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年齡段急性獲得性共同性內斜視的臨床特征

2024-03-05 12:05梁舒婷孟慶娛苗澤群郭麗莉王樂今
國際眼科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內斜視屈光度斜視

梁舒婷,孟慶娛,苗澤群,郭麗莉,吳 夕,王樂今

0 引言

急性獲得性共同性內斜視(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esotropia,AACE)是共同性內斜視中的少見類型,兒童及成人均可發病,臨床特點是突然發生的內斜視并伴有同側復視,無調節因素參與,神經系統檢查正常[1]。1958年Burian等[2]將AACE分為3型,Ⅰ型(Swan型)發生在雙眼融合功能遭到破壞,如單眼遮蓋或單眼視力下降后出現斜視、復視;Ⅱ型(Burian-Franceschetti型)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中,伴輕度遠視,但無調節因素,常在全身身體或心理緊張、疾病之后出現,排除了其他潛在的可能性;Ⅲ型(Bielchowsky型)發生于近視(等效球鏡≤-5 D)者,表現為看遠內斜、看近正位或內斜度數較小。也有研究建議將高度近視納入Ⅲ型AACE中[3]。近年來AACE的臨床特征也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為了更全面了解目前AACE患者的臨床特征,更好地進行手術設計,本研究收集了近8 a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進行斜視手術的非Ⅰ型AACE患者資料。依據年齡進行分組,探討不同年齡段AACE患者的臨床特征以及手術設計要點,為今后相關臨床診療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回顧性臨床病例研究。連續納入2015-01/2022-12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手術的非Ⅰ型AACE患者112例。納入標準:(1)突然發生的內斜視和復視;(2)發病持續3 mo以上且保守治療無效,斜視度穩定,各個診斷眼位上斜視度差異≤5 PD;(3)屈光矯正后三棱鏡聯合交替遮蓋看近或看遠斜視度≥+10 PD;(4)術后隨訪≥1 mo。排除標準:(1)1歲以內發病;(2)既往眼科疾病或手術史,包括斜視、弱視等其他眼病(對視力無明顯影響的白內障除外);(3)糖尿病、重癥肌無力、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相關全身病史;(4)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發現顱內病變。本研究流程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倫理要求,研究方案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納入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收集的患者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發病年齡、手術年齡、發病持續時間(手術與發病的時間間隔)、屈光度、發病前6 mo每日近距離用眼時間、術前及術后1 mo三棱鏡斜視度及Titmus近立體視。屈光度數測量方法:術前對于<6歲患者用阿托品眼膏每天3次,連續點眼3 d后進行檢影驗光,≥6歲患者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點眼6次,每次間隔5 min,最后一次點眼等待20 min后進行驗光,結果轉換為等效球鏡(sphere equivalent,SE)記錄。斜視度測量方法:屈光矯正后使用三棱鏡加交替遮蓋法檢查看遠(6 m)和看近(33 cm)處斜視度(prismdiopter,PD)。采用Titmus立體視圖檢查立體視,結果分為四級:≤60″、80″-200″、400″-3 552″和無立體視。術后1 mo遠近斜視度均≤+10 PD且復視消失,定義為手術成功。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對所有計量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計量資料均呈非正態分布,采用M(P25,P75)表示,配對計量資料采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組間計數資料采用絕對數表示,三組間無序分類變量比較采用χ2檢驗或者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有序分類變量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分析。兩兩比較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以調整后的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rs|>0.8為強相關,0.4<|rs|<0.7為中等相關,|rs|<0.3為弱相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納入患者一般資料本研究共納入AACE患者112例,其中男56例,女56例,納入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采用Wilcoxon符號秩檢驗進行雙眼間屈光度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1.329,P=0.184)。術前看遠斜視度比看近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6.349,P<0.001)。術后1 mo看遠斜視度比看近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8.494,P<0.001)。術后1 mo看近斜視度顯著小于術前看近斜視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9.191,P<0.001),術后1 mo看遠斜視度也顯著小于術前看遠斜視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9.195,P<0.001),見表1。

表1 納入患者一般資料

2.2不同手術年齡組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手術效果將患者按年齡分為<18歲組22例(<6歲有5例),18-45歲組67例,>45歲組23例。三組患者性別、主導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屈光度類型、發病持續時間、左右眼屈光度、術前術后看近看遠斜視度及立體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術前立體視>45歲組較<18歲組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6)。術后1 mo立體視18-45歲組和>45歲組均優于<18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9、0.009),見表2。

表2 不同手術年齡組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

2.3Spearman秩相關分析結果Spearman秩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右眼屈光度與左眼屈光度呈極強正相關(rs=0.930,P<0.001),術前看近與看遠斜視度呈極強正相關(rs=0.889,P<0.001),術后1 mo看近與看遠斜視度呈極強正相關(rs=0.819,P<0.001)。

3 討論

近年來臨床上AACE的發病率明顯增加,亞洲人群中AACE在大齡兒童和成人中比低齡兒童更常見[4]。Zhou等[5]報告的手術年齡為26.9±12.1歲,與本研究手術年齡29.50(19.25,41.75)歲相近,其中18-45歲組人數最多,說明近年來AACE主要發生在青中年,而非過去報道的嬰幼兒時期[6]。

