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探索

2024-03-01 06:32賀書霞孫超冀濤
教育與職業(上) 2024年2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

賀書霞 孫超 冀濤

[摘要]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呈現“數據化”“平臺化”“交互化”“協同化”特征。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需要關注各主體之間的關系,打造基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目標的互惠互生、互利共創的良性協作關系,形成整體協同、敏捷高效、智能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的產教融合生態網絡。據此提出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提升策略:探索產教融合新思路,豐富產教融合內容;應用數智化技術,重構產教融合共同體;整合要素資源,提高數據應用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智化技術;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賀書霞(1977- ),女,河南鄧州人,貴州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孫超(1997- ),男,河南新鄉人,貴州財經大學在讀碩士;冀濤(1977- ),男,河南鄧州人,貴州財經大學黨政辦公室,講師。(貴州? 貴陽? 550025)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同時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賦能是指借助外部力量或技術使得接受對象能夠獲取發展所需的信息、權力、資源和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成為推動教育模式變革、促進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引擎。

數字化轉型是具體教育場所的升級重塑,更是突破物理空間對實踐中的制度規范、教育秩序、組織結構、社會關系進行現代化改造的復雜方案[1]。以數智化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組織形態轉型既是技術推動教育變遷的結果,也是產教融合獨特的社會場景和政府、企業、學校多主體協作變革的內生動力[2]。盡管目前我國產教融合數智化實踐尚處于“萌芽”狀態,但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概述

(一)數智化及其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涵

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可以豐富產教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教育管理、教學評價等內涵,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實踐涉及多主體、多學科領域。黃靖雯、陶士貴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漸深入,2017年以來我國相關領域逐漸進入數智化發展階段[3]。李萬祥提出數智化以趣味性、交互性等增強產品和服務的黏性。在新的市場變化趨勢中,數智化場景創新為復蘇中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4]。王秉認為數智概念具有數據智能、數智化、數智技術與數字智商多重含義,它們共同構成了數智概念的完整含義,即數智是指擁有數字智商的人運用數智技術獲取和生產數據智能來提供依據支撐實現數智化[5]。張佳琪提出隨著共同體組織演化與信息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入,共同體的內涵逐漸從科學共同體拓展到廣義層面上的創新共同體,數智化的技術迭代是產業共同體演變的內生動力,是產業共同體躍遷與升級的外在推力,并且呈現出從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屬性變遷[6]。構建創新共同體是一個連續性、系統性、綜合性的過程,需要在協同共生的原則下,堅持機制共建、資源互通、產業協同。

產教融合涉及異質多主體。為了達成產教融合發展的目標,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等通過資源整合和合作交換實現價值共創。產教融合是衡量職業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志,是實現教育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與價值鏈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產教融合的價值認同、合作效能、共創能力是制約產教融合多主體協同發展的關鍵因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既擴展了產教融合的時空邊界,又帶來了產教融合發展模式的革新,形成了全新的基于數智化技術的產教融合共同體,實現了產教融合的資源高效供給、優質整合。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發展對職業教育提質增效具有促進作用。

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有其技術優勢和基礎屬性?!皵底只笔羌夹g概念,而“數智化”屬于數字技術的應用。實現“數智化”需要開發數字技術與應用數字技術,形成一種數字智慧化和智慧數字化合成的新生態。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化快速發展,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被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并受到重視,這奠定了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的基礎。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包括兩層屬性:一是教育屬性。利用數字化技術、互聯網技術、云服務等手段,面向產教融合參與主體提供便利的資源共建共享機會,促進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同時為學生提供更高效、更靈活、更便捷、更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環境,以滿足社會對于現代人才培養的需求,其典型優勢是交互、協作、開放、共享。二是技術屬性。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利用數字化、智能化優化產教融合參與主體間的交流互動,優化教育教學及其要素配置,構建形式更豐富、響應更及時、機制更靈活的產教融合共同體,其典型優勢是突破時空限制、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等。

