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望未來

2024-03-10 01:40王一凡
湖北教育·綜合資訊 2024年1期
關鍵詞:分層目標教育

王一凡

“希望教育”是給每一個學生都帶來希望的學校教育,源于武漢市糧道街中學,是時任校長黃萬胄先生于1990年10月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與教育模式,旨在著力培養學生健康穩定的希望心理,激勵學生向積極目標不斷進取,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種素質教育?!跋M逃北蛔u為20世紀90年代全國基礎教育三大改革流派(希望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之一。黃萬胄先生在1978年進入剛組建的糧道街中學,先后在教師、班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的崗位上,踐行“希望教育”20余年。2000年秋天退休后,黃萬胄先生又先后被聘為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第一中學校長、東莞市新世紀英才學??傂iL,持續探索實踐“希望教育”至2003年,俟后,移居四川,仍在當地身體力行推廣“希望教育”。2021年5月,武漢市武昌區教育局專門組織全區中小學校長及相關專家為黃萬胄先生召開了其《寄望未來》的新書發布會。

武漢市糧道街中學一直堅持實施“希望教育”,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在楊勤祖、王朝文、向進等校長的帶領下,學校不斷與時俱進,在傳統“希望教育”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希望教育新模式”。原創于武漢市糧道街中學的“希望教育”持續30余年,歷久彌新,正如郭振有先生所言:“希望教育扎根在中國的土地上,生長于改革開放的時代環境中。它的理念和模式,在今天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弊匪萜涮剿鳉v程,剖析其內在機理,闡釋其教育意蘊,無疑對當下的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希望教育”的改革背景

1979年至2000年,是我國本土教育流派的實驗再興、模式生成期。很多流派傳承了之前的實驗淵源,直至后來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教學模式及數量眾多的教育改革成果與典型經驗,加上大量引入和移植的國外教育教學流派的理論主張和實驗成果,為教育實踐界各種本土教育流派的形成鋪平了道路。20世紀90年代,“素質教育”開始進入地方教育改革實踐,各地結合區域實際開展了系列教育變革探索與實踐。

武漢市糧道街中學基于當時的辦學實際提出了“希望教育”?!跋M逃笔侵塾谌伺c社會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未來公民素質和全民族素質的素質教育實踐。武漢市糧道街中學位于武昌蛇山北麓小東門附近,是1978年由一所小學改建成的單設初中,地勢低洼,猶如一塊“盆地”。每逢暴雨,周圍的積水一起涌向學校,這種自然現象與另一種社會現象在這里形成巧合:周圍八所省、市重點和老校完中,層層篩選后剩下的學生,統統落入武漢市糧道街中學這個教育“盆地”。

正好學校對面有一個廢品回收站,一句順口溜就在社會上不脛而走: “兩個‘廢品門對門,一個收廢鐵,一個收‘廢人?!睂W生不安心,家長不放心,教師無信心。教師有“三氣”:對重點中學不服氣,對招生辦有怨氣,對學生慪氣。

教學設施差,師資差,生源尤差。面對現實,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校教職員工,不斷革新教育理念,讓大家認識到,“進入糧道街中學的學生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是國家未來建設的生力軍,我們要愛他們,轉化他們,轉化一個‘學困生與培養一個學優生同樣光榮”。同時,學校努力調動每一個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團結奮斗,努力向上。

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斗,這樣一所“廢品學?!北辉u為“全國教育先進集體”。

“希望教育”聚焦的問題

“希望教育”是武漢市糧道街中學基于多年轉化“學困生”的經驗,針對學生缺乏自信心和上進心、學習動力不足以及個人對未來不抱希望這一不良心理現狀而提出來的。其主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聚焦培養學生“希望心理”?!跋M逃敝ε囵B學生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的個性心理品質,即“希望心理”。學生的素質發展包含人格因素和認知因素的發展,人格因素中又有協調性品質(謙虛、忍讓等)和進取性品質(自信、進取等)之分,而進取性品質是學生素質發展的動因。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視學生進取性品質的培養,讓學生的發展處于被動狀態。糧道街中學在“轉差”中厘析,“學困生”之根源在于缺乏自尊、自信的進取性品質。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就必須重視學生進取性心理品質的培養。

