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變化研究

2024-03-03 20:01吳彩云劉雪婷2劉金昕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對比研究

吳彩云 劉雪婷2 劉金昕

摘? 要:文章將心理健康數據與人口統計數據相結合,分析某高校4年新生心理健康的變化,以期為未來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參考。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該校2019年—2022年31365名新生采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量表進行測評。2019—2022年四年的結果中,大學新生心理健康量表中的成長經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抑郁、掩飾性以及總分在四年中的差異性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除抑郁因子外,女生在各個因子上的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值均<0.01)。該校近4年新生心理健康變遷狀況總體較為平穩,心理健康狀況狀態逐漸向好發展,不同性別新生的心理癥狀存在差異。

關鍵詞:新生心理健康;精神衛生;對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對于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大學新生來說,大一是一個緊張的過渡期,從青春期晚期過渡到成年期的發育關鍵時期,隨著他們生理發育和心理心智的成熟,知識經驗、社會閱歷的增加與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變化,逐漸會面臨著適應新的環境、人際關系、戀愛交往、學業生活等問題。作為承載著國家的希望、社會的寄托、家庭的期待值的特殊群體,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挑戰會比較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為問題。

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研究是多年來的重點,心理健康的定義曾被多數學者多次更新。心理健康通常被概念化為一種純粹的積極影響,特征是幸福感和對環境的掌控感。Galderisi等人在2015年提出心理健康的概念進行了補充,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上的內心感動平衡的一種動態的狀態,能讓個體感知到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與所習得的社會的普遍價值觀相互協調統一。擁有基本的認知和一定的社交技能,如能夠識別、表達及其調節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同情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梢造`活地面對個體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事件的能力,以及能夠在社會角色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個體的身心的協調統一的和諧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內部平衡狀態[1]。

本研究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量表為工具,以某科技大學四屆新生作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心理健康狀況并探討其變遷特點,以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9 —2022年期間的全體新生,本研究在人數、性別、年份三個方面研究了人口統計學變量,得出了樣本基本情況如表1。

(一)方法

采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量表進行測評,共88個題目,量表包括個體成長經歷測查、人格特質神經質測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貝克抑郁問卷等5個部分,詳情如下:

1. 個人成長經歷調查問卷。測量個體的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經濟情況、父母的教養方式、童年經歷事件、藥物濫用、個人精神疾病史、家族自殺史、個人自殺未遂經歷等幾個方面,共19個條目,成長經歷得分越高表示成長異常。

2. 人格特質神經質。選用龔耀先生在1984年修訂艾森克人格問卷(EPQ)當中的涉及神經質(N)維度的12個條目,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2,用于測量評定大學生情緒的穩定性狀況,如人格特質N量表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情緒穩定性越差。

3. 青少年生活事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評定大學生的負性生活事件,如事件發生的頻率和應激事件的強度,共27個條目,內部一致性系數0.90,生活事件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壓力越大。

4. 社會支持評定。該部分采用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進行了修訂,在本量表中一共有9個條目,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5,社會支持量表得分越高,支持系統越好。

5. 抑郁評定。貝克抑郁量表用于測試大學生近期的抑郁水平狀態,共21個條目抑郁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1分半信度為0.76,在大學生的樣本中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分半信度為0.81,間隔兩周的重測信度為0.80,抑郁得分越高,程度越重。

程云霞、姜俊玲的研究證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2],可作為新生入學普查的工具并開展相關的調查研究。量表通過系統檢測和根據各分量表的得分加權得到總分??偡衷礁?,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二)研究流程

每年新生開學后進行測試,調查將由學校心理教育與輔導中心進行。在正式施測之前,由學校層面下發有關心理普查的文件并統一部署,二級學院統一安排并對輔導員進行施測前的培訓,再由輔導員對新生進行施測。施測時測試軟件內有統一指導語說明,在問卷指導語中告知知情同意相關事項。最后,根據人口統計數據進行分類,對各分類中的組進行t檢驗和單因素分析,選擇具有統計差異的因素,結合本研究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分析了單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因素。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測量數據采用KS檢驗進行正態性檢驗,對正態分布的均值±標準差(x±s)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素方差分析、t檢驗等數據分析方法。

三、結果

(一)2020—2022年新生心理健康得分情況

由表1可知,在2019 —2022年的四年中,新生心理健康中的成長經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抑郁、掩飾性以及總分在四年中的差異性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生活事件因子、社會支持因子得分逐年上升,抑郁因子逐年下降。經事后檢驗,成長經歷因子、生活事件因子、社會支持因子、掩飾性因子顯示2022年與其他3個年份都有顯著性差異。在抑郁因子上,2019年與2022年的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

(二)不同性別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比較

根據調查可知,除了抑郁因子外,女生在其他各因子,如成長經歷、人格特質、生活實踐、社會支持及掩飾性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