本研究中年齡<18歲組患者雙眼屈光度中位數均為低度近視,而成年兩組均為中度近視,近視患者人數遠大于正視和遠視,且高度近視也占有不小比例。說明近年來AACE手術患者的屈光特點為近視,疾病分型為Ⅲ型。過去研究報道,未矯正的屈光不正是引起AACE的原因[7]。但后續研究發現,無論近視是否矯正均可發生AACE[8]。本研究中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患者在所有年齡分組中占比均很高,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已成為近年來AACE的主要發病誘因[9]。近視、遠視和正視患者中均可見到由于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的AACE[10]。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內直肌張力過強,分開融合力不足以克服內直肌張力,發生集合痙攣,導致AACE出現[11]。有研究報道發病時間在3-10 mo的AACE患者,控制近距離用眼1 mo后,內斜視度數均出現明顯改善[12]。

本研究中AACE看遠斜視度比看近大,與 Meng等[13]報道一致,臨床上經常觀察到大多數AACE患者發病早期表現為雙眼看遠模糊或復視,隨著斜視度增大表現為看遠看近均有復視,且看遠復視仍比看近明顯。這是因為長時間注視近距離物體,內直肌張力增加,外直肌張力減弱所致[13]。值得注意的是,當看遠斜視度比看近大40%以上時,應警惕顱內疾病的可能[14]。在三組患者中,年齡<18歲組術前看遠和看近斜視度最大,說明AACE患者年齡越小,特別是Ⅱ型患者(低齡遠視),內斜視度越大,發病后更早接受手術治療,發病持續時間最短。這可能是由于發病時兒童雙眼視覺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精神緊張等誘因會導致更大角度內斜。而年齡>45歲組患者可能由于老視的出現,調節性集合減小,所以內斜視度數最小。18-45歲組斜視度介于其余兩組之間。

AACE發病早期主張保守治療,包括配戴屈光矯正眼鏡、三棱鏡、遮蓋治療或肉毒素注射[15]。發病6 mo以上,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斜視度穩定后可考慮手術治療。本研究中,術后斜視度均明顯小于術前,說明斜視手術對于AACE具有良好治療作用。兩種使用最多的手術方式是單純內直肌后徙(斜視度<25 PD),內直肌后徙聯合外直肌縮短(25-80 PD)。因為大部分患者看遠斜視度大于看近斜視度,當使用內直肌后徙聯合外直肌縮短這一術式時,外直肌縮短量大于等于內直肌后徙量更有助于減小看遠斜視度。當看近為內斜視度很小甚至有小度數外斜,看遠為小度數內斜伴有復視時,可選擇單純外直肌縮短的手術方式。Zhou等[5]通過比較AACE手術量與常規內斜視手術量,發現增加AACE患者單眼退縮量可獲得理想的手術效果。本研究按照常規內斜視手術量設計,發現年齡>45歲組的殘余斜視度最小。因此我們認為是否需要增加手術量應結合疾病分型、斜視度、年齡、屈光度綜合考慮。對于年齡>45歲的患者,按照常規內斜視手術設計即可;18-45歲建議應在原斜視度基礎上增加5-10 PD進行手術設計(增加對看遠斜視度的矯正);年齡<18歲組中的低齡遠視兒童,術后可通過戴鏡屈光足矯來矯正殘余內斜度數,大齡近視兒童可參照成年組適當增加手術量。

術后早期立體視的結果,成人兩組術后早期立體視均優于未成年組。有研究發現成人近視AACE患者治療后立體視改善情況與發病持續時間長短無關[16],而兒童AACE術后建立正常雙眼視功能的時間平均為18 mo[6]。雖然年齡<18歲組發病后更早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后早期立體視卻比兩個成人組差,這是因為低齡兒童發病時雙眼視功能未完全建立,即使術后眼位改善,仍需要更長時間建立雙眼視功能。

綜上所述,近年來AACE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臨床特征,總結如下:(1)斜視度的特點為看遠比看近大;(2)年齡<18歲的患者斜視度較成人更大,雖然發病后更早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后早期立體視較成人差。本研究對于今后臨床工作的意義:(1)對于低齡AACE患者即使眼位恢復,術后仍需更長時間建立雙眼視覺功能。(2)手術設計方面,年齡>45歲時按照常規內斜視手術設計,18-45歲可適當增加手術量(5-10 PD),低齡遠視、術前雙眼視功能尚未建立的兒童,適當保守設計。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隨訪時間不夠長,仍需繼續觀察手術的遠期效果,包括手術成功率、二次手術及有無遠期過矯等情況。下一步應增加非手術治療AACE患者的樣本量,并通過比較手術與保守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為優化AACE防治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內斜視屈光度斜視
青少年近視初診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較
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日本孩子斗雞眼增加
飛秒激光制瓣聯合準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鑲術治療不同屈光度近視的療效分析
白內障術中局部注射麻醉導致的術后斜視及治療
部分調節性內斜視遠期療效分析
下斜肌切斷術與下斜肌轉位術治療V征斜視的效果比較
IMU/GPS測量誤差對斜視條件下機載重軌干涉
視知覺學習對近視性弱視患兒屈光度增長的影響及護理對策
為什么兒童驗光要散瞳
針刺治療麻痹性斜視46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