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共享理念下的高校教育園區景觀空間規劃設計探究

2024-03-01 09:22
建筑與預算 2024年1期
關鍵詞:園區景觀空間

于 焱

(青島北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煙臺分公司,山東 煙臺 264000)

國內高校教育園區逐步崛起,園區的景觀空間規劃也日益受到社會關注,生態共享、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園區空間設計要點成為研究的重點。文丘里曾在《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中提到,“在空間構造上,不應固守于某種形式,應跳出禁錮式的功能怪圈,努力尋找空間功能上的共同性,并靈活地運用空間關系變化以顯示其有用的功能屬性”[1]。即共享空間是作為空間組織形式和將個體融合起來的表達方式,其個性空間應該為整體性、多元化的再生利用和融合空間,從而使空間環境實現生態、開放、可持續的最高使用效率的服務。

1 的生態影環響境對高校教育園區景觀規劃

高校教育園區在景觀設計中要更加強化“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更加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注重整體功能。無論在選址或總體規劃設計、取材、建造技術等方面,均應充分考慮到人與大自然的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環境、植物、水體和地形等優勢,營造和諧自然、不斷發展的高校教育園區景觀。

(2)合作完成“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驗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檢驗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和“檢驗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個實驗操作。

1.1 地理環境因素

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校園所處地理位置和城市周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二是地域內地形地貌特征[2]。作為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中必須具備的一個條件,其地域特點應該給予充分考慮,如該地域的來龍去脈、水文條件以及周圍地理環境等。從而構建富有景觀特色的園區景觀作品。正如平坦的地形與丘陵山地給人們分別是統一感與孤立感,大范圍水體總會使人們心胸開闊,要充分考慮基地原地形地貌情況,盡可能減少土方變化,因勢利導,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營造和諧自然環境。

1.2 氣候因素

氣候特點對于整個高校教育園區景觀的營造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沒有考慮氣候因素的情況下,所營造出的景觀就會產生難以為繼的情況,甚至會為養護維修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擾。氣候特征會對建筑布局、植被選擇等產生影響,尊重氣候特點進行規劃設計,不僅能營造出帶有區域特征的景觀效果,而且能以塑造的小氣候對人的生理健康、精神狀態等方面產生意想不到的益處[3]。例如,溫度、濕度、風向、降水量和日照等,就是創造一個穩定的、適合本地氣候活動空間的重要考慮因素。例如,我們要將季節變化用適合本地氣候的植物表現出來,北方高??山柚参镞_到防風固沙之效,而南方則可栽植高大喬木,給教師和學生們擋住夏天的太陽,加之部分水景設計營造了小氣候,構成了很好的生態循環,并最終營造出園區生態功能的景觀。

1.3 生物學因素

園區北入口,經一路與天津大道之間的狹長地段被劃入天津大道項目中統一實施。本項目中將緯二路至衛津河區段用地作為北洋園園區主入口進行設計,同時又加入職業教育展示交流功能。本項目意在實現空間的開放性與共享性,以具有雕塑感的地形圍合空間,在阻擋天津大道方向的交通噪音的基礎上,形成怡人的交流展示空間(室外)與地上建筑(展示世界職業教育成就和發展趨勢等內容)、室內空間相輔相成。其中,緯三路西側,濱水地上展廊與臨天津大道的覆土展廊形成一明一暗兩種展示空間,并構成環形參觀線路??筛鶕褂[空間規模需要通過地下通道與緯三路東側的連通,拓展空間。西側以水面為主景,水中佇立抽象雕塑,倒影非常優美,東側以大草坪為主,可供戶外交流活動使用??刂平煌ǔ鋈肟?、停車場位等保證交通安全。

2 高校教育園區公共空間類型

2.1 共享型空間

高校教育園區共享的內容既包括資源整合和重新配置,也包括與其相匹配的共享空間規劃和布局[5]。合理完善的空間布局和景觀建設是高校教育園區得以提升共享理念的關鍵要素。目前,國內高校教育園區構成多以校級為單位結合于某一地域,大學校園內部都建有自己的圖書館、體育場、食堂等基礎功能設施,但是這些設施還是被獨立使用,并沒有完成高校教育園區校際共享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橫向聯系,利用率較低,因此,改善高校教育園區共享型公共空間模式和公共設施,即能節省成本,又能增進校際間的溝通。新時期高校教育園區校際空間理念還應更加注重校際共享空間和景觀構建,并通過早期規劃或后期改造以實現擁有共享型景觀公園、文體運動廣場、共享展覽空間、文化娛樂互動區塊等分享型的空間要素。