(二)數智化及其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相關研究

數智化作為新的技術層面和技術生態,其重要性日益被重視。數智化將構建線上和線下融合貫通、信息實時交互、資源共建共享的職業教育發展新生態。David等指出隨著現代信息開放度和時空邊界透明度的提升,一種新的數據整合方法正在興起,數智公共服務通過現代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為信息和資源配置實現跨時空、跨區域交互奠定了基礎[7]。張昕蔚認為數智化服務的核心是多主體廣泛互動的動態模式[8]。李瀟、王道勇認為數智化服務在公眾與公共部門之間就服務決策的供給形成一個有效的對話關系[9]。劉家明認為數智化是多主體交互作用、數據與技術驅動的復雜適應性網絡生態系統,實質是在一個綜合、開放和可擴展平臺的支持下對交互、服務、合作進行的資源整合[10]。馮立超、劉國亮認為將數字技術與公共服務相結合創造多元價值,為滿足多主體信息共享和互動交流的需求提供了虛擬空間,通過數字技術和治理規則實現用戶與資源的精準匹配,確保高質量的成功交互[11]。李鋒、周舟認為大數據、互聯網、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創新發展的助推力。數智化能夠突破資源共享的壁壘,突破資源使用的時空限制,促進產教融合參與主體間的有機契合與交流互動,滿足眾多產教融合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及價值合作;產教融合通過數智化實現便捷的交流互動和精準的合作協同,促進管理精準化及決策智能化 [12]。鄭磊、韓笑等指出,數智化服務已經滲入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服務的個性化、精準化與便捷性、可及性等優勢[13]。陳宇琳、趙娟認為,數智化模式下,資源的無障礙化和互動交流是公眾參與社會治理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14]。

當前,我國關于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的研究還較為欠缺。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關注程度日益提升。數智化發展對于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供給,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推動產教融合多主體協同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資源利用率等具有重要的意義。產教融合的資源供給實質是眾多異質主體在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中形成的共享共生的生態系統,數智化對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生態組織優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數智化背景下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數智化的快速發展正在帶動眾多領域發生變革,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應用轉化為數智雙輪驅動,能夠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進一步發展與革新。隨著數智化技術在產教融合中應用的不斷深入,產教融合參與主體以線下為主的關系將逐漸向多層、網狀、動態、多變的治理關系轉變,并凸顯數據化、平臺化和交互化、協同化的突出特征[15]。這種變革涉及產教融合資源再分配,有助于形成獨特的價值創造形態,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生態組織的轉型。

(一)數智化賦能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影響

隨著產教融合參與主體需求內容和運行環境的改變,智能化和高質量發展正成為產教融合的重要議題。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產教融合中的應用,能夠實現產教融合資源供給模式的優化與增效,推動產教融合生態組織結構變革與創新。

1.對產教融合參與主體需求的影響。創造并滿足產教融合參與主體的需求是產教融合發展的原動力。產教融合涉及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等多元異質主體,充分利用數智化技術,以參與主體需求為導向,打造全新的產教融合共同體,將更加有利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策略的實施。

一方面,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智化更容易實現將各參與主體進行鏈接,更容易實現信息流、資源流等交互,產教融合的內容會不斷延伸,借助多主體交互的效能提升打造高質量的產教融合生態圈。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參與主體的需求具有動態性,發揮大數據優勢實現對參與主體需求的動態分析,不僅能夠彌補參與主體需求偏差,還可以此為基礎建立實時交互、實時反饋的協同場景,從而達到產教融合多主體協同發展的目標。

2.對信息處理和生態組織的影響。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應用不僅有助于高效收集產教融合參與主體的產品、工藝、技術、資源、需求等多方面的標準數據,還能夠搭建信息化和自動化的整體軟件構架,實現不同主體、不同業務、不同管理、不同流程、不同資源的融合。而且通過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實現產教融合發展中的信息自動反饋,促進信息優化并良性循環,進而實現產教融合發展中的數據價值轉化。

產教融合過程是一個動態復雜的系統,數智化技術使得這一過程能夠以標準化、規范化,甚至可視化的方式呈現。通過數智化技術在產教融合中的應用,幫助參與主體更好地掌握產教融合項目發展狀態,為產教融合發展提供更準確的戰略決策依據,提升產教融合運行效能。因此,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可以實現對更加復雜的信息進行價值處理,并且可以容納更加復雜的主體參與。

(二)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組織特征

1.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呈現“數據化”特征。以數智化為基礎的產教融合平臺,能夠形成多主體兼容、教育無邊界的發展態勢,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學生(家長)都可以基于數智化的產教融合平臺進行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產教融合平臺,各參與主體進行全時空、個性化、多層次、差異化的交流互動,完成傳統產教融合平臺無法實現的復雜信息數據處理和實時交流互動,實現數據資源歸集和數據處理。同時,以數智化為基礎的產教融合平臺有利于構建針對參與主體個性化需求的智能響應體系,形成產教融合發展的新形態。