聚焦教育目標主體化。教師必須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跋M逃敝铝τ趯⑸鐣W生提出的教育目標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發展需要,遵循“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發展前途”的原則,在學校里逐步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個體目標,即校長辦學目標轉化為教師育人目標,教師育人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目標。目標轉化的過程便是學生認識前途、追求進步的過程,也是寄托“希望”的過程。

聚焦分層、分類施教。教育工作要從全體學生的實際出發,分層要求,分類推進,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的最優發展狀態。希望是一種尚未實現的期待,要使每個學生實現自己的期待,就必須從現實基礎出發,循序漸進,逐漸達到理想的目標。否則,希望便會成為幻想。許多學生對自己失望,正是由于希望多次不能實現的結果?;诖?,糧道街中學教師總結出了根據學生不同基礎分層要求、分類推進的操作準則,為實現“希望教育”提供了系列適切的活動策略。

聚焦學生發展性評價?!跋M逃睘榇龠M學生發展而評價。過去的評價強調檢測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水平,注重測評學生擁有了什么,而沒有預測學生將來達到什么水平或追求什么目標。這種評價容易導致學生驕傲自滿或悲觀失望?!跋M逃睂τ诮逃Ч脑u價不同于傳統的評價,強調著眼于未來,為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而評價,即以激勵學生進步為出發點,揚長抑短,促優策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面向未來求發展。

“希望教育”的內涵解讀

“希望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在糧道街中學幾代人的不懈探索與執著堅守中,在數十年的努力進取與不斷豐厚中,逐漸形成鮮明的價值取向,其核心是“兩都兩滿”,即“撒向學生都是愛,奉獻社會都是才”“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明天充滿希望”,倡導“熱愛學生,點燃內在希望之火,奔向未來”。

“希望教育”的內涵?!跋M逃笔窃诳茖W的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通過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點燃每個學生內在的希望之火,培養他們健康穩定的希望心理,以及向積極目標努力進取的精神和品質的教育。

“希望教育”的目標體系?!跋M逃被诩Z道街中學實際,因校制宜,其培養目標是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為導向,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針,以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為依據,以發展學生的潛能為基礎而制定的。其目標體系分為4大板塊20項,具體如下??傮w目標: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共五項;主體目標: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責任心和自控力共五項;情意目標:動機、興趣、意志、習慣、情感、性格共六項;能力目標:生活能力、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科學方法和創新能力共五項。

每個目標分別分成 A、B、C、D 四等。學生進校后的第一年,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從4大板塊20項中確立自己的起點坐標,制定出一年、兩年、三年之后分別要實現的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并制定出終身希望、理想的目標,將終身理想、奮斗目標與國家發展聯系起來,將個人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連接起來。

“希望教育”的操作體系?!跋M逃钡牟僮黧w系提煉為:熱愛、希望、促進、評估。

熱愛:即熱愛學生,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親近他們,了解他們,指導和幫助他們,確立起點坐標,并制定出分期分類(項)達到的近期、中期目標。

希望:希望即目標,是在4大板塊20項共80類中,確立各自的20個起點坐標,再制定一年、兩年、三年期目標,以及終生奮斗所希望達到的理想目標。

促進:即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一起抓,分類推進、分層激勵等多種途徑、方法,促進學生達到目標。以分類推進為例,就是在班主任引領下,各科教師根據全班學生的目標分項推進表,將學生大體分為四類,共同制定分類推進的措施,逐類向前推進。同時,學生個人在自己的20項目標中不斷努力、反省、推進。

評估:分為自評和他評。通過分類推進,讓目標活起來。以他評為例,包含小組評、全班評、家長評,最后由班主任匯總,形成素質教育報告單。評估的目的在于激勵,這是“希望教育”中最普遍的方法。激勵,有目標激勵、情感激勵、表揚激勵、批評激勵,等等。激勵,讓學生動起來。