2.2 開放型空間

定理3 設Cφ是Βψ,0上的有界復合算子,則Cφ在Βψ,0上下有界當且僅當存在ε>0,使得Gε=φ(Ωε)是Bn上的一個樣本集,其中

開放理念始終是高校教育園區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被積極推動,但對開放校園邊界的研究,仍處于理論探討階段,較少開展實踐。如今高校教育園區校際空間分布的鋪開,一方面受道路布局制約,同時又以校園圍欄為界。我國高?;径际腔诎踩芾淼纫蛩?,仍有明顯圍欄邊界與周圍小區及道路相隔離。這一設定最終表現為高校教育園區空間分布是城中城、城中校的包圍式布局(圖1)。

圖1 校園邊界空間分析圖

校園邊界這一形態對高校開放程度有直接影響,最終將全面而深刻地改變高校教育園區總體空間布局和發展格局。有了更多開放空間就意味著高校教育園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景觀公園和文化展館這些專屬功能被迅速大眾化,進而提升了城市整體開放程度[6]。高校教育園區空間開放程度在園區和城市整體環境中均處于“核心”地位,好的景觀環境能夠為學生等受眾人群提供一個生活休憩、交往溝通、休閑娛樂等開放式平臺。為有限空間中交互提供了無限可能。這正是高校教育園區校際空間景觀環境與校園精神的核心表達。

3 設天津施海環河境教綠育化園工區程(項北目洋具園體)分基析礎

3.1 項目基本特征

有7所院校進入“北洋園”起步區建設范圍,其中有5 所高職學院,2 所中職學校,形成“5+2”格局。中央生態綠廊由津沽公路劃分為南北兩區。其中,北區沿主軸線布置一組綜合體建筑,由園區管理中心、圖書館、五星級酒店等功能組成,總建筑面積10 萬m2。南區布置公共實訓中心、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 4 個公共建筑,并結合公共建筑設置商業娛樂中心,總建筑面積12.5 萬m2。生態綠化用地功能包含中央綠色廊道、道路綠化、護校河及沿線綠地、過境河道沿線綠化等,總綠化面積約228.39 萬m2。

項目總體設計思路突出表現區域的生態、共享、文化、活力。生態表達運用景觀水系設計和雨水收集等相互結合,突出鄉土植物系統特色;共享表達突出校園與公共中心綠廊與城市公共服務中心之間的聯系;文化表達彰顯園區風貌、展示校園文化、開展生態科普教育;活力表達教育園區特點,為師生提供充足的活動場地。

3.2 中央綠廊

景觀設計方案中,保持規劃中確定護校河的基本寬度不變,改變原有平直的渠道式線形,形成蜿蜒流暢、自然優美的景觀河道。采用自然式堤岸處理形式,大量種植濕生植物,提高觀賞效果和堤岸的穩定性。第一類,通過調整河堤坡度,形成寬窄不一的水面和濕地植物種植帶。常水位條件下,水面寬度控制在10~25 m(轉彎處)之間。第二類,通過調整河堤坡度,形成連續的濕地植物種植帶,其中串聯一系列大小深淺不等的水泡。常水位條件下,水面寬度控制為6~15 m。

Sentinel Haus,德國一家對室內空氣質量進行測試的組織,報道了一項研究項目,該項目涉及在實驗室內建造的兩個小型兒童教室。第一次使用常規材料,第二次使用的只是Sentinel Haus認可的產品。在常規教室中,在第1周測量的是5 000 μg/m3的TVOC水平,在第4周減少到2 800 μg/m3,并在8周時降至2 700 μg/m3。德國環境保護署建議,長期暴露下的TVOC水平不超過1 000μg/m3。 使用獲得批準產品建成的教室,TVOC水平不得超過500 μg/m3。

在高校教育園區的景觀建設中,除了要考慮自然環境因素之外,還應考慮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動植物。盡可能多地保留原樹種,既可節省建設成本,又能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對原有的自然水系也要充分利用,通過生態改造讓其自身進行養護與凈化。構建生態景觀離不開場地原有的生物系統,積極地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生態因子,才有可能建成名副其實的生態高校園區[4]。