2.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呈現“平臺化”和“交互化”特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參與主體在資源、信息等多方面存在共建、共享行為,多主體緊密聯系和價值共創在產教融合中具有關鍵作用?;跀抵腔漠a教融合平臺在情境創造、價值交互方面會發揮交互便利化的優勢。數智化的產教融合平臺與參與主體的端部系統的匹配協同,可以為參與主體提供便捷的實時互動和資源匹配。參與產教融合的異質多主體可以通過數智化技術實現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動態交互、數據分析、信息共享,更加有利于實現價值共創。

3.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呈現“協同化”特征。產教融合涉及異質多主體的信息和資源交互。產教融合參與主體間的交流方式從線下靜態反饋轉向線上線下多主體間的實時互動,互動更有效、互動方式更豐富、互動反饋更及時。數智化的數據收集、智能分析能夠將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等參與主體的資源、優勢、需求、價值目標等進行智能化匹配。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的實質是圍繞多中心、多層次、多維度、多場景對產教融合的質量和效能進行提升的過程,參與主體的協同度越高,合作沖突越小,產教融合的協同合作就越成熟。

(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互利共創”的生態組織優勢

產教融合參與主體多元、合作模式多樣,訴求各不相同,其價值差異和融合問題相對復雜;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對產教融合的價值訴求不同;產教融合發展的不同階段產教融合價值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因此,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場景的多主體價值訴求,產教融合參與主體間的動態交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非常重要。

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涵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等多個利益關聯主體,各主體之間存在錯綜復雜的線上線下互動關系。不同主體基于自身利益需要通過產教融合平臺的多維互動交流和協作共享獲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可用資源,構建超越時空、跨越邊界、交叉融合、橫縱聯結的虛擬集聚式交互,提高生態圈主體間的協同合作和包容貫通效能[16]。學校和企業是產教融合的核心主體,對產教融合平臺的功能目標設定、權力結構配置和行動方式規劃具有關鍵作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產教融合發展方向和價值目標的實現。政府、學生(家長)是產教融合重要的支撐主體,產教融合的目標和效果直接關系到政府社會效益和學生切身利益的實現。由于屬性和利益的不同,各主體之間存在著多樣化、松散式、非固定、非常規、動態化的合作形式。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需要關注各主體之間的關系,打造基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目標的互惠互生、互利共創的良性協作關系,形成整體協同、敏捷高效、智能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的產教融合生態網絡。

三、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

產教融合實質上是職業教育多元化發展,是通過積極引導和發揮市場、社會等多元力量,采取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構建職業教育發展的產教共同體[17]。共享需要打破“信息孤島”和“資源孤島”,構建關聯主體和部門數據互聯、資源共享、無縫銜接的整體性治理。數智化從多方面對多主體參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產生積極影響,優化產教融合發展環境,激活多主體要素資源,降低產教融合風險,促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18]。

(一)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實現機理

數據作為數智化的核心要素,是發揮數智化價值的關鍵所在。如何使數據要素規范化、體系化,并保障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通流轉成為數智化價值訴求的重點。

1.數據采集。即從產教融合利益相關者及相關部門進行數據收集、識別、篩選,這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充實的過程。

一方面,需要運用網絡爬蟲、Web服務API、社交媒體、影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問卷調查等技術與設備從產教融合利益相關者、行業及企業網站、政府及社會組織網站等廣泛讀取關聯數據,將獲取的數據進行分類、分析、存儲,并進行轉化輸出。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參與主體應主動提供相關數據。在數據采集和使用過程中,必須遵守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

2.數據存儲及處理。將數據進行分類后,將有用的數據進行可靠的存儲,從而形成初步的數據資源庫。對存儲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模式進行系統分析,產教融合參與主體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實時掌握產教融合的資源要素狀況、各參與主體的需求狀況等,從而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為產教融合決策提供重要數據支持。這樣不僅可以實現信息的精準化供給,也可以助力實現數據要素的價值轉化。

3.數據應用。讓數據為產教融合的管理、協調、運營、決策服務,這也是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的價值所在。數據應用要以滿足各主體的多維度需求為導向,形成集動態展示、數據分析、研判預警、教育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產教融合平臺。