在“希望教育”操作的四個環節中,熱愛學生,看到學生的希望,把希望轉化為具體目標;然后通過家校社的結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抓、分類推進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激勵學生達到目標;再通過評估、調節、激勵,讓學生不斷看到新的希望,并將希望具體化為新的目標。如此循環往復,學生的潛能不斷被發掘, 積極性、主動性、內驅力被充分調動,進而能夠發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新希望教育模式?!凹せ钕M?,引導成功”的德育模式。該德育模式即通過引導學生“明希望之理,啟希望之心,定希望之標,導希望之行,彰希望之功”,以尊重、熱愛為基礎,以激活希望為動力,以自我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為目標的德育模式。它強調學生的個性差異,肯定學生的發展潛能,主張通過教師的情感感化,不斷激勵、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目標,使其得到成功的體驗。注重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實現自我教育,培養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責任感和自控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操作程序如圖所示。

關心學生,即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教師應對每個學生傾注愛心,對學生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激活希望,即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每個學生都有發展潛能,只要點燃學生的內在希望之火,都能把學生的可能性發展變成現實性發展;確定目標,即必須將德育目標轉為學生自我發展目標,做到教師清楚、學生明確;導向實踐,即從全體學生實際出發,分層要求,分類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四心一力”,激勵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達到終極目標;體驗成功,即教師和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在希望中評價調節,確立新的目標。

“喚起希望,激勵個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即熱愛學生,點燃學生內在希望之火(在希望中啟動),激勵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在激勵中互動),通過分層訓練(在實踐中發現),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體驗成功(在成功中創新),不斷確定新的希望目標。

該模式的操作程序為:喚起希望—激勵學習—分層指導—體驗成功。喚起希望是前提,激勵學習是方法,分層指導是策略,體驗成功是目的。以學生希望心理活動為依據,構建“在希望中啟動、在激勵中互動、在實踐中發現、在成功中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喚起希望,即通過希望轉化為主體需要的滿足,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確立不同層次的希望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實現希望目標的信心,營造一個充滿希望的課堂氛圍,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激勵學習,即通過激勵轉化為主體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導出學習疑點,通過自我激勵、師生激勵和生生激勵,促進學生多向交流與合作,通過質疑答疑獲取新知識;分層指導,即通過分層轉化為主體訓練的選擇,教師根據希望目標的層次性及各層次的特點,針對不同層面學生的個性差異,實行自主探究、啟發探究和幫助探究三個不同層次的訓練;體驗成功,即通過體驗轉化為主體成功的自信,確定希望目標、學習鞏固、歸納小結、應用遷移的每一個環節,讓每一個學生不斷體驗成功,進而不斷確立新的希望目標。

“培養希望,體驗成功”的校本課程?!跋M逃背掷m30余年的探索與實踐,歷經幾任校長的薪火相傳,立足希望心理培養,開發了《希望心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可持續發展教育》《安全教育》等系列校本課程。

“希望教育”校本課程實施形成了突出“四個環節”,倡導“八給”的操作策略?!八膫€環節”即目標引導、不斷激勵、分層指導、評估調節?!鞍私o”即多給學生希望,讓他們自己去成長;多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多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多給學生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多給學生舞臺,讓他們自己去展示;多給學生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多給學生磨煉,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展。

責任編輯/鄢志勇

編者按:作為基礎教育大省、高等教育強省,自1978年以來,湖北在基礎教育變革中沉淀了不少寶貴的成功經驗。一些學校立足校情,敏銳地把握時代變革的需求,積極探索、嘗試、提煉、總結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不少遵循教育規律,因地制宜、因校不同、因時有別,充滿思想魅力與精神活力的教育理論,有的甚至在全國產生了影響。追溯湖北基礎教育自1978年以來的重要變革,一是在回眸湖北基礎教育的重要變革中,對變革歷史進行梳理,描繪湖北基礎教育改革譜系,以期形成湖北基礎教育改革話語體系;二是在教育變革的歷史積淀中提煉湖北經驗,為當下及未來的教育變革提供觀照,在教育強省建設新征程中聚焦問題、因地制宜、據時變革。

猜你喜歡
分層目標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一種沉降環可準確就位的分層沉降儀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雨林的分層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有趣的分層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