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與其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

2024-03-01 04:38馬慧樊龍會劉可麗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瓣膜心臟病置換術

馬慧 樊龍會 劉可麗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人心外科 鄭州 450001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心臟瓣膜病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重要疾病,瓣膜置換術能夠有效顯著改善心臟瓣膜病患者的軀體癥狀。但有研究發現,瓣膜置換術可加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1-2],而術后呼吸困難、氣短等,亦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一致感是評估患者健康模型的一個核心概念,是個體對生活的總體感受和認知,也是個體內部穩定的心理傾向。生活質量是一個多維概念,是不同文化和價值體內的個體對于其目標、期望、標準等相關生存狀態的體驗。提高患者術后心理一致感、生活質量是評價護理干預的最有效措施,也是護理的終極目標。通過本研究,我們擬探討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評分與其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為優化臨床護理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1-05—2022-04我院心外科行瓣膜置換術的132例心臟瓣膜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均符合《內科學心血管內科分冊》[3]中關于心臟瓣膜病的診斷標準,均首次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2)經超聲、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排除標準:(1)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嚴重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認知或精神障礙者。(2)生命體征不穩定或術中行冠狀動脈搭橋者。

1.2 方法(1)一般問卷調查: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情況、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手術類型、NYHA心功能分級、是否發生抗凝并發癥(如血栓脫落)及切口異常等并發癥(低心排綜合征、感染性心內膜炎等)。依據包蕾萍等[4]翻譯并修訂的SOC-13評分評估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含可控制感、可理解感、意義感3個維度,共13個條目,采用李克特(Likert)7級評分法評價,總分91分,80~91分為高水平、64~79分為中等水平、13~63分為低水平(Cronbach'sα系數為0.760)。采用朱燕波等[5]翻譯并修訂的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活質量量表(MLHFQ)評估生活質量:包括身體、情緒和其他領域3個維度,共21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評價,總分105分,<24分為高水平、24~45分為中等水平、>45~105分為低水平(Cronbach's α系數為0.881)。(2)調查方法:以電話、門診隨訪形式進行調查,取得同意后發送至患者微信,并告知填寫方法。在正式實施前,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研究對象獨立完成。對視力障礙、手機操作不便等患者,由研究者以無暗示語言逐條口述協助完成。本研究共發放135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132份,有效回收率為97.78%。

2 結果

2.1 SOC-13及MLHFQ評分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總分為(53.59±7.85)分,其中63例(47.73%)處于低水平、40例(30.30%)為中等水平、29例(21.97%)為高水平。MLHFQ評分總分為(57.47±8.11)分,其中40例(30.30%)處于低水平、78例(59.09%)為中等水平、14例(10.61%)為高水平。見表1。

表1 術后患者的SOC-13評分和MLHFQ評分

2.2 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單因素分析不同年齡、居住地、婚姻情況、家庭月收入、抗凝并發癥、切口異常等并發癥、治療依從性間的SOC-13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的單因素分析(n=132)

2.3 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多因素分析以術后患者SOC-13評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賦值。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婚姻情況、家庭月收入、抗凝并發癥、切口異常等并發癥、治療依從性均為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方法

表4 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的多因素分析

2.4 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理一致感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相關性分析顯示,患者SOC-13評分與MLHFQ評分呈負相關(r=-0.471,P=0.035),各個維度相關性見表5。

表5 SOC-13評分與MLHFQ評分相關性

3 討論

本研究經相關性分析顯示,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與MLHFQ評分呈負相關,提示心理一致感越低,生活質量就越差。

SOC-13評分是測評心理一致感的主要工具之一,心理一致感是促進健康模型的概念,是個體對生活總體的感受和認知,體現個體對內外部環境的應激、壓力及對生活意義的感知,與自信心具有一定相似性,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心理狀態[6-7]。本研究顯示,47.73%患者術后的SOC-13評分≤63分,表明心理一致感多處于低水平。MLHFQ評分是目前評估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工具,本研究中59.09%患者術后的MLHFQ評分為24~45分,表明術后的生活質量多處于中等狀態。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的心理干預,緩解其不良情緒。

心理一致感具備可理解性、可控性、有意義性3個特點,能及時反饋患者心理情況,有助于通過針對性干預措施,改善心理一致感。本研究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婚姻情況、家庭月收入、抗凝并發癥、切口異常等并發癥、治療依從性均為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SOC-13評分的影響因素。(1)年齡:心臟病瓣膜患者年齡越大,生活閱歷越豐富,心理更趨向成熟,接受能力及面對疾病更能坦然接受,心理一致性較高。護理人員要著重關注年齡≤40歲患者的心理狀態,加強術后心理護理干預。(2)婚姻情況:有研究顯示,未婚或離異患者術后抑郁發生率較高,心理一致感降低。而家人的關懷可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有助于患者抒發情感、宣泄不良情緒[1]。護理人員應著重關注未婚、離異或喪偶患者,鼓勵其多與家人和外界交流溝通,提高疾病治療信心。(3)家庭月收入:本研究中家庭月收入<5 000元的患者占71.21%。無足夠經濟支持、擔心治療費用較高,易加重患者的負擔感,對身體、心理帶來不良影響。此外,出于經濟原因,收入低者會忽視一些身體不適,面對醫護人員詢問病情時,未如實回答。對此,醫護人員需告知患者會合理收費,并鼓勵家屬、朋友、同事多給予患者支持,以提升其心理一致感。(4)抗凝并發癥、切口異常等并發癥: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部分患者未遵照醫囑按時服用抗凝藥,加上缺乏對疾病的了解,易引起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8],導致心理一致感降低,并增加并發癥風險。護理人員應加強疾病宣講,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5)治療依從性:研究發現,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按時用藥、定期復查的依從性差者,易發生栓塞、出血等并發癥[9-10]?;颊叱鲈汉笞o理人員應健全定期隨訪機制,加強隨訪與監測[11], 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干預,或在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等途徑實施有效的健康宣教、癥狀管理,使患者充分認識到按時用藥、定期復查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理一致感多處于低水平、生活質量多處于中等水平,且其術后心理一致感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護理人員可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疾病知識教育,以提升其認知水平,激發其對美好生活向往;并鼓勵家屬與患者多溝通交流,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以增強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質量,促進術后快速康復。

猜你喜歡
瓣膜心臟病置換術
“心慌”一定是心臟病嗎?
中醫新解心臟病
肩關節置換術后并發感染的研究進展
心瓣瓣膜區流場中湍流剪切應力對瓣膜損害的研究進展
“爛”在心里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引流對血紅蛋白下降和并發癥的影響
我做了七八次產檢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臟病?
反肩置換術
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尿酸與CHADS2CHA2DS2-VASc評分的關系
Smog in Los Angel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