基于數智化的產教融合平臺,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和數據可視化等組件,可以幫助參與主體深入挖掘數據中的價值,支持產教融合的決策制定和業務創新。數據應用過程是服務數據化、數據再循環、數據反饋及反哺的過程,為產教融合參與主體提供高標準、全流程、精確的信息服務。

(二)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提升策略

1.探索產教融合新思路,豐富產教融合內容。產教融合發展的基礎是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表達及其實現,關鍵是各參與主體協同過程中需求與供給的契合。通過搭建數智化的產教融合平臺,推進產教融合參與主體的有效對接,使參與主體形成牢固的合作關系,深入推進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需要各參與主體建立強連接關系。通過建立端到端的技術體系,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參與主體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實時場景交互,實現信息、資源的供需契合,高效能滿足自身需求。

2.應用數智化技術,重構產教融合共同體。構建以各參與主體為中心,互動更加便捷、響應更加及時、體驗更加個性化的產教融合發展新范式,是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內容。

首先,通過數據庫及其分析功能,實現各參與主體資源信息及其個性化需求的識別,提高產教融合的針對性、有效性。

其次,以數智化技術助力產教融合發展,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實現主體間多元化、智能化的溝通方式,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科技研發和人才優化,服務學校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

最后,利用數智化技術,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進多方資源集聚融合,打通人才培養、實習就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能培訓等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渠道,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

3.整合要素資源,提高數據應用能力。數智化的核心在于數據的價值,用數據提升效能、優化流程、服務決策。產教融合的核心在于共建共享。

數智化賦能產教融合,可以通過API為各參與主體應用提供數據接口,打通各參與主體間的數據流轉,構建新型應用生態;可以為各參與主體提供高質量的生產資源,提供有業務語義的數據搜索與共享能力,打通數據孤島,提升業務協同效應;可以提供可視化報表的開發與分享能力,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可以提供數據建模和計算加工,構建跨主體的數據融合、數據分析、數據反饋、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

綜上所述,一方面,數智化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了職業教育信息利用的廣度與深度;另一方面,數智化提升了產教融合多元主體治理的效能,顯著降低了各主體參與產教融合的風險,增強了產教融合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王興宇.數字化轉型對教育空間的塑造邏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3):108.

[2]米加寧,章昌平,李大宇,等.“數字空間”政府及其研究綱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引致的政府形態變革[J].公共管理學報,2020,17(1):1-12.

[3]黃靖雯,陶士貴.以金融科技為核心的新金融形態的內涵:界定、辨析與演進[J].當代經濟管理,2022,44(10):80-90.

[4]李萬祥.數智化場景促消費升級[N].經濟日報,2023-04-08(10).

[5]王秉.何為數智:數智概念的多重含義研究[J].情報雜志,2023,42(7):71-76.

[6]張佳琪.數智時代媒體產業創新共同體:演變機理與構建策略[J].視聽界,2023(2):26-31.

[7]O David-West,N Iheanachor,I Kelikume.A resource-based view of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DF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Nigerian provider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8(88):513-526.

[8]張昕蔚.數字經濟條件下的創新模式演化研究[J].經濟學家,2019(7):32-39.

[9]李瀟,王道勇.城市社區治理中的網絡參與問題分析——基于上海市X社區的個案研究[J].科學社會主義,2013(4):120-122.

[10]劉家明.多邊公共平臺的運作機理與管理策略——基于社區社工服務中心的跨案例研究[J].理論探索,2020(1):98-102.

[11]馮立超,劉國亮,張蒙.公共服務平臺信息資源共享模型及仿真研究——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J].情報雜志,2017(9):178-182.

[12]李鋒,周舟.數據治理與平臺型政府建設——大數據驅動的政府治理方式變革[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21(4):52-60.

[13]鄭磊,韓笑,朱曉婷.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研究:功能與體驗[J].電子政務,2019(9):12-22.

[14]陳宇琳,趙娟.城市治理線上公眾參與效果及其影響機制研究——基于公意—眾意的分析視角[J].城市發展研究,2021(8):107-112.

[15]何繼新.“數智化公共服務平臺”供給生態圈建構邏輯及協同路徑[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23(1):68-70.

[16]劉仁有,匡衛明.新時代十年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成效與展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29(3):3-10.

[17]郝天聰,石偉平.從松散聯結到實體嵌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育研究,2019,40(7):102-108.

[18]趙佳佳,魏娟,劉天軍.數字鄉村發展對農民創業的影響及機制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23(5):61-80.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