3.3 護校河景觀

采收:浙北地區大棚草莓一般在12月中旬開始成熟采收,翌年5月上旬采收結束。宜在17時以后或清晨采收,注意輕采輕放,忌擠壓。

在修建性詳細規劃中,護校河分為兩類,第一類護校河上口寬18 m,加上兩側綠地,總寬度為38 m;第二類護校河上口寬10 m,加上兩側綠地,總寬度為30 m。(護校河典型斷面,詳見圖2)

圖2 護校河典型斷面圖

中央綠廊景觀模式表現為:林—田—水、林—水—林、林—水—田、林—田—林4 類。其中,林是指城市道路沿線的密林,生態自然,形成各地塊的外邊界,高大茂密,豐富景觀界面,將巨大的建設場地分割成為更加怡人的小空間;水是指貫穿綠廊的濕地水系景觀帶,并在局部擴大為人工湖,水面開合有致而又連續,水草豐美;田是指延續場地的大地肌理,如農田水系中的林網、水網等,既有利于建立健全水系微循環系統,又使鄉土景觀記憶得以延續。

3.4 城市道路景觀

3.4.1 中央景觀大道(緯三路)

為實現雨水收集和生態利用,本方案中,建議路面雨水直接排入道路周邊綠地,再進入護校河或中央綠廊水體內。因此,建議道路設計是路面高程高于周邊綠地高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平道牙(特別是人行道外側)。將常用的獨立式行道樹樹池設計成連續的種植帶形式,可根據交通需求等分成若干區段。不采用獨立式樹池做法。種植帶高程應低于路面高程。

緯三路行道樹為法桐,形成氣勢雄偉的景觀大道效果。中央隔離帶為草坪地被植物,視野開闊,氣勢十足。在行道樹外側,種植連續的林帶,使中央景觀大道沿線林木具有一定的厚度,形成氣勢恢宏的林中景觀路的效果,同時將文化中心建筑群隱在林中。樹木種植帶適當抬高,空間序列生動有趣。路邊設置連續的景觀排水明溝,實現雨水收集凈化功能。(設計效果詳見圖3)

圖3 中央景觀大道(緯三路)效果圖

3.4.2 校際聯絡線(校園東路和校園西路)

校際聯絡線紅線寬40 m,但根據規劃及建設需要,它是貫穿校園的市政管廊。因地下管線密布,中心綠帶兩側15 m 寬的道路用地內不能種樹。為弱化40 m 道路紅線控制下道路空間空曠、單調的問題,方案設計了連續的林蔭大道,即種植高大的毛白楊或者107 楊,其中,中央綠帶種植4 行,紅線外校園用地內各2 行。橫向交通穿越較少的路段:兩側隔離帶為草坪地被植物;橫向交通穿越較多的路段(圖書館和學生食堂位于道路兩側):兩側隔離帶取消,道路兼作集散休閑廣場。

傳統營造術語中的地盤,約相當于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平面圖。在一定的鄉土地域范圍內,建筑的地盤具有某種相似的特征,如在漢民族影響較深遠之處,建筑的軸線則成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如今華中地區、浙東地區等,均具有典型的漢族民居特征,而及至湖廣則大有不同,少數民族的文化特性占據上風[8]。

多元的文化習俗、道德理念、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方式在回應各自行動領域時都有其正當性的理由,一旦超越了各自行動領域更大的范圍就會產生彼此不相容的結果。故此,在協同治理中,妥協理性才有其存在的現實理由和內在使命。面對當前我國大量存在的分歧與矛盾,必須遵循客觀事實,理性地設計出能夠有效整合人們在文化習俗、道德理念、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不一致的調節機制,使多元主義的事實趨于一致,使對立走向合作,推動社會和諧穩定。

4 結語

高校教育園區既是優質人才的培養基地,也是城市中頗具特色的空間類型之一,生態共享理念下的高校教育園區環境為學生行為提供空間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學生的影響,最終回饋于學生,并在相互作用中共同發展。對園區空間布局和特色景觀環境進行系統梳理,有更加積極、向上的重要作用,生態、共享、開放的空間環境能夠強化景觀可視化效應和體驗功能,讓空間環境表現出富有區域特色的場所精神。

猜你喜歡
園區景觀空間
景觀別墅
空間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創享空間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