驗。

2.2? 智慧賦能滿足民眾文化新需求

隨著民眾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們迫切希望智慧服務能夠滿足自身對高質量文化的新需求。為此,圖書館應在自身智慧化轉型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政策指導和行業要求制定轉型推進的進程表和路線圖,始終秉持人本主義原則,將用戶放在核心位置,將數字惠民作為落腳點,不斷提升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民眾的受益度和滿意度,滿足用戶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圖書館智慧服務平臺可發揮自身強大的數據整合、加工與分析功能構建用戶畫像,并基于此提供個性化資源和服務方式。圖書館智慧轉型應主動求變,不斷深化技術應用與融合,通過算法升級、知識融合、機器學習、場景構建、VR/AR等技術將用戶所想變為現實,逐步豐富服務類型,同步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新服務內容與服務場景。

2.3? 智慧服務倡導社會文明共建

處在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國家和民眾都希望社會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社會文明的進步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為規范上,這些都能夠對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進行引導、提升和加強,使民眾在享受高質量服務的同時邁向數字文明的新境界。根據《規劃》指導,未來智慧圖書館可從以下4個方面將智慧服務與社會文明結合起來:一是利用VR/AR設備將建黨建國、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發展等場景進行再現,讓用戶在高度逼真的環境中感受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二是利用5G和計算機智能技術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直觀、生動的形式呈現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民眾的言行舉止,逐步貼近文明。三是利用智能技術進行傳統文化主題展覽、文物再現、文創設計等,不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增加文化內涵,使其更加具備市場活力,影響范圍更廣泛的群體。四是智慧圖書館與社會機構攜手宣傳公序良俗,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民眾素養提升。

3? 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策略

3.1? 轉型原則

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應秉持規范化原則、開放性原則和智慧化原則。信息技術是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圖書館在轉型過程中必須遵從相關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在提升資源供給便捷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時保障數據的安全性。與傳統圖書館有所區別,智慧圖書館的現代化、開放化特征明顯,因此,圖書館在轉型過程中務必要營造開放的環境,保障資源和信息交流的流暢性?!爸腔邸笔侵腔蹐D書館的核心特征所在,要求圖書館在轉型過程中將“智慧”思想滲透到各個環節中,使未來智慧服務滿足科學發展的新形態、民眾需求的新高度,當前較先進的個性感知系統、智慧咨詢系統、安全控制系統等均可被應用到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閱讀體驗。

3.2? 轉型內容

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需要實現資源、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資源智慧化是智慧圖書館實現的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信息量的指數型增長,圖書館信息資源來源逐漸增多,但容易產生數據重復、異構、冗余,出現文獻資源關聯度低、檢索效率低等問題[9]。圖書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有效推動信息的跨部門、跨學科、跨機構共享與融合,快速刪除重復資源,清理冗余文件,協助搭建智慧化資源平臺,此外,在人工智能的引導下,文獻檢索能夠實現精準導航、快速定位。管理是促進智慧圖書館效能發揮的關鍵,因此,圖書館可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管理深化資源、平臺和設施建設,同時優化業務流程,智能完善資源管理與服務體系。智慧服務是圖書館轉型的目標,智慧服務一般通過智慧設備引進和智能設備應用加以實現,基于此,圖書館可在轉型過程中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傳感器等技術和設備構建智慧服務信息系統,圍繞用戶需求提供優質精準的深層次信息服務。

3.3? 人才支撐

基于長遠發展考慮,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發展與持續需要復合型人才的支撐。人才是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的執行者,也是決定圖書館智慧服務層次高低的關鍵要素,因此,圖書館必須強化人才聚集與培養,匯聚能夠推進智慧服務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并為其提供深化學習和實踐空間。復合型人才來源有二,一是引進人才,二是現有人員培訓,圖書館在轉型實踐過程中應兼顧二者,通過高新人才引進和館員培訓的方式優化人才結構,發揮復合型人才的創新和引導效能,利用館員的工作優勢,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茖W的獎懲機制是激發館員工作熱情與創新力的重要保障,為此,圖書館可結合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和服務成果形成對應的可量化指標,充分釋放不同崗位館員的業務潛能,推動智慧服務朝著高層次、優質化方向發展。

4? 結語

隨著數字中國戰略的逐步推進,智能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智慧+”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智慧服務已是民之所需。隨著知識形式的豐富和信息交互頻率的提升,智慧轉型成為圖書館滿足用戶高層次需求的最佳方案。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需要在政策指導和行業標準下進行,不斷滿足民眾高層次的普適化、個性化文化需求,并使民眾自覺參與到社會文明共建中,逐步引導他們遵守公序良俗,養成良好品德,提升個人素養。公共圖書館的智慧化轉型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需要多部門長期參與,其間要引導每位參與者樹立智慧理念,堅守轉型原則,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支撐,不斷提升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質量和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毛炳聰.“數智化”賦能公共圖書館共同體建設的實踐探索:以浙江省公共圖書館數字化改革為例[J/OL].圖書館雜志:1-15[2023-02-25].

[2]? 馬小翠,曹寧欣.智慧圖書館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能力構建與提升路徑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11):48-56.

[3]? 張慧,葉鷹.智能、智識、智見:智慧圖書館之特征解析[J/OL].中國圖書館學報:1-11[2023-02-25].

[4]? 顧品浩.圖書館智慧化轉型中館員角色轉變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3(1):1-6.

[5]? 柯平,胡娟,邱永妍,等.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目標與路徑[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2(3):2-10.

[6]? 胡娟,柯平.我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圖書館建設,2022(2):80-89,101.

[7]? 田麗梅.基于環境掃描的“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智慧轉型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0):30-37.

[8]? 彭松林.“十四五”期間省級圖書館轉型發展的宏觀環境與目標任務分析[J].圖書館,2021(8):1-9.

[9]? 盧小賓,宋姬芳,蔣玲,等.智慧圖書館建設標準探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1(1):15-33.

(編校:周雪芹)

猜你喜歡
公共圖書館人才培養
紐約州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政策研究
基于圖書獎評選的公共圖書館采訪創新研究
MOOC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探索研究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談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自助服務推廣長效機制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