四、討論

在本研究中,在2019 —2022年的四年中,新生心理健康中的成長經歷、生活事件、社會支持、抑郁、掩飾性以及總分在四年中的差異性均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CCVID-19疫情的發生有關,當人們認為正常生活可能越來越遙遠時,態度比較消極,抑郁、孤獨和絕望的感覺會變得更加明顯[3]。內隱健康信念認為個體視自身的健康狀態是不能改變的(固態的)與可以改變的(動態的)的程度,內隱健康信念越強的人,更能夠在負性事件中調整自己,相信個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負性情緒。在心理育人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灌輸更加多元的視角看待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從學生的整體培養出發,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

本研究還顯示社會支持因子得分逐年增加,抑郁因子得分減少的情況,與Serafini等人的研究一致[4],社會支持是一種來自他人的一般性或特定的支持性的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提高個體在社會生活中的適應性,使個體免受不利環境的傷害。得到支持和陪伴有利于減輕痛苦,如在人際中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心理上的焦慮和緊張抑郁的程度就越減輕。無論是主觀上感受到的情感支持還是客觀的情感支持都是緩解大學生焦慮、抑郁癥狀的因素之一。因此,對于情感的支持,如來自于家人、朋友乃至學校的幫助可以減輕學生心理上對負性事件的心理反應。作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需要引導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情感資源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可知,當人的底層層次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求被滿足后,需求層次進而轉變為情感和歸屬的需要與尊重的需要。隨著我國生產力的發展,人的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在精神上需求的需要也更多,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對人的影響。如在總分得分上看變遷狀況總體較為平穩,但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表示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在逐年變好,這也可能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關。從1994年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到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從宏觀部署到微觀指導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體系,新生所接收的心理健康知識逐年增加得到了更全面的普及,面對心理問題也有更多的應對措施。

除了抑郁因子之外,女生在其他各個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成長經歷因子的得分上女生比男生高且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1),這與周海明等人的研究相一致[5]。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心理問題的產生都可以從童年找到根源。童年時期的重大生活事件、負性情緒體驗、家庭成員關系等會對一個人的心理產生重要影響。如童年的留守經歷、父母離異、家庭暴力、雙親中有一方或者兩方離世、父母間的感情不和、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影響。有些問題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錯誤觀念會儲存在個體的大腦中,往往會在成年以后遇到突發事件或不良刺激,錯誤觀念就會被激活,就會形成心理問題。面對有負面成長經歷的學生則需要更多的支持理解,在心理育人工作中要更加耐心。

人格特質因子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這可能是在成長過程中,女孩會感受到更多的壓力,女生的壓力水平相比男生更高,無論是人際、學習壓力還是社會的各種壓力都會引起她們的無助感和焦慮感,使女生更容易體驗到壓抑、內疚等負性情緒。這與性別差異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有關,男生、女生從青春期初期開始就意識到自身在社會中的固定形象,從社會化的角度看也要求他們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方式行事。輔導員可以對女生給予更多的關注,通過增加其對學校的認同感及歸屬感來擺脫抑郁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社會支持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比男生高,說明女生的情感需求高也更能獲得社會支持,女生可以比男生更多地可以受到家庭成員的支持,情感更加細膩。男生則在社會文化中要求要獨立和陽剛氣質,不可過多暴露情感需求。女生與同伴比較更加容易親近形成更深的親密關系,也更愿意積極主動利用他人提供的情感支持。由此可見,想要得到健康就得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增加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支持去預防心理問題。學校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及普及工作,讓學生意識到心理技能是可以習得的,如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人際溝通能力,同時可以定期在校內舉辦心理知識技能的系列講座等。在抑郁因子上,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說明男生在調節負面情緒的能力相對于女生較弱,前人有研究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患抑郁癥。在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工作中特別需要注意學生的性別差異所帶來的影響。

五、結語

針對近年來該校新生心理健康變化的狀況,需要在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加大力度普及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運用學習到的心理調節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自我、環境適應、人際交往、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內容。建立學校心理服務系統專業人員的從業與評價標準。建立完善的心理問題預防與干預系統,預警與轉介干預機制,加強突發事件、危機事件中的心理援助工作。

參考文獻:

[1] Galderisi S,Heinz A,Kastrup M,et al. Toward a new definition of mental health[J]. World psychiatry,2015,14(02):231.

[2] 程云霞,姜俊玲. 留守經歷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02):293-296.

[3] Gullo S,Misici I,Teti A,et al. Going through the lockdown: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J]. Research in Psychotherapy:Psychopathology,Process,and Outcome,2020,23(03).

[4] Serafini G,Parmigiani B,Amerio A,et al.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mental health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QJ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e,2020.

[5] 周海明,尹文娟,唐輝. 創傷經歷大學生創傷后成長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17(01):145-148.

(薦稿人:楊惠琴,西南科技大學學生處科長,副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

作者簡介:吳彩云(1993—),女,侗族,碩士,西南科技大學科員,助教,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劉雪婷(1995—),女,碩士,牡丹江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劉金昕(1995—),男,碩士,西南科技大學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對比研究
《紅樓夢》章回目錄的英譯研究
拉威爾與德彪西《空求》的演奏與美學特色比較研究
電影《霧都孤兒》與文學原著的對比研究
晉中學院2012~2014年學生體質健康結果分析
國有工業企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國有工業企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詩歌里的低訴,蒼涼中的守望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傳統中藥學與生藥學的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