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在新生兒高頻振蕩通氣中的應用

2024-03-09 07:15姚瑤高甜甜桂丹丹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2期
關鍵詞:血氣協作醫師

姚瑤,高甜甜,桂丹丹

(漯河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河南 漯河 462000)

新生兒高頻振蕩通氣為臨床用于治療新生兒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疾病的有效手段[1]。高頻振蕩通氣是一種具有開放式結構的呼吸器,通過小管吸氣從氣道兩側呼出氣體,可減少呼氣阻力,與小兒呼吸道狹長、生理死腔大的解剖結構吻合。然而新生兒的配合性較差,易出現哭鬧等情況,影響治療效果。鄭燕芳等[2]的研究表明,將預防性護理用于接受機械通氣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可提高治療的安全性,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多學科協作護理是融合臨床多個科室的優勢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通過各學科醫護人員討論制定護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護理的缺陷,提高護理安全性[3]。本研究將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應用于接受高頻振蕩通氣的新生兒,觀察其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2 月至2023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新生兒為對象。入組標準: ①患兒存在呼吸功能障礙;②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③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 ①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②患有血液遺傳疾病者;③合并嚴重感染者;④過敏體質者;⑤患有先天性呼吸道畸形者。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n = 35)與對照組(n = 35)。觀察組日齡1~7 d,平均(3.64±1.26)d;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分娩方式: 剖宮產12 例,自然分娩23 例。對照組日齡1~7 d,平均(3.39±1.22)d;男性17例,女性18 例;分娩方式: 剖宮產10 例,自然分娩25 例。兩組的日齡(t = 0.843,P = 0.402)、性別(χ2= 0.229,P =0.632)、分娩方式(χ2= 0.265,P = 0.60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入組患兒均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管內水柱維持4~6 cm 壓力,氧流量維持8~10 L/min。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遵醫囑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失衡、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定期協助患兒翻身及吸痰。觀察組接受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 ①組建由急診科醫師、ICU 醫師、兒科醫師、營養師、護士長、護士組成的護理小組。護士長為組長,根據工作量安排輪值人員。利用彈性工作制,保證每位隊員可得到良好的休息,防止疲勞上崗。②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內容主要為高頻振蕩通氣注意事項、多學科協作及零缺陷理念及方法、并發癥預防、NEWS 使用方式、溝通技巧等。定期組織成員討論患兒的治療及護理效果,并及時改進措施。③零缺陷護理: a.采用NEWS 評估患兒病情,總分0~15 分,分值與病情呈正相關。NEWS 評分0 分,Ⅰ級監護,每2 h 評估患兒病情1 次;1~2 分,Ⅱ級監護,每1 h 評估1 次,預防可能出現的危險;3~15 分,Ⅲ級監護,立即通知醫師進行會診,確定診療方案,給予患兒24 h 實時監護。b.感染預防。每天進行1 h 的病房通風,做好消毒工作;妥善固定管道,每2 h 協助患兒翻身1 次,并進行拍背、吸痰,及時清除口腔、氣道分泌物。觀察痰液的顏色、量及性質,痰液稀少者可減少吸痰次數,黏稠者可給予霧化吸入,增加吸痰次數。鼻腔局部可應用紅霉素軟膏涂抹,2 次/d。c.病情觀察。持續監測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及生命體征,根據患兒的病情及血氣指標水平調整高頻振蕩通氣參數。密切觀察患兒的血壓波動、反應情況等,針對患兒呼吸困難等有預見性并做好預防處置措施。

1.3 觀察指標 干預效果: 患兒呼吸困難癥狀消失為顯效;患兒呼吸困難顯著改善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測定患兒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含量(SaO2)。統計并發癥(氣胸、顱內出血、肺炎、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 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干預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的65.71%(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干預效果比較 [n(%)]

2.2 兩組的血氣指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PaO2、SaO2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氣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的血氣指標比較(±s)

?

2.3 兩組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4.29%,低于對照組的60.00%(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3 討論

高頻振蕩通氣是臨床用于新生兒多種危重癥救治的方式,與傳統的機械通氣治療相比,可避免低通氣壓力不能緩解肺低血氧狀態,進而提升治療效果[4]。高頻振蕩通氣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肺功能,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及顱內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5]。然而在臨床應用中,新生兒由于易出現哭鬧等,會對高頻振蕩通氣的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配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對提高高頻振蕩通氣的療效及安全性具有積極意義。

本研究將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用于接受高頻振蕩通氣的新生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是在零缺陷理念指導下的護理方式,打破傳統中 “只要是人就會犯錯” 的觀念,轉變為通過規范的管理避免犯錯[6]。護理差錯發生后需采取緊急措施進行補救,因此要實現零缺陷,應做好提前預防,在工作中盡早發現并排查可能出現的失誤,提出整改措施。本研究在多學科參與下進行護理方案的制定,包括急診科、兒科、呼吸科等科室,由各個學科醫師根據自身經驗及專業知識分析高頻振蕩通氣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討論確定護理方案,實現零缺陷護理的目標。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且患兒各項血氣分析指標(PaO2、PaCO2、SaO2)改善效果明顯,提示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可提高高頻振蕩通氣干預的效果,改善患兒的通氣功能。本研究中,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可提高患兒治療期間的安全性。分析原因為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在多個學科醫師的專業指導下,具有較強的大局觀,護士可對潛在風險進行預測及預防,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利用多學科協作的護理可為患兒提供生理及心理全方位的照顧,進而提高護理干預的效果,改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在護理期間密切關注患兒病情,并利用NEWS 進行動態評估,強化基礎護理如吸痰、翻身、扣背等,進而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多學科協作的零缺陷護理用于高頻振蕩通氣新生兒中可提高干預效果,改善患兒血氣指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猜你喜歡
血氣協作醫師
中國醫師節
韓醫師的中醫緣
經皮血氣分析儀TCM4的結構原理及日常維護保養與常見故障處理
團結協作成功易
協作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氣分析與預后探討
協作
徒手和心肺復蘇機用于心肺復蘇對血氣分析的影響對比研究
醫師為什么不滿意?
可與您并肩協作的UR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